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归脾汤治疗脑瘤伴痫证医案
患者,陈某,男,46岁,2016年10月初诊。
主诉:
头晕3年,痫症发作2年,加重近1年。
现病史:
患者2013年10月3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不适,当时无头痛,无恶心呕吐,无口眼斜,无便血,宁波某医院MRI提示:右侧颞下回内侧部分、海马及海马旁回、杏仁核区域脑组织稍肿胀并信号异常,脑胶质瘤病?病毒感染性病变?弥漫性胶质瘤?请结合临床及复查。患者未行进一步治疗,定期复查。2014年10月无明显诱因出现痫证症状,一过性意识丧失,牙关紧闭,持续约5分钟自行苏醒,宁波市某医院MRI示:右侧海马头部后上方异常信号灶,伴周围脑组织水肿,首先考虑胶质瘤(低级别)可能性大。予以奥卡西平片0.15g/d,对症治疗,定期复查。这期间,脑部异常放电频率约1次/周,小发作期间意识清楚,眼睛呆滞,行为动作停顿,发作后可自行缓解,自觉异常疲劳,大发作3~4月一次,后又增加卡马西平1.5g/d。2016年5月痫证再次发作,症状同前,持续时间约10分钟。来宁波中医院就诊。
刻下症:
夜寐欠宁,抽搐失意症常轻重不等发作,乏力明显,头昏晕沉,舌淡白,脉细。
病机分析:
患者心脾两虚,血不养心,气不运脾,痰火内扰,上干清窍,形成胶质瘤,碍气阻络可见头昏晕沉,大小痫症时发不断,夜寐欠宁。舌淡白,脉细均为心脾两虚之征。
诊断:
中医诊断:脑瘤伴痫证,证属心脾两虚,浊扰清窍。
西医诊断:脑胶质瘤。
治则:
益气健脾,养心开窍。
治疗与效果:
一诊:
归脾汤加减。
处方:生黄芪30g,炒白术15g,陈皮18g,当归15g,炙甘草15g,茯神21g,远志9g,酸枣仁27g,木香18g,生姜9片,大枣9枚,石菖蒲27g,天麻18g,川芎9g,龙眼肉27g。7剂。
煎服法:添水600ml,浸泡30~60分钟,煮沸后,文火煮30分钟,滤出药液150~200ml,如此煮2次,饭后半小时温服,早晚各服1次。
患者服用中药7天后,自觉失眠较前明显缓解,夜间能安然入睡,家属诉痫证仍有小发作一次,缓解后疲惫感较前减轻。
二诊:
2016年10月10日,上方加用太子参15g继续服用7剂,煎服法同前。
三诊:
2016年10月17日,患者自诉乏力较前好转,发作时间也明显减少,仍偶有头晕不适,上方中加用决明子21g,此方继续服用3个月,患者睡眠恢复正常,痫证偶见1~2月轻发作一次,继续该方服用半年后,其间未见痫证大发作,小发作偶有,约2~3个月一次,睡眠不佳头晕各症消失,并未有任何不适。为了进一步巩固心脾的功能,并且方便患者,按原方配制蜜丸,嘱其再服半年。
痫证中医学早有记载。《临证指南医案》龚商年按语:痫之实证,用五痫丸以攻风,控涎丸以劫痰,虚者,当补助气血,调摄阴阳,养营汤、河车丸之类主之。本患主要表现为睡眠障碍、入睡困难、短眠多梦、神疲乏力等症。分析本案的资料可以看出一个明显特质,脑部胶质瘤并不太大,而是全身神志症状明显,所以山师在治疗过程中,抓住一些全身的主证进行辨证分析,诊得病源,施方用药,而获其效。对本患治疗后进行总结时山师提出两个观点,值得我们深思和参考。
一张归脾汤加减方,功夫全在心脾上,这是针对患者全身的体质状态而运用改变其体质的治法,虽不足为奇,但这是中医学整体与局部互动理论之一。改变了整体,从整体去修复局部的失衡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如果违背了这条原则,就不会在中医药运用上取得理想的效果。
山师指出,方中在归脾汤的基础上加用和重用了石菖蒲,在讨论时有学生认为系取其豁痰开窍、醒脑安神之功,但不知石菖蒲还另有特能。火神派之祖郑钦安嫡传弟子卢铸之在其著作《药性论》石菖蒲项中说,本品生于水石之中,气味辛微温微苦,通心窍而达重楼,入水底而引微阳,得茯苓佳。所以能在人体中上下交换清浊之水,可把清水清气带到颠顶,引浊水于沟壑之中,所以在石菖蒲的作用下颠顶之浊邪下降至底谷,清净之微阳上于颠顶,清升浊降,因此头昏晕沉等症自然减轻好转。石菖蒲确实是一味好药,用之得当效如桴鼓,山师在治疗比较难治的鼻炎、咽喉炎时,常配合应用石菖蒲,疗效卓著。
(整理:凌仕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