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朕不是昏君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3章 调兵遣将

“哎对了孙大哥,你说皇上怎么知道我的外号啊,难道我这么出名?连皇上都听说了。”

黄得功笑嘻嘻的,一点没有被骂的感觉,还很得意的假装问这话。

孙应元哈哈大笑,指着他笑道:“你呀你呀,黄闯子很好听吗?我怎么觉得黄皮子更好听些。”

“嫉妒!你这是嫉妒!”

两位大将的笑闹,让将士们顿时放松许多,城外那奔马带起的滚滚尘土,现在看起来也不那么吓人了。

这就是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的真实写照,将领们一旦紧张,士兵哪里能不害怕。

离城五里地,女真人停下了步伐,打仗自然不可能刚到就攻城,何况现在已经是下午了。

不安营扎寨,要是攻不下对方的堡垒,今晚难道枕着黄土看星星。

代善驻马眺望城池一番后,下令扎营道:“探马放出去十里地,前方要尽量靠近遵化城查探,别让明人偷袭了,其余人安营扎寨!”

众将轰然应答,阿敏策马过来笑呵呵道:“二哥也太谨慎了,就凭明人那软脚虾,也敢偷袭咱们。”

阿敏是老奴弟弟的儿子,代善的堂弟,同为四大贝勒,也是战功赫赫之人,一向残暴好杀。

代善转头看他一眼,呵呵道:“有备无患而已,咱们毕竟长途奔袭而来,人疲马乏被人捡了便宜,那脸就丢大了。”

城楼之上,看着女真人侦骑四出,孙应元瞟一眼黄得功道:“看看,鞑子还是很谨慎的。”

言外之意就是说,你丫的想偷袭人家,人家早防着你了。

黄得功嘴一撇,摸摸自己的大肚子乐道:“要不孙大哥咱两赌一把如何?我赌鞑子晚上肯定会疏忽,阿敏那畜生带兵,偷袭他不要太轻松。”

黄得功这可不是狂妄,要说时下京城中,谁对女真人最了解,他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这家伙本身就是开原人,从小跟女真人、蒙古人杂居长大的,十二岁就拿着一把刀,偷偷跑去明军中参加战斗。

而且还真的砍了两颗女真人脑袋,为的仅仅是因为自己偷吃了母亲酿的酒,去砍脑袋拿赏钱讨好母亲。

也正是因为他的勇猛,被当时的辽东经略看重,收他做了亲军,从而开始真正的从军之路。

到朱由校点名召他入御马监时,他已经从小兵积累战功,升到千总的官职,全都是实打实的跟女真人战斗的军功。

“虎山真要去偷袭?”

黄得功原本就是玩笑话,不认为孙应元会同意,可这话让他一愣,登时大喜,眉开眼笑道:“孙大哥说真的?”

孙应元遥指城外道:“你看那边。”

黄得功顺着他所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奔来遵化城的女真人大大咧咧的,一点没有侦查敌情的谨慎。

“这些人脑子坏掉了吧?”

他惊愕一下回头问道,孙应元呵呵笑道:“原本我还想守着点,可看到这些人就知道,鞑子这几年顺风顺水惯了,没了当初的警惕。”

“那不是他们的本事,是咱们内奸太多。”

黄得功有资格说女真不强,死在他手中的至少几百人,否则他也无法凭战功升官。

史书记载,黄得功擅使铁鞭,每场大战下来后,握铁鞭的手都要浸泡很久才能洗干净血渍,可见杀了多少敌人才会这样。

孙应元瞪他一眼道:“少说这种话,就你这性子迟早得罪人。”

黄得功脖子一缩,嘴里嘟囔着含混不清,也不知道说什么,孙应元没好气的踢他一脚道:“准备今晚偷袭,但我可警告你,不许恋战,否则以后你别想当先锋。”

“啊!孙大哥你不能这样啊。”

黄得功眼珠子都凸出来了,哀嚎着像被人虐待了似的。

孙应元才不管他,板着脸指着他鼻子道:“老子知道你那德性,一打起仗来就不管不顾的猛冲,可你是将领,得为手下儿郎想想,他们有你这武艺吗?”

被骂的臊眉耷拉眼的黄得功,自知自己没理,只好委屈巴巴的不顶嘴看着他,那样子哪有一点猛将兄的模样。

“行了,别做这鬼样子,皇上说你是铁憨憨,我倒觉的你狡猾的很。”

孙应元笑骂后正色道:“今晚你带勇卫营的三千骑兵去,带上火雷子,每人一颗,具体行动你自己把握。”

黄得功顿时眉开眼笑,赶紧跑去准备,挑选出来的人马,吃完饭就被赶入营区睡觉去,睡不着就数绵羊。

“马老三、马老四,你们两兄弟只能去一个,自己决定谁去。”

马爌一把捂住弟弟的嘴,大声叫道:“我去!黄大哥说好了,我当前锋的,可不兴反悔的。”

马炯挣开兄长的手,恼怒的喘着粗气道:“三哥你耍赖!哪有捂嘴的。”

兄弟两因为贪污军饷,自首举报有功,朱由校亲自定罪,降职为千总,进入勇卫营,都憋着一股劲,准备报仇和立战功呢。

黄大哥哈哈大笑,拍拍马炯的肩膀道:“马老四啊,这你可不能怪你哥,谁让你没你哥脑子活呢。”

“黄大哥,要不也让我去吧?”

马炯争不过乃兄,只能向黄得功求救,老黄脸一板,瞪眼道:“不许!皇上说了,你们兄弟两只能上阵一个,除非你两有娃了,否则免谈!”

“黄大哥!”

“叫也没用,皇上怕你们马家绝后不懂吗?战阵凶险谁也无法保证能不能囫囵着回来。”

朱由校着新规矩,收买了不少将士的心,规定一家之中必须留下男子一人,若是独子不许上战场。

兄弟都在军中的,必须留一人在后勤,这让将士们感激不尽,都觉得皇帝仁德,连这种事都考虑到。

其实古代原本有这规定的,可大明的军队大部分是军户制,一家成年男子齐上战场的并不少见。

掌握大权的文官又看不起武将,更别提军户中的小兵了,根本没人管你家谁上战场了。

这一次的规定,是朱由校用中旨下达军中的,原本没经过内阁的圣旨是不算数的,可这回这圣旨得到军中大力支持。

说白了,谁都不愿自己家发生绝户的事,原来是没人管,现在有皇上撑腰,自然全体支持,管你内阁同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