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实年谱(增订本)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7章 1973年 31岁

2月20—28日 参加陕西省出版局召开的“陕西省‘三史’、小说、连环画业余作者创作座谈会”。座谈会在西安人民大厦举行。2月27日下午,作家柳青在创作座谈会上作了讲话。在这个座谈会上,陈忠实第二次见到柳青。

柳青是“文革”以来第一次在公开场合讲话。他谈了自己近几年的生活、学习和思想,谈了自己关于艺术构思的见解,在谈艺术构思时他以《创业史》四部的总体安排为例展开。

柳青说,“这两年,在(一九)七一年、七二年,我看了一些历史书”,“有这样一种想法:我过去太无知,对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的历史知识懂得太少”。

柳青讲,“我学习了这些历史以后,我就感觉到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生不是很容易的,人类历史有这么长的阶级斗争,然后才有了这个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件了不起的事。现在,在社会上,无论你看到多少不满意的事情,只要一想到我们这个社会制度,所有那些不满的事,终究会克服,会好起来的。无论在我们中国,还是在世界上其他地方,任何人想跟这个制度为敌,想破坏这个制度,这种人只有完蛋。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引导我们革命这么多年,所建立的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制度是不可战胜的。我们的文艺工作者要热爱这个制度,要描写要歌颂这个制度下的新生活”,“我写这本书就是写这个制度的新生活,《创业史》就是写这个制度的诞生的”。

柳青讲:“人物是你小说构思的中心,也是结构的轴承。没有人是不行的。”“我写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诞生。”“我们要逐步做到让故事为人物服务,以人物为转移。作品不是故事发展的过程,不是事件的发展过程,不是工作和生产的过程,而是人物发展的过程,是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是作品中要胜利的人物和要失败的人物他们的关系的变化过程。写失败的人物由有影响变成没影响的人物,退出这个位置,让成功的人物占据这个位置。《创业史》简单地说,就是写新旧事物的矛盾。”(《柳青文集》下册,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6、807、808页)

柳青在这个座谈会上的讲话,后来经整理,题为《在陕西省出版局召开的业余作者创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于1979年6月号《延河》,收入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5月第1版的《柳青文集》下册和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的《柳青文集》第四卷。

关于柳青这次讲话,陈忠实回忆:“大约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林彪事件’之后一年多,‘文革’的气候似乎暂时缓和了一阵儿,出版界在西安召开第一次集会,我有幸作为业余作者参加了。得知这天下午柳青要来作报告,竟然兴奋得等不到开会。”“柳青从会场的通道走向讲台,步履悠缓,端直走着,不歪向左边也不偏向右边,走上讲台时,我和与会者才正面看清一张青色的圆脸,最令人惊讶的是那双圆圆的黑白分明力可穿壁的眼睛的神光。开头所写(指小说开头——笔者注)的十万人里也未必能找到这样犀利的一双眼睛的印象,就是我第一眼看见柳青时有感而出的。柳青还留着黑色整齐的短髭,和善而又严谨……他在不过一个小时的讲话过程中,有三次从黑色对襟棉袄里掏出一个带着尖头的圆形橡皮喷雾器,张大嘴巴,把尖头伸进嘴里对准喉眼,用手一捏一放那个橡皮圆球,发出哧啦哧啦的响声。整个会场里鸦雀无声,一声咳嗽都没有,空寂的会场里就响着哧啦哧啦的喷气声。百余双眼睛,紧紧盯着这个心中偶像的右手一捏一放的动作。他大约已经不足七十斤体重了,我记得我只看了他第一次往喉咙喷雾剂,到第二次、第三次,他从口袋里掏出那个圆环尖头的器具时,我就低下头去了……那哧啦哧啦的声音无法躲避,一直到现在还清晰在耳。”(陈忠实《一个人的生命体验》,《人民文学》2005年第11期)

3月6—8日 参加由陕西省文艺创作研究室召开的青年业余作者创作座谈会。与会作者中,西安市郊区有陈忠实、王韶之、程瑛、郭义民等,长安县有崔皓、刘双计、毋东汉等。

3月 这个时期的月工资是39元5角。

春 到位于纺织城的西安郊区党校参加为期一月的“学习班”。在这期间,利用早起或者晚上看电影的机会,躲开大厅通铺的人,构思短篇小说《接班以后》,写了两段,因为繁忙而放下。

4月15日 中共西安市郊区毛西公社党委任命陈忠实为该公社革委会副主任。

5月6日 在《西安日报》发表散文《青春红似火》。

5月8日 经中共西安市郊区党委决定,陈忠实由集体干部转为国家正式干部。当时西安郊区在10个公社试点配备年轻干部,被提拔的干部年龄不得超过30岁,此事在1972年酝酿,陈忠实1972年刚好不满30岁。陈忠实因此而由11年民请教师身份转为国家正式干部。

7月《陕西文艺》创刊号出版,双月刊。主编王丕祥,副主编贺鸿钧、王绳武;编辑部主任董得理,副主任杨韦昕;小说组组长路萌,副组长高彬;诗歌组组长黄桂花,副组长杨进宝;评论组组长陈贤仲。均系原《延河》人员。路遥短篇小说处女作《优胜红旗》在《陕西文艺》创刊号发表,作者时为延川县革命委员会政工组干部。

陈忠实在《陕西文艺》创刊号上发表散文《水库情深》。此文写于1972年11月。最先发表在西安郊区文化馆创办的自编自印的文学刊物《郊区文艺》创刊号上。

9月5日 陕西省文化局文艺创作研究室召开文艺创作座谈会。全省各地(市)县专业和业余作者一百五十余人出席了会议。省委常委、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章泽到会讲话,鱼讯作了报告。与会者学习了党的“十大”文件,进行了讨论,批判了唯心主义“先验论”“天才论”和“灵感论”,强调要绷紧阶级斗争这根弦,革命文艺作品必须正确反映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一些工农兵作者和专业作者还分别就深入生活、改造世界观和创作中的具体问题作了专题发言。盲艺人韩起祥说:“党把我培养,《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方向,生活是源泉,群众是力量。我要活到老,改造到老,深入生活到老,为革命演唱到老!”

10月初 国庆休假期间,夫人王翠英待产住院,陈忠实陪护,用了几天写完短篇小说《接班以后》。

10月10日 儿子陈海力出生。

11月 在《陕西文艺》第3期上头条发表平生第一个短篇小说《接班以后》。画家王西京插图。

冬 人民文学出版社现代文学编辑室分工管西北片的编辑何启治来西安组稿。因陕西文艺创作研究室有关人员推荐并读了《接班以后》,何启治决定向陈忠实约稿。在西安郊区工委所在地小寨的街角上,何启治拦住了推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出来的陈忠实,就在寒风中向他约稿,约一部长篇小说。陈忠实听后觉得不可思议。何启治强调《接班以后》已经具备了可以扩展为长篇的基础,依陈忠实在农村摸爬滚打十几年的阅历完全可以做成,又以韦君宜亲自选定的两位北京知青(沈小艺、马慧)已经写成知青题材小说《延河在召唤》作为佐证。陈忠实由此记住了人民文学出版社这个“高门楼”来向他约长篇小说稿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