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手语主持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研究缘起

在电视屏幕中,活跃着一批特殊的主持人,他们不同于一般的播音主持人,不是以有声语言作为主要的创作手段,而是借助手语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不是以健听人为主要创作受众,而是更多地服务于听障人士;与以有声语言为主要创作手段的播音主持相比,他们拥有不同的创作原则和创作方法。我们把这个群体称为手语主持人,把他们所从事的创作活动称为手语主持创作。手语主持创作又可以分为电视手语主持创作和网络手语主持创作两类。当前在我国,电视手语主持创作占绝对主导地位。本书所探讨的手语主持创作主要指电视手语主持创作,即在电视中运用手语进行信息传播的创作行为。手语主持创作与有声语言播音主持创作在理论体系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书从播音主持学科体系出发,结合了心理学、语言学、传播学、符号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对电视手语主持创作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科学的研究。本书重点探讨了以下三个方面内容:①在一定程度上确立了电视手语主持创作的学科地位;②较为完整地构建了电视手语主持创作的理论体系;③有利于电视手语主持创作标准的确立。开展电视手语主持创作研究,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社会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对保障听障人士基本人权,指导手语主持人的创作实践,丰富和推动播音主持学科体系发展等具有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传递党和政府声音、保障听障人士基本权利

电视手语主持创作是向听障人士传递党和政府声音的重要载体,是听障人士语言学习、信息获得、情感娱乐和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等的重要媒介,特别是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听障人士而言,电视手语主持创作对其获取基本人权的重要性更为明显。当前中国有听力障碍者为2800多万人,听障是排列于肢障、重要器官失去功能后的身障种类,在感官障碍类别中则排名第一。听障人数是视障的两倍之多。庞大的听障人群同健听人一样,需要享有获取信息、获得社会教育以及准确听到党和政府的声音等基本权利。开展电视手语主持创作研究具有重要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

(二)有利于保证手语节目质量健康发展

电视手语主持创作是整个手语节目创作的重要环节。手语节目的高品质和健康发展离不开电视手语主持创作研究。

首先从共时层面来看。根据2019年《中国残疾人事业统计年鉴—2019》[1],2018年底,我国大陆地区共开设中央、省级和市级电视手语栏目共296个,其中中央台开设手语节目1个,省级残疾人专题电视手语栏目31个;地市级残疾人专题电视手语栏目264个。除此之外,我国很多县级电视台也开设了电视手语栏目。可以说,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已经形成中央、省、市、县四级手语电视节目体系。随着相关政策的发展与落实,近年来电视手语栏目数量有了很大提高,但还存在一定不平衡现象。各地区栏目数量差别大:浙江省有省级电视手语栏目3个,北京市、黑龙江省、江苏省均有省级电视手语栏目2个,而河北省、江西省、山东省、湖北省、湖南省仍尚未开设省级电视手语栏目。另外,据统计,四川省、河南省、浙江省是听障人士数量较多的三个省份,但是省级与地市级手语栏目数量分别仅为9个、9个与13个;重庆市听障人士数量不及四川省、河南省、浙江省,但栏目数量高达28个。总的来说,电视手语栏目数量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较多,江西省、宁夏自治区等边远地区数量仍然较少。据最新的《2019年全国广播电视行业统计公报》显示,我国最近一年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高达99.39%,全国开展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业务的机构约4.7万家,但目前并没有一套专门的手语节目。除了大量的电视手语节目外,我国也有少量的网络手语节目。目前的网络手语节目大致分为四类:①借助网络平台播出的电视手语节目,据调查,超过90%的中央、省、市电视台创办了网络电视台,电视创办的手语节目拥有了网络这一新的传播媒介,这是当前网络手语节目的主流。如中央电视台《共同关注》、北京卫视《手语新闻》、江西赣州电视台《一周新闻日历》等都在网络上同时播出。②原创网络手语节目。这主要指一些网站或者单位自办的手语节目,如中国聋人网开设的《笑谈手语》、山东省气象局的《手语天气预报》等。③听障人士上传的自拍手语视频,这一类形式比较繁杂,影响较大的有杜银玲和“手语姐姐”的微博视频、冯刚的《手语胡同》等。④零散地借助网络播出的手语教学视频等。据初步估算,我国目前至少有400名电视手语主持人,这些手语主持人的实践都需要电视手语主持创作理论的指导。

其次从电视手语主持节目历时发展来看。1978年上海电视台二台在上海市盲聋哑协会的协助下,录制了一套《学一点手语》的电视小品在电视台播出,这是电视手语节目的雏形。1984年10月30日,全国第一个为聋哑人服务的电视专栏《聋人手语节目》在广东电视台正式播出,节目由文丹丹和王凤萍主持。1989年5月7日,北京电视台开播我国第一档电视手语新闻节目《手语一周新闻综述》。随后,电视手语主持节目在全国开始逐步推广,并形成了覆盖中央、省、市、县四级的电视手语节目网络。自1978年首个手语节目录制播放至今,电视手语节目已有42年历史,而从1984年的第一个手语主持节目出现算起,也已有近36年历史。这30多年的电视手语主持发展也要求有科学的电视手语主持创作理论体系来指导手语主持人的实践。

(三)有利于提升电视手语节目质量

首先,我国的电视手语节目存在形式单一化、内容同质化的问题,绝大多数节目为手语新闻,娱乐类等手语节目类型很少,限制了听障人士获取信息的宽度和享受娱乐、科教等的权利,也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2]其次,电视手语新闻节目本身也存在语速较快,手语新闻主持人画框过小,没有加配同期字幕等问题,这些都会影响听障人士的收看效果。这些现状都急需科学的手语主持创作理论体系的指导。加强电视手语主持创作研究对突破当前手语节目困境和扭转收视率较低的局面有一定推动作用。可喜的是,1995年我国台湾地区公共电视台制播了公共服务节目——《听听看》。该节目由听障人士王晓书担任主持,形成了融有声语言主持中访谈、脱口秀等形式为一体的节目形态。该节目开播至今已有25年,得到了听障朋友的欢迎和认可。

(四)有利于播音主持学科科学发展

从1940年12月30日人民广播第一次播音,到今天百花争艳的播音主持创作,我国已经积累了70多年的播音主持实践。前辈们对这些经验和理论进行了总结,建立了较为科学的播音主持学科体系。手语主持作为播音主持学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应该纳入播音主持学科体系内部统筹考虑;研究构建手语主持科学的理论体系,这是播音主持学科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2013年7月2日,我国第一个手语主持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在江苏建立,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手语主持理论研究的发展。

2015年2月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鼓励电视台开办手语栏目,提出主要新闻栏目加配手语解说和字幕的要求。

加强电视手语主持研究也是落实相关政策法规的基本要求。从1990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到民政部、国家教委、国家语委、中国残联发布的《关于在全国推广应用 〈中国手语〉的通知》(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国残疾人事业“八五”计划纲要(1991年—1995年)》、《中国残疾人事业“九五”计划纲要(1996年—2000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2001年—2005年)》、《无障碍建设“十一五”实施方案》、《残疾人权利公约》、《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年—2010年)》、《残疾人事业宣传文化工作“十二五”实施方案》、《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等都对开办好电视手语节目提出了明确要求。电视手语主持研究对办好电视手语节目起到了基础保障作用,对落实这些政策法规有重要意义。2013年,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建立了我国手语主持专业第一个硕士研究生培养点。2015年,“加强手语主持研究”被正式写入教育部2015年度工作要点,这是手语主持研究首次在正式文件中被提出。因此,加强电视手语主持研究可谓意义重大。

电视手语主持创作是专门为听障群体提供的一种重要的播音主持艺术类型。它是指在电视这一大众传媒中,手语主持人以手语为主要创作手段,以聋人为主要受众所进行的视觉语言信息传播创作活动。它是播音主持学科体系的重要分支,同有声语言播音主持共同构成播音主持的学科体系。下面将重点介绍一下电视手语主持创作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展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