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国佛教宗派的建立与演变
一 宗派建立的社会条件和特点
唐代初年,有一位名叫那提的印度僧人,游历了古印度各地和南亚、东南亚诸国之后,来到中国。观察了当时的佛教之后,那提说:“脂那东国(指中国),盛传大乘,佛法崇盛,瞻洲称最”。瞻洲即南瞻部洲,也译作阎浮提,泛指当时已知的世界所有地方。那提这句话的意思是,中国大乘佛教的兴旺发达,在隋唐时期居世界第一。
隋唐时期佛教的繁荣昌盛,与历代帝王的大力扶植是分不开的。例如,隋文帝杨坚幼年时,由智仙尼养育。他即位之后,经常对人提起智仙神尼的话,认为他能够当皇帝,都是佛保佑的结果。他在位期间,大力倡导佛教。当时民间书写佛经成风,社会上流传的佛教经典要比儒家的六经多数十倍到上百倍。
隋唐时期佛教昌盛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形成了一些独具特色的佛教宗派,其中主要有天台宗、三论宗、华严宗、唯识宗、禅宗、律宗、净土宗和密宗。这八个宗派的形成,集中体现了中国佛教的理论创造能力。
隋唐时期宽松的政治、发达的经济和繁荣的文化,为佛教宗派的萌生和成长提供了适宜的社会环境。隋唐时期产生的佛教宗派,有一些共同点:首先,各宗派的实际创始人大都得到统治阶级特别是最高统治者的直接或间接支持。第二,各宗派都创立了相对完整和独立的教理体系,其内容既有承袭印度佛教的成分,又有吸收中国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因素,更有结合两种不同民族宗教文化后的创新理论。第三,各宗派都建立了相对稳定的传法基地,一般以一处或数处大寺院为中心,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不少这样的寺院被后代称为“祖庭”。第四,大多数宗派的祖师之间有师徒传承关系,有些宗派还逐步编制出上溯印度著名僧人,下接中土历代祖师的传法世系。
佛教各宗派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有些在百年之内就消亡了,有些至今还在流传。隋唐之后,各宗派的兴衰消长,构成了中国佛教的重要内容。同时,佛教一些宗派在不同时期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周边国家,成为汉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载体,深刻影响了那里的思想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