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精神病理学(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版前言

刘协和教授生前最后一项工作,就是修订其2011年出版的《临床精神病理学》。在他最后的日子里曾谈到这项工作,称其已基本完成。遗憾的是直到他去世,《临床精神病理学》的第2次修订版未能出版,刘教授也没来得及对书稿再版的工作有所安排。经过我们多方努力,在他的电脑中终于找到了这部已基本完成的修订稿,经过反复核对,我们发现在第1版的框架下,每个章节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修正和补遗。文档最后定格的时间是2015年12月20日,刘协和教授离开我们是在2016年2月6日,其间的日子他都是在病床上度过的。

在刘协和教授数几十载的临床、教学和科研生涯中,他无数次阐述过“结构精神病理学”的思想。本书是他多年潜心研究临床精神病理学的结晶,将其成书以飨后生是他的心愿。第1版出版后,刘协和教授又多次提到有些内容需要进一步的修改,并着手开始这项工作。那时刘协和教授年事已高,体况欠佳,且因严重的青光眼,右眼完全失明,左眼视力也十分有限。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刘教授完成了本书的全部修订工作,一如既往地婉拒了学生们花太多的时间协助他。2014年,刘教授的挚友许又新教授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上发表了题为“读《临床精神病理学》的几点意见”一文,在表达对刘教授在临床精神病学“体系化上做出的努力深为感动”之余,也提出了几点不同的意见。刘协和教授是完全同意许又新教授在文中首句所言,“国内精神病学界几乎没有不同学术观点的公开争论,这不利于学科的发展”。当时,刘教授基于许教授的观点写了一篇回复文章,却未送杂志社发表。遗憾的是,我们未能找到此文的原稿。但刘协和教授生前明确表达,他已将许教授的一些建议在书稿的第二版中予以体现。想必两位精神医学大家的思想碰撞一定会彪炳史册,垂范后学。

刘协和教授的这部遗作最终能得以面世,是业界同仁之幸,也谨表学生缅怀之情。

斯人已逝,精神长存!

李涛

2020年5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