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了 笑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校园三原色(我的六则住校日记)

为了写这部长篇报告文学《哭了 笑了》,从2016年6月24日到12月28日,我住在南宁市明天学校安吉校区学生宿舍301室,与孤儿学生零距离接触,朝夕相处,一同生活了半年。

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感触良多。正所谓“思之思之,鬼神通之”。

于是,就有了这六则住校日记。

一、秋季开学第一天

(2016年9月6日)

8月31日下午,明天学校秋季学期开学第一天。新招的37名孤儿学生集合,由生活老师宣讲新生纪律。

12岁的男生郑斯棋到处乱窜。“站好!”“就不站!”

老师将他“请”到了办公室。分管孤儿教育的韦翠良副校长问:“你有什么特长?会做什么?”他答:“没有特长!我什么都不会做!”

他忽然情绪失控,竟发疯般冲回宿舍,取背包,闯至校门前的教学楼一楼大厅大吵大闹,又至大门欲冲出。门卫拦之拖之拽之,其声嘶力竭地怒吼:“我要回去!我不读书了!”

他的监护人,也是送他来校的大伯拉其手臂,竟被其狠咬一口。大伯怒斥:“你不听我的话,回去我也不要你了!……”

“不要就不要!”

为了不影响全校同学的学习,保安将他拉到了四楼的孤儿管理处心理咨询室。为防不测,在此值班的生活老师张秀丽早已将门、窗都关上了。郑斯棋一进门,果然意欲破窗往楼下跳,在咨询室不停地吼叫着,左奔右突……旋即又箭一般冲到楼下,欲翻墙,被门卫拦下;再欲冲门,复被拖住。他吼、叫、踢、咬,完全似一头暴怒的小狮子。门卫无计可施,只好开了大门……

大伯回校骑电动车追赶,好不容易追上了,他竟不理睬。无奈,大伯扔了电动车,拦了一辆的士,硬是拽其上车回了家……

邓丽霞、罗秀群两位老师给我说罢这个“开学第一天”的故事,又说,后来这孩子的大伯来过几次电话,为其说情,大意是:斯棋回家后,情绪稳定多了。但因其父母走得早,长期缺乏管教,改变还需假以时日,打算明年俟其改好了再送来学校。

两位老师总结似地谈了两点感想:

其一,每年孤儿入学的第一天乃至数周,总会有种种不稳定现象。不少孤儿学生会想家、不适应校园生活,有的会哭闹,甚至打斗。今年招收的37人,亦然。

其二,今年仅是郑斯棋一人“大闹天宫”直至强行离校回了家……“实话说,这算是好的了”。

我在孤儿管理处看到了关于郑斯棋的记录:

郑斯棋,男,2004年9月15日出生,武鸣县马头镇六户村人。2006年父亲因病去世,母亲改嫁远方,郑斯棋现跟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由伯伯监护。由于长期在爷爷奶奶的溺爱之下成长,造成其傲慢、无礼、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性格。对他的管教稍微有点严厉,他便强烈反抗,不能接受老师的批评与教诲。2016年7月中旬,经过考核他被录取(到)南宁市明天学校,读小学五年级。但其实在难以教化,现已离校回家……

二、一个女老师关于一个孤儿的陈述

(2016年7月5日下午)

梁秀燕是一位非常有教育经验的语文老师。她一脸慈祥,体形偏瘦,一看便知是因教书育人过多、劳心劳力所致。每当谈到动情处,她总是眼圈泛红。

她给我说的故事很寻常却满含爱意,它感染了我。

“我带六(1)班。班上有6个孤儿,5女1男。男的名叫陆立忠,性格开朗、阳光,有礼貌。陆立忠瘦小体弱,但好斗,极调皮,喜欢打闹和欺负同学,声称要打遍全班男生。其实男同学是让着他,不然他谁都打不过。”

“一次,他被另一男生打败了——人家不想总让着他。他就大哭,推开我要给他擦眼泪的手:‘你不用管,打死我又怎样?我又没人爱……’我说:‘不,我们都爱你。你真死了我们会伤心!……’听到我这样说,他不哭了。”

“一回,‘出事’了。其实也就是不大不小的事情。他挨了我的批评,竟不理睬我,扭头就走!整整两天,他都不理我。我也故意不理睬他,采取冷处理的方式。第三天清晨,教室黑板出现一行字:‘梁老师不要我了,我再也不是班上的孩子了!’看字迹,我就知道是他写的。我意识到前天我说的‘我们这么爱你,但你不听话,老爱打架,那么我们也不要你不爱你了’这句话说重了。”

“他没来上课。同学们都很焦急,问我怎么办。我很自责。我这句话,对普通孩子没啥,对没了爸妈的孤儿却显得残酷了。但我又希望通过此事,让他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从此能改过前非。自责良久,我决定主动去找他。”

“其实他也想找我,但又不敢,内心害怕。以前,我叫他,他会故作没听见,不理我,跑得远远的。这回,我一叫‘陆立忠,你过来’,他立刻乖乖地跑了过来,像一只听话的小羊羔。‘你敢回我们班吗?还想不想回我们班?’‘想啊!’‘想,那你要怎么做?’‘认错!我保证以后再也不打架了……’”

“我没让他写保证书之类。但我和他拉了钩:‘拉钩,拉钩,说话算数!不算数是小狗!’他果然说话算数!从小学五年级到小学六年级整整一年的两个学期里,他再没打过一次架。直至小学毕业,也再无一人向我投诉他。”

“其监护人(他的叔叔)给他送来苹果。他挑了一个最大最红的,拿到办公室送我。我说:‘老师有,你留着自己吃。’‘不行,一定要吃我的。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我一定要给你,要不我就不走!’他把苹果放在桌上,跑了。”

“过后我问他:‘为啥一定要给我?’他这样回答:‘谁叫你平时那么爱我们,有好吃的都给我们……’这倒是真的。比如中秋节我会拿月饼到教室,分发给6个孤儿每人一个——我是有意在班上当众关爱这6个缺失父母的孩子,以带动整个班级给这6个孩子多一些关心和温暖。”

梁老师的话让我有了感触,我对她道:“‘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土壤里。’——这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很有名的话。”

“是的,是这样的!”她说,“这个苹果我一直没吃,我把它摆在桌上,天天看着它,直至风干,瘪了……”

稍歇,她又说:“其实,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有资格教育孩子。”

她的眼圈又红了,泪水流了出来。我递给她纸巾,她默默地擦拭……

为了更多地了解陆立忠,我专门造访了明天学校的孤儿管理处。

覃爱芬、卢雪清、陈静3位生活老师都在。她们对陆立忠的评价有褒亦有贬,但不管褒与贬,全是因为爱。

她们给了我一份陆立忠简况:

陆立忠,男,2003年9月22日出生,隆安县乔建镇人。母亲2005年因父亲病重而离家出走。2010年9月父亲病故。此后陆立忠一直跟爷爷奶奶生活。他还有1个叔叔,4个姑姑。

陆立忠于2012年9月到明天学校读书,他常跟同学吵架、打架……说到陆立忠,几个生活老师都感到很头疼。虽然调皮,但是他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孩子,懂礼貌,乐于帮助老师和同学。这几年来,他已慢慢有了转变,这是他成长的过程。

据此,我算了一下:这孩子2岁时母亲出走,7岁时父亡,9岁时来明天学校就读,现在(2017年)14岁上初中。

这就是陆立忠的成长轨迹。

他的路还很长,很长。

三、请为孩子吹走偶入眼中的沙尘,轻轻地

(2016年7月6日上午)

她的脸庞有点红,气色很好。

她是马雪芬。“我是明天学校元老级的老教师了!”马老师此言不谬。她1994年来到此校的前身——安吉中心小学,迄今已过去二十二年。她先是当班主任,再后来是少先队辅导员,获得过南宁市优秀教师等多个奖项。

采访了半个上午,她这句话攫住了我:“在明天学校这所特殊学校当老师,首先,你是老师——这是肯定的;其次,你又是妈妈——孤儿们都叫你‘老师妈妈’;如果你当班主任,你还得是警察——你得会破案。”

她笑,我也笑了。

我就请她讲“老师警察”破案的故事。

她说了一个。

她是二(1)班的班主任。班上有一名孤儿陈庆生(化名),刚来时有个不好的习惯,爱拿同学的铅笔、橡皮等小玩意儿。

一回,一同学发现书包里价值800多元的新游戏机不翼而飞。该学生父亲打来电话,要求老师找回失物,否则就要报警了!

马老师让家长少安毋躁,应许保证尽快找回。她心想:小事一桩,何须报警?我就是“警察”!

此时正是“壮族三月三”节日,学校放假三天。

放假毕,孩子们返校了。

马老师施了三个妙计,既能“破案”,又不伤害“作案人”。

一计:她给全班同学每人发一根火柴。称盗窃游戏机者必会得到一根比别人短一截的火柴。发毕,她发现陈庆生神色有点紧张地悄悄与同学量度手中火柴的长短,她心中便有数了。

二计:她在班上宣布,谁从同学那儿拿了游戏机,摄像头已有记录,老师亦知道了。如果那名同学悄悄地把游戏机拿到办公室交给老师,就还算是个诚实的孩子,老师会为他保密。

三计:她告诉同学们,凡摸过游戏机的,上面会留下指纹。即使“作案人”不说,公安局也能破案。

才是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哪经得住“三计”的敲打?果然,此“三计”一出,“犯案”的孩子很快对她和盘托出。原来,出于好奇和喜欢,陈庆生确实拿了同学的游戏机,并且趁放假带回家中锁在自己的小木箱里。得知真相后,马老师带着这孩子乘校车至其家取到了失窃之物,而后完璧归赵归还给了失窃同学的家长。

结果事件无声平息了,云开雾散,皆大欢喜!

陈庆生心存感激,过后多次悄悄地对马老师说:“老师,你真好!”从此陈庆生不再偷拿别人的东西。班上从此再无失窃事件发生。

“这孩子从此脱胎换骨像换了个人!学习有很大进步,爱劳动,主动值日。如今念初二了,成绩不错。远远地见到我,总是热情主动地打招呼叫‘老师好’。”

稍停,马老师又感慨道:“对偶入孩子眼中的沙土,不能搓,更不能使劲搓,这样会出血,伤了眼。要轻轻吹、轻轻擦拭,总之动作要轻、要适度……”

我觉得马老师的话形象、深刻、耐嚼。我想到了意大利中世纪著名学者、诗人彼特拉克的名句:“挽救一个迷误的、脆弱的灵魂,必须用您的恩典弥补它的过错。”

明天学校孤儿管理处为我提供了陈庆生的简况:

2001年1月出生。2001年5月父亲因意外事故身亡,2001年8月母亲离家出走,至今音信全无。其与爷爷相依为命,靠政府救济。2010年夏来明天学校入读小学二年级……

不难算出,这孩子才4个月大就没了父亲,才7个月大母亲就弃他而去。除了爷爷,他的“老师爸爸”“老师妈妈”都在明天学校。

四、“老师,我不做匹诺曹,我要做诚实的孩子”

(2016年7月5日上午)

卢劭娥老师开朗豁达,讲话语速特快。我能感觉到她是那种把教师当成快乐职业的人。

卢劭娥教数学,和马雪芬一样,也是元老级教师了。她是南宁市优秀教师,所带班级获得过“优秀班集体”的称号。

她说的“破案故事”,与马雪芬说的“破案故事”异曲同工。听罢会让你忍俊不禁。

她所带的五(1)班有几名孤儿学生。其中一男生叫张大亮(化名),个儿小、力弱、寡言,给人憨厚诚实的印象。

有一段时间班上常丢东西,众人皆指认是张大亮所为。

卢劭娥不敢认定。她需要证据。

一回,学校开运动会。有几个同学向卢劭娥投诉书包被翻了,并且指认是张大亮和邻班的朱同学合伙干的!因为有人见到他和朱同学在教室晃荡。

邻班朱同学的班主任是梁秀燕老师。卢老师与梁老师一合计,决定将张大亮和朱同学一块儿叫来。卢老师给两个孩子讲了一个名为《木偶奇遇记》的故事:主人公木偶人匹诺曹只要一说谎话,鼻子就会变长……最后,她总结道:“凡是撒谎的孩子,鼻子就会变长,谎言不攻自破。”

卢老师一说完,梁老师就配合卢老师,一起盯着两个孩子的鼻子看,并故意做出惊讶之状,仿佛两个孩子的鼻子正在逐渐发生变化。

张大亮和朱同学慌了神,用手摸着、护着自己的鼻子。匹诺曹的故事效果显著,尚未“开审”,他们就先自主动“招供”了。原来,两人确实经常合伙偷拿同学的小玩意儿。

此时,卢老师心生一计:她让两个孩子用“剪刀锤子布”的游戏定输赢,谁赢一次,谁就有权利揭发对方所偷的一物。

张大亮和朱同学认真地用手比起了剪刀、锤子、布。片刻的“比赛”,相互揭发的战绩“辉煌”,甚至有些惊人,两人偷拿过同学的小刀、手表、玩具、水果、橡皮、铅笔,甚至MP3等。

听罢,两位老师心情复杂,教育这两个孩子:“做人要老老实实,不能自私自利。现在你们是小偷小摸,如不及时改正,长大了就很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受到法律的惩处。老师保证,此事为你们保密,但你们必须痛改前非。”

此后两个孩子主动写了保证书,说:“老师,我不做匹诺曹,我要做诚实的孩子!”后来两人果真改了陋习,从此班上再无失物。

卢老师这样对我说:“我们不是在‘糊弄’孩子。我根本笑不出来。我认为,小学阶段的少儿教育,是个敏感而艰辛的‘工程’,要因人、因时、因事而异,不能死板和一成不变,必须灵活处理,以变应变。”停了一下,她补充道:“‘三岁定八岁,八岁定终生’,这句话不无道理。”

此时,我想起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一段话:“人生当中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是从出生到12岁。在这段时间若不采取摧毁种种错误和恶习的手段的话,它们就会发芽滋长,及至以后采取手段去改的时候,它们已经扎下了深根,以致永远也把它们拔不掉了。”这是一段关于少年早期教育的观点,被各国教育家奉为圭臬。

五、没妈的孩子也是宝

(2016年9月15日)

2016年的中秋之夜,我仍住在南宁市明天学校的301宿舍——为了抓紧采撷《哭了 笑了》的素材。

覃锋校长从家里驱车30多公里来到学校,特地给我带来了月饼、水果、点心和一罐上好的龙井茶。此时偌大的校园很安静。内宿的孤儿学生都由监护人接回家过节了。教室和宿舍的灯都熄了。一轮皎月当空,洒下一地清辉。我们在草地上席地而坐,边赏月边唠嗑。校长讲了一个五年前(即2011年)发生在校园里的中秋之夜的故事。

记之于斯,不因为它的故事性强,而是因为这里边的“人之常情”。

那一夜,月亮也是这样圆和亮。

那时候,还没实行中秋放三天假,所以孤儿学生全住在学校。过了晚上10点,学生照例要熄灯就寝。

忽然,一个男生坐在床沿,轻轻唱起了《世上只有妈妈好》。继而同宿舍的另外8个男生全坐了起来,跟着他唱。灯亮了,隔壁宿舍也唱。二楼的男生宿舍灯全亮了。很快地,60多个男生全都加入了歌唱。三楼的女生宿舍灯也不约而同地亮了。廊道的灯也亮了。孩子们穿着睡衣、拖鞋,压低嗓门唱着这首《世上只有妈妈好》,蹑手蹑脚、鱼贯而出,穿过廊道,下了楼梯,井然有序地聚集到了操场,仿佛接到一个无声的指令,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推着他们。

他们唱,反反复复地唱。

世上只有妈妈好

有妈的孩子像块宝

投进妈妈的怀抱

幸福享不了

世上只有妈妈好

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离开妈妈的怀抱

幸福哪里找

……

他们很自觉地将音量压到最低,唯恐惊扰了校内的老师和周边的居民。但他们相信他们这发自内心的真诚歌唱,那远在天边的母亲一定能听到,她那饱经沧桑的脸一定会绽露灿烂的笑容……

月光如水,秋风习习。

孩子们从教室搬出了桌椅,摆上月饼和水果,还点燃了蜡烛。有人轻声而深情地诵读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人皆有爸妈,他们没有。触景生情,那缠绵深情的旋律,那撞击心灵的歌词,使孩子们的泪如决堤之水奔涌而出。

但孩子们超过了10点不睡而且还集体赏月是不妥的。为了孩子们的安全和健康成长,学校实行的是准军事化管理,更何况明天一早还要上课,于是有老师要前去干预了!

校长倒很开明,他想:每逢佳节倍思亲,乃情理中的事。今晚孩子们思念逝去的爸妈,不约而同地唱起《世上只有妈妈好》,并集体赏月,亦可以理解。

校长没有让老师干预。今夜,就让孩子们“放纵”一回吧!

当时,校长和许多老师都住校。他们也来到了操场上,和孩子们一齐唱,也都哭了。

等孩子们的情绪稍平复下来,覃锋给大家讲了《世上只有妈妈好》的由来:它缘自20世纪80年代末台湾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这是一部伦理片。故事说的是医生林志强留学归国,偶然发现他服务的精神病院的一名病人竟是他失踪了十八年的亲生母亲秋霞!而在这十八年的漫长岁月里,母子天各一方不能相认,完全是由于种种人为的因素造成的。在这六千多个日日夜夜里,子寻母,母寻子,凄苦寻觅,却始终不得相见!这期间,子差点丧命,母成了疯妇。电影的高潮和结局是林志强以一曲母亲在他幼时常常唱的儿歌《世上只有妈妈好》,重新唤醒了母亲尘封多年的记忆,使母亲恢复了理智和健康,母子相认大团圆……

覃锋又说:“这部电影和这首歌,讴歌了伟大的母爱,而母爱是人类所共有的不可替代的最伟大的情感,它给了善良者和向往善良者一个宣泄感情的出口。”

说罢,校长问孩子们:“你们有妈妈吗?”

有的答:“没有!”

有的答:“有!”

覃锋说:“两个答案都对!你们的妈妈走了,生你们的妈妈没有了,但养你们的妈妈还有。你们来到明天学校,衣食住行、读书学习无忧,冷了有人帮你们盖被子,夏天有人帮你们放下蚊帐,病了有人送你们去医院……这不是又有了妈妈,甚至比妈妈还亲的妈妈吗?”

孩子们热烈地鼓掌并把感激的目光投向韦翠良、覃爱芬、张秀丽3位生活老师——她们也都来了。平日里孩子们都叫她们“韦妈妈”“覃妈妈”“张妈妈”。

校长说了3位“老师妈妈”为孩子们无私付出的平凡却不寻常的故事。

比如韦翠良,多病的丈夫在马山县工作,夫妻两地分居多年,无暇共处更无暇相互照顾。她只能常常情牵两地,心系两处,把许多苦和难往肚子里咽。独生女儿尚幼,经常见不上面,更别说关心和照料了。女儿对此颇有微词:“妈妈,你心里只有孤儿,我倒成了没妈的孩子了!”

又如覃爱芬,全身多处有伤病,颈、腰、脚都不好,常住院。但为了孤儿,她尽量少请假。2008年10月,她的丈夫因车祸不幸离世,当时她正住院,却强忍悲痛去照料住在同一个医院患了骨癌的林玉芝同学……

再如张秀丽,因长年累月辛劳成疾,却很少言说,甚至带药煲上班,看管孤儿和煎药两不误。有一独女,却很少得到母亲的关爱……

孩子们听了很感动,齐喊:“韦妈妈、覃妈妈、张妈妈,我们爱你!”

韦翠良也说了校长的一个故事:2000年1月至6月,校长的母亲患肺癌,求医问药、痛苦万分。此时正值筹办明天学校最紧张的冲刺阶段。虽然离家只有一个多小时车程的距离,但是他根本无暇回家探望、照顾母亲。6月底,他母亲去世的当日,他也没能及时赶到见母亲最后一面!自古忠孝难两全。他说他难以原谅自己,终生遗憾!

孩子们听得泪奔,齐呼:“校长爸爸,我们爱你!”

全体复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末了,一群孩子自发站到操场中央,为校长和老师们表演手语歌《感恩的心》,他们是明天学校孤儿艺术团的古筝演员和舞蹈演员。在这个特别的夜晚,明月、秋风、亲情,孩子们感受到了从来没感受过的爱!他们拨弄琴弦,摆动身姿,放开歌喉,一招一式格外认真,格外投入,格外动情。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

感恩的心,感谢命运

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

这个故事,是覃锋校长偶然说给我听的,却是“言者无意,听者有心”。我应当感谢覃锋校长给我讲了这么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同时我也庆幸,自己没让这个于茶余饭后闲聊中偶然提到的故事,从我的指缝中溜走。

覃锋校长还说,自从有了明天学校,这十几年来,他每年中秋节必回校与孩子们一起吃月饼、聊聊天、赏月。一年也没落下。将心比心,他知道孩子们需要陪伴。但妻子和儿子不乐意了,于是他就改为先在家吃完饭尝完月饼,再驱车到学校与孩子们一起过节。两头兼顾,两头不误。

我说:“那你很辛苦!”

“习惯了,”他说,“不看(孩子们),我心里会不舒服,像少了件什么东西。看了,看到了,心里头才踏实……”

六、教育是慢的,像牵着蜗牛散步

(2017年6月24日对话黄淑娴)

1.蜗牛说

教育是什么?

典籍和先人告诉我,教育就是教化和培育;就是培养人才,传播知识;就是教导启发,传道授业。

我问黄淑娴她对教育的看法。

这是星期六的上午,我采访她。校园很安静。我与她在教学楼五楼小会议室里隔桌而坐。长长的桌子中央摆放着一盆鲜花,十分夺目。

“教育是慢的,不是快和急的。”她回答道,“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慢慢散步。”

这个说法很新颖,我顿觉眼前一亮。

她微微一笑,在手机上一点击,把文件传到我手机上,这是台湾作家张文亮的一篇文章《牵一只蜗牛去散步》。作家在文中写道:“孩子,是慢慢养大的,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需要父母细腻的呵护和理解……”“我不能走太快,蜗牛已经尽力在爬……”

黄淑娴说,孩子的成长需要过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的。

我认可了“蜗牛说”。

她给我讲了几个她教育孤儿的故事——“慢教育”的故事,有趣而耐人寻味的故事。

2.翁传的故事

那是在2004年。1999年任教于明天学校的黄淑娴是翁传的班主任。她班上有5个孤儿学生,翁传是其中之一。

这个来自浦北的、父母早亡的孩子有太多坏毛病和坏习惯!调皮、懒惰、偷东西、贪吃。而翁传的个人卫生情况着实令人难以忍受。不管春夏秋冬,他从不漱口,从不洗澡,那股熏人的汗臭味,一米开外都能闻到!

黄淑娴当时才20岁出头,她对翁传的个人卫生情况感到难以容忍,便“抓”翁传来问:“为何不洗澡?”其竟答:“就是不想洗!”黄淑娴观察了翁传一段时间,发现他非常懒——懒得洗澡、懒得漱口。因为他觉得洗澡、漱口太费事,所以懒得洗。

一天,她同生活老师覃爱芬一起合力“逮”住了翁传,“今天一定要洗澡!”将他推进孤儿管理处的卫生间后,她俩就在卫生间门外等候。“洗!洗够十分钟以上!不洗干净不要出来。”

十分钟后,他出来了,换了一套衣服,但头发和身子都是干的,当然身上的汗臭味依旧存在,耳朵上还有黑垢……

黄淑娴问他:“刚才在里面都干了什么?”他笑了笑,却不答。黄淑娴又问:“难道刚才你都是在里面愣站着吗?”翁传点头默认。复将其撵入。其仍不洗!

实在忍无可忍!两人再次合力,帮翁传脱了衣服,开了花洒将他从头淋到脚;以香皂擦之,奋力搓、刷,十八般武艺用尽。她们一边洗,一边观察翁传,发现他还一副很享受的样子。黄淑娴哭笑不得。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好不容易才将这孩子长年累月积攒下来的污垢洗干净。

随后几个月,翁传却依然是外甥打灯笼——照旧。除非有人帮他洗他才洗澡。

我问:“有什么办法吗?”

黄淑娴:“有啊,跟他讲了一个故事!”

“帮他洗了几次澡后,有一天我把他叫到跟前说:‘老师给你讲一个故事,有一个男孩非常懒,在家什么都不做,什么事都是他的妈妈帮他做完。有一次,男孩的妈妈要出一趟远门,她担心儿子在家没人照看,没东西吃,于是临行前做了一个很大的烙饼套到儿子的脖子上,心想这个烙饼这么大,应该可以够儿子吃几天,遂放心出远门了。等她办完事回家一看,儿子还是饿死了。原来儿子在她出远门后,就一直躺在床上,懒得起床,肚子饿了直接咬挂在脖子上的饼吃,挂在脖子前的饼吃完了,竟懒得把脖子后面的饼转到嘴前,所以就饿死了。’”

翁传嘻嘻一笑:“还有这么懒的人啊!”

黄淑娴:“有啊!我们班就有一个。”

“谁啊?”

“你啊!只不过你跟他的区别是,他是饿死,你是臭死!”

翁传讪笑,竟没有一点不好意思!

“你想臭死吗?”

他摇头。黄淑娴又说:“那好,以后你就自己洗澡,洗一次,给你奖励一朵小红花,凑够十朵奖励你一个大苹果。”

一听有吃的,翁传眼睛一亮,满口答应下来。用“奖励吃的”这招对他果然管用。此后,翁传能自己洗澡了,虽然洗得不尽如人意,但是毕竟还是洗了。用黄淑娴的话说:“不能操之过急,能洗就好,先让他有洗的习惯!”

黄淑娴对我说,翁传七八岁了,身材明显比同龄孩子矮小。在农村无人照看,于是就成了一匹“小野马”。

翁传还善偷,简直是“快手、高手、能手”。他能敏锐地“嗅”出哪个同学的书包里有“货”。

一回,上体育课,他中途回过教室。下课后,一位同学发现自己书包里的十几元钱不翼而飞了。全班同学皆认为是翁传所窃。他不承认,说没证据。黄淑娴心中有数。“审”之,和他单独谈话,他没有承认。同宿舍的同学翻寻了宿舍、橱柜,一切可以找的地方,都一无所获。黄淑娴就思考:会不会是密藏在学校后花园里?那里是全校最隐秘的地方。她派了几个得力的同学,梳篦般将每棵树脚每个花丛每块砖头翻了个底朝天。果然“破了案”:他竟将十几元钱分成几份,分别藏匿于几个花盆之下。

他是“惯偷”了。

再“审”之,他仍然淡定,嬉皮笑脸地直视老师。

黄淑娴觉得这孩子可怜,对我说:“他没有父母,也没有监护人,学校放假时,我没见过有人来领他。他在村里也没人管。所以,久而久之,(他)练就了坚硬的外壳,将自己包裹得紧紧的!”

又有一回,学校给学生发驱虫药,那是一种用白色包装纸包了一层糖衣的西药。全班同学每人两片。黄淑娴有事叫翁传到办公室谈话。谈话间,黄淑娴上了趟卫生间,回来发现桌上有一包发剩的驱虫药不见了。她认定是翁传偷吃了,询之,他照例嬉皮笑脸地直视老师,不承认,还拖长了声调答:“没——有——”

黄淑娴瞥了一眼垃圾桶,有一张有折痕的白纸片,分明就是那包驱虫药的包装纸!

黄淑娴好气又好笑:“那是老鼠趁我不在的这两分钟里爬进来偷吃的啊?”他嘿嘿直笑。黄淑娴也朝着他笑笑。不用说,答案都包含在这对视的笑容当中了。

“我笑着笑着,感觉有一股热泪从我的眼眶中涌了出来。我朝他挥挥手,示意他可以离开了。他便大摇大摆地走出了办公室。”

她难过至极!不只是因为这孩子的偷吃和不承认。

“……这天我没去吃午饭。太难过了!百感交集。我整个中午独自一个人愣坐在办公室里,一个多小时,默默地思考,默默地掉眼泪……我在想,这孩子吃驱虫药都要吃双份,把它当水果糖来解馋,可以想象,类似翁传这样的孩子是何等的困难、孤独、无助和饥饿!”

说到这里,她眼眶湿润,喉咙哽咽。她说不下去了,泪水涌了出来。她用手背擦泪,掩着脸,道:“不好意思,我出去一下……”

过了一会儿,她回来了,手上多了一张纸巾。她的泪水已擦干了,眼圈红红的。

她说班上还有个孩子,亦瘦、小、黑,而且还有漏尿症。这孩子特能吃!有一年中秋节,爱心人士捐赠月饼甚多,这个孩子一口气不停歇连吃了好几个月饼。是夜,他在床上翻来覆去地打滚、呻吟。覃妈妈摸其肚,圆滚滚、胀鼓鼓、硬硬的,似一只坚硬的铁桶。随后学校老师送他去医院,医生诊断为严重伤食……

“后来我就想,翁传这样的孩子,有小偷小摸的行为,也许只是想弄点钱买零食吃,仅此而已!我想起大禹治水是疏浚,而不是堵塞。我便常给翁传糖、饼、水果吃。我还向校长、苏艳春(副校长)、宁杰梅(教导主任)建议,干脆每月发一点零用钱给孤儿们。让他们手上有一点零花钱,可以随意支配……”

“后来翁传怎样?”我问。

“偷盗行为明显少了。有了零食和零花钱,他很高兴,但学习仍不太行,人不是很聪明,也不够努力……”

3.不爱笑的她

“她不笑,从来不笑,总是愁眉苦脸。”

黄淑娴口中的“她”,叫甘海丽。现在念小学六年级。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她的班主任是李小玉;小学五年级到六年级,她的班主任是秦月清。

有一回,李小玉跟黄淑娴开玩笑“打赌”:“你能逗得海丽笑,我给你100元。”

她们是希望这孩子开心有笑容。

“什么办法都用过了吗?”黄淑娴问班主任,“你们用的是什么办法?”

班主任李小玉说,就是扮各种鬼脸,讲各种笑话……

她一听,就觉得这种方法肯定不行。刻意而为之的事情总是适得其反。

甘海丽四年级时,黄淑娴给甘海丽的班级上语文课。平时,黄淑娴每次上课,进教室前,都会提足精神,铆足了劲儿,似打了鸡血一般,神采奕奕、满目放光地走上讲台,即使是重感冒刚愈,她也会调整自己,一扫倦容病态。这天,她精神抖擞,课上得好,感染力强。讲至高潮处,全班笑声不止,笑声直冲天花板穿透一切!这时,她注意到甘海丽也笑了,笑得开怀灿烂,黄淑娴真想掏出手机拍下这难得的瞬间——“李小玉这100元,肯定输了!”

当然,她没能把这张笑脸拍下来。

采访至此,我来了劲。我请黄淑娴将甘海丽这“千金一笑”向我详述,越详细越好。

正好她有课。下课后,她花了半个多小时,给我发来了微信: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甘海丽以前到底经历了什么,这些已经成为过去式,我们更应该看重的是她的现在和将来。我们只想让她来到明天学校后,慢慢地从过去的阴影中走出来,让她重新点燃对生活的激情,恢复孩子该有的天真、活泼。这是一个缓慢而长期的过程,我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我决定要逗得甘海丽笑,要让她露出八颗牙齿。

我那天还真成功了!

我跟孩子们说:“老师有一个朋友叫小聪,他从我这里知道明天学校很漂亮,想来参观一下我们学校,我安排了小明同学带他参观。谁知道小聪回来跟我说:‘别提了,今天参观你们学校,把我累得半死,整天跳来跳去,都变跳跳龙了。’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我卖了个关子。

孩子们目光灼灼,说:“老师,快点说!为什么啊?”

“‘到底是为什么呢?’我问小聪。小聪说:‘你们学校那个小明同学,一进学校,就带我去参观那个漂亮的小花园,但我还没看明白漂亮在哪里,他就把我带去中海楼一楼的音乐室和二楼的读书阅览室,还没看完,小明又拉我到教学楼看一间间教室。你们的教室真不错,特别是后面的学习园地布置得很精美,我还没看出个子丑寅卯呢,小明说,刚才在中海楼忘记带你去参观美术室了,我们赶紧回过头去补看!就这样小明一路拉着我又跑到中海楼,累得我上气不接下气。刚看完中海楼的阅读小书吧,小明又说刚才还没参观教室里的书吧呢,我们过去看吧!我们又掉头跑到了教学楼……’”

我讲得绘声绘色,加上夸张的肢体语言,孩子们听得着了迷。

“小明的整个参观过程,都是跳跃式的:从中海楼跳到教学楼,从教学楼跳到小花园,又从小花园跳到校道,再从校道跳到中海楼……”

“小明好笨啊!”“小明肯定吃错药啦!”有孩子开始大声嚷嚷,这时教室有了笑声。

我再趁势在黑板上画了一只肥硕笨拙的袋鼠,模仿着这只动物,在讲台上边讲边跳。我十分投入,表演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还气喘吁吁,我上气不接下气地故意夸张地大声呼救:“跳来跳去好累啊!快受不了了,谁来救救我啊!”又是一阵哄堂大笑。在我转身的瞬间,奇迹发生了。我瞥见坐在旁边第一桌的甘海丽跟着笑了起来,露出了一排白亮的牙齿。多么不容易啊!这时,我的心里好像有几束小礼花骤然升空,在黑绒布般的夜色中绚烂绽放。

甘海丽的笑容虽如昙花一现,转瞬即逝,但却是我看到过的最美的笑容。

这件事距现在虽已有三四年,但海丽同学那如花笑靥在我心底留下了印迹,难以磨灭。我好像悄悄地靠近了这个孩子那脆弱敏感的内心世界。

我总觉得,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两个字:无痕。

老师没有耀眼的华服,没有过多的金钱,没有光彩熠熠的首饰,有的是一颗爱孩子的真心,能够全心全意地去对待每一个孩子,体味孩子们成长路上的困苦与甘甜。有时是和孩子们在春日去看一场花,在夏日去淋一场雨,在秋日踩一踩落叶,在冬日暖一暖手心;有时是过着平淡如水的日子,细心描绘着孩子们平淡却不平凡的童年。这,也是我作为教师的一种幸福!

这真是一篇独特而隽永的教育文章!为了博甘海丽和“甘海丽”们的一笑,为了让这些孩子取得点滴进步、得以健康成长,黄淑娴和“黄淑娴”们甘愿无私付出。而这种付出,往往大多时候是默默无闻的,但他们感受到了作为教师的一种幸福!

说来也巧,甘海丽是我家访过的孩子。2016年8月4日,这是暑假中酷热的一天,我造访了她石山连绵的家乡——马山县林圩镇。她的父母染上了毒瘾,先后弃她而去。悲惨的身世,使她的脸上鲜有笑容。她的伯父,也就是她的监护人,沉痛而坦率地告诉我,海丽在母腹中时,其母亲仍无法戒掉毒瘾,所以海丽从出娘胎开始就没有吸过一天母乳。她是奶奶和伯父伯母以玉米糊、奶粉、稀粥喂养大的……

简而言之,这可怜的孩子的记忆中没有父母,也没见过父母。她没能得到过母亲的爱和拥抱。将心比心,换了是任何人,你的“笑”又从何发起,从何而来呢?!

我将这段“人间悲剧”说给黄淑娴听。她发出一声长叹。

一阵沉默。大家都感到心情沉重……

4.不能让一个孩子掉队

罗伊婷这个孤儿使黄淑娴心急如焚!她患了荨麻疹,浑身长了红疹,痛、痒,一挠就出血。

罗伊婷请假住了院,天天吊针服药,一住一个多月。缺课太多了,她回到班里时,距期考仅剩一周时间。

如果按照常规的复习计划,她肯定跟不上,更不可能及格。

黄淑娴下定决心,不能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她采取“临时抱佛脚”式的恶补方法,自编了一本浓缩型复习资料,给罗伊婷还有甘海丽等几个基础差的学生每人一本。一个学期的知识点、重点、难点全在里面了。

她必须在短短一周里,让罗伊婷学完后面的课,还要赶上其他同学一个月的复习量。

黄淑娴能做到吗?她是怎么做到的呢?这简直是“火箭速度”啊!

我刨根问底地“挖”出了她当时那份特殊的时间表:

下午5点30分(放学)至6点10分,给罗伊婷补一小时的课;

6点30分至7点30分,一个小时解决吃饭及洗澡问题;

7点30分至9点30分,晚自修时间,让罗伊婷、甘海丽等同学到办公室,做重点辅导。连续一周,每晚皆如此;

周六和周日的上午,从早上8点至中午11点30分,下午从3点至5点30分,以及这两个晚上的7点30分至9点30分,一概单独“开小灶”!

这些孩子的学习基础都较差,知识的吸收能力就相对慢一些,教他们得格外有耐心,别的同学一遍能掌握的,他们也许要两三遍才能掌握。黄淑娴得一次次地示范和讲解……

如此这般,一个星期突击下来,黄淑娴几乎累趴了、崩溃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

期考成绩出来了,从没及格过的甘海丽考了90多分,罗伊婷也考了90多分。这几乎是个奇迹了!

这超出了黄淑娴的预料。她流下了高兴的泪水。须知道期考试题不是她出的,是用全市统一的试卷。

她专门复阅了罗伊婷的试卷,能拿的分她全拿了,而被扣的6分题目,确实是她不会的。

黄淑娴举起罗伊婷的试卷,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她:“她不是全班第一,但这是她人生的第一!努力比分数更重要……”

说得真好!

“这就是我们当老师的幸福和成就。孩子进步了,我们就有了幸福感和成就感。”这是她的总结。

5.读书最多的老师

覃锋校长在我面前多次夸过:黄淑娴是全校老师中看书最多的。

这个,我能感觉出来。在长达三个小时的采访中,除了聊这三个故事,我们有一半多的时间是在讨论读书和读后感。

比如余光中、席慕蓉的诗。

比如龙应台、沈从文、汪曾祺、余秋雨的散文。

比如海明威、杰克·伦敦、贾平凹、陈忠实的小说。

比如莎士比亚的戏剧……

谈话间,我出去接听了一个电话。回来,就听到微信“丁零”响了一下。一看,是黄淑娴老师发给我的:

《六祖坛经》上说:“一切福田,都离不开心地。心田上播下善良的种子,总有一天,会开花结果。”……所以,何作家您为了写《哭了 笑了》这部作品的所有付出,您对学校和孩子们的慈悲之心、悲悯情怀,终会开出最美的花朵!……

这段话让我很感动。

你的劳动、付出,别人能看到,并给予理解和激励,你是会感动的。

我谢了她,又说:“读书好、多读书好、多读好书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一本好书就是同一个高尚的人对话……”

她随口道:“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这几句话出自“宋四家”之一的黄庭坚,很有名的。

我知道黄淑娴是副校长,分管教学和德育,这两大块乃是一所学校的重中之重。她还是有着十九年语文教学经验的领军人物,获得过南宁市的乃至自治区的许多业务奖项。

这些,是覃锋校长告诉我的。

黄淑娴个儿不高,长得小巧玲珑,一双聪颖睿智、充满好奇的眼睛大而亮,额头很宽,总像是在思考着什么的样子。她属于好读书、求甚解的类型。

分别时,我还是想起了她一再强调过的观点:“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慢慢散步。”

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