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稼人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7章 讲述故事

初夏的气候宜人,不冷不热。如果此时躺在床上,被从窗外吹进的软绵绵的南风拂拭,只觉得骨松筋酥,即使没有瞌睡也会蒙胧地睡起来。

覃大娘走到孙子的床前,揭开蚊帐,在小屁股上轻轻地拍了一下说:“太阳都晒着你的屁股了,还尽贪睡。”小生澍嗡了一声翻身转向内继续睡。覃大娘较先略用劲在小屁股上再拍一下说:“哟嗬!人没长大,这懒筋倒先长足了。”

小生澍一轱辘滚到床外边,两手揉揉眼睛说:“今天是星期日,又不上学。”

“不上学就不起床的是吗?”

“我好像还没睡够。”

“没睡够!瞌睡是越睡越有的。这种南风天,你越不想起就越想睡。你这么大年纪的人,一天睡足8到9小时就足够了。”覃大娘告诫孙子说,“我们六七岁的时候,每天一开亮口就起床去放牛,吃了早饭还要赶到四里路远的学校去读书,因为那时村里还没有学校。”

“那您不会迟到吗?”

“我刚才对你说过,是一开亮口就起床,目前这种初夏季节,5点钟就天亮了,也就是说5点钟我就起床,放两个小时牛,吃了早饭立即往学校赶。学校一般是8点上课,基本上很少迟到。”

“我们如今又不放牛。”

“不放牛!难道找不到别的事吗?”覃大娘对孙子说,“譬如扫地,擦桌椅,择洗菜等,应养成不须吩咐见事做事的习惯。等十多天便是你十二足岁的生日了,你已经是大孩子了,下半年就是中学生了。”

“奶奶,我知道了。”

“知道就好。你洗漱后,吃了早餐快来帮我拣青菜。”

“奶奶,我还要做作业的。”

“劳动完了再做作业。”

幸福村的五个蔬菜生产合作社的蔬菜生产已走上了正轨,很多蔬菜贩子开着车到这里来调运蔬菜。粮油公司的生意也非常兴隆,每天送粮送油脂原料的车辆也络绎不绝。全在道的养殖场也扩大了生产规模,增加了年产一万头生猪的养殖项目,养殖场聘请了十多名工人,包括家禽,每两天需要一卡车饲料。全在道正准备筹建畜禽加工企业和饲料的生产,形成一条龙的生产经营模式。

由于村里的私人企业发展快,来来往往的人日益增多,到覃大娘餐饮店就餐的人也随之增多,所以覃大娘俩老口子挺忙。好在买菜已不要上镇里的集市了,在本村就能买到肉鱼和家禽、蛋类,买蔬菜只在本组就能买到。虽然买菜比以前方便多了,俩老口还是忙不过来,非常希望孙子在星期天或放学后帮着做一些如打扫拣菜洗菜等杂活。

吃了晚饭,是贺淦两老口子时间最从容的时候,早几年前的此时,覃大娘还要完成老伴与自己及孙子三人换的衣服的洗晒,现在因开通了自来水、买了洗衣机,每天为覃大娘省去了一小时左右的劳碌。

覃大娘把孙子叫到跟前说:“生澍,今晚奶奶讲两个故事给你听听。”

“好,我正喜欢奶奶讲故事。”说着便倚在奶奶怀里。

“我给你说一个你爷爷砍‘豆角树’的故事。”

“奶奶,什么叫做‘豆角树’?”

“‘豆角树’又称‘育豆棍’。因为豆角是藤蔓植物,为了让豆角的藤蔓不在地上蔓延,特地插一根木棍或竹杆在豆角的植株旁边,让其藤蔓缠在‘豆角树’上,这样又不占地方,又能使豆角藤蔓通风通气,有利于提高豆角产量。”奶奶继续说,“你平常不留神观察,现今菜棚种的豆角都插了树的,你去看看就知道了。”

“‘豆角树’有杉树的,也有杂树的,最好的还是杉树的,可以用五六届,杂树的只能用两届,最差就是竹子的,只能用一届。”

“杉树豆角树是砍伐了的杉树蔸上分蘖生长出来的小杉树生,一个杉树蔸可以生出8—10株小杉生,形丛生状,有一人多高了就可以砍下当‘豆角树’用了。”

“杉树蔸分蘖出来的小杉生,可以随便砍吗?”

“杉树蔸分蘖出来的小杉树是可以培育成林的。因为一个杉树蔸只须留一株就可以了,多余的必须除去的,所以砍丛生的杉树生是不禁的。”

“到有杉生的地方有多远?”

“远得很。走空手得两三个小时。”奶奶说,“大约也是现在这个季节,我跟你爷爷五更便起了床。”

“五更天还没有大亮。”

“是的。吃了早饭,天已大亮,你爷爷拿着柴刀便出发了。”奶奶说,“他要从我们家门口能望见的这座高山的顶峰翻过去,再下一个坳,然后又上一个岭才能有杉树生砍。”

“容易砍吗?”

“砍是较容易的,因为杉林是成片的,不要砍很宽的面积就够了。主要是杉树生水分含量非常大,一根杉生有五六斤,必须将树皮削去,以减轻其重量。杉树皮上有一种白色的浆状物,这种浆状物一粘到衣服上是很难洗掉的。”

“你爷爷约砍了一个把钟头,得三十来根。他将三十来根杉生用藤系作四小捆,拉着杉生尖往下拖,轮番把四小捆杉生拖到了山坳。在山坳里再把四捆杉生系成一担,砍一根粗一点的杉生当扁担。他到涧边洗去双手的杉树浆,再趴在涧里喝足了泉水,坐下小憩片刻,准备挑起杉生爬坡。”

“担子一上肩,觉得非常沉,约有一百二三十斤。你爷爷那时的体骼很强健,如果在平地上挑那么重走四五里路还不成问题。今天可不同了,挑着担子要爬坡。他抬头望一望太阳,已略偏西方,说明中午过后。此时觉得肚中饥饿。但这担子不会自己走,只能挑起往上爬。爬了约半里山路,只觉得这担子比开始起肩时重了许多,只好将担子靠在山坡上,坐下来休息。休息了一会,挑起来继续爬坡,只觉得这担子越来越沉,压着肩膀像蚂蚁咬似的。偏在这时担子上一根杉生往下溜出八九寸长,这溜出来的杉生一撑到地上,肩上的担子失去了平衡,只觉得担子更重,使挑担人寸步难行,只得放下担子,靠在山坡上,将溜出来的杉生插进去,再整紧系缚的藤,挑起来继续爬。又爬了十来米,确实挑不动了,两个肩膀也似火烧一样,只得又歇下来。如此歇歇行行,直到太阳快要西沉的时候,才好不容易爬到山顶。站在山顶上,可以清楚地看见自己的乡村和自己的房屋,但要把这担杉生挑回家还有一段长长的下坡路。不过此时好像没有先前那样饥饿。坐了一会儿,挑起担子开始下坡。下坡比上坡并不容易,除了担子越挑越重的感觉外,两只脚发抖和酸痛。该死的杉生因有浆,又溜出来一根。出来的杉生撑到地上使挑担人无法往下迈步。你爷爷只得又放下担子,把它整理好,挑起来继续下山。”

“奶奶去接了爷爷没有?”

“我吃过中饭便提着饭盒和饮水去接你爷爷。因为翻过这座大山的那边是山岭重迭,也不知他会寻到哪重山,只能站在山坡的路口往山上张望。”奶奶接着说,“眼望着太阳要下山了,我等得实在心焦。就在这时,望见山顶上一个影子在小路上移动,我断定是你爷爷下山来了,于是我便往山上爬去。在半山腰上,终于接到了你爷爷。爷爷坐在路旁吃完我带去的饭菜和饮水后,从他担子中抽出七八根杉生系一小捆让我扛着,他再把担子重新整好,就这样一个扛着一个挑着,慢慢地下山来。回到家后,邻居们都已吃完晚饭了。”

“那时我爸爸有多大了?”

“你爸爸那时还没有出生呢。”奶奶说,“你爷爷洗了澡,晚饭也没吃就睡了。”

“第二天怎么样呢?”

“第二天你爷爷说两个肩膀似火一样疼痛。但还不是照往常一样去出工。”

“奶奶,您不是说讲两个故事给我听吗?”

“奶奶再说一个跟你爷爷半夜起床割禾的故事给你听。”

“好!”

“那是你爸爸刚一岁的一个‘双抢’季节······”

“什么叫‘双抢’呀?”

“双抢就是抢收早稻和抢插晚稻。”奶奶说,“那时还没有像贺升荣他们现在用的收割机和插秧机,收割、插秧全是手工劳动。村里当时还没架电线,连电动打稻机都无法用,只能用脚踏打稻机。所以收割、插秧的工效低进度慢,只能在增加劳动时间上下功夫。但是,收和插都是季节性的农活,尤其是插晚稻,立秋前与立秋后插的秧,在同样的培育条件下,前者比后者的产量起码多一百多斤稻谷一亩。为了抓季节抢时间,尽快提早完成晚稻插秧任务,全生产队的人们就跟打仗一样地投入战斗,所以用‘双抢’这个字眼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为了最快、最漂亮地打赢双抢仗,生产队采取了‘定额’制度······”

“什么是‘定额’呢?”

“额就是规定的数目。‘定额’就是规定每个劳动力要收多少和插多少,并给予劳力按规定的单位面积工分(即报酬)。”

“双抢正逢大暑时节,是一年最热的季节,火辣辣的太阳晒得人们浑身直流油······”

“是流汗。”小生澍说。

“对,是流汗。生产队的劳力们人人领到收插任务,各人均采取利用早晚气温较低的时候下田劳作,正中午高温炙热的时候在屋内休息。这便有了我和你爷爷半夜起床割禾的一段故事。”

“那天是望日······”

“奶奶,什么叫望日?”

“望日就是月亮最圆的夜晚。因月亮圆、月光明亮,才是夜晚劳动的最佳时间。吃完晚饭,我和你爷爷结草缚子(捆禾的草绳),做好明天一早割禾的准备。因为心里惦着起早割禾这件事,睡了一觉醒来,看到窗外有很大的亮,那时又没有钟表,以为天亮了,就赶紧起床,并把你爷爷也叫起床。”

“你爷爷开开门走到屋外望了一下天空,见月亮正挂当头,进屋跟我说:‘现在还是半夜。’我认为作算是半夜也不能再睡了,万一睡过了头,那不是白白浪费一个凉快时辰。便对你爷爷说:‘既起了床,就去割禾吧,反正这夜晚跟白天似的,看得见’你爷爷也赞成立即去割禾,于是两人背着禾架、禾枪(挑禾的扁担),拿起镰刀和草缚子便出发了。”

“晚上割禾除了天气凉爽外,还很寂静,只能听到远近的蛙声伴随着镰刀割禾的飒飒声,二者交织成协调的音乐,致劳动者全神贯注。我跟你爷爷将面积一亩二分的稻田割了一大半的时候,只见其他农友陆陆续续也来到了田间。当我们把整丘田的禾割完时,月亮也走到了西方的山尖上去了,而东方天空出现了鱼肚色的白云。爷爷说:‘现在天真正地亮了。’我说:‘我们这个早床并没白起,成绩俱在呀!’这时候院子里响起了哨声,这是出调工的哨子。我对你爷爷说:‘我去出调工,你一人把这些禾挑到禾场上去。’爷爷说:‘不要过于劳累了,你回去弄早饭,向旸应该醒来了。’爷爷这样说,我终竟没有听你爷爷的而去出调工了。”

“奶奶,您为什么要给我讲述这两个故事呢?”

“就是要你知道种田种地的艰辛。你不是学习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吗!那就是对庄稼人的最真实写照。”

“除了教我知道种田种地的艰辛以外,还有什么目的呢?”

“还有就是鞭策你热爱劳动,努力学习。”奶奶说,“看你,睡到太阳晒着屁股了还不起床,与我们以前半夜起床割禾,这是多么大的反差呀!”

“现在种田比您们那时种田要轻松得多。您看升荣伯,驾着收割机嘟嘟嘟,一丘田要不了多长时间便割完并脱了粒,机器干一天抵得您们那时上百人干一天的活。”

“你知道这种田的机器是什么人发明创造出来的呢?”

“当然是科技工作者们。”

“你知道科技工作者们以什么为前提的?”

“这我就不知道了。”

“科技工作者们以科学知识为前提。没有科学知识,又怎样去搞科学研究呢?”

“奶奶,我知道了,您讲这两个故事的目的就是教育我热爱劳动,热爱学习,学到真正的本领,将来为社会服务,造福人类!”

“乖孩子!这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