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学霸从保安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4章 我如果能够解决导弹变轨问题呢

位卑未敢忘忧国..........

刘禹沉默起来,看着手中的图纸,内心深处似乎有一股强大的莫名的力量正在爆发,如果........刘禹想,如果自己能够改变这一切呢?

曾经他就听说这样一个问题,当你拥有了改变世界的力量........你会怎么做?

刘禹觉得自己似乎有了一点答案。

林昌栋摆摆手说道:“没关系没关系,刘师弟已经说得很好了,慢慢来嘛,吃饭吃饭!”

林昌栋看气氛不太对,于是率先开动,吃了起来,张一凡则是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冷“哼”一声,喝着自己的闷酒。

似乎他还对刘禹的“杞人忧天”这句话有着莫大的怨愤。

“别急,林叔,我觉得我可能对于刚才的图纸有一些新的想法!”刘禹打断林昌栋,继续说道:“不知道林叔知不知道计算机有一种算法叫做图相比较-快速算法!”

林昌栋微微一愣,随后放下了筷子,认真倾听起来。

不管刘禹说得如何,这都是对于一个天才的尊重,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尊重,更何况是一个数学天才。

所以哪怕林昌栋觉得凭借刘禹现在的水平很难给出什么建议,但还是认真的倾听。

“图相比较?”林昌栋问道。

“是的,这是我在一个科技论坛上看到的。”

“寻找创建图像的基本表,然后将其与任何新图像进行比较,以确定新图像是否与基础完全相同(或近似)。”

“例如:如果您想减少同一图像的存储100次,则可以存储它的一个副本并提供指向它的参考链接。输入新图像后,您想与现有图像进行比较以确保它不是重复?”

“我的一个想法是缩小到小缩略图,然后随机选择100个像素位置并进行比较。”

刘禹介绍完了这样一种比较新兴的技术以后就开始展开其与“制导系统”的联合:“其实很好理解,就是一种基于图像精准识别,从而实现一种动态的追踪精确打击,就相当于在导弹发射以前我们就给它一个大致的位置.........”

“随后根据一种实时的动态图像对比,让导弹能够在飞行途中识别图片并将其与实况进行对比,一旦对比成功就能够非常准确的进行打击..........”

林昌栋听完以后,瞬间陷入了沉思。

很明显,刘禹的一番话听起来的确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情况到底如何他也不好评判。

“这其中还有一个问题,照你这么说的话,导弹要通过识别进行打击,同样需要依靠全球定位系统才行。”

刘禹随后立刻解释道:“不用这么麻烦,只需要在导弹上安装一个远程摄像头就行,根据摄像头传回来的信息与我们要打击的目标进行对比.........”

林昌栋脑子转得飞快,立刻提出了下一个问题:“我懂你的意思了,导弹根据指令实时微调方向,以此来实现精确打击..........这样的确是一种方法,我也不是没有思考过,只是让导弹偏离航向,实现空中的微调.........这恐怕有亿点难度啊!”

刘禹“嘿嘿”一笑说道:“这就是提现数学和物理的魅力的时候了!导弹变轨技术听过吗?很显然,我刚刚才想出来的!”

林昌栋苦笑一声,对刘禹的想法一边赞美一边又拿起了筷子:“很不错的想法,但是变轨技术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比起全球定位系统来说也不遑多让,所以........小刘,感谢你的建议,非常不错。”

“我们还是吃饭吧,菜都快凉了。”林昌栋说着,就已经开始夹菜了。

刘禹所说的方向的确是一个可行的方向,如果未来华国的导弹变轨技术比全球定位系统提前研发成功的话,刘禹这一个想法就立大功了。

但是现在?

还太遥远了,任何一项新技术的成功都是几代人的不懈努力。

林昌栋这样想着,对于刘禹的评价已经是很高了,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看懂一张“制导系统”的导弹图纸,还能作出一个在未来非常有可能实现的方案,对比起同龄的大学生和研究生来说,刘禹已经非常出色了。

或许未来就是这个孩子解决了导弹变轨技术的问题也说不定呢?

林昌栋笑了笑,开始吃饭。

但是刘禹却没有动筷子,他的脑海之中飞速运转着,曾经有关于物理的数学的知识在飞速汇聚!

这一次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来的剧烈!

“叮!触发任务!研究出导弹变轨技术!”

“任务奖励:五次醍醐灌顶任意书籍!”

大脑之中再次传来万界图书馆的消息,但是刘禹却没有心思再去理会这个消息。

因为他已经开始在大脑里不动笔的开始运算起来!

他选择了一本物理的空气动力学书籍进行醍醐灌顶。

那一瞬间,他只感觉脑海之中的的许多盲点和知识点全都在一瞬间被解开。

一通则百通,刘禹迅速得出来导弹变轨技术的可行性!

这是一个完全可行的方案!

“林叔.........”

刘禹目光之中仿佛燃起了一团熊熊烈火,火焰之中,是漫天飞舞的公式和理论。

林昌栋停住筷子,疑惑的看向刘禹:“怎么了?小刘?”

刘禹没有说话,而是反复推演着那几个极为复杂的步骤!

快了!

就差一点!

由于涉及物理学之中的空气动力学的知识,刘禹此前又没有接触过,全靠万界图书馆的醍醐灌顶。

导致了他在运用这些东西的时候,脑子就像是超负荷运转了一样,感觉到炸裂但同时又停不下来。

弹头在再入过程中,飞行速度比较高,要改变弹道需要巨大的能量。

在高空,空气比较稀薄,空气动力和力矩都比较小,要想实现机动变轨飞行,主要靠发动机产生推力来完成;

在低空,可以利用空气动力特性,如把弹头设计成非对称体外形,使之在飞行过程中产生升力。

这些想法几乎是一瞬间就从脑海里蹦出来,随后刘禹就开始在脑海之中开始运算,找出一个符合任何角度进行变轨的通用公式.........

“林叔,我如果说我能够解决导弹变轨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