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伪造古书?
“今日田猎,我射杀了不少的野兽,其中还有一头麕呢,今天晚上吃顿好的,给你补一补身子。”
听到有好吃的,纾姜非常高兴,笑容瞬间浮现在嘴边,对那顿饭很是期待。
原本身体难受导致的愁眉不展,此时已经消失,看起来却精神多了。
纾姜的笑容很有感染力,属于是人见人爱的那种。
“麕?哪个麕?”
“野有死麕的麕。”
纾姜表示了解,毕竟贵族女子,读过的诗书可不少。
“不知道是齐国没有,还是如何,我到现在还没吃过呢。”
“今天就能吃到了。”姬獳笑着。
今天这顿,他已经让庖厨开做了,但还是需要等很长时间。
现在庖厨已经有十个人,正在火急火燎地准备着晚饭。
有一半都是纾姜的陪嫁,现在院子里将近八十多人,特别热闹。
其中六十多人是侍女,都是纾姜的陪嫁者,要不是这个院子不允许,能到一百余。
诸侯之女就是这么有排面,更不用说这是富甲天下的齐侯的小女儿了。
他们正在忙碌着一种新的食物——铁板煎肉。
那头麕的里脊肉和大腿肉,全部被切成了薄片,放在铁板上用猪油煎炙。
用的炉子和取暖炉形制一样,只有热传上来,而炭烧的废气沿着管道排出去。
因此厨房里面还是挺暖和的。
除了煎肉,还有熬汤,配料有枸杞、姜、当归、葱、花椒等,而且用的是陶鼎。
比较让他们不解的是,公子獳一直都不让他们用金鼎做食物,一直都是铁锅、陶罐、陶鼎。
大约一刻钟,饭菜全部被端了上来。
纾姜坐在姬獳的对面,两人的食物是一样的,他们洗好手,准备吃饭。
纾姜注意到了夫君不用金器,也不给她用金器的这个问题,她觉得非常不理解,于是悄声问道:
“话说,为什么夫君从来不用金器来饮食呢?一直都是用陶器与银器,是不是有什么讲究呢?”
如今饮食,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卿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再低点的下士,就只能用一个鼎了。
而他却不按照着礼制来,就让别人很没头绪。
姬獳听到她问这个问题,顿时有些严肃:“是的,我不用金器,并不是不遵循礼,而是因为用金器对人体有坏处,对人体有损害了,为什么还要用呢。”
“为什么用金器会对人体有所损害?”纾姜想不明白。
“其实金器倒是没什么,主要是铸造金器的时候,里面含有铅。”
“铅是有毒的,用来做武器、礼器、以及摆设是可以的,但是做食器真的不合适。因为蒸煮、或者盛酒的时候,其中的铅就会像尘埃一样溢出来,变成毒药依附在食物和美酒之中,长期食用下去,必然会毒发身亡。”
姬獳已经尽力用简单的词汇表达,这样让纾姜能够听得懂。
“你若是不信,改日让看守仓廪的府人和廪人,抓只老鼠,养着它,给它吃铅粉就是了,它的体型小,中毒会比人早得多。”
看着夫君这样严肃的解释,纾姜倒是相信了,还觉得他知识渊博。
“原来是这样。”她也被吓得有些不敢用金器了。
“你知道我为何又用银做成簋和酒爵吗?”
纾姜摇摇头:“不知道。”
“银器正好与铅相反,铅能使人中毒,银却能去毒、避免人中毒,如果不信,可以用一个陶簋和银簋,里面放上食物,等个三两天,看哪个簋里的肉食先烂掉。”
银离子是有一定的杀菌作用的,但这个时代的人又不知道,也不理解什么叫做细菌。
所以姬獳只能忽悠她说银器能够杀毒。
但他也不是为了专门的“杀毒”而使用银簋,主要就是银闪闪的,有逼格而已。
至于黄金?他倒是想让狐戚带着去和蜀人贸易,能换来现在中原没有的植物的话,那就是大赚特赚啊。
“除此之外,陶簋不能使人中毒,也不能去毒,它的好处就是不会被烧的消成水,所以我用它来烹煮食物。”
纾姜默默在脑中记下,想要吃完饭之后,提笔将这些写出来,她感觉这是很重要的知识呢。
有这种想法是很正常的。
贵族之所以贵,一部分原因是他们善于发现,掌握着知识,而且禁锢着知识的传播。
“夫君是怎么得知的呢?”
姬獳想了想,这个问题倒是难以解释,毕竟现在很多人都没有发现铅中毒的现象。
“我和父亲在周王室做质子的时候,经常在周王室的‘征藏室’玩耍,这是从那里得知的。
后来我在宗周试过用铅粉喂养硕鼠,果然如同所说,不到一旬硕鼠就死了,于是我就很少用金器,转而用银器和陶器了。”
征藏室就是周王室的图书馆,收录着夏商以来的很多典籍。
华夏不知道多少智慧的结晶,埋葬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其中比较大的文化浩劫,周室图书散佚算一个,项羽烧秦宫算一个,靖康之难、南宋灭亡、清朝修书、两强盗联军、八强盗联军、岛国噬主也都算。
这倒是一个好借口,以后姬獳打算没事就把自己的发现向那里套。
又或者,自己撰写书籍,往周王室图书馆里面送,伪造成先人的著作?
现在的征藏室,想要看书是可以的,也可以带走抄本,但带走抄本的前提是拿其他的书籍来换。
他觉得的确是可以的。
搞个恶趣味,让后世的人都去钻研这些未解之谜吧。
“看,我们的老祖宗在东周之前,就已经发现了细菌,以及银离子的杀菌作用和铅对人的影响,多么伟大,这就是科学之源!”
他即刻产生了大量造假书送到周王室图书馆的心思,到时候再假称是从征藏室抄录,或者是借走。
虽然看不到后世会怎样,但觉得如果有人发现,或者流传下来,肯定会非常有趣的。
当然,以后他也会培养晋国孩童的求知欲以及思维方式,让他们事事打破砂锅问到底。
不能搞差不多就行了那一套,也不能将工匠的精巧称为奇技淫巧。
至少在他死后,不能让科学的发展遭受破坏和停滞,陷入封建社会的死循环。
要让华夏文明走出一条不一样的道路。
“夫君学识的渊博,求知的心思,真是令人感叹啊。”纾姜对他更加崇拜了。
“过奖,过奖。”
姬獳在心中为那些书拟定了书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