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总目提要

由于全书体量较大,请各位朋友在阅读之前,先听我按顺序做一个简单介绍。因为介绍的内容复杂,口气会力求轻松。

第一单元

讲文化课,先要弄清“文化”是什么。但是,这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国际上有关文化的定义已经多达几百个,即便我国当代通行版《辞海》所给的文化定义,也缠绕费解。因此,本课程不得不一反“由浅入深”的惯例,开头就要攀越理论险坡。

为了不让陌生的读者在理论险坡前逃走,我设置了几个感性的台阶,以讲故事的方式,从“世界读书日”说到文化的超时空能力,从一幅画说到艺术能够打通政治经济隔阂。然后,再从我在国际上的几次文化演讲,从民间对文化的惯常误解,慢慢引导到我为文化下的定义。

有了定义,全部课程有了“守门神”。

第二单元

这个单元就要铺展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壮阔史诗了。

但是,我不想把它变成普通教科书式的“中国文化史”,而是依据王阳明心学的主张,以心带史,也就是以自己的“心灵大感觉”来激活历史,然后调动起读者的“心灵大感觉”。这就让冰冷的史迹渗透出跨越时空的爱恨情仇而进入整体诗境。

更重要的是,本课程立足世界坐标,从人类进入文明的门槛、四大古文明的生命力比较开始,一直追索着中国文化的“世界身份”。在追索过程中,老子、孔子、屈原、司马迁、魏晋名士,成了为中国文化奠定“世界身份”的顶级设计师群体。唐代,则是中国文化“世界身份”的最高体现,受到全人类文化良知的一致肯定。唐以后一千年,陆续出现了一系列维护和拓展中国文化的动人典型,但是,这一千年中的后五百年,中国文化由于受困于专制和保守,开始下行和衰落,使“世界身份”渐渐黯淡。直到在濒临灭亡的最后时刻,听到古老而神秘的歌声,才又踉跄站立,认识自己。

第三单元

这是在追索文化史几千年之后,仰首看天,寻求中国文化的精神主干。

精神主干,不是出于互比高下,而是出于集体选择。集体选择的结果是三家:儒家、佛家、道家。

研究这三家的著作汗牛充栋,庞大而又艰深。本课程的任务是排除障碍,让广大当代学员把握重心,畅然领悟。

讲述儒家以“君子之道”为核心,提领各端,并拉出君子的对立面小人进行展示。这与本课程一开始就把文化的落脚点指向人格有关。

讲述佛家以《心经》为主导,以“空”和“度”为基准,渐渐集中到禅宗。这是一份力求具有现代意识的佛学讲义。

讲述道家,分“老庄路线”和“道教路线”两部分。“老庄路线”是整个课程的重点之一,希望能引起学员注意;“道教路线”则强调了“天人合一”的思路,也就是“大宇宙”和“小宇宙”之间的呼应,非常契合未来思维。

第四单元

这一单元,是回答国际友人和本国青年问得最多的问题:中国文化为什么会成为人类各大古文化中唯一的长寿者?如此悠久的文化,还有哪些重大弊病?

我根据自己在国际上反复演讲的观点,在本课程中讲述了中国文化长寿的八大原因,以及至今犹存的三大弊病。

第五单元

这个单元是本课程的“地下宝库”。

一般的课程,听过了也就听过了。但是,本课程却要求学员进入长久的记忆、贮存过程。大的记忆分“文学记忆”和“哲学、宗教记忆”两个块面,其中每项记忆,又分“基础记忆”和“扩大记忆”两个层次。例如唐诗、宋词应该记忆的范围,也做了两层次划定。悠悠文脉,就凭着这样的记忆,可以延绵终生。

对当代人而言,记忆主要不是靠死记硬背,而是靠快意沟通。因此,本课程除了开列记忆篇目之外,还提供了重要记忆篇目的今译。我尽力调动自身的学术功力和文学功力,争取把每篇译文变成现代美文。

在“文学记忆”部分,我提供了对庄子、屈原、陶渊明、韩愈、柳宗元、苏轼、欧阳修的今译;在“哲学、宗教记忆”部分,我提供了对《老子》八十一章的全部今译,还有《心经》今译,《金刚经》、《坛经》的简释和君子之道六十名言的汇集。

这些内容,即使不是听课的学员,也不妨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