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广志肿瘤医案选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五、培土生金法治疗肺癌伴淋巴结转移医案

患者,应某,男性,51岁,工人,2014年4月2日初诊。

主诉:

咳嗽咳痰伴进行性胸痛3月。

现病史:

患者于2014年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呈阵发性,痰白量中等,质偏稀,伴进行性胸痛,经抗炎止咳、化痰平喘等对症治疗,病情无缓解,胸痛进行性加重,并伴食少纳呆,腹胀便溏,神疲乏力,时有头晕。在鄞州某医院行胸部CT检查提示:右上肺叶肺门旁占位,考虑肺癌,右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考虑转移。行气管镜活检病理示:“右上后段”肺恶性肿瘤,考虑鳞状细胞癌。未行手术及放化疗。2014年2月复查胸部CT发现肺部病灶较前增大,遂于2014年2月15日至宁波市某医院行放疗、化疗,放化疗后复查提示肺部病灶较前略缩小,出现骨髓抑制,白细胞计数低至0.9×109/L,且咳嗽咳痰、胸痛未见明显缓解,头晕、神疲乏力较前加重,并且出现口干口苦、恶心、呕吐等反应。故要求出院转用中医药治疗,于2014年4月2日来我院门诊就治。

刻下症:

咳嗽咳痰,痰白量中等,质偏稀,伴胸痛,口干口苦,恶心纳差,头晕,神疲乏力,小便时黄,大便稀溏,舌暗红,苔白厚腻,脉细无力。

病机分析:

肺主一身之气,肺合皮毛,故外邪入侵,当先犯肺;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转输。脾运健旺,气血生化有源,痰湿不生。脾失健运,湿热内生,日久化湿成痰,痰湿内蕴于肺而致肺积。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痰湿阻肺,肺气上逆,则咳嗽,痰湿阻络,不通则痛,故胸痛,脾失健运,气血亏虚,形骸失养,则头晕、食少纳呆、神疲乏力、腹胀便溏,舌暗红,苔白厚腻,脉细无力。辨为肺积之肺脾气虚、痰毒内结证。

诊断:

中医诊断:肺积,证属肺脾气虚,痰毒互结。

西医诊断:肺癌伴淋巴结转移。

治则:

补肺健脾,化痰止咳。

治疗与效果:

一诊:

拟参苓白术散加减。

处方:党参15g,茯苓15g,白术15g,炒扁豆10g,陈皮10g,怀山药15g,薏苡仁30g,砂仁3g,清半夏12g,黄芪25g,川贝10g,延胡索15g,麦冬15g,五味子5g,百合20g,炒山楂15g。7剂。

煎服法:上药添水约1000ml,煎煮沸后,文火煮30~35分钟,滤出药汁约200ml,如此煮2次,饭后半小时温服。早晚各服1次。

二诊:

2014年4月9日,咳嗽咳痰减轻,胸痛好转,纳谷转香,乏力较前明显减轻,大便调,但仍口干口苦,时有干呕,前方去五味子、百合、麦冬,加柴胡10g、黄芩15g、丹参10g,再进7剂,煎服法同前。

三诊:

2014年4月16日,咳嗽咳痰、胸痛明显好转,口干口苦、干呕已无,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弦有力。守二诊方再进14剂,煎服法同前。

四诊:

2014年4月30日,药后除偶有咳嗽咳痰及轻度胸痛外,余症悉除。2014年6月复查胸部CT示:右肺癌复查,与前片(2014年3月26日)比较,大致相仿,右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考虑转移。肿瘤虽然没有缩小,但病人的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病人信心大增,悲观消极的情绪一扫而去。

病系肺脾气虚,痰浊内热,气虚不能运血,日久痰瘀互结,影响肺之宣发肃降功能;且脾气虚弱,运化失司,胃气不降,脾气不升,故见上述土不生金各症。本案患者初诊时已行放化疗,正气虚弱,全身状况差,显现出明显的脾肺两虚的病理变化,在治疗过程中基本以参苓白术散合二陈汤健脾补肺、化痰除湿为主;口干口苦,恶心呕吐药后不减,山师加以柴胡、黄芩和解少阳,清利胆经之热,用药后,相关病症消失。柴胡与黄芩是小柴胡汤的核心药物,所以奏效明显。全方补中有散,补肺脾为治本,化痰湿为治标,佐以养阴消食止痛,组方严谨,效不更方。病人长期生存很好。

山广志教授在多年的肿瘤治疗中发现,全身化疗就目前状态看,对肺癌肿瘤的杀伤作用是有限的,而其全身的毒副反应却很严重,其效果还不如产生的害处多,所以值得进一步研究如何增强化疗的效果,同时减轻其毒副反应。他主张一经查出肺癌,就应该辨证地选用中药治疗,效果会更好,不要等到放化疗后,人体力不支时再来服用中药,其实这样会影响中药的疗效。这么多年来一直把中药列为治疗肿瘤的辅助治疗,事实上,中药也是肿瘤治疗的主要疗法,曾让很多患者获得新生。

(整理:栾智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