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事小传
戴丽三(1901—1968),字曦,号馀生,著名中医学家,云南昆明人。云南四大名医之一。幼读私塾,后考入云南省省立中学,毕业后,继承家学,随父清代名医戴显臣学医。1919年悬壶昆明,其后在49年的行医生涯中,潜心攻研岐黄之道,对中医临床各科俱有所长,尤擅内科、妇科、儿科,临床屡起疑难重症,在云南省人民群众中享有较高声誉。
1950年6月应邀出席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返滇后放弃私人诊所,成为云南省中医界第一个参加政府工作的医师;同年8月创办云南省人民政府卫生处总门诊部(云南省中医医院前身),出任主任。先后在昆明中医进修班、昆明中医进修学校、云南省中医学校(1960年改称云南中医学院,现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中医学院进修班及师资班、云南省全省脱产二年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生班讲授“内经”“伤寒论”等课程,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宝贵经验传授给学员。1955年由国务院任命为云南省卫生厅第一任副厅长,后兼任云南省血吸虫病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云南省中医协会主任、九三学社昆明分社委员至卒年。其间,除继续从事中医理论的研究与临床实践外,更竭尽心力为云南省中医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他团结全省中医同道,从全省推荐调聘有才能的中医积极参加政府卫生教育部门工作,创办全省性的中医提高进修班。除担任云南中医学院的教学与临床带教外,亲自参加师生座谈会,征求教学意见,使学院教学工作得到不断改进。在出任云南省中医协会主任期间,积极开展学术经验交流活动,使云南当时的中医学术水平保持全国中上水平。由于卓越的工作成效,他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怀,获得人民的爱戴,当选为云南省第一、第二、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云南省第一、第二、第三届委员会委员。
除继承其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外,博览众家,对四大经典和历代各家著作都有深刻研究,学有心得。而百家之中尤尊仲景,特别善于运用《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辨证论治。他重视实践,强调从病人实际出发,从不固执一家之见,且勇于创新,真正做到了师古而不泥古,源于《伤寒论》又广于《伤寒论》。戴丽三经验丰富,临床疗效高,制方严谨,理、法、方、药一线贯通,便于学习和临床运用,所创验方,被云南省中医界争相传抄,均以先睹为快。
戴丽三能取得较高的学术成就,与其重视科学的思维方法密切相关。他推崇辩证唯物主义,用以指导辨证用药,融哲理、医理为一体。他在所著《中医学辩证原理讲稿》一书中,集中论述了《伤寒论》的辨证论治思想,展示了其毕生苦心钻研仲景之学的精深心得。《中医学辩证原理讲稿·前言》提到:“举中医的《伤寒论》为例。它以六经立法,一百一十三方,三百九十七法。论中处处有法,其法参伍错综以尽病的变态,万变万应,策应无穷。有法中之法,有法外之法;有法随脉变,有法因证迁。活泼泼丝丝入扣。”他强调要深入探讨中医学的科学性,必须以辩证法作为研究中医的思想方法,才能领会它的实质,找出它的发展规律,揭示出中医学的最大特点所在。他强调临证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处方用药应灵活变通,反对拘守一家一派之见,更反对执一法一方以应万变。本着“病无常法,医无常方,药无常品,概因病无常形,须唯变所适,灵活变动,毫无偏执”的认识,对于出现复杂症候群的病人,他坚持从整体观念入手,审查虚实寒热,矛盾虽多,但抓住主要矛盾,无不效如桴鼓。
戴丽三注重研究每一疾病发生、发展各阶段的规律,善于剖析疾病的本质。如其认为“气化是运动的原理,阴阳是对立的形势,寒热是万病的本质,表里虚实是联系的规律”。临床施治他常把握两法:一曰“开门法”,即开太阳气机之门。外邪入侵必经太阳,治疗必须从此开却。外邪由表及里,应使其透表出里。往往太阳气机一开而达“表气通,里气和”之效。所以用药最忌“闭门留寇”。除常用《伤寒论》《金匮要略》方外,其自拟的姜桂苓半汤、附子桂枝独活寄生汤、小白附子天麻汤,都具有宣通表里、引邪外达的功效。二曰“转阳法”。戴丽三认为,阳证易治,阴证难疗,病势由阳转阴则重,反之则轻。故他常对某些慢性病有意识地选用温阳之剂,使其阳热外显后,再以凉润之剂清解之,往往使一些疑难重症由危转安,随之而愈。
戴丽三以其精深的医术造诣,独树一帜,自成一家,成为云南中医界的学术流派之一。所发表的论著有《阴阳五行之研究》《〈伤寒论〉的科学性》《诊断篇》等。他丰富的临证经验和学术思想,由后人总结整理为《戴丽三医疗经验选》,于1980年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荣获1985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云南省卫生厅医药卫生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