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实验室安全
第一节 概述
安全是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永恒的主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广泛重视,它不仅涉及实验室各项工作正常、有序运转,而且影响到实验室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以及实验室对环境的污染,严重者可造成社会恐慌。为此,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及控制技术非常重要。
由于实验室专业分类很多,功能和工作内容各不相同,安全的具体要求亦不相同,但总的要求和原则是一致的。实验室安全在确保硬件建设和落实各项防范措施的基础上,还必须建立组织,完善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制,加强人员培训,增强全员的安全意识,做好个人防护和废弃物处理等项工作,同时要加强安全控制技术的掌控以及紧急救护措施的培训,确保实验室安全在可控状态下运行。
一、实验室安全制度和责任制
(一)建立和完善制度
制定一系列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保障实验室场所、人员以及仪器设备的安全。除了制定实验室通用的安全制度,如《安全卫生制度》《仪器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应急预案》等以外,各专业实验室还应根据其专业的特点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使安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二)实行责任制
为保证制度建立的有效运行,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组织机构,明确各级人员的责任制。机构应有一名主要负责人主管安全工作,并与各科室(实验室)签订《安全责任书》。各科室(实验室)设立安全负责人,每一间实验室包括仪器设备要明确安全责任人。贵重物品和危险品由专人负责保管,保管人员变更,应及时办理交接手续并备案,形成机构、检测科室、各专业实验室三级安全管理体系,做到安全管理工作层层有人抓,处处有人管。
(三)实验室通用安全制度
1.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机构负责人负责制订安全培训计划,并监督实施。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日常安全和管理,各实验室均应指定专人负责安全工作,把实验室的安全工作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
2.加强防火、防盗、防水、防事故工作 下班前负责检查、督促关锁门窗、关闭水、电源开关、清除室内外的废物及易燃物品。检查检测工作中所使用和贮存的菌毒种、剧毒、易燃易爆气体和试剂药品、放射性物品以及具有毒性的样品等是否严格按制度保存。
3.大型、贵重精密仪器应设专人负责保管 建立以技术岗位为核心的责任管理制度,未经主管部门(单位负责人、实验室主任)批准,不准擅自操作,严禁随意拆卸。安装调试均应由专人负责,保证仪器设备运转的准确性和精密度。
4.有效控制实验室准入 外来人员要登记,与工作无关的外来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经批准的来实验室协作和仪器调试的外来人员,必须由本实验室人员陪同。在实验室实习、进修人员,必须在实验室工作人员指导下工作。实验室门锁钥匙的配、发和保管使用均应有记录。
5.严禁在实验室吸烟、用餐和会客 禁止在实验室、准备间、仓库及实验人员办公室中住宿。
6.加强用电的安全管理 不准超负荷用电,不准乱拉私接电源;非工作需要,严禁在实验室内使用电炉、电热器和空调;对电线老化等隐患要定期检查并及时更换(排除)。
7.增强环保意识 凡属有害气体、污物排放的实验室必须按要求和规程安装通风、排风设施,设置污物、污水收集处理装置或系统。必须按规定配备劳保用品,以保证实验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8.实验室必须根据要求,配备消防器材和防盗装置,并做好日常维护和管理,确保安全设施的有效性。
9.实验室布局合理,应经常保持清洁整齐,不得在实验室及相关通道堆放杂物,以保证人流和物流的通畅。
10.如发生盗窃和意外事故,不得隐瞒,应保护好现场,尽快报告保卫部门及主管部门及时进行处理。发生事故的实验室必须写出事故报告,递交安全保卫部门和主管部门以及设备管理部门,并接受调查处理。
11.各实验室应根据制度要求,对易燃易爆品、有毒有害品、菌毒株、腐蚀性物品及放射性物品等,应严格按安全操作规定制定实施细则和作业指导书。各实验室应定期检查、督促其运行,并制定出奖惩措施。对执行安全制度好的实验室和个人及时表扬和奖励,对工作不负责任或不遵守操作规程而造成事故的,应根据情节轻重及本人对错误的认识程度,给予批评或处分。必要时,应责令其赔偿损失,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二、实验室人员安全知识培训
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不仅要张贴公布,关键是要使每个员工熟悉和遵守。安全工作必须预防为主,因此,经常性安全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对新员工的培训更为重要,以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
做好安全防范首先应制订安全知识培训的年度计划,按计划实施,包括定期或不定期对实验室的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同时做好培训效果的评价工作。
内容应包括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安全防范技能、专业安全知识等。
1.法规和制度
如消防、环保、传染病防治、安全生产、生物安全、危险化学品管理等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以及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等。
2.安全防范技能
如水、电、火、防盗、紧急处理的知识技能和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以及自救逃生的知识和技能等。
3.专业安全知识
根据各实验室特点制定出的相应的安全管理要求,如生物安全手册、消毒隔离技术、实验室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个人防护措施以及菌毒种保存、危险品管理、试剂存放与使用、废弃物处理、仪器安全使用等要求。
三、实验室安全防范措施
安全问题是多方面的,它包括:防盗、防火、防水,以及电气安全、设备安全和专业性实验室安全。所以,安全管理只靠人员防治是不够的,必须人员防治和技术防治相结合,预防的手段要逐渐地转到技术防治上来。
加强技术防治,在安全问题上要合理投入,做到了人员防治和技术防治相结合。各种安全防范设施要配置齐全,如灭火器、沙盘、烟感器、急救药箱、洗眼器及紧急冲淋等,并定期检查和确保这些安全设施处于正常状态,不准任何人以任何借口借用、挪用或拆除。个人防护设施有口罩、手套、工作服等和必要的隔离设施,应定时或及时更换。实验室还应配备足够通风、照明和消毒设施,以保护实验人员身体健康和避免实验的交叉污染。
凡进入实验室的人员,采取准入和登记、计时制度,以便在实验室发生意外时,可迅速查明是否有人尚在实验室中滞留。
建立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包括仪器使用操作规程,以防止人员和仪器的伤害。对于昂贵的实验器材,都应有防盗措施,如设置防盗网,防盗铁门,必要时设置防盗探头等防范措施。
对于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实验室应采用专门的防范措施。
各专业实验室还应根据本专业的特点,配备相关的防护设施,如生物安全实验室应配备防止生物污染设施和放射实验室防止放射污染的设施等。
四、废弃物处理
加强环保意识,做好实验室的废弃物处理。
实验室中的废弃物主要指实验中的废水、废气和废渣(简称“三废”)。由于各类实验室的实验项目不同,产生的三废中所含物质的危害程度不同,数量也有明显的差别。为了防止对环境污染,保证实验人员及他人的健康,对排放的废弃物,实验室应建立有关制度和设施,使其排放达到国家环保规定的标准。
(一)废水的处理
在实验室设计中应尽量做到分别不同污水性质和来源,进行分类处理,逐步实行生活污水、实验室污水和生物污水分开排放,并建设处理设施。对含有特殊污染物如生物污水,应采用特殊技术处理后排放。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以及《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和《医疗机构污水排放要求》,对医院污水的消毒处理、排放等具体规定执行。对化学实验室排放的污水,特别是含有机溶剂、有毒有害物质、酸、碱等试剂的污水应处理后排放。
(二)废气的处理
实验中产生的有危害健康和环境气体,如一氧化碳、甲醇、氨和挥发性的有机溶剂气体等,少量的可通过通风橱,大量的气体应通过预处理后,使排放的废气达到国家的排放标准。常用的处理方法有吸收法、吸附法、氧化法、分解法等。
(三)实验室中废渣(固体废弃物)处理
严禁将动物尸体、放射性物质、实验后剩余样品、有毒有害试剂等实验废弃物倒在生活垃圾上,应根据废渣的性质,选择化学方法、高温分解或挖坑深埋等方法,分门别类妥善处理。
五、实验室意外暴露控制处理
上述实验室安全管理所提出的总的要求以及各类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要求,若严格按照相关法规、规范、规程和要求操作,可以防止实验室各种事故的发生,但是各类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中还应包括实验室意外暴露控制处理原则和预案,并对此进行培训和演练,要求实验人员了解、掌握预案,以便一旦发生不测,可以沉着应对,把危害降到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