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序
朋君汤义,余忘年之交。三十余年前,彼刚分配到安徽省中医院工作之时,因医药一体,相互为用,加之余对中药情有独钟,故诊暇之余常至彼处问道岐黄,切磋医药,咨访一些疑难之中药知识,觉其人品敦厚,学业翔实,工作时不辞艰辛,闲暇时手不释卷,三十余年如一日,既得领导之赏识,同事之赞许,更得医患之敬爱,诚难能可贵。近闻其有《中药望闻问切》之著,竟将中医望闻问切之四诊运用于中药之“诊断”,这一新颖之提法,余闻之未闻,使我耳目一新,心存敬意。望闻问切,于医,始扁鹊也;于药,乃朋君也。带着好奇求学之心情细读一遍,发现其在三十余年之工作中,孜孜不倦的博采众长,求古融今,上下求索,能将中药之四气、五味、五色、主治、归经、炮制、用法、用量及中药产地,收获时令等等,通过观其形色,嗅其气味,品尝滋味及手切感觉之望闻问切四法,在先古之人中药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精简明确的高度概括,可以说为中药之传统辨识理论的系统性、可行性作了一次升华。
《中药望闻问切》既是中药理论知识专著,更是时代迫切需求之产物。因中医药是植根于中华文化的传统医学、基于生命、健康和疾病认知体系;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是科学也是文化。全面传承,努力弘扬是余等之职责,毋可懈怠。余滥竽医林五十余载,历经中医药之几度兴衰,在传承弘扬祖国医药学之当下,不可重医而轻药,诚如北宋杰出之科学家沈括在其《良方》自序中曾说:“医诚艺也,方诚善也,用之中节也,而药或非良,其奈何哉!”余尝沉思苦想如何能解决这一深广积弊,并呼吁同仁及学子,中药应与中医放在一个同等的位置,不可顾此失彼。适览朋君之佳作,可谓道同而相谋,志同而心一,余欣慰之至。彼能在艰辛繁杂工作之余,偷闲笔耕,发皇古义,融汇新知,将自己三十余年之实践经验,学习心得与中药之基础理论有机结合,再通过中医之望、闻、问、切之四诊四法对中药进行全面系统的辨识、论证、去伪、求真,为岐黄中药学之传承振兴、发扬光大作出了一定的功绩,诚有振聋发聩之力,余为之点赞,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