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局灶性认知功能缺失
这是一大类由大脑皮质和皮质下局灶性损害,如颅脑创伤、脑血管病、肿瘤、退行性病变等导致的认知能力缺失,其临床表现与脑损害的部位和严重程度相关,常见的类型如下。
(一)失语
失语(aphasia)泛指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缺失或受损。通常起病突然,如脑血管病或颅脑创伤后;也可能缓慢发生,如逐渐长大的颅内肿瘤或退变性疾病;某些慢性神经疾病,如癫痫或偏头痛,短暂的失语可能作为其先兆,或症状发作;失语偶见于用芬太尼贴剂或吗啡控制慢性疼痛的患者。失语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的能说不能写,有的能写不能说;有的会唱歌,但不会说话;有的能说外语,却不能说母语。缺损可能具有选择性,如命名性失语,只对建筑物,或人物,或颜色不能命名。可与构音困难(dysarthria)或言语失用(apraxia of speech)同时存在。
失语的分类很多,各种分类之间有一些重叠,高素荣在其主编的《失语症》一书中所使用的分类简明扼要,现按这一分类将各型失语症择要分述如下。
1.外侧裂周失语
指病变位于大脑外侧裂周围区域的失语。可分为如下几类:
(1)Broca失语(Broca aphasia):
也叫表达性失语(expressive aphasia)或运动性失语(motor aphasia),患者知道自己想要说什么,但说不出或写不出想要说的意思;患者经过努力虽可以说出有意义的短语或词句,但不流畅,说的话中常有虚词省略。例如,患者想说“我想洗澡换衣服,请你准备一下”,却可能说“洗澡衣服准备”。这类患者在一定程度上能听懂别人说的话,因而对自己说话表达困难深感苦恼。这一类型失语曾被Broca认为是左额下回后部(即Broca区)病变所致,但近年采用病理解剖、CT或MRI扫描发现这类失语的病变往往超出Broca区的范围。由于病变靠近额叶,这类患者常伴有右侧上、下肢无力或瘫痪。
(2)Wernicke失语(Wernicke aphasia):
也叫感受性失语(receptive aphasia)或感觉性失语(sensory aphasia),患者听到声音或看到文字,但不知道词语的含义;不能理解口语和书面语言,以及说不出物体的名称或性质。患者听别人说话和阅读的能力都很差,说话流利,毫不费力,但就是选择不到恰当的语词来表达,常用一些字形或字音相近,或有其他联系的语词,甚至一些发音,替代他原来想说的话。这类患者常有语词新作(neologism),例如,患者想说“今天天气很好,我想外出散步”,却可能说“你知道恼火不倒部,像你那样出门走”,也可能用持续言语来替代想说的话。其口头和书写语言却令人无法理解,因而又称为杂乱性失语(jargon aphasia)或叫做无意义的言语(nonsensical speech)。通常他们听不懂自己说的话,也听不懂别人说的话,因而常不知自己有错,可继发失读和失写。病变一般是血管性的,通常位于优势半球颞上回的后部,即今Wernicke区,也称为听联合皮质。由于远离运动区,故患者一般没有肢体无力表现。儿童的这种失语被看作是特异性发育障碍。
(3)传导性失语(conduction aphasia):
主要表现为对别人说话的理解能力接近正常,自己说话也流畅,但由于找词困难有时显得犹豫、中途停顿和口吃,常有语音错乱,其复述能力很差。这类失语由言语理解区和言语运用区之间的联系缺损引起,病变可能位于Wernicke区和Broca区之间的信息传递结构——弓状纤维,类似症状还可由岛叶或听皮质病变所致。
2.跨皮质区失语
指病变位于大脑中动脉与大脑前动脉分布交界区,或大脑中动脉与大脑后动脉分布交界区的失语。又分为以下类型:
(1)跨皮质区运动性失语(transcorticalmotor aphasia):
与Broca失语相似,说话费力,表现为启动和扩展困难,并有口吃,常用手势帮助说话,但复述能力正常,对别人说话的理解能力一般良好,但随着交谈复杂起来,表达能力便迅速下降。病变部位在优势半球Broca区的前部或上部,也可累及附近额叶较广泛的区域,常伴有右侧面部及上肢轻瘫。
(2)跨皮质区感觉性失语(transcortical sensory aphasia):
与Wernicke失语的症状相似,说话不费力,言语流利、滔滔不绝,但常混有错语和新语,特别是模仿言语,常将检查者说的话,甚至是错话或无意义的话也都模仿,对口语的理解有严重障碍,但复述能力保持完好。病变部位在优势半球的后部,顶、颞或颞顶分界区,或后颞顶结合区。
(3)跨皮质区混合性失语(transcorticalmixed aphasia):
为上两型失语同时存在,说话不流利,自发言语少,有时说话刻板、重复,或仅限于模仿检查者的话,其复述能力保持完好,对一连串言语,经检查者启动后,患者可接着说下去,将整串言语顺利完成,但一旦打断,便不能再继续,其他语言功能都有严重障碍或完全丧失。病变为优势半球分界区大片损害。
3.全面性失语(global aphasia)
又称混合性失语(mixed aphasia),患者语言功能严重受损或几乎完全丧失,不能理解他人的言语,不能说、不能读或不能写。患者可能完全不说话,或只用面部表情和手势与别人交流。这类失语最常累及优势半球大脑中动脉分布区,优势半球外侧裂周边语言带几乎全部受损,常伴有右侧面部及上肢轻瘫。
4.命名性失语(anomic aphasia)
又称遗忘性失语(amnesic aphasia),通常由颅脑创伤、脑血管病或颅内肿瘤引起。患者记不起词语或名称,不能说出物品、人物或事件的命名。患者为了表述他想要说的物品名称,常用冗长的语言或手势转弯抹角地加以形容。有时经过提示患者能够回忆起这一物品的名称,但常为此感到难堪。较轻程度的命名性失语称为举名困难(dysnomia)。命名性失语病变大多位于优势半球颞中回后部或颞枕结合区,通常有脑区之间的神经通路受损。动词的提取困难(averbia)属于命名性失语的一种特殊类型,患者只是记不起动词,病变位于额叶Broca区之内或其附近。
5.皮质下失语(subcortical aphasia)
指病变仅局限于丘脑或基底节内囊区所引起的失语。
(1)丘脑性失语(thalamic aphasia):
患者说话声调低、音量小,有时近似耳语,因找词困难很少主动说话,能够简短交谈,但不能详细叙述病史,对复杂的口语理解困难,复述相对较好,有明显命名障碍。多由优势侧丘脑出血引起,但非优势侧丘脑出血也可发生这类失语。
(2)基底节性失语(basal ganglion aphasia):
患者说话含糊不清,字音和语调不准确,有的患者说话词语之间缺乏连贯,复述相对较好,对复杂的指令执行有明显障碍。由于基底节与内囊相邻,出现病变时常二者同时受累。
6.纯词聋(pure word deafness)
患者的听力正常,但不能理解别人说话的意义,复述有严重障碍,患者虽然不能辨认口语的意义,但对非口语的各种声音却能辨认。常由双侧颞叶的后上部分病变或其间的联系通路受到破坏所致。
7.纯词哑(pure word dumb)
又称言语失用(apraxia of speech),属于失用症。将在下文“失用”中加以叙述。
8.纯失语(pure aphasia)
患者在阅读、书写或理解说话方面存在高度选择性损害。患者能读但不能写,或者能写但不能读。属于这一类型的失语症有:纯失读(pure alexia)、纯失写(pure agraphia)、纯词聋(pure word deafness)。
9.Landau-Kleffner综合征(Landau-Kleffner syndrome)
又称婴儿获得性失语(infantile acquired aphasia),通常5~7岁起病,起病前患儿发育正常,突然或逐渐失语,不能理解语言或用语言表达。有癫痫发作或脑电图有癫痫性放电,睡眠时可出现癫痫状态脑电图,被认为与Broca区和Wernicke区病变有关。
10.童年后天性失语(acquired childhood aphasia,ACA)
指童年期各种原因,如颅脑创伤、颅内肿瘤、脑血管意外或抽搐性疾病,引起脑损害而出现的语言缺损。起病于婴儿期到14岁前(不包括少年期),主要表现为使用表达性语言的能力显著下降,患儿有几星期或几年时间不说话,当他重新开始说话,需要大力进行鼓励。这类失语很少影响对语言的理解能力,而且持续时间不长。与发育性失语(developmental aphasia)的主要鉴别在于后者的语言习得一开始便延迟或丧失,属于原发性障碍;而童年后天性失语则有明显的脑损害作为其语言缺陷的基础。
(二)失读
失读(alexia)指阅读能力的缺失,患者不能阅读或理解文字,有完全性和部分性失读之分。部分性失读患者可以识别字母和单字,但只能认识有具体含义的单词,如“苹果”,对抽象含义的单词,如“成果”则不能理解。失读可伴有表达性或感受性失语,也可以与失写同时发生。如果损害只涉及输入信息加工的脑区,则表现为单纯的失读,称为纯失读症(pure alexia)。失读也称为字盲(word blindness),并非患者看不见字,而是不能理解看到的字是什么含义。失读还有一个名称叫做视觉性失语(visual aphasia),从而把它视为失语的一个亚型。失读因病变部位不同而分为以下5种。
1.枕叶失读症(occipital alexia)
通常由优势半球视觉通路受损,或由角回下的白质病变引起。
2.顶-颞失读症(parieto-temporal alexia)
病变主要位于优势半球角回。
3.额叶失读症(frontal alexia)
病变主要位于优势半球额叶后下部,不伴有失写的失读则可能由左侧枕叶胼胝体压部的病变引起。
4.计算障碍(dyscalculia)
又称数盲(number blindness),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失读,初见于学龄期儿童。患儿不能理解数字的含义,不会计算最简单的加、减、乘、除,但可以理解几何图形。这类障碍使儿童无法完成算术作业,甚至见了数字就头痛,对日常生活也会造成很大困难,例如不认识钞票,不会计算价钱,无法购物。有研究认为这类障碍与基因突变有关。
5.阅读困难(dyslexia)
与失读的区别在于,失读发生于成年期,患者以往阅读能力已经发育正常,后来由于脑部病变导致后天性阅读障碍;而阅读困难则是指在儿童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发育性阅读障碍(developmental reading disability)。阅读困难患儿智力没有障碍,而是学习困难。学习困难的儿童阅读能力和认知能力是分别独立发展的,阅读能力与智商互不相关。由于视力或听力障碍,或缺乏正确的阅读指导而出现的阅读障碍不包括在本条目范围之内。阅读困难可能存在两种不同的机制:一种是对发音的辨认缺陷,另一种则是对字形的知觉受损;前者与听觉加工有关,而后者则与书写符号的视觉加工有关。阅读困难有一些家族遗传病例,并已找到一些相关的基因。
(三)失写
失写(agraphia)指不能用书写语言恰当表达自己的思想,与阅读能力无关,并非智力受损所致。通常患者有一定书写能力,但写出来的字高的高、低的低,大小不一,形状也不规则,或笔画不全,常有拼写错误,拼音字母p与q、b与d混淆,且语法也常出错,当患者想在纸上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常写错字。其握笔姿势古怪,写字时自言自语,上肢和肩部肌肉痉挛、疼痛,同时可伴有其他精细动作障碍,如系鞋带感到困难。失写儿童在初学写字时便可出现写的字大小不一,或拼写错误,也可能伴有其他学习困难。如果除书写障碍外其他语言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则称为纯失写(pure agraphia),可由左顶叶病变或其他部位局灶性病变引起。
还有一类与精神障碍有关的书写障碍——书写过多症(hypergraphia),患者有一种强烈的内心冲动,不断地想写。常与颞叶病变有关,多见于复杂部分发作的癫痫、躁狂症、精神分裂症和额颞叶痴呆,其内容各不相同。
(四)失认
失认(agnosia)泛指辨认物体、人物、声音、形状或气味的能力缺失,并非涉及的感觉器官受到损害或记忆缺失,而是不能赋予客观感觉以确切的意义。通常由脑血管病、颅脑创伤、颅内感染或痴呆引起,病变可能位于枕叶颞叶的边缘。其临床类型复杂多样,有的类型失认与遗传有关。现择其要者简述如下。
1.视觉性失认(visual agnosia)
一大类与视觉相关的失认,有许多类型,包括不能识别物体形状、颜色,人的面容,地形等。与左侧枕叶和颞叶的病变有关。
(1)形状失认(form agnosia):
只能感知物体的细部,而不是其整体形状。
(2)颜色失认(color agnosia):
能够感知和区别不同颜色,但不能认知颜色。
(3)面容失认(prosopagnosia):
不能识别熟悉的面容,甚至不能识别自己的面容,常被误认为不能记住姓名。
(4)社交情感失认(social emotional agnosia):
不能感知面部表情、身体语言和声调,从而使得患者不能感知他人非语言的情感表达,并限制了患者的社会交往。有时称为表达性失认(expressive agnosia)。
(5)地形失认(topographical agnosia):
虽然患者能够很好地描述该地形外貌,但不能识别其中物体,因而不能借助视觉信号的引导进行定向。
(6)镜像性失认(mirror agnosia):
为半侧空间忽视(hemispatial neglect)的症状之一。把物体放置在被患者忽视的视野,而镜像反映物体却在未被患者忽视的视野内,当患者试图拿物体时,把手伸到了镜像一侧去抓物体。
(7)视觉性言语失认(visual verbal agnosia):
很难理解书写文字的意义,通常患者阅读能力并未受损,只是理解能力受到损坏。
(8)统觉性失认(apperceptive agnosia):
不能区别视觉形状,因而不能辨认、复制或分辨不同的视觉刺激。与联合失认不同的是这类患者不能复制图像。
(9)联合性失认(associative agnosia):
能够描述看到的景物或物体的类别,但不能识别它们。例如,患者知道钥匙是用来开门的,但可能误认是锁。他们可以描绘出看到的景物或物体。
(10)综合性失认(simultanagnosia):
能够识别视野中的物体或一些局部的东西,但是一次只能认知一处,而不能描述他们所处的整个场景,或不能把一些局部的东西综合成一个整体。正如俗话“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说,是Balint综合征的常见症状。
2.听觉性失认(auditory agnosia)
患者听力正常,但很难区别环境中非语言性信号,包括难以区别语言和非语言的声音。
(1)皮质聋(cortical deafness):
患者听力正常,但不能理解任何听觉信息。
(2)声音失认(phonagnosia):
能够理解所听到的话,但不能辨认熟悉的声音。
(3)失歌症(amusia):
失去辨认乐曲的音符、节律和音程的能力,体验不到音乐的美妙悦耳。
(4)言语性听觉失认(verbal auditory agnosia):
患者听力正常,但很难辨认听到的言语是何含义。
3.触觉失认(tactile agnosia)
单独靠触觉识别和辨认物体的能力受到损害。
4.实体觉缺失(astereognosia)
又称为躯体感觉失认(somatosensory agnosia),患者很难凭借触摸物体的质地、大小和重量来识别物体,但是能够口头描述它们,能够从图片识别某些物体,或画出它们的图形。
5.痛觉失认(pain agnosia)
也称为痛觉缺失(analgesia),患者很难感受到疼痛或对痛觉进行加工处理,被认为对自伤的某些类型起了支撑作用。
6.运动失认(akinetopsia)
指运动知觉丧失,患者不能感知运动。
7.语义性失认(semantic agnosia)
指不能运用视觉来识别物体,因而使用视觉以外的感觉系统,例如,通过抚摸、轻敲、嗅、震动或拍打物体来触发对该物体的意义的领会。
8.自身部位失认(autotopagnosia)
指不能辨认自己身体各部分所在位置。常由丘脑后放射的顶区病变引起。
(1)手指失认(finger agnosia):
不能辨认手指,属于Gerstmann综合征的症状之一。由优势半球的顶叶病变所致。
(2)病感失认(anosognosia):
指不能获得有关自身情况的反馈信息,是由于神经疾病导致脑内反馈机制出了问题之故。最常见于脑血管病后偏瘫的患者,不能感知偏瘫肢体已经不能动,称为半侧肢体失认(hemisomatognosia);有多处损害的患者也可察觉自身某些损害,但完全不能感受到其他损害。
9.感觉异侧(allochiria)
也称为对侧感觉(allesthesia)刺激患者身体的一侧而患者却感受到刺激来自于对侧。例如,触摸患者的左臂,患者却说触摸了他的右臂,称为躯体感觉异侧(somatosensory allochiria);又如,站在患者左侧说话,患者听到的声音却来自右侧;物体放在患者右侧,患者则感受到物体位于左侧;有的患者描摹图画,也会把左右对换,而成镜像。感觉异侧常与单侧忽视同时发生,通常由右侧顶叶病变所致。
10.整合性失认(integrative agnosia)
能够识别一些东西的细部,但不能把这些细部整合在一起,形成综合性知觉整体。
11.时间失认(time agnosia)
丧失了对事件的演变和进程的理解能力。
(五)失用
失用(apraxia)泛指运用功能的缺失,患者失去了进行目的性活动的能力。这是一种运动计划障碍(disorder ofmotor planning),可能是后天性或发育性,但并非由于共济失调、感觉丧失或不能理解简单的指令所致,常由大脑特定区域的病变引起。失用需要与失语(不能说出或理解语言)和意志缺乏(不想动)相鉴别,但可能与失语同时发生。失用有如下类型:
1.意念运动性失用(ideomotor apraxia)
指不能执行动作指令,如不能按指令做敬礼或刷牙动作。如果上肢或下肢不能执行指令,则称为肢体失用(limb apraxia);如果不能穿着衣服,则称为穿着失用(dressing apraxia);如果不能执行面部动作的指令,如舔唇、吹口哨、咳嗽、眨眼,则称为非言语口部失用(nonverbal-oral apraxia)或面颊失用(buccofacial apraxia)。意念运动性失用几乎都是由优势半球的病变引起,并常伴有失语,特别是Broca失语或传导性失语。左侧意念运动性失用则可能由胼胝体前部病变引起。
2.意念性失用(ideational apraxia)
不能创建特殊动作的计划或观念,如“请拿起这支笔写下你的名字”,患者不能完成。通常合并有意识模糊状态和痴呆。
3.肢体运动失用(limb-kinetic apraxia)
不能用肢体完成细致、精确的动作。
4.言语失用(apraxia of speech)
患者难于正确、连贯地说出他想说的话。突出的表现为难以将单字按正确顺序形成一个句子。他们说简单的句子比说复杂的句子容易些,而且表现前后不一,有时能正确说出一个很难的句子,但却不能重复这个句子,有时能发出一个特别的声音,但次日却不能再发出同样的声音。患者常表现出想寻找正确的字音说出来,因而重复一个字音多次才说正确。这类患者的另一个共同特点是不能正确使用说话的韵律,即说话的节奏、重音和音调变化,这些变化有助于表达话语的含义。症状有轻有重,轻的只偶尔不能说出少数话语或长的句子,最严重的完全不能用言语进行交流。言语失用并非由于说话的肌无力或瘫痪所致。主要类型有2种。
(1)后天性言语失用(acquired apraxia of speech):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主要是成年人罹患脑血管病、颅脑创伤、肿瘤或其他疾病导致原有言语能力丧失或损害。可与构音困难(有关说话的肌无力)或失语同时发生。
(2)发育性言语失用(developmental apraxia of speech,DAS):
发生于儿童出生时,男孩较女孩多见。与发育性说话延迟不同,后者患儿言语发育遵循典型的顺序,只是较正常儿童为慢。导致发育性言语失用的原因还不清楚,患儿的家族成员中常有交流障碍或学习能力低下者,遗传因素对起病可能有一定作用。
5.结构性失用(constructional apraxia)
不能描绘或构建简单的图形,如画一个交叉五角星。可由肝性脑病引起脑水肿所致。
6.眼球运动失用(oculomotor apraxia)
很难活动眼球,特别是扫描动作。
7.步态失用(gait apraxia)
不能用下肢行走,但双下肢并未瘫痪。需注意与癔症性步行不能(abasia)相鉴别。前者由脑器质性病变引起,而后者属于转换症状,有其心因性起源和癔症的其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