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2019“中国好书”《庄子的世界》
傅可
《庄子的世界》是一部怎样的书?
王景琳、徐匋的新著《庄子的世界》,将《庄子》内七篇与外、杂篇分离开来,并就内篇所阐发的庄子思想、体现出的庄子精神、构建出的理想与现实社会,及其创造出的各类具有象征意义的群体视为一个独立且完整的庄子世界来加以研究分析。作者采取边注边议边评的写法,以明快轻松的行文,不但为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庄子的世界,而且引导读者一步步走进这个“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不以觭见之也”,且“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又“以与世俗处”的庄子世界。
这本书有如下几个特点:
基础。这本书是为扫清读者关于《庄子》的认识误区而写,因此特别强调相关知识的基础性,不面面俱到,不横生枝节。作者每每从一个小问题入手,进而铺展开来,先提出核心问题,再带领读者从浩繁的语义中寻找答案,让读者对于所述问题有一个基本的理解和清晰的认识。
贯通。所谓贯通,就是注重对经典文献的某种艺术形式、某种文学现象进行整体性、贯通性描述,通过沿波讨源、由本及末的分析叙述,描述《庄子》本身的文学形式,文学现象之产生、发展及演变过程,揭示其思想线索的一般规律。
准确。知识的第一要义是准确,因此本书强调论从史出、言必有据的原则,作者每一新见,都依据翔实的文献考据,渊源有自,绝不凿空,同时本书注意吸纳最新的研究成果,这使得全书有了严谨的风格和科学的基础。
流畅。作品是要让大多数人看得懂、喜欢看的,在保持知识讲授的准确性的同时,作者注意了文笔的流畅性。“言之不文,行而不远”,文章注重表达,注重修辞,不故作玄妙,不高深艰涩,力图让读者在轻松明快的笔调中,接受经典带给人的艺术之美与心灵享受,以自由放松的心态走进《庄子的世界》。
《庄子的世界》是如何诞生的?
一本好书的诞生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与协作,作者、编辑、校对、美编、审读、装帧、印制、市场、发行,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以本书为例。书稿交到了编辑手中,编辑在大的框架基础上,与作者商讨、打磨细节,这其中包括底本的选择与文字、语句的运用,同时,补充了很多初稿中没有的篇章,使之达到一本书的完整形态。之后交由校对核查引文、校正讹误,保证成书的质量。
需要着重说明的是,本书一个很重要的贡献就是,作者在全书中都把《庄子》内篇作为一个环状结构的完整世界来阐述。作者认为内篇中的每一篇既相对独立,又与其他六篇首尾相接,构成了一个包罗万象,涵盖理想、精神、思辨、社会、人生、体认、修行、处世、治世等人类社会各个层面的完整的立体化的庄子的世界。那么如何在图书内部的形式上,传达作者的阐述与思想也是需要考虑的,在这方面,美编下了很多功夫。目录、篇章页、内文的版式设计都体现着这种“环状结构”,与内容主题高度契合,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深入理解作者的研究思路与意图。
图书出版后,需要市场和发行来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关注,这又离不开相关同事的辛苦付出,他们是与读者对接的第一线,是真正的内容传播者。
当然这一切的一切都源自于作者扎实的学术素养与功底,以及数十年如一日的辛苦治学。王景琳、徐匋两位先生在《后记》中回忆了他们治学的经历。在1984、1985年间,他们选定《庄子》作为研究对象,之后的30多年中,他们搜集资料,阅读各家注本,做卡片,抄录各家《庄子》点评,积攒了近百万字的卡片。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边抄录边交流,不断探讨对《庄子》精神及文学的理解,在很多问题上形成了新的想法。同时,为了让更多读者接受他们的研究成果,两位先生在写作中特别注重摆脱学院式语言的束缚,避免学究气,力求行文的明快、流畅,用读者最熟悉的语言讲述庄子,让庄子的世界成为一个用大家所熟悉的语言构成的世界。正是两位先生的积累与沉淀、睿智与从容,造就了这本书。
好书应具备何种品质?
首先,我认为一本好书一定要有锋芒。这种锋芒一方面来自批判,一方面来自视角。一部书、一种思想、一种观念、一种文化,不经过批判很快会丧失自身的张力,营养会迅速流失。视角来自作者对材料的掌握以及对生活、社会、历史的观察与思考。对材料的筛查与掌握是保证视角的核心,否则这种视角也不会经得起岁月的考验。
其次,一本好书一定要与生命契合。这点说起来有点儿玄,就如诗词,你很难说出哪首诗是最好的,不过是在生命中的某个阶段,你突然理解了诗人,与诗句产生了共鸣。书也是这样,好书一定会在你的生命中占有一席之地,能调动起一种情绪或传递一种生命的价值。
如何发现好书选题?
我想除了多读别无他法,只有读得多了,才能培养起鉴别的能力。不过作为从业者,我们知道在这个行业里,每种类别的书都是有一些行业标杆的,这种标杆最多地体现在出版社的精神传承。例如古籍整理,在国内肯定要数中华书局,百年企业视信誉为生命,此类书质量基本不会差。当然其他门类的书都有着自己的标杆,这就有待读者自己去发掘了。
编辑眼中的作者是怎样的?
因为作者现在常居国外,与国内存在时差,基本上是黑白颠倒,所以我与作者交流主要靠微信留言(主要是与王景琳先生联系)。在整个出版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王景琳先生的勤勉、认真、细致与儒雅,每一个校次王先生都亲自核对,保证内容质量。王先生谈吐不凡,儒雅随和,每次与王先生交流都有如沐春风之感。出书之后,相关的宣传活动,两位老师也都是极力配合,迅速且高效,我想这与他们的治学风格也是一致的。
好书如何影响读者?
目前读者认同度最高的图书奖项就是“中国好书”吧,毕竟由央视播出颁奖典礼,受众应是最多的。
从销量来看亦有直观感受,毕竟每年20余万种新书让读者难以挑选,图书奖项是一种有益的曝光,让读者更快地了解一本好书的相关信息,从这一点说,对读者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
(原载2020年5月25日《藏书报》公众号,有删节,作者系中华书局大众图书出版中心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