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袁伟是我指导的博士生,是我国最早关注手语主持的研究学者之一,最早在播音主持理论框架下提出了手语主持的概念。这部《电视手语主持研究》是我国第一本关于手语主持的研究专著,本书的问世在手语主持研究领域具有开创性意义。
该书在播音主持理论及语言学相关理论指导下,系统论述了手语主持的内涵及特征,较为系统梳理了手语主持理论体系,初创了手语主持基本理论框架,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国播音主持和媒体语言学理论体系,填补了理论空白。该书还通过构建手语主持语料库,开展问卷调查,实施深度访谈等方法,较为全面、系统、科学构拟了手语主持体系中各相关标准,对指导手语主持节目制作、手语主持实践等都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已有部分高校开设了手语主持专业,并开始培养手语主持专业的研究生,该书的问世还将为手语主持教育教学提供理论支撑,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教材参考。
随着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实施,保障残疾人平等权益、促进残疾人融合发展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和各国的普遍共识和共同行动。我国当前有2800多万听障人士,对于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来说,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增强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已经成为全社会共识。增设手语类电视节目、开办手语频道,积极开展手语主持研究,提升当前的手语主持实践质量,对保障广大听障人士的信息获取、情感娱乐、参与社会活动等基本权益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此外,随着我国老龄化步伐的加快,老龄化社会的来临,越来越多具有听力障碍的老年人也要求进一步加快手语主持研究和推广工作。
从我国电视手语主持实践来看,当前我国大陆地区共开设中央、省级和市级电视手语栏目超过200个,从全国范围看,我国陆续建立了中央、省、市、县的四级电视手语节目体系。除了电视手语节目外,我国也有一些网络手语节目,像《手语胡同》等节目已成为备受广大聋人群体喜爱的节目。从电视手语主持节目历时发展来看,自1978年首个手语节目录制播放至今,电视手语节目已有40多年历史,而从1984年的第一个手语主持节目出现算起,也已有30余年历史。无论是从当前庞大的手语主持节目的现实需要来看,还是从40多年的电视手语主持发展实际来看,都需要我们加强手语主持理论研究,加强对手语主持实践的理论指导。尤其是在当前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大背景下,手语主持如何更好地抓住媒体融合机遇,如何在融媒体时代和未来的智媒体时代更好地为广大听障人士服务,都需要深入研究和思考。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进行了一系列手语和盲文的规范化工作,成绩显著。但是,目前我国各地听力残疾人使用的手语仍存在较大差异,需要一种通用的手语作为广大听力残疾人交流的工具,2015年,中残联、教育部、国家语委、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印发了《国家手语和盲文规范化行动计划(2015—2020年)》,提出要大力推广国家通用手语。从推广普通话的历史经验来看,广播电视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国家通用手语作为广大听力残疾人的“普通话”,依托手语主持推广国家通用手语是一项重要的推广手段,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目前我国大陆地区能够提供手语主持节目的电视频道仅为5%,手语主持节目播出时长比例仅占0.1%。电视手语节目中,除新闻类外,其他类型(如社教、文艺等)手语节目数量少,发展水平低,这一方面影响了国家通用手语的推广,另一方面严重滞后于听障受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这就要求我们要持续提升已有节目的手语主持的质量,持续加大手语主持节目供给,甚至是在合适的时候开设手语主持频道。
袁伟这部书既立足了国内听力残疾人需求和手语主持节目发展实际,探究了我国手语主持规律,同时又放眼海外,袁伟借助在美国马里兰大学访学的契机,充分吸收借鉴了海外国家手语主持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经验,在写作过程中兼收并蓄,融贯中西,该书的科学性、系统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对于袁伟来说,本书的出版将成为其学术生涯一个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作为袁伟的老师,我由衷高兴,也深感欣慰,我希望,他能够在未来的学术道路上,行稳致远,勇攀高峰。
姚喜双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中国传媒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
2020年7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