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育儿不是那么简单:我的隔代育儿生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写在前面 隔代育儿是现实社会的无奈选择

隔代育儿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一种传承教育

家庭教育是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基础,应该包括人格教育、德行陶冶、习惯养成,以及建立基本社会素养的教育。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是奠定人一生的基础教育,也是对人一生影响最深的教育。无论是先进发达的国家,还是经济有待发展的国家,世界各个民族都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一种以血亲关系为核心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双向沟通、相互影响的互动教育,其中包括亲子教育、隔代教育等。

有人说:“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普遍存在‘隔代养育’的国家。”在国外,孩子很小就进了托儿所、幼儿园、学校,直到18岁成年独立,所以基本上没有隔代教育。是的,在一些西方国家,孩子确实从小就被送到托儿所、幼儿园。在他们应该与父母和家庭建立依恋关系的时候,却被送进了托儿所、幼儿园,所以这些孩子与父母的依恋关系建立得并不牢固,而这些父母晚年住在养老机构中,生活上缺乏了子女亲情的关怀。虽然有社会福利机构照顾,但是老人在精神上是孤独的。一些老人在还能支配自己的行动和金钱的时候可以享受晚年悠闲自在的生活,可一旦失去生活能力、行动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他会感到是被社会所抛弃而孤独地死去。回想当初,如果我的父母没有我精心的照顾,在他们先后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完全丧失了各种行为能力时,不会是没有经受任何痛苦而离开这个世界。我想,他们在天之灵也会认为自己的晚年生活没有留下任何遗憾,也感受到了儿女对他们深深的爱!

隔代养育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一种传承教育,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国家具有的一种家庭养育方式。凤凰教育2014年8月28日曾报道:“根据中国老龄中心的调查,目前我国帮助子女照顾孙子女的老年人比例达66.47%。2岁半以前的儿童,主要由祖父母辈照顾的占总数的60%~70%,其中有30%的儿童甚至是被放在祖父母家里抚养照顾。”全国妇联2016年底发布的《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对家庭教育的影响》调查报告也显示,61.6%的家庭在孩子上幼儿园前由祖辈帮助带养。实际上,不仅在中国,隔代养育在外国的华人社区中亦十分常见,且近年来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全球儿童安全组织发布的报告中引用了2012年的统计数据,其中指出,与2005年相比较,美国隔代教养家庭在华人社区的比例增加了23%,过去这一比例不到10%;皆因父母工作忙碌,孩童由祖父母照顾。另据美国政府部门相关调查显示,隔代养育的家庭数目在不断地上升。2001年,美国有接近500万儿童由祖父母承担照顾和主要教养责任;到了2006年,超过600万儿童由祖父母教养,与儿童在一起居住的祖父母数量在过去的十年稳步增长;2007年和2008年隔代养育家庭达到了6%的高峰。而且根据2006年的美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祖父母照顾者大约53%都是白人。与此同时,在美国黑人社会里,祖母是被认为最可靠、最令人尊敬的亲属收养人。

隔代养育也是一种无奈之举

2017年,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城市家庭教养中的祖辈参与问题研究”课题组在北京、广州、成都等6个城市针对隔代养育现状展开调查,发现:一、近八成城市家庭祖辈参与孩子的教养;二、城市中祖辈参与孩子教养总体比例高,但纯粹隔代养育比例并不高;三、近三成祖辈参与孩子教养,但不同住,且36.5%的家庭中存在为照顾儿童而“老漂”的祖辈。

由此可见,隔代养育在中国是普遍现象。不少人,包括一些学术研究者都认为,隔代养育是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祖辈家长普遍把隔代抚养当成家族传宗接代的责任,所以形成了一辈子都要为儿女奉献的思维定式和心理特征,更是将照看孙辈作为自己晚年的必要任务。其实,我认为造成这一结果更多的是因为,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尤其是当前在农村,城市化进程日益推进,年轻人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流动规模不断扩大,出现了大批农村留守儿童,他们中相当一部分要由祖辈来抚养。而在城市里,现在的年轻父母又以独生子女为多,随着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其工作压力也大,他们将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没有多余的时间教养孩子。同时,很多老人退休,正好赋闲在家,乐意或者不得已为了给子女减轻工作压力而承担起照顾孙辈的工作,这也是一种无奈之举。

这种中国特有的隔代教育现状,是绝对不可忽视的一种教育方式。正如2018年9月15日至16日在青岛举行的“第十九届海峡两岸家庭教育学术研讨会”上,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朱永新教授指出:“隔代亲,是中国家庭关系的一个重要表征。其背后是中国传统中对家庭关系、血缘关系的重视,对传统家庭中‘尊老爱幼、互相帮助’的文化传承,是隔代之间的情感依恋关系和互补关系的体现。也因此,中国的隔代教养原因更复杂,在教养比例、形式和参与度等方面也明显高于世界上其他国家。”

在人们传统的意识中,四世同堂的画面常常让人艳羡不已。不少文艺巨作中也有关于“隔代亲”的描述,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红楼梦》。书中贾母的命根子、爱如珍宝的,就是她最疼爱的宝贝孙子——混世魔王贾宝玉。

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隔代养育更成了中国一个普遍的现象:

据2006年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的一项对中国城乡20083位老人的调查显示,照看孙辈的老人占66.47%,其中隔代抚养孙辈的女性老人的比例在城乡更是分别高达71.95%和73.45%。

妈妈网研究院在2012年对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全国32个城市在内的妈妈网用户进行了隔代抚养现状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纯粹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帮助带孩子的家庭所占的比例为52%左右;由保姆协助老人一起带孩子的家庭比例为15%;父母一方选择牺牲职业带孩子的家庭比例为31%。

基于对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及历次人口普查和调查数据中关于中国儿童人口描述分析,国家统计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共同发布的《2015年中国儿童人口状况——事实与数据》证实:我国有1.03亿儿童受人口流动的影响,占中国儿童总数的38%;其中留守儿童为6877万(农村留守儿童4051万,城镇留守儿童2826万),流动儿童3426万。全国共有9560万儿童因为种种原因不能与父母双方一起居住。而且全国27.3%的0~2岁幼儿由母亲以外的其他人照料,在农村留守儿童中更有60%以上的孩子不满3岁就与母亲分离;祖父母是留守儿童,特别是低龄留守儿童的主要照料者,这些祖父母就承担着隔代养育的责任。

所有的统计都说明了一个问题:隔代养育是在我国占比相当大的家庭教养方式。

更何况20世纪80年代以后开始的企事业单位经济体制改革,将原来属于企事业单位的一些福利,如哺乳室、托儿所以及幼儿园统统取消了,而社会上的这些福利事业又迟迟没有跟上,造成了如今孩子入托难、入园难等问题。再加上家家几乎都是独生子女,这些独生子女之中尤其是独生女的父母最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家庭主妇,他们希望自己的儿女(尤其是女儿)在职场上能够体现自己的价值,所以也就主动承担起隔代育儿的担子。

什么是隔代养育

隔代养育是指祖辈单独抚养孙辈,或与父辈共同抚养但以祖辈为主的家庭养育方式。2004年《新闻周刊》(现《中国新闻周刊》)报道了一篇名为《中国特色的“隔代教育”》的文章,其中提及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关于隔代教育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近一半的孩子是跟着隔代人长大的。隔代抚养在农村更多表现为祖辈单独抚养孙辈,在城市更多表现为祖辈与父辈共同抚养孙辈。在文章中,有学者将隔代育儿分为四种类型:过分关注型,过分监督型,严厉惩罚型和民主、温和理解型。在其他报道中,也有学者将隔代育儿分为这样四种类型:守旧型、纵容型、身教型和民主型。其实这些分类都针对的是祖辈单独抚养孙辈的情形而言,并不全面,对此我是不赞同的。

既然隔代养育在国内现状如此,那么,我们应如何看待隔代养育?隔代养育有利还是有弊,近来也是争论不休。正如《上海教育科研》2012年4月所发表的《近十年国内外隔代教养研究综述》一文中写道:“在隔代教养问题的研究上,国外学者主要讨论了隔代教养的成因,重点研究了隔代教养对祖辈和孙辈的影响;国内学者则偏重于描述隔代教养的现状、隔代教养类型,并热衷于对隔代教养的利弊进行探讨。不过显然,国内学者面对中国日益增加的隔代教养现象,只是一味地进行批判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承认隔代教养存在的合理性、怎样提高隔代教养的质量、如何让处于隔代教养下的儿童正常成长等一系列问题,才是以后隔代教养研究的重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