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细节:从海洋帝国到欧洲联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PREFACE|序一

我们要如何开眼看世界?

前不久,叶兄发来《欧洲的细节:从海洋帝国到欧洲联盟》之书稿,嘱我为序。

此书系《德国的细节》一书之姊妹篇。在本书中,作者把自己在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三国的畅游经历,与当地的历史故事、社会变迁及当下景况巧妙穿插,时而白描场景,时而赏析人物,读来趣味盎然,有一种收获新知的强烈愉悦感。

收入本书的文章,一如既往,皆具轻松而不失严肃的叶式文风。即在看似简单的闲情信笔之中,尽量探讨复杂而重要的问题。比如,在谈及荷兰风车时代的文字中,作者虽未明言,但一望而知他是在剖析“荷兰与今日世界之形成”的大问题。窥一斑而知全豹,此之谓也。

荷兰的确是中国人比较陌生的国家。荷兰作为全球第一个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自1588年立国以来,便为全球化的进程树立了教科书式的典范。而彼时的中国正处于明朝末期,万历皇帝懈怠政事数年,早已埋下明朝灭亡的种子。而在日本,足利义昭刚刚辞去将军之职,室町幕府的时代才结束。

但是,300年后的日本明治维新与荷兰关系极大。荷兰人垄断了从印度洋到太平洋西岸的众多城市的贸易,荷兰成为德川幕府唯一允许的西方对日贸易国家。此后,许多西方科学和人文知识均通过荷兰传播到日本。日本将这些经由荷兰传到日本的西方先进知识,称为“兰学”。1787年,森岛中良的《红毛杂话》,更是系统地介绍了来自荷兰的西方科学知识。“兰学”的传播,成为日本近代化的起点。

晚明到清初,荷兰人掌握着全球的瓷器与茶叶贸易。如明朝万历年间,中国瓷器的头号买家就是荷兰人。在学习中国瓷器制造技术的基础上,荷兰人进行了创新,发展出自己独有的蓝瓷,价值连城。因此,荷兰制造的瓷器至今在欧洲仍是高档奢侈品。清朝顺治、康熙年间,荷兰对华的茶叶贸易数量可观。虽然荷兰在全球贸易中的话语权后来被英国取代,但中国早已被荷兰这位“海上马车夫”嵌入到早期全球化贸易之中。

荷兰诞生了全球第一家股份制公司、第一家股票交易所、第一家中央银行。荷兰人格劳修斯,作为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法律顾问,为反抗英国对国际海洋航权的垄断,写下了著名的《海洋自由论》,奠定了近代国际海洋法的基本原则。

欧元区及欧盟的诞生,与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的关系极大。《申根条约》的签订,使欧洲各签署条约国家的人民实现自由流动。欧洲一体化是人类对政治文明与制度的重要尝试。但作者在讲这些问题时,他的抓手居然是一家在地域上分属于两个国家的酒吧,其铺面一半在荷兰,一半在比利时,以及它如何处理货币、人员、税收等问题!

作者从这样的小事入手,逐步回溯荷兰与比利时的政治制度之变迁及与人民生活之关系,常识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其实,在看世界的时候,有很多常识是我们经常忽略的。从晚明至今,西学传入中国已四五百年,无非就是多讲常识。即便是常识,也要“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原因就是有太多的人不懂常识。

在当下“流量写作”趋势中,一部作品要做到既照顾到读者之趣味,又不能丧失自身之问题意识,那是很难的。我很欣慰叶兄似乎找到了平衡点。易言之,作者既熟悉话题的表面,又熟悉话题之下隐含的问题,然后在话题里讨论问题。

我们从字里行间不难看出,作者的状态大概是在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又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欧洲旅行,假如看到一座古堡,一般人都会先举起手机拍照,叶兄却能在彼时准确地调取历史资料,写成这一篇篇文章。如果没有相当的阅读积累,万难为此。这就是最难能可贵的地方。

从晚明以来,中国人看西方世界的著作汗牛充栋。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观察与理解,经历了四百余年的艰难过程。我认为若以历史阶段划分,共有四次。

第一次是明朝中后期。利玛窦等入华传教士及徐光启、瞿汝夔等人,他们系统引入西方的数学、几何学、物理学、天文学等知识,编译大量著作,其基本概念沿用至今。

第二次是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王韬、冯桂芬、郑观应诸人,积极译介西方思想与学术著作,并通过报刊书籍将其传递给中国的知识分子与普通民众。20世纪80年代,出版家钟叔河先生认为这是近代中国人走向世界的开始,便遴选了三百多部晚清士人看西方以及亲历西方的著作,辑为《走向世界丛书》,嘉惠士林多年。

第三次是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那时,学术界及思想界开始大量系统地翻译西方著作,中国又一次睁眼看世界。加之国门初开,留学生大增,他们为我们积累起大量观察西方世界的一手资料。这一过程虽然经历波折,但为后来的学术及文化传播埋下诸多种子,正所谓薪尽火传。

第四次是2002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深度融入全球化进程的这近20年。这些年,中国成为出口依赖型国家,长年保持对外贸易顺差。对外交流人员、经贸往来的程度和频次大大增加。据统计,今天约有1/10的中国人拥有护照,出国旅游成为风尚。与过去不同的是,这一次睁眼看世界,不同于以往的纸上得来,而是亲眼所见。

叶兄这本书,就是这种亲眼所见的结果。如荷兰的旧时风车其实便蕴藏着中国当代问题的答案。这个世界不仅是流动的,还是相互联系的。我们应该认识到,自地理大发现之后,中国已经被紧密嵌入全球化之中,永远不可能孤立地发展,更不可能故步自封地闭门造车。睁眼看世界这件事,必定会继续下去。

是为序。

贾葭
2020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