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述
咳嗽和喘息(简称咳喘)是最常见的呼吸道症状。咳嗽是由胸内外咳嗽感受器受炎症、异物、物理性或化学性刺激引起的反射动作,是深吸气后声门关闭、呼气肌收缩、肺内压升高,然后声门突然打开,肺内空气喷射而出的一组物理动作。咳嗽是机体重要的防御性反射,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有害因子,但频繁、剧烈的咳嗽会对患者的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造成严重影响。
咳嗽的发生机制:来自耳、鼻、咽、喉、支气管、胸膜等感受区的刺激传入延髓咳嗽中枢,该中枢再将冲动传向喉下神经、膈神经与脊神经,分别引起咽肌、声门、膈与其他呼吸肌运动,引起咳嗽动作,见图1-1。
图1-1 咳嗽的发生机制
喘息即气喘,是呼吸困难的一种表现,患者主观上感受到空气不足,客观上表现为呼吸运动用力,常可闻及喘鸣音。喘息的发生与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支气管黏膜炎症所引起的分泌物增加及黏膜水肿所致的气道阻塞相关。喘息发生的病理过程,见图1-2。
图1-2 喘息发生的病理过程
咳嗽和喘息的原因很多,包括肺源性、心源性、中毒性、神经精神性等。
咳喘相关的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持续增高。特别是在我国,2018年《柳叶刀》杂志发表的关于“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已经超过1亿人,约占全世界COPD患者人数的25%,成为仅次于高血压、糖尿病的第三大常见慢性病。2019年《柳叶刀》杂志刊登了“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的另一项结果:我国20岁及以上人群哮喘患病率为4.2%,患者总数达4 570万,远超以往估计,且哮喘患者诊断率、治疗率均极低。中国的《咳嗽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 • 2018)》则显示,慢性咳嗽在社区人群中患病率约10%,占国内呼吸科门诊量三分之一左右,30~40岁年龄段患病人数最多,男女比例接近。以上流行病学研究数据说明,咳喘相关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已造成我国居民巨大的疾病负担,正确认识并合理、有效地治疗相关疾病对改善居民生命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规范化的临床药物治疗已成为慢性呼吸道疾病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应当引起医生、药师的广泛重视。本分册着重讨论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咳喘,其他系统疾病相关咳喘不在本分册讨论范围之内。
咳喘相关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迄今未完全阐明,但相关研究表明主要与气道炎症、免疫反应、氧化应激、细支气管周围和间质纤维化、反复支气管感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等相关。了解慢性呼吸道疾病相关基础知识将有助于进一步掌握咳喘药物治疗原则及药学监护内容,为临床实践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