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库里勒台”制度——窝阔台继位为何这么难?
公元1227年,大蒙古国的缔造者成吉思汗病逝。
在大蒙古国之前,一个游牧帝国在其伟大的领袖死后,总会出现动荡甚至战乱,但成吉思汗是不会有这个担心的。在他生前,他已经让自己所有的儿子和重臣认可了自己所定的继承人,而这个继承人文韬武略均属上乘,能力与威望都毫无问题。
这个继承人,便是他的三子窝阔台。
但窝阔台没有在成吉思汗去世后立即继承汗位,而是在三年之后才成为大蒙古国的第二任大汗。三年中,大蒙古国的执政者是窝阔台的四弟,成吉思汗的幼子拖雷。
按照传统,大汗即位应该召集所有宗王召开“库里勒台”(大议会),虽然成吉思汗生前定下了继承人,这个规矩也是必须遵守的。而在库里勒台召开之前,按照“幼子守灶”的规矩,拖雷理所当然地出任监国。
1229年八月初,在怯绿连河(今克鲁伦河)的曲雕阿兰之地,大蒙古国决定第二任大汗的库里勒台召开了。
成吉思汗诸弟、诸子,各大家族的贵族及众多重臣都参加了大会。在进行了三天的欢庆和盛宴之后,大会正式开始讨论立汗问题。
按说,成吉思汗生前已经定下了继承人,只要大会一召开,窝阔台应该很顺利地成为大汗才是,但是这个大会竟然开了四十天都没有结果,贵族们“每天都换上不同颜色的新装,边痛饮,边商讨国事”,好像光专注于吃喝,就是不决定谁来继位。
而原本应该当仁不让的窝阔台,面对诸多宗王的推戴,也在大会上一再地推辞汗位:“尽管成吉思汗的命令,实际上是这个意思,但是有长兄和叔父们,特别是大弟拖雷汗,比我更配授予大权和担当这件事,因为按照蒙古人的规矩和习俗,幼子乃是家中之长,幼子代替父亲并掌管他的营地和家室……我怎么能在他活着时,并当着他们的面登上合罕之位呢?”
这就奇怪了,当年成吉思汗确定窝阔台为继承人时,不但术赤和察合台公开宣布愿意服从窝阔台,拖雷更是表示:“我愿在父汗指定继位的兄长身边,把他忘记的事情告诉他,在他睡着时叫醒他。作应声的伴从者,做策马的长鞭。应声不落后,前进不落伍。我愿为他长途远征,愿为他短兵搏战。”完全没有以幼子的身份争夺储位的意思。怎么到了这个时候,窝阔台反而拿出幼子守灶的传统,认为拖雷更有资格即位呢?
窝阔台并不是真的谦虚,而是看出了大会上的诡异气氛,那个曾经表示无条件支持自己的弟弟拖雷已经变了,享受了三年至高权力的他已经对自己的即位持保留态度了。而宗王们也“多归心拖雷”,所以才会四十多天不能议定。窝阔台只能以退为进,用谦逊来稳住局势,同时,他请父亲的老臣耶律楚材出面去说服拖雷。
耶律楚材是成吉思汗的近臣,专司问卜,成吉思汗对他非常信任,不直呼他的名字,而是以“吾图撒合里”,也就是“长胡子”的昵称来称呼他。虽然他此时还算不得位高权重,但成吉思汗的儿子们都很尊重他,也敬畏他能够预测天意的本事。
耶律楚材也深知,再这么拖下去,弄不好会酿成大乱。他秘密地会见了拖雷,对他晓以利害:“此宗社大计,宜早定。”拖雷还是不太情愿,推托说:“事犹未集,别择日可乎?”耶律楚材道:“过是无吉日矣。”
同时,耶律楚材又面见了成吉思汗的次子察合台。此时,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已经去世,大蒙古国第二代贵族中,察合台地位最尊,获得他的支持,对窝阔台即位至关重要。耶律楚材对察合台道:“王虽兄,位则臣也,礼当拜。王拜,则莫敢不拜。”察合台本就和窝阔台亲密,听到此言“深然之”。
终于,出于对天命的恐惧,也因为二哥察合台属意于窝阔台,拖雷放弃了争夺汗位的企图,主动迎请窝阔台即位,“察合台汗拉着窝阔台合罕(即‘可汗’)的右手,拖雷汗拉着左手,他的叔父斡赤斤抱住他的腰,把他扶上了合罕大位”。
成吉思汗是大蒙古国的缔造者,在蒙古人心中是神明一般的人物。尤其在去世前,已经定下自己的继承人。那为何还要召开库里勒台,以至于出现这么多的波折呢?
这就要说说库里勒台制度了。
虽然成吉思汗在他所制定的《大札撒》中规定:“如果任何人由于骄傲,自行其是,想要当皇帝,而不经过诸王的推选,他就要被处死,决不宽恕。”明确了库里勒台选举可汗的权力,但这个权力不是他赋予的,而是传统形成的。
作为游牧民族的蒙古人,在其形成“第一蒙古汗国”时,便实行库里勒台制度,凡有大事,如可汗继任人选,对外征伐,贵族犯罪处理,乃至祭祖祭天,都要召开贵族大议会的库里勒台来商定。这是原始氏族社会的遗存,也是草原封建制的必须,所有贵族均有参与国家大事的权利和义务,这才能保证所有贵族对国家的忠诚,维系贵族间的团结。毕竟,游牧生活是难以将各部落长时间聚集在一起的,如中原王朝一般实行君主集权,并衍生出适合集权的复杂官僚制度,也力有不逮。
库里勒台最重要的一项职能,便是选举可汗。周良霄先生将蒙古选汗“国礼”的整个程序和仪式概括为:“在全体贵族参加的库里勒台上,公推大汗。被推选者照例再三辞让,然后表示接受。君臣之间确立盟誓,履行传统的宗教仪式,由贵族中之代表按一定仪式拥新汗登上皇位。最后是新汗大行赉赏,全体参加者欢宴庆祝。”
前任可汗可以指定自己心仪的继承人,但这个继承人若要真正即位,必须得到库里勒台上全体贵族的拥戴才行。因为可汗要治理国家,要保护贵族们的利益,一个能力不足或是得不到大多数人认可的可汗很可能会造成国家的动乱甚至分裂。前任可汗心仪的人,未必能获得所有人的认可,能力也未必合适。
在“第一蒙古汗国”时期,可汗的继承基本上不是父死子继或者兄终弟及,继任者或者是前任可汗的弟弟,或者是侄子,总之都是要保证成年的有能力的人成为可汗,比如合不勒汗去世后,其堂弟俺巴孩汗继任,俺巴孩汗去世后,其侄子忽图拉汗继任,忽图拉汗去世后,其侄子也速该继任。
这个传统到了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之时曾试图有所修改,虽然他保留库里勒台选汗的权力,但也凭借自己无可比拟的权威,要求所有贵族宣誓保证自己选定的继承人继承汗位。但反观窝阔台即位的艰难,可知成吉思汗的安排也只是涉险过关。
毕竟传统的力量是很大的,虽然成吉思汗在建国过程中,将大量旧贵族清除,打散原有部落体制,加强了集权。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建立了由自己儿子、兄弟、重臣、姻亲所组成的新的贵族集团。贵族们仍然坚持黄金家族共产观念和传统贵族共治原则,大蒙古国的政治制度,“虽然形式上权力和帝国归于一人,即归于被推举为汗的人,然而实际上所有的儿子、孙子、叔伯,都分享权力和财富”。库里勒台不仅有选举可汗的权力,国家的重大军政要务决策,特别是涉及诸王属地属民事务时,也需要举行库里勒台与诸王共议决定。
可以说,大蒙古国的最高权力并不是属于可汗,而是属于库里勒台。甚至有学者指出大蒙古国称为帝国或者汗国并不准确,而要称之为“贵族共和国”。即使是成吉思汗,也无力更改千百年的传统。从他开始,历任可汗都在不断用兵四处扩张,这虽然有对领土财富的追求,恐怕也有保持国家的军事体制,以便让作为可汗的自己掌握更多独断权力的用心。
不过,库里勒台制度虽有“民主”“共和”的味道,大议会的议事却并无完善的机制。看似所有贵族重臣都有发言权,但真正具有发言权且能保证议事走向的,往往取决于贵族家族的军事实力,只要几个掌握重兵的大家族保持一致,那么即使议题违反了众意,也可被通过。久而久之,库里勒台也就成为军事实力的隐形较量,看似民主的议会,往往有着场外的血腥杀戮,故而也被称为“流血的民主”。
这么一来,由库里勒台选举而出的可汗,无论在法统(先可汗指定)上还是在民意(议会选举)上,合法性都不那么充足,权力的传承还是要归结于武力,纷争、动荡乃至最后的分裂和内战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大蒙古国从成吉思汗开始,统一只维持了五十四年,而从它崩溃的版图上崛起的元朝和四大汗国,或多或少都曾试图改变库里勒台制度,将贵族封建制度变为中央集权制度,然而,这种改变都不够彻底,皇权的难以稳固是困扰所有国家的问题。
无心插柳,未能稳固的皇权虽然伴随着纷争与动乱,却也给民间带来宽松与生机,政府对民间干预较少,文化开放,商业繁荣,社会活力旺盛成为当时的特色,从而在历史上留下了尚武、宽大、重商、兼收并蓄的时代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