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在生命的长河中传递
小学时代,我的暑假都是在妈妈当时工作的平谷县医院(现北京平谷区医院)宿舍里度过的。妈妈大学毕业后因为家庭成分问题被分配到远郊区医院工作,爸爸在附近的厂里做工程师,我们的小家离北京白塔寺姥姥姥爷家的四合院很远。暑假,我在医院的食堂里自己打饭,在医院的医生浴室里自己洗澡;如果有急事找妈妈,我要穿过长长的病房走廊。六七岁时我就看到过人间的生老病死,所以我比同龄孩子更早熟。妈妈常常要半夜出急诊、上夜班,就连她自己胆结石发作,也要挣扎着爬起来工作,这可能是我童年时代最害怕的场景之一。那时最期盼的就是星期天,老乡们为了感谢妈妈,常常带来一点儿土鸡、山果放在诊室;爸爸会带我到附近的水库钓鱼,每次去我俩居然还能有些收获。妈妈极其能干,星期天我早上和中午总可以在家吃到妈妈做的美味菜肴。我从小就知道妈妈是个“天使”,所有的医生都是“天使”。因为妈妈要帮助很多人,没有那么多时间,所以我要自己管好自己。
从记事的时候起,我就住在姥姥姥爷位于白塔寺的四合院里,直到长大。姥爷知识非常渊博,家里的电器都是他自己装配修理,他还会给我拿小铁锅熬糖做糖葫芦吃。和姥爷一起学习不能偷懒,如果不认真读书一定会被罚站。我可以问他无数个问题,姥爷都能回答得深入浅出,解释得特别清楚。小学低年级时,姥爷早上都会先送我去学校,然后骑车去西四帮我买刚出炉的小圆面包。当时姥爷是纺织工业部的专家,精通四国语言,那时中国大部分的纺织厂都是由他设计电器部分。可对于我而言,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姥爷,他教我读书、和我一起做小吃、教会我做人的道理。姥姥非常勤劳,她带着我和我的小表哥一起长大。她家教很严,不惯孙辈,从小培养我们独立、自律、有礼貌。小时候,我从来不觉得爸爸妈妈不在身边是个问题,在姥姥姥爷身边的童年是安全而温暖的。
小学三年级以后,妈妈和爸爸先后调回北京市区工作。后来,我从一个极其普通的小学被保送到北京四中。妈妈是个完美主义者,我也想竭尽全力事事都做到最好。爸爸每天傍晚都和我一起散步,他总是很认真地听我讲在学校的经历,从来不评判对错。在我成长的年代,爸爸是非常独特的,他一直和其他家人、朋友讲,他和我是平等的,他就是我的朋友,无条件地爱我、给我自由是他一生的责任。爸爸让我一定要轻松地面对所有挑战、张弛有度,因为人生除了生离死别,其他的挫折都可以忽略不计。爸爸说:“你看,我一直也没给自己设立什么目标,也做成了很多事,人生也很自由,有什么不好呢?”爸爸妈妈给了我可贵的平衡,一个自律精进,同时豁达通透的人生态度。
时光荏苒,跌跌撞撞中我居然也成了两个男孩的母亲。当然,你完全可以想象,我也无法成为妈妈眼中的“完美母亲”。我曾经跟妈妈嘟囔因为工作太忙,身边的其他职场妈妈似乎晚上也无法自己带宝宝,可不可以自己夜里不带儿子。妈妈白了我一眼,说道:“2岁以内是亲子依恋关系建立的关键期,你白天见儿子的时间本来就很少了,晚上加周末自己带孩子可以让你勉强达标。你自己选择吧。”我咬咬牙,坚持只要是不出差的时候,晚上都是自己照顾儿子。今天看来,当初的坚持是值得的。妈妈还要求学校活动家长不可以缺席,要把孩子的教育当成人生事业最重要的一部分。于是,我和志勇坚持每周和儿子们谈心、和老师及时沟通情况,让孩子们能够爱上阅读、爱上运动,在学校里结识很多好朋友。当十几岁正值青春期的铭铭和我坐在自家楼梯上,我俩进行了2小时的“灵魂对话”;当恒恒在幼儿园里画日记,上面记录的是爸爸带着他踩着秋天沙沙的落叶去上学,他俩笑眯眯地望着五彩斑斓的满地落叶……我知道妈妈是对的,这些坚持都是值得的。
为了我们的两个儿子,妈妈付出的更多。在她频繁的讲课、写书和公益活动之外,妈妈就像一个“超人”姥姥,帮两个外孙安排健康均衡的饮食,建立科学规律的生活习惯,培养读书和学习的兴趣。每天早上,妈妈都是4点半起床,看书写书、编演讲稿、在微博里答疑解惑,然后开始安排两个外孙的早餐,教恒恒认字、读故事。恒恒和铭铭的很多个寒暑假都是在北京姥姥姥爷家度过的。他们和我小时候一样,和姥爷在紫竹院公园里散步聊天,姥爷不经意地讲着人生的很多道理。
有时看着儿子们的成长,恍惚间我会想起北京白塔寺四合院里那个五六岁大的小姑娘,坐在大槐树下,拿着姥姥刚烙好的热气腾腾的春饼和香椿鱼,和姥爷讲着人从哪里来,又会到哪里去。“隔代育儿,”我的爸爸说,“这是爱在生命的长河里延续、传递,每一代从来不会想到回报;这是上一代对下一代的爱和承诺,沙莎,以后你就会慢慢明白。”
希望妈妈的新书对您的家庭,对长辈和年轻父母都有帮助和启发。让我们在爱中陪伴孩子成长,以爱为传承,一起慢慢体会生命全部的意义。
沙莎
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