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西游记》是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创作的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性。
吴承恩(约1500—约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出生于今江苏省淮安市。吴承恩自幼敏慧,博览群书,尤其喜爱读野史传说和志怪小说。吴承恩生活的年代,读书人若想走上仕途,实现自己的抱负,就必须参加科举。但不幸的是,早年的吴承恩屡试不中,中年时才补到了一个岁贡生。由于仕途不顺,吴承恩长期生活拮据,以卖文为生。后来他在浙江长兴当了一段时间县丞后,就干脆退而隐居,闭门专心著书。《西游记》就是吴承恩在晚年闭门著书时写成的。
《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它的故事原型就是唐代的玄奘去印度取经。吴承恩使用这个故事,并加以幻想化,加入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等人物形象,让他们做唐僧的徒弟,一路上斩妖除魔,护送唐僧取经。这样,最早的唐僧取经的故事就变成了一个具有浪漫色彩的神话故事。
《西游记》里的人物形象鲜明,各有特色。主角孙悟空是一个具有反叛精神的英雄形象。他无拘无束,英勇无畏,敢于反抗天庭权威,造成“大闹天宫”;他也心怀恩义,疾恶如仇,一路护送师父唐僧,忠心耿耿,路上还降妖除魔,救弱扶贫。除了孙悟空,别的角色也都非常生动,如懦弱古板又坚持信仰的唐僧,懒散贪吃又不乏幽默感的猪八戒,老实憨厚又略显呆板无趣的沙僧。
《西游记》是一部古典浪漫神话故事的集大成之作。作者具有超凡的想象力,对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信手拈来,上自如来佛、玉皇大帝,下至名不见经传的鼠兔精怪,都被他裁剪利用,让他们为西天取经这个故事服务,从而打造了一个奇幻、经典的取经历险记。现在,《西游记》中的故事情节,如“大闹天宫”“偷吃人参果”“三打白骨精”等,都已经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
这样一部经典名著,孩子们怎能错过呢?但是《西游记》原著近百万字,如此巨大篇幅的作品,已经远超青少年的阅读能力。而且受制于成书时代背景的影响,原著中的一些宣扬因果报应等迷信情节,也不适合孩子们阅读。有鉴于此,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精心选材,打造了这本浓缩、精华版的青少年版《西游记》,以飨小读者。
猴王初问世
东胜神洲的大海中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块仙石。一日,石头突然裂开,蹦出一个石猴。石猴四肢健全,身手矫健,很快学会了行走。他在山中行走跳跃,无拘无束,快活自在。
菩提传仙道
悟空在菩提祖师处学了三年,将七十二般变化和“筋斗云”都学会了。一日,悟空向其他弟子展示仙法。菩提祖师看到,非常生气,赶悟空走。悟空苦苦求饶无果,只得离开。
大圣闹天宫
二郎神奉命来捉拿悟空,二人大战三百回合,不分胜负。二郎神摇身一变,身高万丈,那把三尖两刃刀也变得如同山峰,往大圣头上砍来。大圣也摇身一变,顶天立地,举棒迎战二郎神。
拜师取真经
唐僧走了几里,果然看到一只猴子被压在山底的石头缝里。唐僧揭掉如来的金字压帖,退到十里外。只听一声天崩地裂般的巨响,五行山裂成两半,顿时飞沙走石。等到唐僧睁开眼时,悟空已经跪在他面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