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腧穴临床发挥(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章 手阳明大肠经

第一节 概论

【经脉的循行路线及病候】

1.循行路线

起于食指桡侧末端,沿食指桡侧上缘,走出第一和第二掌骨间,向上进入腕上两筋间,沿前臂桡侧上缘进入肘弯中的外侧面,再沿上臂外侧前缘,走向肩关节的前上方,在肩背部交会于手太阳经的秉风穴,向上与诸阳经交会于督脉的大椎穴,再向缺盆直入,向下联络肺脏,通过横膈,统属大肠本腑。其支脉,从缺盆向上走至颈部,通过面颊进入下齿床中,回转挟着口唇,经过足阳明经的地仓穴,左脉向右,右脉向左,交叉于人中沟中央的人中穴,又分别上挟鼻孔两旁,与足阳明经脉相衔接。属大肠,络肺。本经腧穴治疗其循行处的手、腕、肘、臂、肩、颈、齿、鼻、唇、面、颊疾患,都是通过它外络肢节经脉通路经气的作用而发挥疗效的。

2.病候

本经经脉多见外经病候,它循行处的面、颊、齿、唇、鼻、颈、肩、肘、臂、腕、手指病变以及阳明经证。如《灵枢·经脉》篇所说:“是动则病齿痛颈肿。是主津液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栗不复。”这是当受到致病因素的侵袭,手阳明经经气和有关部位发生病变,在体表出现的症状和体征。这些症状和体征,都是在它循行的部位反映出来的,对于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病候的发生、发展、传变和痊愈的过程,也都是通过本经实现的。它所反映的这些病候,都是本经腧穴的治疗范围,是通过本经经脉和改善本经经气而收效的。

【大肠的生理病理】

大肠位于腹中,上连小肠,下通肛门,与肺相表里。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传导和排便。其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大便方面,如出现的腹泻、便秘、便血以及腹痛等。因脾、胃、肺、肾影响大肠,大肠本腑功能失常,均可引起大肠湿热、大肠津亏、大肠实热、大肠虚寒等病证。依其经脉、络脉的病候和手阳明经的合穴合于上巨虚治疗大肠腑病以及临床观察,本经腧穴多偏于主治本经经脉、经别和络脉循行处的体表疾患,以及阳明经病和肺脏、肺卫病。至于大肠腑病多取其下合穴及其大肠之俞募穴施治。大肠属脾胃系统,大肠腑病多与脾胃有关,故多选取脾、胃经有关腧穴施治。因肺、肾所致的大肠腑病,可配取肺、肾经有关腧穴施治。

【所属腧穴的分布及治疗范围】

1.本经腧穴

有商阳(井金穴)、二间(荥水穴)、三间(输木穴)、合谷(原穴)、阳溪(经火穴)、偏历(络穴)、温溜(郄穴)、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合土穴)、肘髎、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口禾髎、迎香等20个。分布在食指桡侧末端、食指桡侧、第二掌骨内缘、腕关节桡侧、前臂桡侧上缘、上臂外侧前缘、肩关节、侧颈部及鼻旁等处。其共同性是:都治疗所在处和邻近处的局部病。其特异性则是:肘以下腧穴还治疗头、面、齿、喉、鼻、唇、眼、肺脏、肺卫病和热性病及皮肤病;合谷还有补肺、益气、清肺、解表、开窍的作用;曲池还有退热、解表、祛风的作用,还治疗高血压、皮肤病和过敏性疾患;商阳还有开窍醒志、清热解表的作用;臂臑还治疗眼病;迎香还治疗胆道蛔虫症。

伤寒病中的阳明经证、温病中的卫分证候和气分证候,是合谷、曲池穴的治疗范围。

2.本经交会于他经的腧穴

有交会于督脉的大椎、人中,足阳明经的地仓,手太阳经的秉风。

3.他经交会于本经的腧穴

有阳跷脉交会于本经的肩髃、巨骨,足阳明经交会于本经的迎香。臂臑是手阳明络之会。其中,肩髃、巨骨还治疗阳跷为病的穴位所在处疾患,迎香还治疗足阳明为病的鼻唇疾患。

本章常用穴:

合谷、曲池、肩髃、迎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