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模:数字化转型思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5.7 扩展阅读:战略思考——企业IT规划框架

信息化规划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指导纲领和行动计划,用于指导企业各项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宪法”。科学合理的信息化规划可以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经济效益,杜绝信息孤岛、重复建设、推倒重来等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先天性问题。因此,每一个企业的CIO或IT咨询顾问都应该掌握企业IT规划的方法,图5.11是笔者草拟的企业信息化规划框架图。

图5.11 企业信息化规划框架图

如图5.11所示,企业信息化规划主要包括9个步骤:

1)企业发展战略解读,理解企业的业务发展战略和规划。

2)关键成功要素提炼,从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中提炼其业务策略和关键成功要素(Key Success Factor,KSF)。

3)主要支撑要素识别,识别业务关键成功要素与IT支撑之间的因果逻辑关系。

4)最佳实践和标杆分析,借鉴标杆企业好的做法和策略。

5)IT技术发展趋势解读,从IT技术发展趋势中寻找业务使能机会。

1~5项工作内容都是企业信息化规划的输入,其中1~3是内部输入,4~5是外部输入。

6)IT建设蓝图的制定,包括企业信息化的愿景目标、业务架构、信息架构、应用架构、基础设施架构、信息安全架构等内容。

7)IT现状分析与评估,识别企业当前信息化工作的现状和短板,以及现状与未来蓝图之间的差距,作为制定信息化建设计划的依据。

8)信息化建设计划的制定,包括项目实施策略与计划、投资计划、选型策略等。

9)信息化组织、管理与治理体系,明确信息化为谁做、谁来做、怎么做、如何评价等内容。

作为企业IT战略的主要组成部分,信息化规划还应包括以下几个特点:

1)系统性。企业的信息化规划必须建立在系统思维的基础上,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整体去考虑,它的输入是企业的战略,它的输出是IT与业务策略的策应(Alignment),过程中通过IT治理和效果评估进行反馈。

2)动态性。企业的信息化规划必须定期回顾,必要时进行调整。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发展实时在变,企业的发展战略要相应地调整,企业的信息化规划自然也要动态地调整。一般情况下,信息化规划每年至少要回顾一次;在快速变化的数字化时代,可能的情况下,最好每半年回顾一次,连续滚动地进行调整和完善。

3)经济性。从财务的角度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本质上是一项投资行为,必然会产生机会成本和边际成本,也可能产生沉没成本。一方面,信息化建设要立足IT全生命周期的总拥有成本来计算其投资回报;另一方面,对于规划和设计不当的信息化工作,要及时止损。

4)前瞻性。信息化建设与企业业务发展有两种逻辑关系,一是“推式”(Push),业务推着IT走;二是“拉式”(Pull),IT领着业务走。在快速变化的数字化环境中,新型的数字化技术有可能带来业务发展的新可能和新机遇,这就要求企业的信息化规划要有一定的前瞻性。

5)可行性。可行性可以做多方位的角度,比如信息化建设的合理性,实施中的可操作性,应用中的简便性,维护时的可持续性。总体上,简单(Simple)、容易(Easy)和快速(Fast)是对信息化建设可行性的主体要求。

如果说业务是“房屋”,那么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就如同“装修”,是企业的第五项修炼,需要IT团队与业务团队紧密合作,通过改变心智模式和团队学习,建立共同愿景,站在系统思考的高度,不断超越自我,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其中,信息化规划是贯彻始终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