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方剂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是依据药性理论和功能主治,按照君、臣、佐、使的配伍法则将中药组合成为一个有层次、有结构的有机整体,是我国传统中医用药的优势和特色。方剂类方体系是认知中医组方思想和辨证方法的门径之一。类方存在基本的共性规律,又存在各异性,这种共性规律和各异性蕴含着深刻的配伍规律和巧妙的加减化裁方法。基于方剂类方具有药物组成、方剂结构、配伍模式和主治病证等方面的共同特征,因而研究类方有利于发现其配伍与应用规律。类方研究通过基本方的典型性与衍化方的系统性来研究方剂的配伍与类方体系衍化规律,揭示类方配伍效应机制与物质基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药理学、医学生物学、化学、数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向方剂研究领域的渗透,方剂研究的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近年来,本项目组围绕方剂配伍规律这一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了配伍关系、配伍效应、物质基础等研究工作,不仅证实了方剂组成的合理性及中药配伍应用的优越性,而且在方剂科学内涵上有了一些重要发现,形成了各具特点的研究模式,在阐述方剂科学内涵和创制中药新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方剂类方现代研究》是由项目组长期从事方剂类方科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和从事中医临床实践的医生等专业技术人员等共同编写而成,为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第一部专著。因此,该书是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基础性学术专著,既有理论方面的探索创新,又有丰富的实践成果。本书内容围绕方剂分类与类方源流、类方研究思路、类方研究方法与技术三方面,并以四物汤类方、三拗汤类方、二妙丸类方等经典方剂类方的功效物质基础研究、功效机制揭示、生物学机制等为示范展开详细论述。本书基于以方类方的思想,既反映了依据相似甚至相同的证候而设立的相似甚至相同的治法,又反映了随证候的变化派生出的衍化方之间的差异。随证候差别而进行调整的组方规律对临床辨证施治具有重要意义。以方识证,以方测证,从方剂配伍与方剂临床实践的相关性研究入手,探讨方与证之间的相应模式及变化规律,通过方剂的功效和作用机制认识方剂与证候之间的动态关系,如基本方和衍化方对某一疾病的不同模型,或同一模型的不同病理状态进行干预的比较研究等,可为揭示类方衍化规律提供科学依据。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共十五章。上篇包括三章:第一章为方剂主要分类与类方源流,由范欣生牵头编写;第二章为方剂类方现代研究思路,由段金廒、范欣生、宿树兰、刘培、唐于平编写;第三章为方剂类方研究方法与技术,由段金廒、宿树兰、刘培、范欣生、钱大玮、唐于平编写。中篇包括四章:第四章为四物汤类方治疗不同证型原发性痛经的方-证-病关联研究,由段金廒、宿树兰、刘培等编写;第五章为三拗汤类方宣肺效应、效应机制及物质基础研究,由范欣生、唐于平、朱华旭等编写;第六章为二妙丸类方治疗代谢病的效应机制及物质基础研究,由尹莲组织编写;第七章为定志丸类方功效物质基础与生物学机制研究,由朱悦组织编写。下篇包括八章:第八章为解表剂类方研究进展,由唐于平、宿树兰组织编写;第九章为泻下剂类方研究进展,由刘培组织编写;第十章为和解剂类方研究进展,由朱悦组织编写;第十一章为清热剂类方研究进展,由朱华旭、魏丹丹组织编写;第十二章为温里剂类方研究进展,由肖平组织编写;第十三章为补益剂类方研究进展,由郭盛组织编写;第十四章为祛痰剂类方研究进展,由朱悦、刘培组织编写;第十五章为祛湿剂类方研究进展,由范欣生、刘洪组织编写。全书由段金廒、范欣生、宿树兰审改定稿。
本书可作为从事方剂研究、类方现代研究的科研人员、技术人员,中医临床医生,以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有关专业师生(尤其是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和关注中医方剂类方研究进展与发展的各界人士的参考书。
本书为国内外第一部针对经典方剂类方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的专著,限于编者对相关领域和行业发展的认识水平,书中可能存在错误,恳请广大读者不吝赐教。
段金廒 范欣生 宿树兰
2020年9月于金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