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模:数字化转型思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7.2 解决方案中对人员的考量

技术和解决方案最终是为人服务的,所以,在设计时,更要注重人员方面的因素,包括人员在交互性、探索性、伸缩性、开放性、融通性等方面的诉求。

(1)交互性

所谓交互性,简单来说,就是有问必有答,即“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用户在与数字化解决方案进行互动时,比如单击某个按钮或输入某个数据后,系统都能给予期望的反馈。好的解决方案,即使是用户单击了不相关的界面或界面上的字段和按钮,系统都能给出相应的反馈,比如一个友好的提示、一个温馨的感叹、一个俏皮的调侃等。

交互性是数字化解决方案在生命力(活的或健康的状态)上的基本体现,可以实时交互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才算是一个“活物”。

(2)探索性

探索性指的是用户在与数字化解决方案交互过程中的不同的交互形式,每一次的交互体验,解决方案都能给用户一种新的、愉悦的体验。笔者至今还记得20年前使用CAD软件设计汽车零件的经历,每次完成一个新的零件特征造型,然后再渲染一下,一个全新、立体、美观的零件模型就呈现在笔者面前,让笔者每一天都能感受到工作所带来的成就感。

好的探索性还能降低数字化解决方案的学习成本,甚至可以让用户通过不断的自主学习,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地掌握解决方案的各种功能和特性。比如,微信在探索性方面的友好设计,使大多数用户在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操作培训的情况下,也能自行掌握并熟练运用。

(3)伸缩性

“As simple as possible, as complex as necessary”(尽可能简单,尽必要复杂)。数字化解决方案的伸缩性,或者可裁剪性设计,是当用户需要它简单时能简单,需要它复杂时能复杂,这样,就能在不同的背景和场合,为用户提供简便的操作体验,或者复杂的功能实现。比如,某些IT系统在用户界面上的可配置性,可以根据业务和用户的需要自行添加或删减界面元素。

(4)开放性

任何事物都不是独立的存在,都可能与其他事物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高度开放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既可以独立运行,也可以加入其他解决方案中,或者接受其他解决方案的加入,以一个更大、更完整的解决方案供用户使用。

(5)融通性

融通性指的是技术和解决方案与所处的背景相融通,是“物天合一”等思想在数字化解决方案设计中的体现,比如按钮文字和界面背景色的融合,解决方案与其所在组织环境的融合,等等。数字化之“制”是人员和组织、工具和技术、流程和活动等三者的融合致一,这些就是指融通性。

融通性要求我们以一个更系统、更广大的视角来看待数字化解决方案,让解决方案符合组织当下的时空、文化和环境的要求。

图1.4 数字化解决方案的建模思想

由上可知,数字化解决方案在设计、开发和运营时,既要考虑技术方面的可定义、可管理、可复用、可扩展和可迭代,也要考虑人员方面的交互性、探索性、伸缩性、开放性和融通性。为了满足上述要求,数字化解决方案在设计和建模时,可以通过四个层面的递进来实现,即架构、模块、系统和生态,如图1.4所示。

架构是数字化技术和能力的最小有机单元,是数字化解决方案的“细胞”。微服务就是架构思想的具体体现之一,是数字化技术和能力的高内聚和低耦合。

模块是架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封装,也可以简单理解为多个架构单元的有机组合,比如多个相关微服务封装成一个模块。按笔者的理解,有些机构经常在谈的中台,其内涵类似于模块,而且是可独立运行的模块。模块是数字化解决方案的“器官”。

系统是模块之上的数字化技术和能力的封装,但不仅是大家常谈到的某些IT系统,而且是人员和组织、流程和活动、工具和技术的有机融合,是技术、人和事的融合。系统是数字化解决方案的“生理系统”。

生态是一个比系统更大的概念,是不同系统的互利和共融。形态上,数字解决方案生态呈现为网状结构,是系统的系统(System of System,SoS)。在数字化建设中,数字化解决方案生态包括组织的“道”“制”“器”等三个层面的内容,包括战略、执行、效果等多种立体因素。数字化解决方案的生态建模要求我们用生态的思想来看待数字化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