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古埃及绘画
1.尼罗河孕育的辉煌——《捕禽图》
许多古埃及的绘画是为了死者而作的。古埃及人认为有钱人和有权人可以永远享受生之欢乐,只要把死者的容颜描摹在他们的墓壁之上。埃及底比斯的一位贵族墓室中的《捕禽图》,就是古埃及墓壁绘画的顶峰之作。
多少年来,慷慨的尼罗河滋润着两岸的土地,养育着两岸的人民,哺育了灿烂的古埃及文明。自公元前约3100年建立王朝起,到公元前332年被亚历山大大帝灭亡,古埃及共经历了31个王朝,横跨了近3000年的漫长时空。古埃及人民在尼罗河畔建起了巍峨的金字塔,创造了灿烂的人类文明史话。
古埃及王朝建立后,经济空前发展,国王威信日隆,民众把国王视为了太阳神的化身。为了让历代国王永生于世,古埃及人便为已然死去的国王修筑了宫殿般的陵墓。为了让国王享尽天堂的幸福与美景,人们在陵墓内壁上,还绘制了无比美丽的图画。本幅《捕禽图》便是其中之一。
在古埃及人心中,金字塔象征着王权的永恒,狮身人面像代表着法老的威严,而图画则反映着国王高雅的生活情趣和超凡的智慧。他们认为人死去后要到另一个世界去过同人间一样的生活,所以他们便把人间的一切尽可能地提供给死者,实物没有可能,便把它们都画出来。因此在墓壁画上,画满了人间的所有。如神灵祭拜、劳动收获、武力征战等尽画其中,有些劳动场景也无遗漏,相当传神。而其中的人物也颇丰富,既有至高无上的法老,也有放牛的儿郎;既有黄皮肤的闪族人,也有白皮肤的雅利安人,无不栩栩如生。
在古埃及底比斯法老墓穴中,壁画千姿百态,各具风采,生活百态,尽显其中。但人物造型却一直传承着一个不变的模式,即人物头部多为侧姿,目光正视前方,肩、身为正面而脚又侧转。这是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本幅画也是如此。但画面色彩明快,对比强烈,以红、黄、蓝、白多见。这可能与古埃及人热烈、奔放的性格及对太阳的崇拜有关。
这幅作品描绘了一家人(姑且认为是一家人)在河中的小舟上捕捉鸟儿的情景。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几乎统一的面庞、统一的眼神、统一的躯干姿态。相比之下,鸟儿们更为多姿多彩,有振翅欲飞的,有静立船头的,有长有尖喙的,有长尾纤细的。而船畔的鱼儿正穿梭于怒放的莲花之间,纸草花盛开着,美丽的蝴蝶飞跃上下……画家显然有着细致的现实体验,他把这个生活瞬间描绘得美轮美奂,令人神往。
画面描绘手法随意自如,线条流畅洗练,色彩温暖鲜活。仿佛这个美丽的仙境正是人们为死者设计的最佳归宿。
古埃及人3000多年前的杰作。在古埃及人心中,国王是至高无上的神灵,是永生之王。一旦国王躺下不起之后,人们便为国王建造起了大大的陵墓,并在壁上绘满了美丽的图画,这幅作品是其中之一。作品布图丰满,色彩鲜艳,代表了古埃及艺术的基本特征。特别是作品重视人体美的表现力与夸张,更是使千年以后的希腊美术得以习幕,得以升华。
2.古希腊文明的符号——《宙斯神像》
在人类文明史的长河中,世界各地有过许多美术繁荣的巅峰时代,但是对后世影响最持久的,莫过于希腊美术了。在地球上其他角落还在为挣脱原始野性的羁绊而抗争时,希腊已经创造出了宙斯神像这样的非凡的艺术作品。这与希腊的开放的物质生产方式,民主型的奴隶社会制度,东方文明的影响和优越的自然地理位置密不可分。
希腊这个时期的美术作品,多以壁画,雕塑,建筑为主。无论是公元前2500年的米诺斯旺工壁画,还是公元前的雅典娜神像,都是今天看来依旧无法超拔的杰作。这里,我们特别不能忽视的是《宙斯神像》及他的作者菲迪亚斯。
菲迪亚斯(?—前431年),是当时的执政官伯里克利(前500—前429年)的朋友和艺术顾问。早期,他创作了一系列的雅典娜神像,稍后,他又创作了许多大型纪念浮雕。约在公元前456—前447年之间,他完成了最为伟大的《宙斯神像》。
当这座神像出现在希腊人民面前时,希腊人终于明白了他们为何会对周四顶礼膜拜:宙斯是那样的高大,威严,神圣,崇高。菲迪亚斯把宙斯再现了,让神复活了!诗人菲利普仰视着宙斯神像,感慨万分:“啊!菲迪亚斯,莫非神驾临大地,与你面前现形?莫非你飞上云天,亲睹神形?”
《宙斯神像》是菲迪亚斯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希腊美术的象征。由于其精美和巨大,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遗憾的是,《宙斯神像》已经不复存在了。
《宙斯神像》最早存于神庙中,公元5世纪,被运送到君士坦丁堡,后来在地震大火中被焚毁。后人从古希腊银币上获得了关于神像的大致影像。
《宙斯神像》高14米,用木料、黄金和象牙雕成。神像气宇轩昂,高坐在宝座上,身体用黄金及象牙雕成,头上带有花环,花环的图案为橄榄叶形状,宙斯的左手高居权杖,权杖上有各种金属物装饰。权柄的顶部栖息着神鹰小雕像。宙斯的鞋靴和外衣均用黄金制作,衣衫上刻着各种动物和野生的百合花。底座正面的浮雕是美神阿芙洛迪特从大海中诞生的情景。
14米的高度,显示着神的无边法力;高坐上面,俯视众生,强化着神的尊严不可冒犯;动物和花朵的出现,告诉着人们,神才是这个世界的唯一统治者;神的目光犀利传神,面目端庄严肃,通常人一般的样貌中,迸射出了非比寻常的高贵与神圣。这,就是天下之王——宙斯!
曾经亲眼见过神像的一位作家对此赞不绝口。他认为,菲迪亚斯在创作神像时,把圆雕、浮雕、镶嵌、绘画等手法结合在一起,把各种不同色彩和质地的材料组合在一起,产生了这座伟大的、不同凡响的艺术杰作。
在神像的创作中,菲迪亚斯把神的威严、神的敬慕,与人的活力、人的生命感结合在一起;把金属的光泽与木材的纹理结合在一起,并使之和谐而又富于美感,这无疑是伟大的创举,是划时代的佳作。后人也因此把他视为希腊雕塑的旗帜,作为希腊美术的象征。他的才华前无来者,他的功勋后人难以超拔。
《宙斯神像》被损毁了,时光带走了艺术家的杰作。但是,历史刻录下了这份神奇与创举。菲迪亚斯因此作品赢得了所有热爱艺术的人们的崇敬,赢得了后人的追忆与赞美。
菲迪亚斯无愧一切美誉。因为《宙斯神像》体现了希腊艺术的精髓:忠实于自然,同时净化于自然;模仿于自然,同时在模仿中超脱自然,表现了理想。
许多后人把《宙斯神像》的“神明的静穆”,和米开朗基罗的“奔放的忧思”相比较,来赞美他们的不同的艺术风采。的确,在公元前5世纪,希腊人民希望“神明的肃穆”,愿意在静穆中彰显民族的自尊、自信和力量。这是一种社会理想的实现。
无疑,《宙斯神像》就是激励,就是力量,就是真实的可以实现的理想。神像的形体不存在了,但是精神永存。
3.中世纪的绝响——《宗教美术的荟萃》
中世纪时,基督教一统西方天下,造就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基督教美术时代。一切的美术形式无不披起基督教的衣服从事活动,并以基督教的面孔出现在了世界美术史上。
在这里,我们不再从浩如烟海的佳作中选出一部作品,而是将此间的多部杰作,多种艺术手法的代表,多种艺术形式的佳品汇总呈现。
罗马帝国统治者为了更好地管理国家,在公元4世纪将基督教定为国教,基督教得以迅速发展,以基督教为主体的美术作品也层出不穷。《查士丁尼及其随从》的色彩,《圣彼德》的庄严,哥特式壁画的浪漫,拜占庭镶嵌画的精致,是这一时期的特点。因为离现在较为久远,有些作者的情况缺失,幸运的是,我们还有机会欣赏到残缺或完整的佳作。
在中世纪初期的欧洲,基督教的上帝及救世主耶稣成了全欧洲人至高无上的神圣信仰。但是由于那时的人们多数目不识丁,看不懂文字的《圣经》。僧侣牧师们为了宣讲上帝的福音,便在教堂的墙壁上描绘了大量的以《圣经》内容为主题的雕刻、壁画和镶嵌画。同时,建筑艺术的发展也是极度繁荣,教堂愈加恢弘,神像愈加庄严。
中世纪的美术基本上是为基督教服务的。它包括了拜占庭美术,加洛林美术,哥特式美术等。这些美术均以雕刻、镶嵌画、壁画、抄本的形式,展现了欧洲美术发展的不同时期的风格。早期的作品更多地强调突出基督的形象,注重说教,多忽视人物表情与动态,画面较古板,布局较均衡,构图平面化,背景多金黄。这些画作的画面虽然不生动,缺乏艺术感染力,但在教堂高旷天窗射进的光线与蜡烛火光中,形成了一种远离尘世的神圣氛围,起到了宣传宗教的作用。
拜占庭镶嵌画的代表作有《玛利娅的生涯》等。拜占庭镶嵌画一般有大理石或者彩色玻璃镶嵌而成。具有极强的装饰性。画中的人物通过华丽的衣饰、纤长的身姿及端庄严肃的容颜,衬托出了神圣的意蕴。这些作品的宏大构图与细节的精细处理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并因此具有了审美价值与生命力。
哥特式的美术作品多以玻璃镶嵌画为主。这种画通常以蓝色为背景,以金黄色为主调,并添加紫色和红色,画面异常绚烂。而插图画则是人物与动物、植物交织在一起,画面繁复而又鲜活,呈现了幽默与浪漫的内涵。巴黎圣母院和亚眠大教堂就是其间的佳作。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阳光透过各色玻璃照进教堂,产生的斑斓缤纷、灿烂夺目的感觉,犹如进入天堂一般。
英国人波尔丹说过:“中世纪是西方从希腊思想和罗马统治的高峰滑落下来,再沿着现代知识的斜坡上去经历的一个阴谷。”其实,无论是镶嵌画、壁画,还是手抄画,随着宗教精神的淡薄和人文思想的萌发,画中已经由宗教画面的独有,添加进去了大量的世俗,比如寓言故事,风光花卉,谈情说爱等。这些画越来越充满了人间的美好气息。
这一切,都预示着中世纪宗教时代的衰微,崭新时代的来临。
是的,就在13世纪,一位意大利人契马布埃站出来了。他兼收罗马式艺术与哥特式艺术的精髓,开始了艺术风格的创新。他的出现,成为了欧洲艺术新旧绘画的分水岭。
一个伟大的时代——文艺复兴,来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