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 周恩来参与解决西安事变所经历的危险
1936年12月15日清晨,陕北高原大雪纷飞,格外寒冷。周恩来一行十几人,骑着骏马从陕北保安(今志丹县)出发,驶向那时还在东北军控制下的延安。这是周恩来应张学良、杨虎城之请到西安参与西安事变的处理。当时交通不便,张学良只能派飞机到延安接人。中共中央当时在保安,从保安到延安的路程有80多公里,陕北山高路险,又值隆冬,夜长昼短。为了防止土匪、民团的突然袭击,中央警卫团派了一小队骑兵做掩护。当晚,他们在安塞住了一晚,第二天傍晚赶到延安北门外。但他们没有入城,因为延安城内还驻有民团,会有很大危险。周恩来得知,当天中午曾有一架飞机降落在东郊机场,因为没接着人又飞回去了,究竟何时再来、来不来,都是个未知数。周恩来果断决定:等明天天明,再骑马绕过延安城到甘泉去,那里驻有东北军,让东北军用汽车送他们去西安。17日上午,张学良派的飞机又来了,于是他们赶到延安机场乘机,到达西安已是17日的晚上了。这三天颠簸的路途仅仅是个开始,瞬息万变、错综复杂的局势,特别是张学良到南京被蒋介石扣押后东北军的混乱局面,对周恩来的生命安全都造成了极大威胁。周恩来凭着智慧和胆识出色地完成了这项艰巨任务。
西安事变虽然是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影响下发生的,但发动事变完全是由张学良和杨虎城商量决定的,中国共产党事先并不知道。1936年12月,蒋介石到西安命令张学良、杨虎城的部队开赴陕北“剿共”前线,引起张、杨反感。连续几天,张学良、杨虎城反复劝说蒋介石应以国家和民族的大义为重,容纳抗日主张,但均遭到蒋介石的斥责。1936年12月12日晨,按照张学良、杨虎城商定的计划,东北军一部包围华清池,扣留了蒋介石;第十七路军同时控制西安全城,囚禁了从南京来的几十名国民党军政要员。事变发生的当天,张学良、杨虎城等18位高级将领署名发表《对时局通电》,说明在国难当头的形势下,被迫发动事变是为了敦促蒋介石进行抗战。
西安事变发生后,在国内引起了强烈而复杂的反响。在南京政府中,何应钦等人极力主张“讨伐”张学良、杨虎城,他们调动陕、甘、宁、绥、豫等地的“中央军”准备进攻西安,并派数十架飞机飞临西安上空侦察示威,准备进行轰炸。以宋子文、宋美龄为首的一派,为保全蒋介石,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
事变发生的当天清晨,张学良致电毛泽东、周恩来说:“吾等为中华民族及抗日前途利益计,不顾一切,今已将蒋及重要将领陈诚、朱绍良、蒋鼎文、卫立煌等扣留,迫其释放爱国分子、改组联合政府。兄等有何高见,速复。”稍后,张学良、杨虎城又联名电邀中共中央派人来西安共商大计。接到电报后,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朱德、博古等在毛泽东住的窑洞开会,商量处理西安事变的方针政策。当天,毛泽东和周恩来复电张学良,表示拟派周恩来前往西安商量大计。12月13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进一步讨论西安事变的处理方针。中共中央在弄清情况并经过认真研究后认为,有可能争取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从而为结束内战、一致抗日创造条件,因此坚决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
周恩来到西安的当晚,同张学良的谈话一直进行到深夜。张学良的意见是,只要蒋答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应该放蒋,并拥护他做全国抗日的领袖。周恩来对张学良的看法明确表示同意。周恩来当晚给中共中央的电报说,对蒋介石的处置问题,准备“答应保蒋安全是可以的,但声明如南京兵挑起内战,则蒋安全无望”。中共中央完全认可这个处置办法。
南京方面在了解张学良、杨虎城和共产党并不想加害蒋介石,而希望和平解决事变的态度后,于12月22日正式派出谈判代表宋子文、宋美龄到西安。蒋介石授意宋氏兄妹代表他与西安方面谈判。12月23日,张学良、杨虎城同宋子文、宋美龄进行谈判,周恩来作为中共中央全权代表也参加谈判。周恩来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在与张学良、杨虎城共同商讨有关问题并同南京方面的谈判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经过两天的谈判,同宋子文、宋美龄最后达成六项条件:(1)改组国民党和国民政府,驱逐亲日派,容纳抗日分子;(2)释放上海爱国领袖,释放一切政治犯,保证人民的自由权利;(3)停止“剿共”政策,联合红军抗日;(4)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救国会议,决定抗日救亡方针;(5)与同情中国抗日的国家建立合作的关系;(6)实行其他具体的救国办法。12月24日晚,周恩来在宋氏兄妹的陪同下去见蒋介石,当面向蒋介石说明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的政策。蒋介石表示同意谈判议定的六项条件,但他要求不采取签字形式,而以他的人格担保履行这些条件。
12月25日,看重义气而经验不足的张学良在没有告知周恩来的情况下,陪同蒋介石乘飞机离开西安抵洛阳,并于26日到达南京。蒋介石一到南京,立即扣留张学良,并调集部队,重新进逼西安。消息传出后,群龙无首的东北军群情激愤,一片混乱。在救回张学良的问题上虽然大家是一致的,但在究竟是文救(和平方法)还是武救(打仗方法)上出现了互不相让的两派。由张学良一手提拔的一帮“少壮派”失去理智,在1937年2月2日清晨枪杀了他们认为主和的六十七军军长王以哲。接着,东北军几个青年军官又闯入周恩来的办公室。周恩来一见他们气势汹汹的样子,就明白了一切,这时如果示弱或是表现畏惧都会出现难料的后果。周恩来霍地站起身,一拍桌子,大声说:“你们要干什么?你们以为这样干就能救张副司令吗?不!这恰恰是害了张副司令。你们破坏了团结,分裂了东北军,你们在做蒋介石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你们是在犯罪!”在周恩来的严厉训斥下,这几个青年军官才收起了手中的枪,低头不语。周恩来立即不失时机地开导他们,只要我们西安方面的东北军、西北军和红军搞好团结,保持住“三位一体”的局面,我们就有强大的力量,我们救回张副司令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我们自己不团结,闹内讧,还有什么力量去救张副司令?在周恩来的开导下,几个青年军官自觉惭愧,向周恩来认错请罪。
此时的西安城内充满恐怖气氛,谣言满天飞。有人甚至恶意挑拨说少壮派是受共产党指使行动的,中共代表团面临生命危险。周恩来完全置个人安危于不顾,赶往被害的王以哲家中,慰问家属,帮助料理后事。消息传出,东北军高级将领深受感动,解除了一些人对共产党的误会。
中共中央得悉西安如此混乱的情况后,十分关心周恩来、博古的安全,致电要他们在紧急时应离开西安立即撤往云阳红军总部。周恩来深知,如果离开,正在建立的红军联络处就难以在西安存在,红军就难以在关中立足,国共正式谈判也难以进行。因此,他让其他人撤走,自己坚守西安。周恩来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进行坚定和细致的工作,及时解决了一系列的棘手问题,巩固了红军和东北军、第十七路军的团结,基本上保持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成果。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重要转折点。周恩来在险恶的环境里为事件的解决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临危不惧,沉着机智,忘我工作,力挽狂澜,显示出一个伟大政治家的卓越才能和对国家、对民族的赤胆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