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疾病知识回顾
急性化脓性蜂窝织炎性胃炎由Cruveilher于1862年首先报道。本病少见,国外至今有400例左右的报道,国内也曾有散发病例报道。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为2∶1~3∶1。发病年龄以30~60岁为多见(有报道达80%)。
1.发病部位
化脓性损害以胃远端1/2为常见,亦可遍及全胃,但很少超过幽门或贲门,病变主要在黏膜下层,并向黏膜及浆膜侧扩散,有时可出现穿孔。
2.病理改变
根据病变范围分弥漫型和局限型两种。
(1)弥漫型:
临床多见。胃壁呈暗红色,弥漫性增厚,挤压胃壁时可见脓液流出,但病变很少超过贲门或幽门。严重者可出现胃腔扩张、胃壁穿孔等。
(2)局限型:
多在胃窦部形成局限性脓肿。肉眼观察可见胃黏膜充血,可有糜烂、溃疡、坏死及出血;显微镜下可见黏膜下层及肌层间质中血管充血,胃壁布满纤维性网眼结构,其中含有脓液,并有大量白细胞浸润。
3.临床表现
常以急腹症形式发病,突然出现上腹部疼痛,伴发热、寒战、恶心、呕吐等。腹痛可渐进性加重,坐位时疼痛有所缓解,卧位时加重,此为本病具有特异性的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体温可进一步升高,呕吐物可由脓性液变为脓血性液,尚可出现腹胀、腹膜炎体征及黑便,但多无腹泻。病程后期可出现休克征象,与细菌毒素造成的感染中毒及失血、失液有关。严重病例休克出现较早,预后不良。除早期外,患者常有腹膜炎体征,腹部较膨隆,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以上腹部为重。如炎性渗出液较多,可有炎性腹水,表现为移动性浊音阳性,但罕有大量腹水。肠鸣音在早期亢进,以后则渐弱或消失。急性腹膜炎和感染性休克是本病常见的并发症。
4.预后
本病病死率极高,在抗生素问世以前,病死率高达83%~92%。使用抗生素治疗后病死率降至48%,早期足量的抗生素治疗可挽救约1/2患者的生命。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抗休克、支持疗法也不应忽视。外科手术病死率为18.2%,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然而弥漫型或并发腹膜炎者,即使手术治疗,预后也很差。总之,本病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立即应用足量抗生素,根据病情及早行手术治疗。
专家点评
该病例写作思路清晰,资料较完整,诊断思路符合病情发展规律,诊治成功。
急性化脓性蜂窝织炎性胃炎临床较少见,容易与其他急腹症混淆,在短期鉴别诊断中易被忽视。
不足之处在于对急性化脓性蜂窝织炎性胃炎发生的基础分析不够。
点评专家:唐承薇
急性蜂窝组织炎性胃炎是一类较为罕见的急性胃炎,由化脓性细菌感染胃壁引起。随着我国卫生条件大幅提高,本病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下降。本病早期临床症状不具明显特征,因此早期诊断为本病诊疗重点。本例患者在疾病早期即行胃镜检查,并且及时行病理检查,早期即确诊,为后期良性转归奠定了坚实基础。根据已发表的文献,本病致病菌大部分为链球菌属,约占已报道病例1/2以上,其余少部分为肠球菌属、肺炎克雷伯菌、葡萄球菌属、流感嗜血杆菌、梭菌属造成,也有报道多种细菌联合致病的病例。本例患者在住院后即根据经验换用更加广谱及强效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后病情逐渐缓解,根据入院前后抗生素抗菌谱的变化,考虑本例致病菌可能为肠球菌属。针对本病,早期应用针对可能致病菌敏感抗生素,能够大幅降低死亡率及手术治疗概率。
点评专家:曾维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