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工尘肺病理学图谱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本书资料的大体与切片标本,来自华北理工大学(原华北煤炭医学院)病理学系尸检库存标本。20世纪70—80年代期间,在病理学系前辈李铁生教授和李洪珍教授的带领下,青年教师杨方、王献华、佟树文、张素华、张小萍、刘京跃、郑素琴、李琪佳等参加下,对47例来自内蒙古包头矿务局、内蒙古乌达矿务局、内蒙古渤海湾矿务局、山西霍县矿务局、山西阳泉矿务局、河北开滦矿务局、河北八宝山煤矿、湖南金竹山煤矿等矿区,较长时间从事煤矿井下工作的死亡矿工尸体或脏器进行解剖与诊断。年龄最小30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为50.6岁,其中病理诊断尘肺I期17例、Ⅱ期7例、Ⅲ期5例,无尘肺期(原称之为煤尘性反应期)18例。并留下了这批弥足珍贵的史料。这些史料的部分内容曾经以期刊论文的形式发表[1-11],部分组织形态学内容也编辑出版了一部《煤矿尘肺病理组织学图谱》(黑白图片)[12]。但这批史料的大体标本形态学的内容以及组织形态学的一些内容尚未以彩色图片的形式进行编辑与发表。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具有庞大的产业工人队伍,职业人群近8亿人,其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劳动者人数占劳动力的30%左右,约2亿多人[13]。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期,一些传统的职业病,如尘肺病等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和解决。而且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应用,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职业卫生问题,威胁着我国的公共卫生安全和经济安全[13-16]。我国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一直是我国主要的能源之一。目前,煤炭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仍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7]。根据国家统计局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中国煤炭行业从业人员总数达611.3万人,其中煤矿工人占比重最大。自2010年至2017年,尘肺病每年新发病例均超过2万例(其中90%以上为煤工尘肺和矽肺),累计病例数已经达到83万余例[18,19]。而2019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2018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职业性尘肺新增病例为19 468例[20]。近年来,尘肺病发病呈现出持续高发、有所上升趋势,并出现患病年龄年轻化,发病时限缩短,并发症增多等一些新特点[22-29]。因此,尘肺病目前已经成为我国重大的职业卫生安全问题。然而,尘肺(包括煤工尘肺)病发病机制复杂,病理形态多样[1,3,5]。临床上即使患者脱离了粉尘作业的现场,但病情仍持续进展、病程迁延难愈,预后较差。因此对其形态学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对于阐明煤工尘肺病理变化特点及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尘肺病的研究是华北理工大学长期以来重点研究的课题,有着悠久的研究历史,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是华北理工大学的特色、优势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本书是在整理、归纳了华北理工大学病理学系47例煤工尘肺尸检标本材料基础上,对其大体与切片标本进行了大体与显微镜的拍照,在数千张照片中挑选出近300幅典型病变图片,每张图片均标注了职业性接触煤尘的病史,并配以了中英文说明。此书是在继承《煤矿尘肺组织学图谱》总体风格的基础上,做了较多的补充。彩色图片的效果也进一步补遗了黑白照片的一些瑕疵,一些特殊染色(Masson、免疫组化、天狼星红等染色)[30-36],使病变特点体现得更加清楚与明晰。同时也参考了《尘肺病理诊断图谱》一书的一些内容[37],附有部分典型的煤工尘肺案例,对不同期别的煤工尘肺及其合并症的病变进行了诠释。

对这些史料的重新挖掘、整理、编辑与发表,使史料再次彰显了科研与教学的双重效益,历久弥新、展示出不同寻常的科学与实用价值。

此书,不仅适用于本科、研究生的教学,同时对于从事职业病研究领域的研究生及其科研工作者也是很好的学习、参考资料。对于职业安全与管理人员的培训无疑也是重要的教科书。此书图谱采用中英文双语标注,便于留学生教学与国际合作与交流。

在编写过程中,孙影教授对史料的保存、挖掘、整理与英文的编辑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刘和亮教授在书籍的策划与编写过程中给予了很好的建议。宋旭东教授在肺部疾病诊断,尤其是煤工尘肺合并结核病、肿瘤病变的病理形态诊断方面给予了认真细致的观察与分析。徐洪副研究员在切片补充过程中,对一些特殊染色方法的改良与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魏中秋博士在对大体标本与切片标本的修复、整理、挑选与拍照过程付出了较多的心血与汗水。杨方教授负责本书的整体策划,并对大体标本的挑选、切片标本的拍照及其编辑做了大量具体细致的工作。此外,每位编者对各自负责的章节进行了认真编写,使这本具有“乌金”色彩的图谱能够奉献给广大的读者。

此书在编写过程中不免存在一些缺陷和诸多不足之处,敬请同行与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编者

2020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