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礼俗用乐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小结

本文题为《房山区北窖村音乐会曲谱及其活态传承研究》,写作围绕着北窖村音乐会传谱《音乐曲儿本》曲目来源、本体分析及其背后的意义展开,但北窖村音乐会承担着活态传承曲谱的重任,因此音乐会保持乐曲不变传承的动力也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通过回溯《音乐曲儿本》曲目来源并接通历史,笔者力图还原民间接衍国家礼仪及其用乐的过程。北窖村音乐会所传承的曲目习于佛教用乐在今天仍以佛教用乐自居。但回溯其曲目来源,可以发现其部分在历史上曾为教坊俗乐曲牌,经过明朝俗乐赐予佛道以及小祀乐用教坊司的过程,这部分曲牌逐步成为礼仪甚至吉礼用乐,并且采用鼓吹乐的形式。由于国家礼仪用乐具有一致性,因此《音乐曲儿本》与多地音乐会及佛道用乐的曲目有大量相同。笔者通过《三皈赞》《郎头沙》《醉太平》《春景》等个案分析看出了这些不同地方的同名曲目具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同为中国传统音乐大网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积淀了历史上官方的礼仪用乐。此外,借助于音乐会活态传承对谱本中未传或称失传之曲目的“阿口”翻译探索,也是本文的有益尝试,虽然研究方法以及认识上还有待继续深入,但这样做可说为接近乐曲的历史原貌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途径。

北窖村音乐会当下人员不整,已不能正常参与民间礼俗活动,春节盘街与庙会也仅勉强维持,曲目失传众多,发展现状堪忧。北窖村音乐会具有冀中音乐会的共性,即成员非职业乐人,以民间信仰为依托,同时服务于吉礼与凶礼两种形式,传承规范严谨,多年保持不变,以公会的性质敬神,所以这“乐”能够传承到当下。北窖村音乐会如今的困境是由于民间信仰缺失以及煤炭采空区经济迅速衰退所造成。

本文虽然是对北窖村音乐会及其传谱《音乐曲儿本》的个案论述,但并不仅仅着眼于此个案本身,而是试图通过对这一个案的描述,对整个冀中音乐会的产生发展缘由进行分析探究。

(原载于项阳主编《理念·视角·方法: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7年)

注 释

[1].周晓爽,1985年生,女,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届硕士研究生。

[2].薛艺兵:《从冀中“音乐会”的佛道教门派看民间宗教文化的特点》,《音乐研究》1993年第4期,第65页。

[3].公会指村落公共组织,由村委会进行管理和经济支持,辅助村委会进行活动,代表全村的利益。

[4].周锡宝:《中国古代服饰史》,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年,第425—436页。

[5].即当地村委会的古称。

[6].吕洪静:《〈赶东山〉乐曲小考》,《交响》1988年第4期,第20页。

[7].[唐]崔令钦:《教坊记》,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第8—14页。

[8].[元]周德清:《中原音韵》,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20—29页。

[9].[元]陶宗仪:《辍耕录》卷二五,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23页。

[10].《魏氏乐谱》《曲谱大成》及《新定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曲目资料来源于刘崇德相关著作:《燕乐新说》,合肥:黄山书社,2003年。

[11].曲目来源于周明泰:《元明乐府套数举略》(上、中、下),1932年影印本,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馆藏。

[12].项阳:《关于音声供养和音声法事》,《中国音乐》2006年第4期,第13—22页。

[13].项阳:《永乐钦赐歌曲的划时代意义》,《中国音乐》2009年第1期,第16页。

[14].14本曲谱分别为1694《音乐腔谱》、年代不详《智化寺音乐谱》(甲)、年代不详《智化寺音乐谱》(乙)、1837《京音乐谱》(三册)、1853年《音乐谱》、1887年《北京天仙庵音乐谱》、1892年《音乐谱》、1900年《天仙宫京音乐谱》、1903年《水月庵癸卯音乐佛事全部》、年代不详《成寿寺旧谱》、年代不详《成寿寺音乐佛事等全部》、年代不详《智化寺晚出乐谱》(残谱)、1924年《法器谱》、1953年《音乐谱》。

[15].袁静芳主编:《中国佛教京音乐研究》,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2年,第113—121页。

[16].曲目来源于马维彬主编:《河北民间古乐工尺谱集成》,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6年。

[17].袁静芳编著:《佛教京音乐研究》,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2年,第252页。

[18].[明]宋濂等:《元史》,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1773—1776页。

[19].[明]徐一夔等:《明集礼》卷五三,文渊阁《四库全书》,第26页。

[20].曲目统计自马维彬主编《河北民间古乐工尺谱集成》。

[21].《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北京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北京卷》(下),北京:中国ISBN中心出版,2003年,第2110、2589、2602页。

[22].《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天津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天津卷》(上、下),北京:中国ISBN中心出版,2008年,第1156、1159页。

[23].《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山西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山西卷》(下),北京:中国ISBN中心出版,2000年,第1570页。

[24].《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辽宁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辽宁卷》(下),北京:中国ISBN中心出版,1996年,第1133页。

[25].《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北京卷》(下),第2110页。

[26].中共涞水县委宣传部、涞水县文体教育局编:《高洛音乐会》,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年,第109页。

[27].《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河北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河北卷》,北京:中国ISBN中心,1997年,第542页。

[28].冯光钰:《中国历代传统曲牌音乐考释》,《乐府新声》2007年第1期,第134页。

[29].冯光钰:《中国历代传统曲牌音乐考释》,第136页。

[30].《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北京卷》(下),第2144页。

[31].乌丙安:《中国民间信仰》,长春:长春出版社,2014年,第1页。

[32].参见项阳:《亲缘关系与音乐礼俗的继承》,第二届中非音乐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2007年8月。

[33].潘惠楼:《北京煤炭史苑》,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7年,第70—71页。

[34].袁树森:《老北京的煤业》,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年,第106—114页。

[35].刘小阳编:《房山区申请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北窖村花会项目申报资料》,2009年,内部资料。

[36].[明]陈文等:《明英宗实录》卷五,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6年,第97页。

[37].首都之窗——北京市政务门户网站,网址:http://www.beijing.gov.cn/zfzx/qxrd/fsq/t936615.htm,登录时间:2008年3月10日。

[38].项阳:《礼乐·雅乐·鼓吹乐之辨析》,《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第8页。

[39].[明]顾炎武:《日知录集释》卷五,黄汝成集释,长沙:岳麓书社,1994年,第168—169页。

[40].《演繁露》:“后魏永熙(532—534)中,诸州镇各给鼓吹人,多少各以大小等级为差。诸王为州皆给鼓吹,其等以赤青黑色为次。中州刺史及诸镇戍皆给之。”[宋]程大昌:《演繁露》卷六,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10页。

[41].参见项阳:《关于音声供养和音声法事》,《中国音乐》2006年第4期,第10页。

[42].参见项阳:《关于佛教、道教与民间乐社用乐相通性的思考》,《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第1—6页。

[43].[明]《太常续考》卷一,文渊阁《四库全书》,第7页。

[44].《清会典》,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5].参见项阳:《小祀乐用教坊,明代吉礼用乐新类型》(上、下),《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第4期。

[46].“本司看详,除系籍正色乐人外,其余农民、市户,若有不务本业,习学散乐,搬演词话人等,并行禁约”。《元典章》卷五七;光绪戊申夏修订,法馆以杭州丁氏藏本重校付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