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优选种兔,向良种要效益
第一节 引种和种兔利用的误区
随着家兔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场(户)的规模不断扩大,国内很多规模化养殖场没有育种能力,为了快速提高种兔质量,需要从外部引种。然而,很多养殖场技术力量薄弱或缺乏养兔知识,导致在引种和种兔利用上产生很多误区。
一、引种存在的误区
1.忽视引进品种的适应性
在引种时没有考虑当地自然气候条件、生产条件和消费习惯等实际情况,造成新引进的品种难以适应当地的环境条件或不符合市场需求,从而造成经济损失。
2.不了解种兔的品种特性
有些养殖场(户)对家兔的品种特性缺乏了解,缺乏鉴别能力,经常会引进品种不纯、品质差的种兔,导致整个兔群的品质严重退化。
3.引进病兔
养殖户在不与当地畜牧部门沟通的情况下私自引种,这样很容易将外部的病原菌带进来,造成兔群大面积疫病,带来经济损失与安全隐患。
4.过度依赖引种
有些养殖企业缺乏技术力量,没有能力从本场的良种兔群中选种留种,只能依靠引种来补充种兔,从而出现了“年年引种,年年无良种”的怪现象,导致高投入低产出。
5.缺乏引种常识
许多养殖户认为附近的种兔不好,外地的种兔好,愿意购入外地的种兔,但外地的气候、饲料及长途运输等因素对购入的种兔都是一种挑战。另外,一些养殖户不懂查系谱档案,或者无法进入兔场了解整个种群情况,往往会购回一些劣质种兔。还有不少人认为打耳号的兔子就是种兔。事实上,耳号仅仅是给兔子的一个编号,是为方便人们区分,并不是优质种兔的标志。
二、种兔利用中的误区
1.地方品种保护不力
我国的地方品种资源非常丰富,有着独特的优良特性。然而,由于有些人急功近利,大面积饲养国外优良品种,并对地方品种进行杂交改良,导致我国家兔的优秀基因逐渐丢失,使我国种质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因此,我们应该对本地的品种资源进行保护,科学地引种、选种,提高种兔的质量。
2.仅以体重作为选种的标准
虽然种兔的个体重与产毛、产皮、产肉性能呈正相关,但个体重的种兔大多是通过杂交的方式获得的,这类种兔的体型较大,遗传性能较差,后代分化严重,后代中会出现生长缓慢、抗病力弱的个体,种用价值并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