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王华婚姻状况考
王华是王守仁之父。王华的婚姻状况,决定了王守仁幼年到青年时代的家庭环境和生活状况。这对于王守仁的心理状况、人格形成,无疑有很大影响。所以,在研究王守仁时,考察王华的婚姻状况,很有必要。
关于王华的婚姻状况,有一些文字记载,其中有矛盾,且不完全。透过这些纸面的文字资料,探讨、再现实际状况,是此文的目的所在。
据记载,王华一生娶了三个女人。
先看元配郑氏。
陆深《海日先生行状》:“先生元配夫人郑氏,渊靖孝慈,与先生共甘贫苦。起微寒,躬操井臼,勤纺织以奉舅姑。”故可知,在王守仁之父王华中状元以前,家中较清贫。王守仁的童年是在贫苦中度过的。因为,如果当时并非如此的话,如何会说郑氏“与先生(王华)共甘贫苦”?
关于郑氏的岁数,有两种不同的资料来源:其一,杨一清《海日先生墓志铭》云:去世时,为四十一岁,其二,陆深《海日先生行状》则云:“先生元配赠夫人郑氏……寿四十九,先先生三十六年卒。”
以上两者记载矛盾。两者的记载之间相差八年。
二者都云:郑氏比王华早三十六年去世。王华去世时,当为七十七岁,如此推算,以陆深《行状》,郑氏在年四十九去世,王守仁十五岁。那么其母亲在三十五六岁时才生他,在当时似比较异常。如作四十一岁去世,那么,此时当在二十七岁左右,比王华大三岁。这比较合理。
故根据现所知资料推测,王华卒于嘉靖元年,郑氏卒于成化二十二年,则王守仁在母亲去世时已十五岁。
王华何时结婚,未见明确记载。
如果王华在二十岁前后结婚,郑氏二十三四岁,从年龄上看比较妥当,但考王华生平,“先生甫踰弱冠”,祁阳的宁良“延至家”“为其子师”,在那里三年。
综合王华的年纪、经历,王守仁的年纪以及家中其他情况推测,王华结婚当在成化五六年间,即王华从祁阳归故乡后,二十四五岁时较妥。
如果他是二十岁左右,就已经娶了郑氏,一是他年龄显得略小,当时他家中尚贫;二是如果早结婚了,到四五年后才得子,似也略违常理。如此则《海日先生行状》,郑夫人四十九岁去世,似有误。
王华娶的另一个,是侧室杨氏。所谓“侧室”,就是妾。
纳杨氏为侧室的时间,也无明确记载,从王华的经历上推测:杨氏当是王华进京成为状元之前所纳。
据陆深《海日先生行状》:王华娶有郑氏、继室赵氏和侧室杨氏。杨氏生有两个儿子:守俭、守章。赵氏生有一子,守文,还有一个女儿。
而世传《四明上菁李家塔王氏宗谱》(见钱明、叶树望主编《王阳明的世界》)记载:守俭为赵氏所生,杨氏生了二子一女,即守文、守章和一个女儿。
这两者之间有明显的矛盾。
守俭不会是赵氏所生。
首先,《海日先生行状》、杨一清《墓志铭》、世传《王氏宗谱》都称赵氏为“继室”,当是在郑氏去世以后所娶,不会在郑氏尚未去世和生病之时娶之。按照《仪礼》以及明代的习俗,发妻去世,为丈夫的按理当有一年的丧期。郑氏在成化二十年去世,所以,王华续弦,最早当在成化末年或弘治初年。如早娶,在郑氏的丧期内,似不合当时王家“崇尚礼制”的家风。
再看守俭的情况,《王阳明全集》有《守俭弟归曰仁歌楚声为别予亦和之》诗,时当在正德初年,王华拟将女儿妻徐爱之时。王守俭为王华次子,当时在京城就读。根据黄佐《南雍志》卷四:“丁卯正德二月己丑,南京吏部尚书王华子守俭,自北监奏乞随父读书,遂改入本监。”王守俭似当已成年。如为赵氏所生,则当时最多仅十八岁。
又《邹守益集》卷四有《叙云山遐祝图》,乃是邹守益为王守仁祝贺继母六十大寿所献之《图》而撰的《叙》,其中明确写到“守俭,庶出也,而长;守文,夫人出也,而幼”,可见《宗谱》所说,王守俭为赵氏所生,乃误。
因此,综合各种记载,比较合理的推测,杨氏当是王华在结婚以后,郑氏未去世、王华外出讲学之时所纳。或正值郑氏生育、抚养幼儿时期。年岁大了,男女之情欲渐减。而当时,王华正三十岁前后,精力正旺,收入增多,又得官员赏识。奔波在外,需人照料,这时收纳杨氏,较为合理。
王华的另一个妻子,赵氏。
据《邹守益集》卷四《叙云山遐祝图》,当时王守仁五十七岁,赵氏六十岁,比王守仁仅年长三岁。
此外,从下面两条资料,也可看到王华家庭关系的一些情况:其一,从王华夫妇两人年龄的差异上看,郑夫人当为父母为王华所定。王守仁的祖父母疼爱儿媳,儿媳也孝顺公婆(见上引《海日先生墓志铭》《海日先生行状》),两者相依为命。
王守仁晚年回到家乡,在移动母亲墓葬时,不将其母之坟墓与父亲合葬(事见杨一清《海日先生墓志铭》),而是附葬在穴湖山,即王守仁祖父的坟边(见王守仁为其叔父所写《易直先生墓志》),是很可令人回味的。
其二,下面要说到,民间流传的,王守仁和继母关系的传言。这继母,当指杨氏。
和继母赵氏的关系,在《邹守益集》卷四《叙云山遐祝图》等记载中较明确。都说到王守仁年轻时,甚为“倜傥”,也就是顽皮。王华管教甚严,而赵氏曾在家中多有关照。可见和赵氏的关系还是比较和谐的。
王守仁的青少年时代,就是在这样的家庭关系中成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