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告别:让爱与和解相伴左右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珍惜和爸爸相处的日子

日后再多的怀念,都不如现在牵手聊天的日常陪伴

她平常就不太表达情绪,对外总是笑眯眯的,在父亲离世后,她送所有护理人员卡片,并说安宁病房里的所有护理人员都是天使。而她不知道的是,带着笑容的她才是安宁病房里所有人的天使。

一位食道癌末期的病人,为了获得身心更完善的医疗照护,选择住安宁病房,这位病人的独生女约十二岁左右,护理人员担心孩子的心里会对父亲可能即将离开而悲伤,故约请了心理师。

这女孩说话语气特别成熟,对医疗临床人员总是笑眯眯,相处得很好。看见这有着弯月般双眼的她走进会谈室,我简单地自我介绍,并如常聆听这位女孩在心理上有没有需要帮助的地方。

“所以,我可以跟你讲心里话吗?”她说,现在虽然每天都陪在爸爸的旁边,但一直有种爸爸随时会走的感觉,常常看见妈妈偷偷掉眼泪,也跟她说爸爸的病情不会好了。看见妈妈哭,自己却也无能为力,不能为家人做些什么。

除了理解孩子的无助感,此时我也看见孩子正面临的心理变化。孩子因看见妈妈已经够难过了,所以心理在抉择是否要将自己的心情藏起来,避免让爸妈担心。

她笑眯眯地看着我,并说出她真正的愿望,“其实我还是希望爸爸的疾病会好。”这时候,我虽然没有多说什么,但我知道那是她的期望,同时也代表她心底已经知道爸爸真的不会好了,而我只是陪她通过一张A4图画纸和几支粉蜡笔,画出她想表达的。

她画的是全家人快乐出游的欢乐画面,周围有许多爱心,画里的大家都很健康。她一边画,我一边听她叙说着与爸爸的故事,“爸爸会带我们一起出去玩,买好多东西给我。我要把这幅画放在爸爸的床头边,这其实是我送给爸爸的第二幅画喔!”

与她讨论现在想做的,她轻声说,“我只想要珍惜现在能与爸爸相处的时间,虽然不知道剩下多久……”她一星期去安宁病房两天,和妈妈一起推着轮椅带爸爸到医院附近走走,晒晒太阳,聊聊日常。看见妈妈握着爸爸的手,她也会伸手去握着,陪戴着呼吸器的爸爸聊天,爸爸因肿瘤过大,不方便说话,我问她都跟爸爸说些什么,她说,“我叫爸爸不用担心我们”,她认为现在家里需要正面的力量,如此才能让爸爸放心。

我看她的回应如此成熟,心里甚是不忍,她还只是个十来岁的孩子,心里承受的压力与痛苦,并不比大人来得轻,但却有如此超龄的表现,反而更让我挂心。

一次,爸爸突然大出血,女孩被吓到了,一时之间不知该如何是好,只是不断地流下不知所措的眼泪,这是女孩第一次表现出恐惧。护理人员与病人陪伴着她,即时给这孩子一些适当的情绪安抚。这也是安宁病房的照护优点,因为护理人员较充足,也受过完整的安宁护理训练,所以相对来说,这里的护理人员也较能温柔地照顾到家属的情绪。

后来跟这孩子会谈了两三次,她说她有时候其实会偷偷地哭,我继续探问,她说,“就心情闷闷的吧,在学校也有点闷,一时说不上来。”评估她的生理状态,除了偶尔出现胸口闷的症状,其他学校表现、睡眠、食欲表现都还好,所以就转而关心她情绪的出口。她说,“我会固定跟一个好朋友说,我们会交换日记。”

那你会在好朋友面前哭吗?“其实不太会。但通常我一个人自己哭一哭,哭完擦擦眼泪,心情就好多了。”

我试着了解这个孩子的状态,她不想在他人面前表达太多情绪,平常唯一会展露情绪的对象是母亲,但偏偏此时共同面对的困境是父亲的疾病,因此也不想对母亲表露太多,所以她对外总是笑眯眯的。我说,“若日后想要一个人好好哭一场的时候,可以跟安宁病房借会谈室,”她开心地点了点头。

之后,护理人员告诉我,她曾借空间,独自去那个环境待着。

一个多月后,父亲离开了,女孩在父亲离世后给所有的护理人员赠送卡片,她说安宁病房里的所有护理人员都是天使。她亲手做了一张卡片给我,上面画着我绑马尾的样子,并写着:“每次跟心理师讲完话都会很放松,好像烦恼的事情变得不那么烦恼了,而且你也会告诉我一些方法让我觉得心里好过一些。谢谢你!我也想像你一样帮助别人。”看到一位孩子这样单纯的回馈,我想这就是这份工作的价值。

我告诉这孩子,未来若有任何烦恼,都可以写信告诉我,我会回信的。而她不知道的是,带着笑容的她才是安宁病房里所有人的天使。

时间又过了两、三个月,这孩子寄信到医院询问了一些烦恼,内容是:

漂亮的心理医生:

爸爸离开了,有时候还是觉得爸爸还在一样,今天学校做父亲节卡片,我很用心做了,回家后,我想着该把卡片放在哪边呢?有没有什么好建议呢?有时候想到爸爸,心情还是好难过,也不知道为什么。

后来我也回复了她一则短信:

亲爱的○○,

我可以理解在父亲节这个特别的节日会想起爸爸,不过就用你想用的方式去跟爸爸交流吧。爸爸才离开一段时间,也许你还很不习惯没有爸爸的日子。你可以把卡片放在你觉得爸爸会说可以放或是爸爸比较容易看到的地方。若心里还是感到很悲伤,可以请妈妈带你来找我喔。

·心理师的临床笔记·

陪伴儿童度过悲伤

由于每个孩子被教导的死亡概念是不同的,表现也不相同,除了上述认识孩子可能的发展,陪伴孩子度过哀伤,也请记得孩子可能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哀伤,因此也可能学习大人的哀伤表达方式。

所以,给予儿童最大的心理空间,对于面对伤痛的孩子来说相当重要。陪伴哀伤儿童去做一些事情,比方用图画的方式(给儿童全白的图画纸去画出回忆中的亲人,或者可以送祝福给亲人画些什么),再进一步跟孩子讨论。若依然发现儿童有些情绪表现反复不断发生、学校行为改变,或突然变得沉默不语,可以寻找心理专业人员协助。

一般来说,九岁以上的孩子已经能理解死亡是真实、普遍的状况,也是不可避免的,儿童这时的死亡认知已经可以达到成人般的理解能力,知道人会离开这个世界。

如何陪着儿童度过悲伤调适的阶段呢?以下分享一些临床工作的方式:

·尽量诚实且简单地回答他们的疑问:让孩子能放心地说他们想说的,并如实表达他们的感觉,避免使用责备或逃避的方式回应孩子的疑问。

·鼓励孩子用一些方式表达感受:家人也许陪伴孩子共读关于“失落”主题的绘本,或是用画画、戏剧的方式陪着孩子表达出来,用耐心的态度理解孩子一些退化行为(如:学校表现降低、拒绝上学)也是必要的。

·调整成人本身的情绪并达到稳定:成人则需要先学习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渐渐稳定了才能给孩子较信任、稳定的环境。

·注意一些特殊的节日:一些特殊节日,总是会让我们想起特定的人,对于孩子来说尤是,特别是现在学校教学强调互动性和多元化,常会设计相关节日的课程,如:父亲节、母亲节等,对于刚失去父亲或母亲的孩子来说,都需要更多的关心。

·若孩子依然持续出现一些负向情绪,也可进一步向专业心理咨询师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