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梵?高寓言(公元1853—公元1890)
文森特·威廉·梵·高,荷兰后印象派画家,19世纪最著名的艺术家之一,出生于荷兰南部北布拉班特省、位置靠近布雷达的村庄津德尔特。他在艺术创作中着意于真实情感的再现,为了表现情感而改变所描绘物象的真实色彩、透视、形体和比例。他的艺术风格非常超前,他作品中强烈的个性和在形式上的独特追求远远走在时代的前面,直接影响了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至于20世纪初出现的抒情抽象肖像。
十二幅《向日葵》
画家大刘从国外写生归来,告诉好友老韩,他在国外一家著名的美术馆亲眼见到了梵•高的十二幅《向日葵》作品。好友老韩也是个画家,听大刘这么一说,不禁感到纳闷,问道:“你确定看到的是梵•高的十二幅《向日葵》吗?”
大刘肯定地说:“当然是的,难道我会骗你不成?”
老韩不相信地摇头,说:“你可能不知道,梵•高一生就画了十一幅向日葵,从哪来的十二幅呢?”
大刘不愿意就这么承认自己错了,便当场要和老韩打赌。老韩问他,要是输了怎么办?大刘拍了拍胸,说:“我输了,请你在皇家酒店吃一顿大餐。不过,要是你输了,你得把你收藏的那幅《向日葵》复制品和那本《梵·高画传》送给我。”
老韩听了不说话,找出《梵•高画传》,翻开来,让大刘自己看。只见上面详细地介绍道:
根据美术界的研究结果,一般认为梵•高共创作了11幅《向日葵》,按照创作地及时间,分为两部分,其中4幅是在巴黎创作的,另外7幅是在阿尔勒(法国的一个古老小城镇,因梵·高和比才而出名,梵·高在此生活了一年多,他一生最灿烂的200多幅作品诞生于此)创作的。在阿尔勒创作的这一系列7幅作品,是梵·高的巅峰之作……
大刘不肯轻易认输,摸了摸头,想了想,从包里找出一份资料,说:“这是国外美术馆的一份宣传资料,上面明确表明,关于梵•高一生究竟创作了多少幅向日葵,这个数据还有待商榷,因为不断有真品问世,同时不乏赝品得到证明。因此,我说看到了十二幅也不能说错吧,当然我看到的都是些复制品而已。”
老韩听了,一时无话。好半晌,他才回过神来,说道:“你看到的当然只能是一些复制品,真品谁也不可能一下子看到。梵•高一生共绘画一千零八十幅左右,《红色的葡萄园》是他在世时出售的唯一的一幅作品,他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他在生前最后二年创作的,那时梵•高深陷于精神疾病中,其最后在他37岁那年将他导向自杀一途。在梵•高去世之后,梵•高的作品《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已跻身于全球最著名最珍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梵•高的作品目前主要收纳在法国的奥赛美术馆,以及苏黎世的kunshaus美术馆。”
大刘说:“据我了解,《向日葵》一直是各国美术馆最受欢迎的馆藏之一。过去十年内,仅伦敦国家美术馆就售出了上百万张以《向日葵》为主题的海报和明信片呢!”
老韩连连点头,表示肯定,说道:“梵·高以《向日葵》中的各种花姿来表达自我,有时甚至将自己比拟为向日葵。对于梵•高而言,向日葵这种花是表现他思想的最佳题材。夏季短暂,向日葵的花期更是不长,梵•高亦如像向日葵般结束自己短暂的一生,称他为向日葵画家,应该是恰如其分。”
说到这儿,两位画家都沉默了,谁也没有心思争执谁对谁错。从窗外吹来一阵风,吹开了桌上的《梵·高画传》,只见堪称梵·高化身的向日葵,像一团熊熊的烈火,似乎要将每个观看过它的人的内心燃烧。那如一团团火焰般的向日葵,不仅散发着秋天的成熟,而且更狂放地表现出画家对生活的热烈渴望与顽强追求。那一块块炽热的色,不仅融集着自然的光彩,而且宣泄着画家对生命的尽情体验与永久激动。梵·高生命虽然是短暂的,但他的生活和艺术却始终保持着旺盛状态,即使穷困潦倒,也未扔掉那维系生命与精神的画笔。他画的向日葵不是自然的真实写照,而是他生命与精神的自我流露,是他以火一般的热情为生活高唱的赞歌。可以说,绘画史上从没有一幅静物像《向日葵》这样如此强烈地表达着激动人心的效果。
好作品的秘密
有位朋友问大画家梵•高:“好的作品和坏的作品,您凭什么能看出来呢?”
梵•高微笑着说:“这可是一个秘密。”
朋友一听,急忙说道:“既然说是秘密,那您这个秘密能否向我们透露一些,也让我们好好学习一下。”
梵·高想了想说:“其实,这个秘密也很简单,就两个字:感情。”
“什么,感情?无论是人物肖像画,山川河流画,花草树木画,亦或是飞禽走兽画,这些画都是不一样的,难道它们都有感情吗?”朋友不解地望着大画家,只见大画家连连点头,接着说道:“无论什么画,都是有感情的,这个感情,就是指画这些画的人,有没有真实与诚挚的感情。”
见朋友还疑惑地注视着自己,梵·高只得再次认真地说道:“美好的作品的秘密,在于有真实与诚挚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