二、巧获良机,继续深造
1950年,卫生部召开了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毛泽东为会议题词:“团结新老中西医各部分医药卫生人员,组成巩固的统一战线,为开展伟大的人民卫生工作而奋斗。”就在这届卫生工作会议上,党和政府将“团结中西医”列为我国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由于党的“团结中西医”的政策未被认真贯彻执行,故中医教育在很多方面受到限制,1952年卫医字第971号公布的《医师、中医师、药师、牙医师考试暂行办法》,要求苛刻,不切合实际,如中医师证书的发放必须符合下列条件的其中一条:“①持有公私立四年学制以上之中医学校毕业证书者;②经卫生部或卫生部授权大行政区卫生部考试及格者;③经省和直辖市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机关发给中医师证书或考试及格文件者、原领有国民党(或伪满)中央政府中医师证书和考试及格证书者;④经人民政府设立之中医进修学校修业期满并毕业考试及格者等。”而且中医师资格考试规定,考试分为笔试、口试和实际操作几部分,其中笔试又分为必试科和选试科。必试科包括生理解剖学概要、细菌学概要、本草概要、古方概要、传染病概要等,选试科包括内科、外科、眼科、针灸科、正骨科、按摩科等。
这些内容已经大大超出了中医师所应掌握的知识范围。所以在这种背景下,全国能取得证书的中医师寥寥无几。据1953年统计结果显示,全国当时合格的中医师只有1.4万余人,绝大多数中医师行医资格被取缔,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因此受到限制。
针对上述状况,毛泽东同志于1953年12月发表了对卫生工作的指示。1954年6月29日,毛泽东再次发表关于加强中医工作的指示,这些指示和指导思想有力促进了全国中医工作,也为程莘农在中医针灸事业上的发展埋下了伏笔,铺平了道路。
作为中医大省,江苏省卫生厅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对中医工作的重要批示。1954年6月,中共江苏省委统战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卫生厅联合召开江苏省第一次中医座谈会。出席会议的有江苏省各市、县中医界知名人士或有中医学专长者。根据与会代表的一致意见,决定成立江苏省中医院、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1954年10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贯彻对待中医的正确政策》的社论。11月23日,中央批转中央文委党组《关于改进中医工作问题给中央的报告》。报告指出:“团结中西医,正确地发挥中医的力量为人民保健事业服务是中央已明确指示的一项重要的卫生工作方针”“吸收中医参加大医院工作是组织西医学习和研究中医,促进中西医合作,提高医疗机构的一项重要措施”“加强对中医医疗机构的领导”“在没有设立中医医疗机构的大城市应视当地条件适当增设”。江苏省卫生厅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对中医工作的重要批示,办了许多实事:①全省于1955—1956年共为15 000名中医安排了工作,其中1 800名中医进入了公立医院;②自1956年上半年起,各地区大力开展西医学习中医的活动,举办了多期学习班……
在这样的情境下,1954年9月,应江苏省人民政府邀请,我国近现代最著名的针灸学家和中医教育家之一,现代针灸学科的奠基人承淡安先生赴南京参加筹建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和江苏省中医院工作。同年10月30日,江苏省人民政府任命承淡安为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校长。
承淡安先生教学管理经验也极为丰富,于1930年在苏州望亭创办了中国针灸学研究社——中国医学教育史上最早的针灸函授教育机构。并于次年出版《中国针灸治疗学》,申明可为购买图书者免费解答书中疑问,引起读者的极大兴趣。研究社迁址无锡后,又先后出版《经穴图解》《经穴大挂图》《百症赋笺注》《经穴歌诀》等著作。1933年10月10日,在原先只限于社内交流的《承门针灸实验录》基础上,创办了我国最早的针灸学专业刊物——《针灸杂志》。此时,承淡安亦放弃使用中西药物的传统方法,专以针灸治病。因此承淡安先生可谓是筹建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的最佳人选。在承淡安先生的正确领导下,学校迅速组建起来。
一个人的成长无不受其所在环境及历史因素的影响。每每回忆过往,程莘农无不感慨,感激承淡安先生在其人生道路上的重要作用。
如果承淡安先生没有被邀请参与筹建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如果没有校方的破格录取,程莘农便会错失这个中医进修的机会,那么人生之路也许会是另外一番境况。对于当时年仅30多岁的程莘农来讲,承淡安先生之名如雷贯耳,先生的生平及他对中国中医事业作出的贡献更是令程莘农佩服得五体投地。承先生对中国中医事业的无限热忱以及其对医学“俯首甘为孺子牛”式的奉献精神都激励着程莘农,他心中蕴藏着对承先生无限的崇敬,并把承先生视为自己的榜样,一心想着有生之年也能像承先生那样,把中医事业的发展作为毕生所求,在中医史册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1955年1月2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向本省各市、县人民政府发出选送中医进修、针灸专修两班学员的通知。1955年3月13日,由承淡安先生参与筹建的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在南京市朱雀路邀贵井14号举行了学校成立大会和第一期中医进修班、针灸专修班开学典礼,由此拉开了针灸高等教育的序幕。
当这个鼓舞人心的消息传到程莘农耳中时,他的心中激动万分,久久不能平静,恨不得能立马飞奔到现场报名。然而,没想到的是命运之神却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我国针灸界的第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
程莘农知道中医进修班、针灸专修班开学的消息时,第一批中医进修班的60名学员已经全部选拔完毕,即将开学。这就意味着他错过了报名和选拔的时间,他的心情立刻跌入谷底。正值青年的他自信和抱负均满满,心想如果报名并参加了选拔而没被选上,那么是自身存在不足,自认不合格,可是现在连报名参加候选的机会都没得到,就已经失去了这个宝贵机会,心中满是不甘心与遗憾,就这样放弃吗?就这样错过梦寐以求、千载难逢的进修提高的机遇吗?程莘农在心中不停地问自己,但每一次追问都让他更加坚定地追随自己内心的渴求——一定要争取到这个宝贵机会,不达到目的,决不放弃努力。
于是,倔强的他接二连三地找校长申诉,找副校长请求,找单位领导说情。“我当时脑子就一件事情,找领导求情,给我一个机会。行,就上;不行,就踏踏实实工作。那时找完学校找单位,找完单位找学校,一次不行,找两次,两次不行,找三次,毕竟咱还上着班,咱错过了学校的报名和选拔工作,不占理儿。”每次谈到这里,他的脸上都露出孩子般的笑容,仿佛庆幸领导没有被他一次次的求情而弄得心烦,并将他拒之门外。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单位和学校终于被他感动,同意他参加考试,为他设立特殊考场,一旦通过就破格录取。
后来,学校将包括政治、中医基础、方剂、中药等在内的试卷寄到卫生院,对程莘农进行单独考试。对于这一段奇遇,程莘农每每讲起仿佛就发生在昨日,新鲜如初。他平静地说:“那天我刚下班,院长就推门进来通知我晚上加班参加考试。”就这样,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他只用了一个晚上便答完了所有试卷,顺利通过了考试,于1955年6月被破格录取为第61名学员。
他这么大动静为自己奔走争取这次考试,甚至都没有考虑后果——万一没考上怎么办?单位的领导和周围的同事怎么看?他争取来的仅仅是一个参加考试的资格而已。这场考试没有给他预留备考时间,没有提前通知他考试时间,甚至都不是休息时间,通宵答卷,这样的考试条件放在当下近乎苛刻,但“是金子就会发光”“机会是留给有准备之人的”,没有一个人是可以不通过努力而获得成功的,今天的成绩需要多少个努力付出的昨日才可以堆砌?这场看似无准备之战的胜利难道不是对程莘农二十余年踏实习医之路的肯定吗?虽然这件事情在程莘农口中是轻描淡写的,但在我们听来确是惊心动魄一般。据说阅卷的老师在看过他的答卷后,拍案叫绝:“想不到苏北还有这等奇才!”
第一期中医进修班、针灸专修班人才济济,后来多位中医大师和针灸泰斗都出自本期进修班,除程莘农外还有董建华、王玉川、王绵之、颜正华等。当年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破格录取程莘农时,哪里能预知当年编外的第61名学员会成为一代针灸泰斗、国医大师、中国针灸界乃至中医界第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大有“今日我以学校为荣,明日学校以我为荣”之势,但是也正是这次特殊的考试和奇特的经历,改变了程莘农的从医道路和人生命运。
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