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这些年,凌澳消防局直面救援现场各种突发情况,有时轰隆一声巨响,三个水枪阵地几乎全员上救护车,每年总有几位消防员被火场气浪直推数十米,总有几辆消防车被突如其来的各种物件击中砸中甚至报废,再经验丰富的消防队员,听到空呼嘀嘀嘀报警还是会有些怵,毫无征兆间一堵墙说倒就倒,现场的指挥第一反应墙下有没有同僚还没撤出来。
二零一四年,凌澳消防局支援屿霖市中心一栋高楼火灾救援,内攻灭火过程中,火情突变,一位同事直接掉出楼外,万幸中的万幸,两位同事冒着自己被带下来的危险紧紧拉住他,炽热高温中一点点把他拉回了大楼,当时,这个小组在二十二楼。
入职这些年,无论是在屿霖还是在凌澳,梅筱冰都抬出过受伤的同僚,有时则是担架上盖好了……当然这些年,凌澳消防局在消防队员防护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不仅仅是购入了大批新式防火隔热服,凌澳消防局与星海Fire Service Force以及凌澳本地科技通信公司合作开发了新一代火场遇险求救系统,与此同时,消防局所有指挥员定期到训练基地培训考核,除了传统形式上的模拟演练,还才用了VR模式模拟一些极危状况救援现场处置。总之一句话,作为指挥员,要明白什么时候火场能进,什么时候,必须要撤,作为指挥员,必须为消防站(中队)的每一位同僚负责,要以专业果敢,把每一位同事,平安地带回来。
梅筱冰觉得,这些年级别提了几级,但是感觉压力也是一年比一年大。初级指挥员,也就大学或是指挥学院毕业没几年,普通消防员最年长的只有二十八,最年轻的十八。训练没几个月就背上了空呼扛起了水枪跟着站长和老资历队员进火场。许多一线指挥员都知道这不科学,但没有办法,即便算是专职消防员与文员,整个凌澳消防局,也就八千四百人,而凌澳的实际人口,可能已经突破两千五百万。每年春节,看着一个站三十几位同事都在,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