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
探索思考
万物周而复始,唯有时间一去不返、永不停留。时间是不可名状的,更是无法触摸的,很多人只有在蓦然回首时才慨叹它的步履匆匆。让我们走进《匆匆》,沿着语言大师细腻的笔触,去感悟这抽象的、无法捕捉的时间。
阅读批注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1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2
1 排比
通过三种事物点出万事万物的周而复始,与后一句时间的一去不返形成对比。开篇处排比的运用增强了文字的画面感与美感,将读者带入“燕子”“杨柳”“桃花”三个意向构成的初春景色之中。
2 设问
看似在探寻答案,实则通过连续地提问,以一种近乎宣泄的节奏表现出心中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迷惘。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3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3 比喻
对于浩瀚的大海而言,一滴水是微不足道的,它滴入大海的同时就被悄无声息地吞没了,“八千多日子”是指作者从出生到写作本文的时间,长达24年的时间悄然而逝,让抽象的时间变得具体可感。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4
4 动静结合
每件熟知的物品、每个惯常的姿势,都以静的状态映衬出时间的奔流不息,将抽象的感受融入具体可感的情境,仿佛时间也变得可闻可触,而人只能无奈地静静看着时间溜走。这个语段不仅使用了动静结合,还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语言灵动优美。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5
5 复沓
复沓是将部分词句反复咏唱,起到加强节奏、突出重点的表达效果。本段话中的“徘徊”“匆匆”等词反复出现,使惋惜、幽怨的情绪不断堆叠,层层递进,在形式上起到复沓回环、一唱三叹的效果。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阅读赏析
朱自清先生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古典文学研究家,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文字洗练而隽永,饱含真情实感,本文就是先生最具代表性的散文之一。《匆匆》写于1922年3月,时值五四运动落潮期,作者有感于现实的种种失望境遇,感兴而作,但并未沉溺于悲伤情绪中,而是在淡淡的哀愁中低诉不平。
时间本是一个抽象概念,朱自清先生在文中通过眼前、手边这些再平常不过的景、物,将具体的事物随着情绪铺陈开来,让无形的时间变得可见可感。本文虽是一篇散文,但文中的众多句子长短一致,节奏整齐,对仗工整,极具诗的韵律美,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在描写时间时,作者更是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刻画时间“溜走”的痕迹,是细节描写的经典范例。
阅读延伸
1.“匆匆”一词在文中反复出现,请你说说这样表达的好处。
2.文中比喻众多,你最喜欢哪一处?并说说原因。
3.请仿照“……的时候,日子……”这一句式,试着写一写时间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