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二六指示”发表的前前后后
1965年6月26日,毛泽东同志通过对其身边保健工作人员的谈话,作出了“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重要指示,后来人们把这次谈话称之为“六二六指示”。时任卫生部医政司农村处负责人的张自宽,结合自身的亲历体会,对那段历史进行了回顾。
“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 是毛泽东卫生思想的重要内容
“六二六指示”的内涵是“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这也是毛泽东同志的一贯主张,是毛泽东同志卫生思想的重要内容。早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所作的《论联合政府》政治报告中就指出:“农民——这是现阶段中国文化运动的主要对象……所谓国民卫生,离开了三亿六千万农民,岂非大半成了空话?”毛泽东同志的这一重要思想,是和他经常告诫我们的要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时时想着为大多数人谋利益,想到大多数人的痛苦,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一脉相承的。
历史证明,毛泽东“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完全符合我国国情,符合党的基本路线,符合卫生工作的根本宗旨,对调整医疗卫生工作的服务方向、调整卫生经济政策、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等方面都起到了重大的导向和引领作用。
全国掀起卫生支农高潮,15万城市医务人员下乡为农民服务
“六二六指示”之前,卫生部对农村卫生工作也是十分重视的。1965年1月钱信忠同志接任卫生部部长后,亲自抓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贯彻落实毛泽东同志关于组织城市高级医务人员下农村和为农村培养卫生人员的指示。1965年1月上旬,卫生部邀请了出席全国人大第三届首次会议的卫生系统代表,以及出席全国政协第四届首次会议的卫生系统委员共40余人召开座谈会,着重讨论了卫生工作如何面向农村,更好地为广大农民服务的问题。与此同时,卫生部党组还向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城市组织巡回医疗队下农村配合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进行防病治病工作的报告》。该报告提出:“城市卫生人员到农村防病治病,开展巡回医疗,今后应该像干部参加劳动一样,作为一种制度。凡主治医师以上的高级医药卫生技术人员,除年老体弱多病者外,都应该分期分批轮流参加。”此后不久,卫生部即发出《组织巡回医疗队有关问题的通知》。
卫生部的通知发出后,各地行动很快。北京市医疗队于2月初即组建完成。2月9日,春节刚过,北京市第一批农村巡回医疗队出发,其中包括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医学院、中医研究院、友谊医院、同仁医院、中医医院等12个队112人,分别到湖南省湘阴县和北京郊县开展巡回医疗。许多著名医学专家均自愿报名参加了巡回医疗队,其中包括外科专家黄家驷、吴英恺、曾宪九,内科专家张孝骞、钟惠澜、吴朝仁、王叔咸、刘士豪,妇产科专家林巧稚,儿科专家周华康,眼科专家张晓楼,耳鼻喉科专家徐荫祥,皮肤科专家胡传揆、李洪迥,公共卫生学专家叶恭绍,著名老中医朱颜、赵炳南等。
在首都医务界的带动下,全国各地纷纷响应,迅速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城市医疗队下乡的高潮。到4月初,全国各地有1 500多个医疗队,近两万名城市医务人员下到农村。到1965年末,全国有15万城市医务人员下乡为农民服务,形成了卫生支农的空前壮举。
部领导亲自下农村“蹲点”,6个农村卫生调查团下乡摸情况
当年卫生部党委贯彻“六二六指示”行动迅速,态度坚决,措施有力。在诸多措施中,最为有力的措施是部长、副部长亲自下农村“蹲点”。在中央领导的亲切指点下,钱信忠、贺彪、崔义田同志各带一个农村卫生工作队,分赴北京市通县、湖北省麻城县、江苏省句容县“蹲点”。农村卫生工作队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调查研究和农村防病治病的实践,把一个县的卫生工作整顿建设好,总结经验,认真解决农村卫生工作中一系列重大问题,以便更好地指导全国农村卫生工作,为广大农民服务。在一个县“蹲点”的时间,原计划为两年,不达目的,决不收兵。当时的卫生部机关各业务司局约有2/3的人员参加农村卫生工作队下乡“蹲点”,或深入各地进行面上的调查研究工作。
在派出三个农村卫生工作队下乡“蹲点”的同时,卫生部还组织了6个农村卫生调查团,由副部长和司局长带领,分赴6个大行政区进行面上的更为广泛的调研,以便摸清全国各地农村卫生工作的实际情况,为党中央召开全国农村卫生工作会议做准备。
(摘自2006年6月26日《健康报》,作者:中国农村卫生协会第三届理事会会长 张自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