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再去长宁县
大人把不聪明的人突然变聪明称为开窍了或者长心眼了。
阿元就属于那种不聪明的,但她的爹娘在老浮家都属于聪明人。
所以浮大白两口子一直认为阿元只是没开窍,没长心眼,吃的太少脑子跟不上去。
好在他们俩想的是对的,阿元血脉里还是继承了一些心眼儿的,只是这些心眼从没开窍过……
因为也没什么开窍的机会。
阿元三岁之前每天的日子就是饿,有吃的,吃完又饿了,等下一顿。
没开窍的心眼为她提供了最容易生存下去的办法,就是待在一个地方少动少说话少思考。
不只是是她,老浮家其他的孩子也都是这样的,饿得面黄肌瘦,心里只有下一顿饭。
大多数时候都是待在一个地方,半天不动弹一下,也很少动脑子,所以总显得比村里同龄的孩子笨些。
阿元和他们一样,但也不是完全一样,因为她还怂,怕高怕人多怕别人大声怕很多东西,所以她时常要跟在爹娘或者奶奶身边才觉得安全。
村里的小孩四处跑的时候,她跟在爹娘身边听他们说话。
家里的孩子饿的放空大脑的时候,她跟在娘身边,一边听她说话一边在灶房里蹭些吃喝。
村里的孩子和家里的孩子都在睡觉的时候,她还小尾巴一样坠在奶奶后头团团转。
直到阿元三岁之后,也就是最近。
家里发生了很多事,孩子们只关心什么时候吃饭,能不能吃到炒鸡蛋。
但阿元不仅关心这些,还会跟着大人一起经历所有事,虽然她只能看热闹,什么都做不了。
可热闹看多了,她就看明白了很多事,某一刻突然就开了窍。
所以这几天早上醒过来,阿元看什么都有一种熟悉又新鲜的感觉。
而且家里又有了一些积蓄,奶奶老杨氏又让家里吃两顿饭了,阿元连着几天都能吃饱,也有一些精神。
等爹娘再让她乖乖坐下晒太阳的时候,阿元就有点坐不住了。
“爹,你能带我一起去买粮嘛?”
阿元搂着浮大白的脖子,坐在他的手臂上,眼巴巴的问他。
因为四叔母的腿会跛,奶奶老杨氏最近都很心疼她,一连给她开了好几天小灶,用的都是精米白面。
那只没来得及卖的野鸡也炖成了鸡汤给她喝,家里其他人也跟着吃到了鸡肉。
粮食吃的多了,剩下的就不够了,所以老杨氏让浮大白和浮三白去县里买些回来。
如果看到卖母鸡或者鸡仔儿的的也问一问价格,合适就买一些回来,养大了或下蛋或卖也是个进项。
阿元还没去县里逛过呢,上次去的时候睡着了,回去的时候坐在车上忙着晾头发什么都没看到。
所以再听到去县城,她就也想去,很想!
浮大白一点儿都不希望她去,她这小短腿儿走不了多远就得要他抱了,浮大白这么懒得人怎么会乐意呢,于是就苦着脸劝她说:
“阿元,县里没什么好玩的,要不你在家吧,等回来的时候爹给你买糖吃好不好?”
阿元回想了一下糖甜滋滋的味道更加坚定了:
“你带我一起去,买了我就吃吧!”
说着就想起来被爹娘扣下的那些叔伯给铜板来,忍不住再次控诉道:
“爹!你是不是又想骗我!
你和娘上次不想给我钱的时候就是这么说的!
你们说‘阿元啊,钱没什么好玩的,别要了就放爹娘这里吧,回头爹娘给你买糖吃好不好?’
糖呢?
糖呢?!
骗人!!”
浮大白赶紧捂住她这张叭叭的小嘴,左右看一看,见没人注意,这才放开她压低声音说:
“嘘!这是能说的嘛,再被人听见那钱不就得交公了嘛!
带你去,带你去行了吧,熊孩子!”
阿元顿时满意起来,搂着他的脖子说:
“爹你可真好呀!”
浮大白:……我一点都不好!
瓜娃子的开窍会让亲爹感到疲惫!
等看到门外准备出发的人里多出来个傻弟弟浮二白的时候,浮大白甚至想回屋算了。
闺女还会开窍,傻弟弟这辈子都够呛了,他听他说话就闹挺!
但在老浮头的眼神威胁下,浮大白到底没敢偷懒,抱着闺女磨磨蹭蹭的走到门口问浮二白:
“你也去县里啊?”
浮二白提了提手里的包袱憨笑道:
“家里多了个闺女,不赚钱不行,去县里看看哪儿缺人。”
因为家里出了野猪的事,这几天浮二白都在家里帮着搭炕砌墙,栅栏也被拱坏了。
老杨氏担心再遇到这样的事,索性让他们去山上砍了树,夹了个更坚固的栅栏,忙忙活活一直到昨天才都弄好。
出去找活的事就耽搁了下来,所以昨天晚上小杨氏就又和他提起了上次说的要让福宝吃饱穿暖的事。
也就是让他出去做工偷留下点工钱的事。
本来老浮家的男丁出去做工都是做完一个活就回来歇几天,等歇的差不多再去。
毕竟他们平时也吃不饱,家里人也怕他们一直干活累垮了身子。
何况最近家里的活也不少,至少浮大白他们就没打算立刻出去,至少也要再歇一天的。
但显然浮二白没想等他们一起。
浮大白眯了眯眼,意味不明的说了句:
“是啊,当人爹娘的嘛,总要努力挣钱嘛!”
浮三白也哥俩好似得拍拍他的肩膀说道:
“挣钱还是次要的,二哥可要惜力点儿,太累了就回来歇歇。”
浮二白心里存着偷藏私房钱的事,越听他们说挣钱这个词就越心虚,大冷天都出了一脸汗。
好在老杨氏看不惯他们磨蹭,喊了一嗓子让他们快去快回。
浮大白和浮三白就势就先大步往前走去,浮二白也松了一口气,拎着包袱跟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