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故事全书(套装共4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7章 耶稣之死

耶稣的案子上交给来自罗马的总督决断。总督一心只求自己统辖的行省能够保持表面上的平静和安宁,他同意将耶稣处死。

耶稣十分清楚,这种结局不可避免。当他还在加利利,在自己的朋友们当中的时候,就已经不止一次向自己的信徒和亲属说明过。

多少个世纪以来,耶路撒冷就是一个宗教垄断一切的城市。宗教的垄断给大多数居民带来巨大的个人好处,而宗教垄断的维持靠的是严格遵守早在摩西时代就制定下来的古老律法。

自打流亡以来,大多数犹太人都宁愿流落他乡。他们觉得埃及、希腊、意大利半岛、西班牙和北非的那些城市买卖兴隆,遍地黄金,比他们的老家朱迪亚强得多。犹太那贫瘠的土地,就是终日劳作,也难有收获。

当波斯人允许犹太人返回自己家园的时候,如果不动用军队驱赶,就不可能让足够多的居民回到耶路撒冷。

不论哪里的犹太人都把耶路撒冷尊为自己民族的宗教中心,但是他们哪里舒适就在哪里安家,除非使用武力,否则就甭想让他们回到自己的故乡去。

结果,留在这个古老的民族之都的人就几乎无一例外地都以圣殿为生,这就像当今我们一些大学城的居民都直接或间接地靠大学吃饭一样。大学关了门,他们就只有挨饿或搬家走人了。

这座城市的经济和精神贵族是少数职业祭司。

在他们的下面,是他们的助手,负责复杂的祭祀仪式。这些人都是训练有素、技艺娴熟的屠夫,他们所关心的是给他们送来的那些牲畜的数量和质量,他们的衣食之用主要就是由这些牲畜供给的。

再下面,是普通的用人,每天晚上人群散去后打扫圣殿,清洗庭院。

再有就是钱商,我们现在称之为银行家,经营着世界各地带来的古怪金属。

此外,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来耶路撒冷朝觐,在约定的时间到祖先的祭坛前做礼拜,因此也就有了为这些人提供食宿开旅馆的、开客栈的、开餐馆的等等。

当然也还有开商店的、做衣服的、做鞋的、卖酒的、做蜡烛的,这在任何一个变成一个旅游中心的城市都是少不了的。

耶路撒冷实际上就是一个宗教旅游中心,只不过人们到那里去不是为了娱乐,而是为了参加某些宗教仪式。他们坚信这些仪式只能在那个地方举行,也只能由那个地方的人主持,因为那里的人自远古时代就一直履行着祭司的职责。

这些事实,我们必须牢牢记住,否则我们便无法理解为什么当耶稣再次大胆进入这座城市时会招来仇恨的目光。

这个木匠从加利利一个偏僻的村庄来到了耶路撒冷,这个谦卑的教书匠把他那伟大的爱甚至洒向了罪人和税吏。

在此之前,他曾有两次被勒令离开耶路撒冷。

他在这座城市是不受欢迎的人。

难道他回来不是为了制造更大的麻烦吗?他会仅仅满足于说点什么吗?

的确,他与同伴的那些谈话听起来并无害处,可是那些谈话实际上非常危险。那个人总是话有所指,而且不像学识渊博的犹太学者们那样使用模棱两可的词句。犹太学者都喜欢用希伯来语丰富的冗词赘语把他们要表达的意思掩藏起来,以此显示他们的博学多才。

耶稣使用的词语,所有的人都能听懂。他说:“你们应该全心全意地热爱上帝。这是第一条戒律。第二条戒律是,你们要像爱自己那样爱你们的友邻。”

除此之外,还有那些关于牧羊人的寓言,还有各种切中问题要害的平常话题。有人希望直言不讳地点出伪君子和不值得尊崇的神灵。但是耶稣却用一连串新的故事把话岔开。众人心领神会,报以会意的笑声。就连孩子们也爱听耶稣讲故事。他们非常喜欢耶稣,常常爬到耶稣的膝头。耶稣说:“让小孩子们到我这里来吧,不要禁止他们,因为上帝之国就是这样的。”

总而言之,这个拿撒勒人说的和做的永远都是一个体面和自尊的拉比从未说过和做过的事情。他又是那么和颜悦色,警察没有任何理由干预他的事。

再说说他的那些主张。

天国无处不在,天国远远不止于犹太一个地方。居住在犹太的只是耶和华最偏爱的人罢了。他不是多次说过这样的话吗?

他不是借口为一位妇女治疗而公开破了安息日的戒律吗?

加利利的人不是说,他在外邦人、罗马官员和被禁止迈入圣殿大门的人家里吃过饭吗?

如果耶路撒冷的居民接受了这些主张,当真相信在大马士革、亚历山大或莫赖万山照样可以崇拜上帝的神灵,那么耶路撒冷会有什么结果呢?圣殿会有什么结果呢?祭司们、屠户们、旅馆老板们,以及所有其他人会有什么结果呢?

这座城市就会毁灭,祭司们、屠户们、旅馆老板们,以及所有其他人也将随之一起毁灭。

仔细一琢磨,还真让人胆战心惊:整套摩西律法都将在“爱你的友邻”这个可怕的新口号面前土崩瓦解。

实际上,耶稣在他生命的最后几个月中给予人们的所有教导,中心思想就是“爱你的友邻”。

他希望人们爱自己的友邻,他恳求人们停止相互争斗。眼看着人们互相残杀,冤冤相报,耶稣痛心疾首。他本来是个快乐风趣的人。生活对于他来说是欢乐,而不是负担。他爱母亲,爱家庭,爱朋友。村子里的活动,他没有不参加的。他自己不是隐士,也不赞成别人靠逃避生活拯救自己的灵魂。可是这个世界却似乎到处都是荒凉,到处都是痛苦、暴力和混乱。

耶稣以他那淳朴而伟大的胸怀贡献出一剂医治这些创伤的良药。他把这剂良药称作爱。有这个字眼就是他所有教导的核心内容。

他对现存的秩序并无兴趣。

他既不说帝国的坏话,也不说帝国的好话。

法利赛人想找他的茬儿,狡黠地问他如何看待帝国,满以为他会出言不逊。可是耶稣明白,任何形式的统治都不过是一种妥协。他拒绝说三道四,而且还奉劝他的听众遵守本地的法律,多想想自己的缺点,少议论统治者的短长。

他并没有不让他的学生参加圣殿的礼拜仪式,而是鼓励他们忠实地履行自己的宗教义务。

他从心底叹服《旧约全书》的睿智,而且屡屡在自己的谈话中加以引用。

总之,凡是有可能被解释为公开向现存秩序挑战的话,他一句都不说。

可是在法利赛人看来,就是最强悍的反叛都远不及他危险。

他引导人们独立思考。

至于耶稣生命的最后几天,我们已经听得够多的了,因此无需详尽叙述。这位伟大先知的一生,惟有死前那几天最受基督教编年史的记述者们关注。

那几天,实际上是那些死活都不肯向前看的人与一个勇敢面向未来的人之间那场斗争的一部分。

耶稣最后一次进入耶路撒冷是一次凯旋。这倒不是说人们真正开始理解了他苦口婆心地向他们阐述的新思想。他们只不过是想寻找一个可以崇拜的英雄,而这位拿撒勒的先知以他和蔼可亲的举止和他在有权有势的犹太教公会成员面前所显示出的沉着镇定,赢得了他们的好感,这才被他们当做崇拜偶像。

有关耶稣的故事,只要有什么不同寻常的内容,他们都乐于信以为真。

治病本身已经满足不了他们对刺激的原始需求了。

那个病人正病得厉害,碰巧耶稣在这时来到了他居住的村庄,是这样吗?

哪里是这么回事!

那个病人已经病得奄奄一息了。那个病人实际上已经死了,下葬了,是耶稣创造奇迹把他从坟墓里召了出来,恢复了生命。

这就是广为流传的拉撒路死而复生的故事。这个故事给单纯的犹太农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传十,十传百,内容越传越离奇,结果成了中世纪的神话和绘画最流行的题材。

听说耶稣来到了耶路撒冷,所有的人都想见到他。当耶稣骑着他那头小毛驴进入城门时,人们抛撒鲜花,尽情欢呼,仿佛是在庆贺盛大节日。

不幸的是,这种万众欢腾的场面就像是荒岭上的篝火,虽然火光冲天,却不能长久。

耶稣心如明镜,没有为这些欢呼而沾沾自喜。

这样的欢呼声他以前就听到过,后来其他人也听到过。

聪明的人是不会过分看重这样的欢呼声的。以下的叙述将会清楚地说明是否如此。

耶稣到耶路撒冷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是寻找住处。他没有留在城里,而是住到了郊外橄榄山上的伯大尼。前些年,他常常住在伯大尼的拉撒路他的两个姐姐玛利亚和马大家里。

伯大尼离耶路撒冷没多远,耶稣吃了点东西,休息了一下,便返回城里的圣殿,再次拿鞭子,把牛贩子和钱商等都赶出了这个神圣的地方。

第二天一大早,耶稣得到了回报。犹太教公会向他发起了挑战。

耶稣来到圣殿的大门前,武装的卫兵挡住了他,问他前一天下午亵渎神灵是谁给他的权力。

在场的人立刻围了上来,纷纷表示自己的态度。

有的说:“这个人做得对。”

有的说:“应该处死他。”

他们互相指着鼻子争论起来,眼看着就要动手打起来了。就在这时,耶稣转过身来看了看他们。他们立刻平静了下来。耶稣又给他们讲了几个故事。

再没有什么比这更让法利赛人恼火的了。

耶稣再次采取主动,隔着祭司们向人群讲话。像以往一样,他就赢得了听众的好感。

在这场与当局的首次交战中,耶稣胜利了。卫兵不得不放了他。朋友们跟随着他平安地回到了住处。那天,再也没有人来骚扰他。

但是这一切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法利赛人要是决心摧毁一个人,不到这个人丧命,他们就不会善罢甘休。耶稣清楚这一点,夜幕降临的时候,他的心情十分沉重。

除此之外,还有别的事情让他焦虑。

迄今为止,他的学生对他十分忠诚,与他形影不离的那十二个学生更是像亲兄弟一样互相爱护,互相宽容。

不过他们当中有一个人却有点不妙,不是事事如意。

这个人叫犹太,父亲居住在加略村,因此他是犹太人,而另外十一位都是加利利人。这也许决定了他对耶稣的态度。

他一直觉得自己受到轻视,觉得那些加利利人总想压倒他,觉得自己成了祖先的受害者。

这些感觉没有一个是对的。可他就是那种心胸狭窄的小人,别人说一句毫无恶意的话,他都觉得是在辱骂挖苦他,定会不依不饶。

犹太拜在耶稣门下是出于一时冲动。他本是个贪婪的坏蛋。他知道自己不如别人,就对别人充满仇恨。

由于他有算算术的天才,其他门徒便请他管理财务,记账,负责在十二个人当中平均分配他们不多的钱财。

就是这件工作,犹太做得也不是那么令人满意,同伴们对他越来越不信任。每次看到耶稣的一些花费,他都要嘟嘟囔囔。当他觉得钱花在了他认为是“无益的奢侈”上面时,他便怒容满面。

耶稣找他谈过,告诉他,人家好心好意送你礼物,你却一脸不高兴,这是愚蠢的,也是不礼貌的。

可是犹太没能被说服。他一言不发。

但他也没有离开耶稣而去。他仍然称自己为“十二门徒”之一。每次听耶稣讲道,他都装出一副热心的样子。然而在他的心里,却有他自己的打算。耶稣的指责伤了他的虚荣心,他决定用最卑鄙的手段报复。他要“摆平”。

在耶路撒冷,在他自己的同胞当中,报复的机会实在太好找了。

犹太在其他门徒睡着了以后,偷偷跑出房门。

犹太教大分会正在商讨如何对付耶稣,突然听说门外有个人要向他们提供一些十分重要的消息。他们让卫兵把这个人带了进来,围在这个人身边,听他能说些什么。

犹太开门见山。

大公会不是想把耶稣抓起来吗?

当然是。

但是他们又怕那个拿撒勒人深得人心,一旦抓起来会引起麻烦,是不是?

当然也是。

如果他们当众逮捕耶稣,引起了麻烦,罗马的士兵就会出面,法利赛人就会名誉扫地,撒都该人就会借机兴风作浪,不是这样吗?

完全正确。

因此,不论做什么都要在夜幕的掩护之下悄悄地干,尽量不闹出什么动静,对吗?

犹太对什么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要是有个对耶稣的起居了如指掌的人告诉大公会如何能够神不知鬼不觉地把耶稣抓到监狱里去,那不正中下怀吗!

这是一个极有价值的情报,该付给犹太多少钱呢?

大公会商议了一下,提出了一个数目,犹太接受了。交易做成了。

耶稣被出卖给了他的敌人,价格是三十个银币。

耶稣在伯大尼平静地度过了他生命中最后的自由时光。

这天是逾越节。犹太人在这个节日里吃烤羊羔和面饼。

耶稣让他的门徒到城里的一个小客栈预订一个房间,大家好在一起吃一顿晚饭。

天黑了,犹太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与大家一起离开了住的地方。

他们下了橄榄山,进了城,来到了小客栈。小客栈里一切都已准备停当。

大家在一张长桌前坐下,吃了起来。

但是这顿饭吃得并不那么轻松。大家都感到要发生什么事情,心头笼罩着可怕的阴影。

耶稣默默无语。其他人心情沉重,一言不发。

最后,彼得实在忍耐不住了,他脱口说出了大家都在想的问题:

“主啊,”他说,“我们都想知道,你是不是在怀疑我们当中什么人?”

耶稣轻声回答:“是的,你们当中一个人将要给我们大家带来灾难,他就坐在这张桌子旁。”

所有的门徒都站了起来,围在耶稣的身旁,表白自己是无辜的。

就在这时,犹太悄悄溜出了屋子。

所有的人都知道要发生什么事情了。

他们不愿意再待在这间小屋子里。

他们需要呼几口新鲜空气。他们离开了小客栈,走出城门,返回橄榄山。他们走进一个朋友的花园,那位朋友曾经告诉他们,他们随便什么时候想清静清静,都可以到这个花园里来。

这个花园叫客西马尼,是根据立在一个角落里的榨油机起的名字。

这是一个温暖的夜晚。

大家疲劳不堪。

过了一会儿,耶稣离开了大家,但是有三个门徒紧紧跟在他的身后。

耶稣回过头来,吩咐他们等着,看着他做祈祷。

做出最后决定的时刻到了。逃跑还来得及,但是逃跑意味着默认自己有罪,意味着自己的思想的失败。

他独自一人待在寂静无声的树林当中,进行他最后的战斗。

他风华正茂,生活充满希望。

一旦他的敌人抓住他,死亡将会以最可怕的方式降临。

他做出了选择。

他留了下来。

他回到了他的朋友当中。天啊,他们都睡着了。

过了一会儿,整个花园乱成了一片。

大公会的卫兵在犹太的引导下冲向先知。

犹太走在他们的前头。

他伸出双臂抱住他的老师,亲吻了他的老师一下。

那正是士兵们等待的暗号。

彼得到这时明白出了什么事了。他一把夺过一个士兵手中的刀,狠狠向那个士兵劈去。刀砍中了士兵的头部,血从伤口喷了出来。

耶稣抓住了彼得的胳膊。

一定不能使用暴力。

士兵不过是在履行职责。

打来打去何时了?思想不是用刀枪打出来的。

耶稣被戴上了手铐,穿过耶路撒冷黑暗的街道,押往亚纳斯的家。亚纳斯与他的女婿该亚法一起担任大祭司。

他们高兴得叫了起来。他们的敌人终于落在了他们的手里。

审讯立刻开始了。

为什么耶稣要传授那些异端邪说?

他抨击古老的仪式究竟是要干什么?

谁给了他那样说话的权利?

耶稣平静地说,没有必要回答他们的问题。祭司们实际上是明知故问。耶稣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何必还要浪费时间呢?

一个卫兵从未见过囚犯这样对大公会的成员说话,他冲过去狠狠给了耶稣一拳。然后其他人按住耶稣,重新把他捆了一遍,捆得比先前更结实,把他拖到了大祭司该亚法家里,他让在那里过夜。

天太晚了,召开大公会会议已经来不及了。

然而情绪激昂的法利赛人和心神不安的撒都该人一听说抓住了耶稣,便从床上爬起来,穿过黑暗的街道拥向关押耶稣的地方。耶稣平静地坐在屋里,等待着即将降临的命运。

突然,门边一片嘈杂声。原来,卫兵抓住了一个门徒。他们说,一个使女告诉他们,这个打鱼人是耶稣的一个好朋友,经常看到他和耶稣一同进城来。

可怜的彼得吓得魂不附体。

灯光、嘈杂声、咒骂声令他惊恐不安。

他哆哆嗦嗦地否认他认识耶稣。

卫兵大失所望,气得一脚把彼得踢出了门外。屋里只剩下耶稣孤零零一人。

夜就这么过去了。第二天一大早儿,大公会就召开会议。没有审查证据,没有听证人作证,便把这位拿撒勒人判了死刑。

据传说,这天是四月七日星期五。

法利赛人的主要目的达到了,他们解除了对耶路撒冷的一大威胁。

然而他们的事情还仅仅完成了一半。

罗马总督彼拉多一再传来信息:他希望了解这场骚乱会有什么结果。

他得到了报告。

报告的内容无疑是令人感兴趣的,但是他难道不该提醒犹太人,不论他们的国王还是仓促的大公会都无权不经当地罗马总督审问就处死一个人吗?

犹太教大公会极不情愿地把耶稣送到了彼拉多所在的王宫接受审问。

虔诚的法利赛人留在了王宫外。当时正是逾越节,任何犹太人都不能碰属于异教的东西。

彼拉多十分烦恼。自从他来到犹太以来,麻烦总是不断。总是有人用那些他难以理解的问题搅扰他,在他看来这些问题纯属没事找事。

他下令把耶稣带到了他的密室,两人在那里进行了谈话。

只谈了几分钟,彼拉多就得出了结论:没有理由判处耶稣死刑。对耶稣的指控都是荒谬无稽的。应该将耶稣释放。

彼拉多把大公会的代言人找来,直截了当地告诉他,耶稣没有做任何违背罗马法律的事情。

这对法利赛人是个沉重的打击。他们的囚犯似乎可以逃脱了。

他们试图说服总督,告诉他耶稣从犹太到加利利一路惹是生非。

彼拉多听了灵机一动,问道:“这个人是加利利的臣民还是犹太的臣民?”

“加利利臣民。”法利赛人回答。

“那就把他交给希律·安提帕斯吧。”彼拉多说,“安提帕斯是加利利的国王,就让他去决定吧。”找到了一个借口把这件事推给别人,彼拉多心中暗喜。

然而国王陛下同总督一样不愿意承担责任。国王来耶路撒冷是为了过逾越节,而不是为了断案判刑。他以前听过不少有关耶稣的传说,一直以为耶稣是个术士。

他让耶稣为他演示一个巫术的秘诀,耶稣理所当然地拒绝了这个荒谬的要求,谈话到此就结束了。

教徒们没有理由与他们自己的一个同胞隔离开来,他们这时无拘无束地挤进了法庭。

“他说他是国王。”教徒们喊道,“他还亲口对我们说他凌驾于法律之上。”耶路撒冷大街小巷中那些对耶稣的愚蠢指责此时又冒了出来。

希律王明白了。如果他不迅速采取行动,就会发生骚乱。他只好牺牲一个不得人心的臣民,否则他的王位就难以保住。

“这个人不是自称国王吗?”他下令,“那就给他穿上国王的衣服,把他送回到彼拉多那里去。”

有人不知哪里找了件肮脏的旧衣服,套在了耶稣的肩上。卫兵揪住他,在暴民的簇拥下返回去见彼拉多。

换上个勇敢的人,可能会救耶稣不死。可是彼拉多只有救人之心而已。他曾同妻子商议过这个案子,妻子劝他宽大处理。可耶路撒冷只有一支小小的卫戍部队,而且随着撒都该人同法利赛人站在了一起,大公会的成员态度越来越强硬。撒都该人擅长于政治,他们对宗教的兴趣则是第二位的。他们所担心的,是释放耶稣的后果。因此他们作出决定,为了国家的利益,耶稣必须死。他们向彼拉多暗示,他们已准备好秘密报告,要向罗马皇帝详细说明所发生的事情。他们要告诉皇帝,他的总督公然站在帝国的一个敌人一边。

一旦告到皇帝那里,总督职位就会不保,而且连养老金都得不到。

彼拉多动摇了。

接着,他屈服了。

大祭司和他的朋友们得到了耶稣,他们可以任意处置他了。

大公会召开会议,讨论如何处死耶稣。

通常,罪犯都是用石块砸死。可耶稣是个例外。一定要让他死得屈辱。逃跑的奴隶被抓回以后,不都是钉在十字架上饿死渴死吗?那么好吧,就把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吧。

四名罗马士兵和一名队长领命执行。他们揪住耶稣,把他提了起来。

那件肮脏的紫袍再次套在了他的身上。一个仓促用荆棘编成的王冠扣在了他的脑袋上。一个用两根木头做成的十字架捆在了他的后背上。

过了一会儿,又有两个同时被判了死刑的小偷让士兵从牢房里押了出来。

傍晚,一行人向架着绞刑架的山头走去。这山头名为各各他,又叫髑髅地,因遍地尸骸而得名。

耶稣又饥又渴,加之被打得遍体鳞伤,不免头晕目眩,几乎迈不动步子。

路两边站着许许多多的人,他们看着耶稣背着十字架步履艰难地沿着陡峭的小路向山头走去。

骚动平静了下来。暴民的愤怒平息了下来。

一个无辜的人被杀害了。

有人失声哭了出来,流出了怜悯的眼泪。

但这为时已晚。

耶稣被钉在了十字架上。罗马士兵在他的头上系了一张字条,上面写着:“拿撒勒的耶稣——犹太人之王。”

字是用罗马语、希腊语和希伯来语三种文字写成的,为的是让所有人都能看懂。

这是对滥杀无辜的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一种侮辱。

最后一颗钉子钉进去后,士兵们就坐下来赌博。四周围了一大圈人观看。有的人仅仅是出于好奇,有的人却是耶稣以前的学生,他们壮着胆子返回耶路撒冷为的是陪他们的老师度过最后的时刻。人群中还有几名妇女。

天很快就黑了下来。

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轻声嘟囔了几句没有什么人能听懂的话。一个好心的罗马士兵用一块海绵蘸点醋,再用长矛尖挑到耶稣的面前,想麻醉一下他那被钉子撕裂的手和脚,减轻他的痛苦。但耶稣拒绝了。

耶稣使出最后一点力气,强打精神做了一段祈祷。

他请求宽恕他的敌人,不要为他们加害于他而惩罚他们。

然后他低声说:“结束了。”

耶稣就这么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