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假象:从刻意练习、心理策略到认知陷阱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大脑变形记

如此看来,仅仅依靠“一万小时定律”,并不一定能成就卓越。想做到出类拔萃,你需要的是一万个小时的目的性练习。全神贯注地潜心训练固然重要,但这样做也远未能满足真正有针对性的训练的要求。你还需要获得接触正确训练体系的机会,有时候可能就是住在正确的镇上、获得正确的教练指导这么简单的事。

在我乒乓球生涯的头几年里,我师从英国顶级乒乓球教练——彼得·查特斯;到了青春期后期,我又跟随陈新华老师学习,学到了中国多球训练法的秘诀。无数青少年都接触不到这些,这是我得天独厚的优势。

实际上,几乎是从第一天训练开始,指导我的就是目的性练习原则。等到天时地利人和之时,学习成了一件事半功倍的活动,知识节节攀升,技艺突飞猛进,你就走上了卓越之路。

你也走在个人大改造的道路上。毫不夸张,确实是这样。在针对专家级水平进行的研究中,人们印象最深的一个发现就是正确的练习方式是如何彻底改变人类头脑和肢体的。“人的身体处于巨大压力之下时,DNA里的潜伏基因会进行表达,激活特殊的生理过程,”安德斯·埃里克森写道,“随着时间的流逝,机体细胞会进行重组,以应对进行该项活动的新陈代谢需求,比如说,增加毛细血管的数量,为肌肉提供充足血液。”

长跑运动员的心脏比普通人的大,并不是因为他们生来如此,而是长期训练的结果。和普通人相比,乒乓球运动员手腕更灵活,打字员手指更灵活,芭蕾舞者能以更多角度旋转足部。

不过,虽然人体强大的适应能力令人惊讶,但令研究员大跌眼镜的是,人脑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例如,德国康斯坦茨大学(University of Konstanz)的托马斯·埃尔伯特(Thomas Elbert)领导的一项研究发现,年轻音乐家负责控制手指的脑部区域,与其练习时间长度成正比扩大。

进一步研究发现,类似的大脑变化确有其事。一项针对伦敦出租车司机的研究发现,这些司机为了拿到驾照,必须通过一组出名严格的考试,他们掌控空间导航的脑部区域因此比非出租车司机的大得多,而且从事这一行业越久,这一脑部区域就越大。

大脑生理结构转变的一个重要推手就是髓鞘,它包裹着神经元,能够大大增加信号传至大脑的速度。2005年的一项实验曾对在音乐会上表演的钢琴家进行脑部扫描,发现他们的练习时长及其髓鞘的数量成正相关。

但髓鞘并不是转变大脑结构的唯一主角。目的性练习还建立了新的神经连接,使脑部特定区域的体积有所增加,这样一来,专家们就能调动新区域内的灰质,提升演奏水平了。

所有这些都直接证明了第1章提及的硬件与软件区别之说的正确性,而且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我们已经认识到,在处理任何复杂任务的过程中,决定最终能否取得优秀结果的最重要因素都是知识——通过深刻的经验获得并被编码进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知识。

但是,我们了然于心的是,知识体系的建立过程改变了存储和运用知识的硬件。这就好比下载某个特别复杂的软件时,你笔记本电脑的内部电路奇迹般地从奔腾1更新换代成了奔腾4。

那么,专家们看起来仿佛超人一样,达到了普通人达不到的高度,也是一种奇迹吗?他们就像与我们不同的电脑一样,每台都是为达到某一特定领域的专家级水平而生产制造的。

回过头想想数学“天才”鲁迪格·加姆。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心算时,他不仅使用传统神经网络,还使用另一个和情景记忆(这是一种用于储存亲身经历记忆的强大记忆模式)有关的脑部区域体系。

不用说,你脑中也有这些系统,进行多位数运算时,你也可以调用它们。但是存在这样一个问题:你只有建立一个储存了上千小时目的性训练经验的银行账户,才能购买这座无价的房产。

如果你愿意付出,这就是实现卓越所需的价码。

想想看,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怎么过日子的。我母亲做了好多年秘书工作,入行前,她报了个培训班学打字。经过几个月的训练,她的打字速度达到了每分钟70个单词,不过之后就遭遇了瓶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都没能突破这一瓶颈。原因很简单:这个水平找工作足够了,而且一旦开始工作,提高打字速度就根本不重要了。所以她打字时,脑子里想着别的事。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这样处事的。学习开车等新技能时,我们会为了掌握该技能而全神贯注。起初,我们反应迟缓,笨手笨脚,一举一动都带着有意控制的痕迹;但随着熟练度的增加,我们吸收和理解了这些技能,把它们装进了内隐记忆,不再费力思考。汽车平稳前进,我们的注意力早已不在开车这件事上。这就是心理学家所说的“自动化”(automaticity)。

从事体育活动时,我们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我们来到高尔夫练球场,买一桶球,抽出几支球杆,然后坐着小车缓缓驶到第一个发球区,做一些我们认为能帮助自己变得不那么笨拙的练习。这些事很简单,很有趣,让我们乐在其中,但其实毫无用处。就像高尔夫专家比尔·科恩(Bill Kroen)所说:“许多人都把打球和练习混淆了。看看拥挤不堪的练球场,你会发现好多打球的人从头至尾用的都是同一支球杆(常为发球杆),打球时也不会检查自己的握杆方式、站姿还有位置是否正确。”

顶级高尔夫运动员的态度就截然不同了,他们在每次练习中都积极地尝试超越极限。例如,泰格·伍兹就把球踩进沙子里,在沙坑中击球,最大限度地增加难度,一次又一次地练习。乒乓球运动员马蒂·赖斯曼(Marty Reisman)花费大量时间做重击球训练,朝着一根孤零零地立在球网另一面的香烟打球,以提升发球精准度,打磨动作技巧。

目的性练习也许并不容易,但卓有成效。正如高尔夫球界的传奇人物桑姆·史立德(Sam Snead)所说的那样:“喜欢练习自己早已掌握的东西是人类的本性,无可厚非,因为这样你就能少干点儿,更开心点儿。可不幸的是,这并不会帮你弥补缺陷……站在练习场上挥动发球杆,可比打起扑球、劈起球或是在练习沙坑球时被沙子扬一脸有趣多了,但我们又回到了那个问题上——为了成功,你愿意付出多少?”

回过头想想我母亲打字那件事,她30年来的打字速度一直保持在每分钟70个单词。现在,试想这样一个实验。

一组打字员进行了几个小时的目的性练习。过了一会儿,他们便开始做出先前没有预料到的重大调整。他们手指的灵活度提高了,采用了新的动作,甚至可以一目几十行。有些人最终达到了每分钟打140个单词的速度,就连他们自己也没预料到,经过目的性练习,他们的打字速度能快到如此惊人的地步。

目的性练习的神奇之处就在于此——它能改变你。而且,无论你的兴趣点是什么,是乒乓球、网球、足球、篮球、橄榄球、打字、医学、数学、音乐、新闻业还是演讲,凡是你能说出的项目,目的性练习都能在其中发挥这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