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哲学心理学(套装10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TO TREAT YOURSELF AS IF YOU WERE SOMEONE YOU ARE RESPONSIBLE FOR HELPING IS, INSTEAD, TO CONSIDER WHAT WOULD BE TRULY GOOD FOR YOU. THIS IS NOT “WHAT YOU WANT.” IT IS ALSO NOT “WHAT WOULD MAKE YOU HAPPY.”

待己如助人,

这意味着你需要选择

对自己真正有好处的事物,

即使这些事物不一定是你想要的

或是令你快乐的。

如果你是一名医生,给100名患者开了同一种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可能会出乎你的意料。三分之一的人连药都不会去取1;剩下的人里有一半不会按处方服药,他们要么会忘记服药,要么会提前停药,甚至完全不会服药。

医生和药剂师常常指责这类患者的不服从和不作为,他们认为把马儿牵到水边,它自然就应该喝水。然而,包括我在内的心理学家都对这样的观点持保留态度,因为我们接受的专业训练告诉我们,不遵医嘱不是患者的错,而是医生的错。心理学家认为,医疗服务人员有义务给患者提供其愿意遵守和服从的治疗方式,和患者共同商讨治疗计划,并且持续跟进直到治疗完成——这也是心理治疗师这个职业很棒的一个原因。当然,心理治疗师有大量时间和来访者共处,而其他专业人士则一边被病患团团围住,一边困惑病患们为什么不愿意服药:这些人到底怎么想的?难道不想早点康复吗?

还有更糟糕的情况,如肾脏移植。由于肾脏捐献者少之又少,而且只有少数捐献的肾脏能够找到匹配的受者,所以在接受肾脏移植前通常需要经过漫长的等待。等待的过程中,患者必须接受透析治疗,将血液输出身体,通过透析机过滤后再重新输入身体。患者通常一周需要做1次以上透析,每次持续数小时。这种治疗方式虽然有效,但是过程很辛苦,所以没人愿意一直做透析。

器官移植的并发症之一是排斥反应。虽然移植的器官对你的生存至关重要,但你的免疫系统还是会排斥这个外来的部分。因此你必须服用抗排斥药物来削弱免疫系统,而这又会让你更加容易被感染。大多数人都愿意做这笔交易,不过即使可以使用抗排斥药物,排斥反应也依然是个常见的困扰,而这背后的原因竟然是很多患者不按照医嘱服药。真是令人难以置信。肾脏衰竭危及生命,透析治疗很痛苦,器官移植手术需要漫长等待,手术不仅昂贵而且风险很高,可是,最后导致功亏一篑的竟是患者不愿意服药,他们这一行为真是令人无比费解。

公平地讲,很多人的情况其实很复杂。许多接受器官移植的人都是独身一人,或者同时被多种疾病困扰;可能面临着失业或家庭问题,也可能患有抑郁症或者其他损伤认知功能的心理疾病。他们或许不太信任医生,或许不理解服药的必要性,抑或他们只是为了减少花销而省着吃药,以至于导致药物失效。

但是,让我们做个有趣的假设,如果是你的狗生病了,兽医给它开了药,之后你会怎么做?你完全可以对兽医抱有一样的不信任态度,但你还是带着心爱的宠物去了宠物医院,这说明你是在乎自己的宠物的,甚至比在乎自己还要多。在遵医嘱服药的问题上,人们对宠物要比对自己做得好。这种情况令人难以置信,而且就连你的宠物也会认为这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它是爱你的,希望你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我们从这个现象中能够得到的唯一结论是,人们爱宠物胜于爱自己。这是多么糟糕的事情呀!一个人要讨厌自己到何种程度才会这样对待自己?

世界的本质:混乱和秩序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回顾几个古老的基本假设。这些古老假设与现代科学的假设有着天壤之别。现代科学的真理直到500年前才因为培根、笛卡尔和牛顿的研究成果而逐渐清晰,在此之前,人们不是通过科学视角去理解世界的,这就好比在天文望远镜发明之前人们无法清晰地观察月亮和星星一样。

在遥远的过去,人们更倾向于从生存的角度去理解世界。

科学诞生之前,我们对现实有着不同的理解,即存在是由行动而非静止的物体构成的。2存在更像是以我们为主角的故事或者戏剧,每时每刻在我们的意识中显现。存在就好比我们讲述的关于生活或个人意义的人生故事,或者是小说家为了让人物活灵活现而描绘的事件。

主观体验虽然包括树木和云朵这些客观实体,但它也更关乎情绪、梦,以及饥渴、疼痛等生理体验。从古老而戏剧化的角度来看,这些主观体验才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的元素。而且,即使是今天的还原主义,也无法将它们简化为独立的客观存在。以痛苦为例,没人能否定它的存在,因为我们体验的痛苦都非常真实。痛苦的重要性超过了物质的重要性,我相信正因为如此,世界上的众多信仰才会将人生中的苦难视为有关存在的永恒真理。主观体验更适合被比喻成一部小说或电影,而不是对物理世界的科学描述。存在是我们经历的戏剧化体验,是父亲过世所带来的独特而又深刻的悲痛,而不仅仅是医院资料里新增的一条死亡记录;是第一次失恋带给你的痛彻心扉;是希望破灭带给你的万念俱灰;是孩子功成名就带给你的喜出望外。

科学视角里的物质世界可以被分解到分子、原子甚至夸克等最基本的元素。经验世界其实也存在一些原始组成,它们通过彼此互动书写了人生的戏剧。

这些成分一个是混乱,一个是秩序,还有一个则是调和混乱与秩序的过程,即所谓的意识。

混乱和秩序的无尽纠缠让人们质疑存在的意义,绝望地举手投降,并迷失自我。而对意识的恰当理解又可以为人们指明走出困境的方向。

混乱的本质是无知和未知,它永远都在无限延伸,超越所有已知状态、思想和学科的边界。混乱是外来的陌生人,是夜晚草丛中的沙沙作响,是床下的“怪物”,是母亲隐藏的愤怒和孩子的病痛。混乱是你被深深背叛后体验到的绝望和恐惧,是世界崩塌之后的样子,是梦想、事业和婚姻的终点,是神话传说中镇守黄金的恶龙所在的地府。

在混乱中,人们会失去所有的方向和判断。混乱代表了所有的未知和不解。混乱也是世界诞生之前的混沌潜能,而人们也会不断从混乱中迎来人生无常。混乱是自由,令人畏惧的自由。

相比之下,秩序则是已探索的领域。它是源远流长的支配等级和社会结构,是人们为了适应社会做出的进化。秩序是部落、宗教、火炉、家与国;它是有孩童玩耍的温暖客厅,是国家的旗帜,是货币的价值。秩序是你脚下的地板,今天的计划,伟大的传统;是教室里成排的桌椅,是准时出发的火车;是日历和钟表。秩序是人们戴上的社交面具,是文明的陌生人聚集时的客套,是谨慎维护的脆弱边界。秩序是一切顺心如愿,心想事成。但有的时候秩序也是过度强调确定性、统一性和纯洁性时的暴政和僵化。

在秩序的领域里,一切事物都会按照既有的规则进行,不受意外的侵扰。

人们天生喜欢秩序,在秩序中人们可以做长远打算,感到稳定、平静和自信,因此我们都倾向于留在熟悉的地方,坚持已有的思想观念。

当拥有忠诚和值得信赖的盟友时,你是处于秩序之中的,但如果被他们背叛和出卖,你就会从敞亮、清晰的白昼坠入混乱、绝望的黑夜;当你效劳的公司业绩开始下滑,你的工作有可能不保时,你也会有同样的体验。当你填好纳税申报单时,那是秩序;当你被审计时,则是混乱——而大多数人宁可被抢也不愿被审计。纽约双子塔倒塌之前是秩序,接下来混乱降临,每个人都感受到了空气中弥漫的不确定性,正确的问题不是什么倒塌了,什么还依旧矗立才是最重要的。

当你在厚实的冰上滑行时,那是秩序;当冰面破裂,你落入水中时,则是混乱。《指环王》作者托尔金笔下的霍比特郡是有秩序的,那里和平、富饶,即使对天真的老实人来说也是宜居的;相较而言,被恶龙史矛革占据的矮人地下王国则是混乱的。混乱也是匹诺曹为了拯救被鲸鱼吞噬的父亲而潜入的海底深处,这是他作为一个木偶此生最大的挑战,完成之后他才有可能变成真正的人类,才能将自己从谎言、掩饰、伤害、冲动和极权主义中解救出来,成为世界上一个真实的存在。

秩序是婚姻的稳定性,它通常由过去的传统和你对传统的期待所支撑;混乱则是你发现配偶不忠后关系的崩塌。混乱是日复一日的习惯和传统崩溃时,我们像散开的书页一样自由下落的感觉。

秩序源自生活中的隐形规则,这些规则组织起了你的体验和行为,确保事情有序地进行。而当悲剧突然降临,或者邪恶原形毕露时,即使是最熟悉的家也会变得陌生和混乱。意外发生时,你就已经处在不同的时空里了。虽然你所处的空间可能是一样的,但别忘了我们同时活在时间和空间里,所以即使是最熟悉的地方也往往隐藏着意外。比如,当你开车驶过熟悉的道路时,刹车有可能因为老化而失灵;当你信步街头时,原本健康可靠的身体可能会因为突发心脏病而变得不再可靠;友善的老狗有可能咬人;值得信任的挚友有可能撒谎;新的思想可以摧毁熟悉的确定性。这都是真实无比的事情,因而不可被忽视。

混乱出现时,大脑会做出极为简单、迅速的反应。当我们的祖先还住在树上,需要随时提防蛇的突袭时就已经演化出了这套神经回路。3首先会有身体的本能反应,然后是后来进化出的更为复杂缓慢的情绪反应,最后才是更加高级的思考过程。这些反应都是自动的,反应速度越快,越接近本能。

人格与男女

混乱和秩序是生命体验的两个最基本组成,不过它们并非实体。实体属于没有意识的客观世界,混乱和秩序则不一样,人们通常将它们理解为人格,这一点从古至今都是如此,只是现代人不太注意得到。

人们不是先感知混乱和秩序然后再将其人格化的,除非人们先感知到了客观事实,然后再推理其意图和目的。但这并不是人们感知世界的方式,人们在看清楚一样东西是什么之前可能就已经知道它有什么用途了。比如,我们会在知道一个东西是工具的同时或者之后,才感知到这个东西是一个物体。4人们在感知物体的客观属性之前就已经赋予其人格属性了,尤其是在感知其他生物的行为时。5当然,人们也会把无意识的客观世界视为拥有目的和意图的生命体。这种行为来自被称作“超敏能动性探测器”(hyperactive agency detector)的心理机制。6长久以来,人的进化都是在高度群居的环境中进行的,所以原生环境里最重要的是人格,而非事物。

人类在进化中演变出了对人格的感知能力,这些永续存在的人格形式可以预测,也有分类和等级。

比如,人格的性别之分其实在10亿年前就有了。在多细胞动物开始进化前,生命就已经分裂成了双性。8亿年后,精心照顾幼崽的哺乳动物出现了,所以“父母”和“孩子”的分类已有2亿年历史,这比鸟类和花朵的历史还要长。这么长的时间足以让性别和亲子等元素融入环境,根植于知觉、情感和动机结构中。

人的大脑是高度社会化的,因为其他生物,尤其是其他人类对我们的生存和繁衍极为重要,可以说他们就是我们生存环境的一部分。达尔文主义认为自然就是现实,环境就是选择。环境无法被基本原则所定义,它并非被动存在。现实就是我们在生存繁衍的过程中所要面对的一切,这当中包括他人的存在、他人对我们的态度,以及他人归属的社群。

人类的脑容量随着进化不断增加,这让我们演化出了好奇心,让我们对周遭的世界越发地关注和好奇,并且最终将家庭和社群之外的存在理解为客观世界。这里的存在不光包括未探索的物理空间,也包括我们理解范围之外的一切。由于人类的大脑太习惯于关注他人,所以从一开始我们就用自带人格分类的社会化大脑面对未知、混乱的非人类世界。7由此就出现了错误的陈述,即当我们这么做时,使用的是最初进化的类别来代表前人类时期的动物世界。人的心智远比人类古老,人格的分类远比人的物种古老,它甚至都不是来自人类出现前的动物社会。所有分类当中,最基本的就是男女性别之分,就让我们将这个创造性的对立结构当作理解世间万物的出发点好了。8

已知的秩序在象征意义上与男性对应,也就是太极图中的阳。这或许是因为人类社会的主要等级结构是男性化的,而其他物种,如与人类在遗传和行为上最接近的黑猩猩也是如此。在人类历史上,男性也一直都是城镇的建设者,如工程师、石匠、瓦工、伐木工和机械师等。秩序是审判者、记账者和执法者,是和平时期的军警、政治文化、企业环境和体制。它是“大家经常说”里面的“大家”,是信用卡、教室、超市收银台的等待队列,是红绿灯及通勤者熟悉的路线。秩序受到冲击并失衡后会体现出强大的毁灭性,出现诸如强制迁徙、集中禁闭和意识湮灭的整齐正步等可怕情景。

未知的混乱在象征意义上与女性对应。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所知的一切最初都来自未知,就好比所有人都由母亲生下。混乱是母亲和万物起源,它也决定了思想和交流当中什么被关注、什么最重要。从积极的角度来说,混乱代表了可能性、思想之源,以及妊娠生育的神秘领域。从消极的角度来说,混乱是洞穴中不见五指的黑暗或者路边的事故,它像是护子心切的母熊,会把你当作潜在的掠食者撕成碎片。

混乱也是性选择的压迫力量。女人对配偶十分挑剔,虽然她们的近亲雌性黑猩猩并非如此。9大多数男性达不到女性的择偶标准,所以约会网站上的女性认为85%的男性吸引力都低于平均值。10正是这个原因,人类的女性祖先是男性祖先数量的两倍。从古至今,所有的女性平均每人都有过一个孩子,而所有的男性里有一半平均有过两个孩子,另一半则没有后代。11女性代表的自然拒绝了半数的男性,而对男性来说,每次表白被拒,无疑都是在与混乱正面对决,而每次对决都会产生毁灭性的影响。女性的挑剔也使得人类的进化比近亲黑猩猩和两者共同的祖先加快了很多。

女性说“不”的癖好是人类进化当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这赋予了人类创造性、智慧和直立行走能力。12

自然界则会像女性一样说:“年轻人,你作为朋友挺好的,但是以我目前对你的了解,你的基因不适合继续传播下去。”

最重要的宗教符号都将其意义建立在这种二元区分上。比如,犹太教的大卫星就是由向下指的女性三角形和向上指的男性三角形所组成;印度教里代表男性的林伽(lingam)和代表女性的约尼(yoni)也是一样;古埃及人将冥王奥西里斯(Osiris)和生命女神伊西斯(Isis)以一对尾部缠绕的响尾蛇形象呈现;在中国,这个符号也被用来描绘创世神伏羲和创世女神女娲;基督教则用了更为人格化的表现方式。13

人类大脑在形态学层面的结构也体现了二元性,我认为这种二元性恰恰是人类对性别对立这种准达尔文式现实的适应。伟大的俄罗斯神经心理学家亚历山大·鲁利亚(Alexander Luria)的学生埃尔克诺恩·高德伯格(Elkhonon Goldberg)曾直截了当地提出,大脑皮层的半球式结构反映了未知、混乱的新颖性与已知、秩序的常规性之间的划分。14高德伯格并没有像我一样参考众多反映这个世界结构的象征符号,但这更好,因为同一种想法从不同领域的调查结果中呈现出来时会更有说服力。15

平衡熟悉与未知

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一切,但我们不知道自己知道。每个人都可以立刻领会秩序和混乱、阴和阳这样的描述,也都可以体会到潜藏在熟悉事物背后的混乱。因此,我们才能够看懂《木偶奇遇记》、《睡美人》、《狮子王》、《小美人鱼》和《美女与野兽》这些奇特的超现实故事。它们都呈现着已知与未知、世界与地下世界的永恒景观。两个世界我们都去过很多次,有时是偶然,有时是特意。

当你开始有意识地从这个角度看世界的时候,便可以理解很多事情,就好像是你的心智和理性知识校准了一样。而且你得到的知识不仅是描述性的,更是指导性的,让你可以通过“什么”来得出“如何”,通过“是什么”来得出“应该是什么”。如道教对阴阳的并列呈现就可以成为行为的指导,道家思想中的人生路径由阴阳之间的交界线来代表,道就是合理的存在之道。

人们一直身居秩序,被混乱所围绕。人们所在的熟悉领域之外充满了未知,对秩序与混乱的恰当调和可以使人们领会到存在的意义。

从进化的角度来说,人们最为适应的不是物质的世界,而是秩序和混乱、阴和阳的二元现实,这种现实超越生活,永久存在。

人们可以通过平衡来驾驭这种二元对立:一只脚坚定地踏在秩序和安全中,另一只脚则踏在混乱、可能性、成长和冒险里。当你恰到好处地处在秩序和混乱的交界线上时,生活就会变得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且充满意义,你也会进入忘我的专注状态。我们在这里发现的意义是最深层的本能自我做出的反应。这种意义表明,我们一方面保障了稳定,另一方面也能够拓展生活、生产、自我和社交的空间。不论从哪个层面来说,这都是最恰当的位置。这就像是当你听着音乐甚至随之翩翩起舞的时候,那些可预测和不可预测的旋律都处于和谐共鸣的状态,而你则能从心灵深处体会其意义。

混乱和秩序是所有生活经验,甚至是所有想象经验的基本组成部分。不论身在何处,人们总能依靠秩序来对事物做出识别、预测和利用,也总会遭遇未知和不理解的事物。不论你是卡拉哈里沙漠的居民还是华尔街的银行家,你总有能掌控和不能掌控的事情。这就是为什么这两类人都能理解同样的故事,也都能接受永远包含着混乱和秩序的现实。此外,混乱和秩序的根本现实也适用于人类之外的其他生物,因为它们都居住在自己能够掌控的领域里,同时也被不确定的风险所环绕。

光有秩序是不够的,当你一直稳定、安全和一成不变的时候,就无法学习到重要的新事物。但是当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超过了你的吸收能力时,你又会被混乱所淹没。

你需要一边依赖已知和已掌握的事物,一边探索和学习新的东西。这样你既可以平衡对未知的恐惧,同时又能保持兴奋和投入的状态。如此一来,你便可以掌握新的,提升旧的,并且发现意义所在。

认识你自己

让我们回顾一个古老的故事。在《创世记》第一章里,上帝用言词创造了世界,将宇宙起源前的混乱转化为宜居和美好的秩序,然后依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男人和女人,并赋予了他们同样的创造能力,以此继续在混乱中创造秩序。

《创世记》在第二章和第三章描述了堕落,并解释了为什么人类的存在充满了悲剧和折磨。这两章和第一章并列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极为深刻的叙事结构。人类在第一章被定义为善,然后这种善被堕落行为所打破。不过人类依然保留了堕落之前的一些特质,比如对于纯真神圣的童年、动物无意识的存在,以及纯洁的原始森林,人们永远都抱有怀念之情。即使是最极端的环保主义者,也会从这些事物中获得暂时的喘息。自然的原始状态对人们来说是天堂般的存在,但人们不再与自然一体,也无法轻易回头。

刚到伊甸园的时候,亚当和夏娃的自我意识还不是太强,所以虽然赤身裸体,他们却并不感到羞耻。这其实是在暗示人们,为自己的裸体感到羞耻是理所当然的,不然这里也不会特别提到裸体的问题。另外这也暗示,我们的原型父母缺失了一些东西。在现代社会,只有三岁以下的儿童或者有暴露癖的人才不会因为在公共场合赤身裸体而感到羞耻。自己赤裸地出现在一大群观众面前是一个很常见的噩梦场景。

之后,一条有腿的蛇出现在了伊甸园,天知道它是怎么进去的。我一直都不理解这一事件的意义,也许这反映了混乱和秩序的二元对立:天堂代表宜居的秩序,而蛇则代表混乱。现实世界是不存在完全封闭、不受外界干扰的空间的,混乱总会偷偷入侵,没有任何事物可以与现实彻底隔离。即使是绝对安全之地也会有蛇溜进去,更何况诞生人类的非洲大地的确有蛇横行于草丛和树木之间。16就算蛇能被完全清除,人类这种狭隘的群居动物也会把其他敌对部落视为蛇一样的存在,毕竟对我们的祖先来说,各种形式的冲突和战乱并不稀罕。17

就算战胜了所有爬行动物或者人类形态的“蛇”,我们也并没有绝对安全。因为我们也是自己的敌人,“蛇”存在于每个人的心灵当中。人类自身的邪恶倾向是最可怕的“蛇”,这种“蛇”是心理上的、精神上的、个人层面的、内在的。再高的墙也无法阻挡这样的“蛇”。你可以阻挡一切外在事物,但无法阻止内心出现的邪恶。伟大的俄罗斯作家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Aleksandr Solzhenitsyn)曾经说过:“区分善恶的界限纵横交错在每个人的心上。”18

不论你如何小心谨慎地隔离现实中的混乱,不确定性也还是会像难以预测踪迹的蛇一样悄然而至。为了保护孩子不受烟酒和网瘾的影响,尽职的父母不惜将他们关进地下室。但是在这样的极端情况下,过度谨慎的父母反而会成为孩子人生中最可怕的问题,这就是由弗洛伊德命名的俄狄浦斯情节带来的噩梦。19

保护远比不上培养和赋能。

将所有危险事物拒之门外会造成另一种危险局面:让人接触不到任何有趣和有挑战性的事物,最终变成一无是处的巨婴。当一个人找不到理由去关注任何事情的时候,就只会变得呆滞可悲。这样的情况下,这个人怎么可能实现自己的全部潜能呢?

我也想问父母们:你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安全的还是坚强的?

不管怎样,伊甸园里溜进了一条奸诈狡猾、行踪隐秘的蛇,接下来它决定对夏娃使花招。为什么是夏娃呢?也许只是偶然。但是任何古老的故事都不会包含多余信息,对故事情节没有价值的事件早就在口口相传中被遗忘了。就如俄罗斯剧作家安东·契诃夫所言:“如果第一幕的墙上挂着把步枪,那么第二幕就一定要有人使用它,否则它完全没必要在那儿。”20也许女性比男性更有理由注意到蛇,因为她的子女住在树上,而蛇是很大的威胁。或许这也是为什么即使是在现代最平等的社会,女性也相对更有保护意识和自我意识,也更容易紧张害怕。21

蛇告诉夏娃,禁果并不会害死她,而是会让她睁开双眼,意识觉醒,能够区分善恶。出于好奇,夏娃吃下了禁果,然后立刻觉醒,她第一次有了意识,或者说自我意识,夏娃立刻与亚当分享了禁果,亚当也有了自我意识。没有一个头脑清晰的女性能容忍糊涂的男性。这一点从古至今都没变过,女性一直都在拒绝或者羞辱不负责任的男性。不过考虑到女性承担着生育的重担,这也不足为怪了。

你可能会好奇,蛇和视觉有什么关系?事实上,当我们的祖先还居住在树上的时候,蛇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尤其是对幼小的个体来说,所以及时发现它们很重要。美国加州大学人类学和动物行为学教授琳·伊丝贝尔(Lynn Isbell)博士认为,人类独有的敏锐视觉是几千万年来被迫进化的结果,其目的就在于发现和躲避蛇的威胁。22此外,水果也从侧面反映了人类视觉的转变,因为人类进化出颜色识别能力正是为了迅速发现那些成熟可食用的果实。23

亚当和夏娃听了蛇的话,吃下了禁果,然后睁开了双眼。你可能会像夏娃一开始那样,以为这是件好事,但有的时候,半份礼物比没有礼物更糟糕。亚当和夏娃觉醒之后发生了一系列糟糕的事情,首先就是发现自己赤裸的身体。

人并非白璧无瑕

我的儿子不到三岁就开始介意自己赤裸着身体了。他执意要穿上衣服,上卫生间时把门关得死死的,也从不会赤裸地出现在别人面前。这和我们的抚育方式毫无关联,完全是他自己的决定。

意识到赤裸的后果很糟糕。文艺复兴时期,画家汉斯·巴尔东·格里恩(Hans Baldung Grien)就用令人震惊的方式展现了这一点。本章开头的插画就是受格里恩的作品启发而创作的。裸体会暴露形体缺陷和健康问题,并会招致挑剔与批判。无论是在大自然还是在人类社会,裸体都等同于不受保护、手无寸铁。这也是亚当和夏娃在睁开双眼之后立刻感到羞耻的原因。其他四肢着地的哺乳动物柔弱的腹部都被铠甲一般的脊背所保护,而他们是直立行走的生物,身体最脆弱的部分暴露无遗。亚当和夏娃立即制作了遮羞布,然后躲藏了起来。

任何一个有思考能力的人都能理解这种感觉。

美丽会羞辱丑陋,强壮会让弱小羞愧,死亡会嘲笑生存,而理想化的完美则会让所有人都自愧不如。

所以,我们该怎么办呢?抛弃对美、健康、智慧和力量的追求吗?这么做并不能解决问题,只会让我们一直感到羞愧,并且觉得自己活该。我不希望艳惊四座的女人为了避免让大家自惭形秽而躲藏起来,也不希望冯·诺依曼因为我小学生水平的数学能力而消失。诺依曼早在19岁的时候就重新定义了数字24,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成就!感谢上天给了我们冯·诺依曼,也给了我们格蕾丝·凯利(Grace Kelly)、安妮塔·艾克伯格(Anita Ekberg)和莫妮卡·贝鲁奇(Monica Bellucci)!能在这些优秀的人面前感到不足反而让我骄傲,因为这是我们为了目标、成就和野心应当付出的代价。

接下来的故事既荒谬又悲惨,结局也是众所周知的。

可悲但又现实的一幕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女人让第一个男人感到羞愧和愤恨,然后这个男人指责了这个女人,接着又指责了创造者。每一个男人在被轻蔑地拒绝后都会有这样的反应:先是会因为爱恋对象贬损自己而感到丢脸;然后会诅咒上天,指责上天创造了如此恶毒的女人和如此无用的自己,以及如此不合理的人生;最后会想要报复。多么卑劣又多么容易理解啊!女人至少可以怪罪那条蛇,况且蛇后来被证实是恶魔的化身,所以我们多少能够同情女人并理解她的过错,她被最善于欺骗的恶魔给骗了。但是男人呢,并没有人逼迫他说任何话。

不幸的是,不论是对人类还是对动物,最糟糕的还在后面。蛇首先被诅咒了,它失去了腿脚,永远只能冒着被人类踩踏的风险滑行移动。接着,女人被告知她从现在开始必须经历艰辛的生育过程,也不得不依赖一个配不上她、充满愤恨且会掌控她生理命运的男人。对此会有一些别有用心的解读,但我觉得这部分故事仅仅是在描述一个事件。

人类的大脑随着进化,体积也在不断变大,这也造就了胎儿头部和女性盆骨之间的持续竞争。25为了生育,女性高尚地进化出了更宽的臀部,甚至不惜影响跑步能力,而人类胎儿相比其他类似大小的哺乳动物则要提前一年多出生,并且人类还进化出了可部分重叠的头颅。26这是母婴双方做出的痛苦妥协。婴儿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在所有事情上都需要完全依赖母亲,而具有强大可塑性的大脑则意味着他需要经历18年甚至更久的教育培养,之后才能完全独立。女性的生育疼痛和母婴双方承担的巨大风险就更不用提了。所有这一切都意味着女性要为生育付出巨大代价,而一个不可避免的结果就是,她们不得不更加依赖男性伴侣,即使有时候对方毫不可靠或者满是缺点。

接着,男人和女人离开了婴儿期和无意识的动物世界,进入充满恐怖的历史当中。让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有的人会给自己的狗买药并且给它小心用药,却不会为自己这么做呢?现在我们从古老的故事中得到了答案:我们是第一个男人和女人的后代,赤裸、丑陋、羞愧、惶恐、自卑、懦弱,内心充满了愤恨与抱怨,我们凭什么要照顾这样一个人?

我们对人性悲观的原因既适用于他人,也适用于自己,这些原因都是对人性的总结和概述,但没有人比你更了解你自己。别人或许知道你的缺点,但是只有你才了解自己所有的罪恶、不足和缺陷,因此没有人比你更有理由鄙视你自己。当你拒绝做对自己有益的事情时,就像是在为你所有的缺点惩罚自己。相比之下,一条无害、天真而且没有自我意识的狗显然比你更值得善待。

如果你不相信这一点,让我们来看看另一个重要的问题。秩序、混乱、罪过、生、死和痛苦,这些东西对于人性来说都还不够。故事在灾难和悲剧中继续,而我们这些当事人接下来也注定要思考道德本身。

善与恶的斗争

当男人和女人睁开双眼后,他们意识到的不仅仅是自己的赤裸和必须的辛劳,他们也了解到了善与恶。

猫、狗都是猎食者,会猎杀和食用猎物,这一点并不可爱,但我们依然把它们当作宠物,在它们生病的时候喂它们吃药。为什么呢?因为猎杀是它们的天性,猫、狗并不需要为此负责。它们猎杀是因为饥饿,而非邪恶。它们没有思想、创造性和自我意识,所以无法模仿人类的刻意残忍。

猎杀并不会让捕食者了解到自身的脆弱,也不会让它们臣服于疼痛和死亡,但是人类可以很准确地知道什么情况下自己会受到伤害。

我们意识得到自己的无助、局限和死亡,也可以感受到疼痛、自厌、羞耻和恐惧。我们知道什么会让我们痛苦,如何让我们痛苦,甚至怎样让别人痛苦。

我们可以刻意恐吓和伤害他人,使他人因为那些我们了如指掌的缺点而感到羞耻。我们也可以缓慢、巧妙而又残忍地折磨他人,这可不仅仅是捕食那么简单了。这种行为的影响在重要性上堪比自我意识的出现,因为它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善恶的入口。这是有关存在的难以修复的裂痕之一。随着复杂的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我们也需要不断进行道德层面的努力。

只有人类可以为了制造痛苦而折磨他人,只有人类拥有这令人发指的能力,邪恶二字的定义无非如此。动物做不到这一点。原罪这一概念在现代学术界很不受欢迎,但考虑到人类作恶的能力,这一概念的存在完全合理。有谁敢说人类在身体、心理或者信仰的进化当中没有自愿的成分?我们的祖先在选择伴侣时难道意识不到自己的偏袒和道德判断吗?谁能否定人类普遍体验到的对存在的愧疚呢?正是这种愧疚让我们认识到自己与生俱来的堕落和作恶倾向,也避免让我们成为彻头彻尾的冷血恶魔。

人类很善于作恶,这在自然界里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可以在预知后果的情况下主动或者刻意让事情变得更糟。考虑到这种作恶癖好,对于我们无法善待自己和他人,并且还会质疑整个人类社会的存在价值这一点也就不难理解了。我们对自己的怀疑可以追溯至数千年前。美索不达米亚神话中的神明金固(Kingu)是混沌女神提亚玛特(Tiamat)在最具复仇性和毁灭性时创造的最恐怖的怪物,而美索不达米亚人认为人类就是用金固的血液创造出来的。27能得出这样结论的我们,怎么能够不质疑自己的存在,甚至是存在本身的价值?谁都有可能在自己或别人生病的时候质疑治疗和药物的道德意义。没有人比自己更了解自身的阴暗面,所以有谁会在生病的时候全身心投入地照顾自己呢?

也许人类本来就不应该出现,也许人类应该从世界上消失,这样存在和意识就可以回到无辜又残酷的动物状态。如果一个人从未有过这样的念头,他要么是失忆了,要么从未直面过自己内心的阴暗面。

那么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自助者天助

最初的男人和女人没有睁开双眼,也不具备自我意识。他们虽然完美,但比堕落后的人类少了一些东西。他们的善是被赐予的,而不是挣得的,这样也许更轻松,却比不上通过努力去获得善。

如果说意识对于整个宇宙来说是有意义的,那么它的意义就在于自由选择。

没有人能给出这些问题的确切答案,但我不愿因此就不去讨论它们。所以我有一个主张:也许我们的困扰和自我怀疑并不是完全由放逐、自我意识的产生或者对死亡的感知引起的。

古老故事中人类堕落之后的所有事件都被描绘成人类以摆脱邪恶为目的的自我救赎。从人类历史的开始、国家的崛起和随之而来的虚荣与僵化,到最终救世主的降临,全都展现了人类对自我修正的尝试。这意味着什么呢?

其实,答案已经很明显了,这些救赎和自我修正的目的就是要在混乱中有意识地选择和创造善的存在。如同艾略特(T. S. Eliot)所说,后退就是向前进,前提是后退到清醒和有选择能力的状态,而不是退回到睡梦中:

我们一切探索的终点

将是到达我们出发的地方

并且是生平第一遭知道这地方。

当时间的终极等待我们去发现的时候

穿过那未认识的,忆起的大门

就是我们曾经的起点;

在最漫长的大河的源头

有深藏的瀑布的飞湍声

在苹果林中有孩子们的欢笑声,

这些你都不知道,因为你

并没有去寻找

而只是听到,隐约听到,

在大海两次潮汐之间的寂静里。

倏忽易逝的现在,这里,现在,永远——

一种极其简单的状态

(要求付出的代价却不比任何东西少)

而一切终将安然无恙,

世间万物也终将安然无恙

当火舌最后交织成牢固的火焰

烈火与玫瑰化为一体的时候。

(T.S.艾略特,《小吉丁》,选自《四个四重奏》)

自尊最要紧

如果我们想好好照顾自己,就必须先拥有自尊。

现在,我们视自己为堕落的生物,但如果我们讲出真理,活出真理,就能重获自尊,并且也能尊重他人,尊重世界。随之我们就有可能真的在乎自己,让世界充满更多爱和关怀,而不是让它沦为地狱。在地狱里,人们只会怨怒、仇恨,不断惩罚彼此。

两千年前,世界上冲突频发,用成年人甚至儿童献祭的情况十分常见。28在罗马,角斗被当作竞技体育,死伤也是家常便饭。相比混乱的古代社会,现代民主国家的公民杀人或被杀的概率小得可以忽略不计。29在古代,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主要的道德挑战是控制由暴力、冲动的自私而产生的鲁莽、贪婪和残酷行为。今天,具有攻击性的人依然存在,但至少他们知道必须努力自控,否则就要接受社会的严厉惩罚。

同时,另一个过去不那么常见的问题现在也出现在了人们的面前。我们很容易相信人类都是傲慢、自我和自利的,这种观点在普遍愤世嫉俗的大环境里已经成了“真理”。但是许多人并不是这样的,恰恰相反,他们背负着沉重的自厌、自蔑、羞耻、窘迫等情绪,所以他们并不会夸大自己的重要性,反而会完全否认自己的价值,拒绝认真负责地照顾自己。他们相信别人不应该受苦,所以他们努力、忘我地帮助他人,甚至还把同样的善意延展到动物身上,但他们很少这样对待自己。但是,不要忘记,自我牺牲的目的是为了教会我们勇敢地面对局限、背叛和暴政,而不是要求我们为了别人将自己变成受害者。

为了最崇高的理想而牺牲并不等于心甘情愿、默不作声地接受他人持续的剥削和压榨,否则无异于是在支持暴政,允许自己变成奴隶。一味地忍受欺凌是不道德的,即使那个欺凌你的人就是你自己。

关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爱人如爱己”这样的道理,我从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那里学到了很重要的两点。第一,这些道理与是否亲善友好没有关系;第二,这两者并非单向的指令,它们反之亦成立。面对朋友、家人或恋人,我在道德上有义务尽量维护自己,否则我就会成为奴隶,而对方则会成为暴君。当你被折磨奴役时,站起来为自己说话和为别人说话没什么区别。正如荣格指出的那样,你需要接纳和爱护拥有原罪的自己,就像包容和帮助那些不完美的人一样。

你的存在和他人紧密相连,自我虐待有可能会给他人带来灾难性的影响。最显著的例子就是,当一个人自杀以后,他身边的人都会深陷哀痛和创伤。但另一方面,你也可以运用自己的言行在混乱中创造秩序。我们不完全是神明,但也并非什么都不是。

恰如其分地热爱自己

我在人生中的至暗时刻,总能被人们想方设法关爱至亲的行为所震撼。我认识一个因车祸致残的人,他和另一个患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人并肩工作了许多年,他们彼此合作,共同完成水电线路修理工作。我认为,这样的英雄行为应该成为常态,而不是例外。许多身患重病的人都毫无怨言地努力生活着,如果你刚好幸运地拥有一具健康的身体,那么至少你也有过一位亲戚曾在危机中挣扎过。人们总能排除万难,支撑起自己、家人和社会。对我而言这是个惊人的奇迹。

失败和崩溃很容易发生,但受伤的人们总是会坚持下去,这种奇迹般的坚韧值得受到由衷的赞赏。

在咨询工作中,我经常鼓励人们认可自己和对自己体贴照顾、真诚关怀的他人。人们确实被存在的种种局限折磨着,但是克己和利他为我们带来了集体供暖、自来水、电力和无限的电子计算能力,每个人都能填饱肚子,并且有机会思考社会和自然的问题。维系我们安居乐业的所有复杂机器都会因为熵定律而不断趋近故障,多亏了细心之人的持续关注,一切才能始终保持良好的运转。面对痛苦、失望、损失、匮乏和丑陋,有的人坠入了怨念和仇恨的深渊,但大多数人还是拒绝放弃。

面对生命的有限、暴政的威胁和自然的掠夺,不论是人类还是每个个体都在负重前行,这种努力值得同情。自我同情是治疗羞耻、内疚和自我轻视的良药,不过这只是故事的一半。

如果你抱着感恩之心看待传统、国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和令人惊叹的成就,那么你对自我和人类的仇恨就能得到平息。

人类值得尊重。你值得尊重。你对于自己和他人来说都很重要,你在世界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你在道德上有义务像照顾至亲一样照顾自己。你需要尊重自己的存在。每个人都有难以改变的缺陷,会在比自己优秀的人面前相形见绌,如果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推卸照顾自己的责任,那么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糟糕,每个人都会因此饱受折磨。显然这不是正确的方向。

待己如助人,这意味着你需要选择对自己真正有好处的事物,即使这些事物不一定是你想要的或是令你快乐的。

给孩子糖果可以让他快乐,但这不代表你只需要给他吃糖就可以了。“快乐”和“好”绝不是同义词。你需要让孩子学会刷牙,或者让孩子在天冷的时候穿上他们不爱穿的羽绒服。你需要培养孩子具备道德感、责任心、自我觉察的能力和互惠互利的品质,这样他长大了才能照顾自己和他人。既然如此,你凭什么认为自己做不到这些就是可以接受的?

你需要放眼未来,想想看如果你认真照顾自己,未来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我应该选择怎样的职业生涯,才能变成一个有价值和有益于社会的人?当我在有时间和精力的时候,应该如何改善我的健康,拓展我的学识,强健我的体魄?你需要先知道自己在哪里,才能规划好之后的路线;你需要先知道自己是谁,才能平衡好自身的优缺点;你需要先知道自己想去哪里,才能控制生活的混乱程度,重建秩序,让世间充满希望带来的神圣力量。

你需要先知道自己的方向,才能适时维护自己,不至于落得满腹怨言、怀恨在心;你需要明确自己的原则,这样别人就无法轻易占你便宜;你需要严格自律,信守对自己做出的承诺,并及时进行自我奖励,这样才能更好地信任和激励自己;你更需要以变成更好的人为目标。好事不会自动降临,我们需要努力强化自我。

不要低估视野和方向的力量,它们能够将看似不可逾越的障碍转变成宽阔通畅的道路。认真对待自己,重新定义自己,修炼个性,选择目标,明确存在。19世纪伟大的哲学家尼采说过一句很精彩的话:“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30

你可以帮忙纠正这个正在偏离航线的世界,让它离美好近一点,离邪恶远一点。

只有当你熟悉了邪恶,尤其是内心的邪恶之后,才能够选择不去靠近它或者创造它。你甚至可以将自己的全部生命都投入其中,这将为你痛苦的生活和存在赋予极大的意义,也能让你获得救赎,用本能的骄傲和不加掩饰的自信取代羞耻和难堪,因为你已经学会了待己如助人。

STRENGTHEN THE INDIVIDUAL. START WITH YOURSELF. TAKE CARE WITH YOURSELF. DEFINE WHO YOU ARE. REFINE YOUR PERSONALITY. CHOOSE YOUR DESTINATION AND ARTICULATE YOUR BEING.

认真对待自己,

重新定义自己,

修炼个性,选择目标,明确存在。

每个优秀的榜样对你来说都是一项重大挑战,

而每位英雄都是一个出色的评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