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池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城池里主要大街——天街的设计构想

在古代城池里,东西、南北方向的大街是平行与垂直相交。城大的道路多、城小的道路数目少。例如一个小县城或者是一个大的镇城,常常只做十字大街。大街宽度分为几等,这主要是根据城池的规模而决定的。

在府城以上,特别是都城,在主要部位都规划出主要大街,名曰“天街”。这样的大街,一般来看都是从南向北的,自城的南门进入直达皇宫的南大街。这一段大街,从南向北是通入皇宫,从北向南则通入天门,也就是通天的意思。

在城池里这样的大街,始于有城池规划之时。若从战国时期各国都城来看,齐国的临淄城最为明显,大街从南门进入,直达皇宫。到汉代,从长安城来看,从覆盎门进入,直达长乐宫,这一段是主要的大街。三国时代魏国的洛阳城,从南门中阳门进入为宽广的大街,直达文昌殿;从南门广阳门进入,还是宽广的大街,直达听政殿。这两条大街并列为主要大街。

南朝时代东晋建康城,从外城的朱雀门进入前御道达宣阳门(两道城门)再进入大司马门抵达皇宫,这一条路南北甚长,有一定的气魄。北朝时代北魏洛阳城,从洛水之永桥,进入南门——宣阳门,这一条大街即是“天街”,它直达皇宫。唐长安城,也是同样的,从明德门进入,经朱雀门直达皇城,另一条从南边的启夏门进入,再从启夏门直达东宫、太极宫。这两条大街都是比较宽的主要大街。隋唐东都洛阳城从正南门定鼎门进入城中,由定鼎门大街直达应天门进入皇宫。唐之附属渤海国上京龙泉府——东京城,从南门进入城中是一条宽广的大街,这也是“天街”的象征;北达内城的宫门,气势宏伟壮观。北宋时代建设的东京城,从正南门即南薰门进入后,通过朱雀门、州桥到达皇宫的宣德门,这一条大街是全城的主要大街——“天街”。元大都从丽正门进入之后,即为皇宫,这条主要大街比较短。元代应昌路城相当于今天我们地级市的城池。全城规划为方形,出现了丁字大街。从南门进入为丁字街,北对大门,这一条大街是路城一级的主要大街。明清时代的北京城,从永定门到正阳门,再从正阳门到天安门这一段也是主要大街。不过新中国建立之后,对正阳门到天安门这一段拓宽改建广场,重点加宽东西方向的长安大街。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县城也都以南门大街进入后直对衙门,这种规划手法是统一的构想。这是中国古代城池规划的中心构思。这一条主要大街正南正北,笔直宽广。北端正对皇宫或衙署,南通南门。其意向通天。天者为南天而又远大者也。统治者对主要大街的构想如同登天,故称“天街”。这是一种意念。对这条大街的设计,当然要加宽,使之突出,作为全城的重点来建设,显示远大。在这条主要大街的两侧,建筑比较美观,安排府、部等主要部门。还有在天街做千步廊等等,设计并非一致。

北京城正阳门

北京城天安门前正阳门之千步廊(天街)

关于各城的次要道路,即二级道路,起始汉代——

西汉长安城从南门即安门向北的大街,直达北城,相差500米到北城墙,这条道路十分长。

曹魏邺城的东部大街北通广德门。

东晋建康城,从西门经过宫前直通建阳门,这是一条比较长的大街。

唐长安城在主要大街的两侧,西为安化门,北达芳林门、启夏门,北通兴安门,直通大明宫西墙之边侧。

北宋东京城从陈州门—陈桥门在城内偏东,载楼门在城内偏西,这两条都是次要大街。

元大都从顺城门—北城墙,又从文明门到北城墙,都为二级大街。

明清时代北京城从宣武门—北城墙,又从崇文门—北城墙,都是二级大街。

除以上主干道和二级道路之外,在一座城池中,余下的都是三级大街、小巷。各城道路,大街主次分明,纵横交叉清晰,这些都体现出先人们的城池规划是条条有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