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卫蒋介石的敢死卫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萌芽与活力——成立卫队

从1911年回国,经过近十年的努力,蒋介石开始在国民党军队中崭露头角。然而,当时粤系军阀的排外,让仅仅是一个军级参谋长的蒋介石,开始着手发展听命于自己的警卫力量。就任黄埔军校校长以后,蒋介石的警卫力量开始壮大,并在东坡楼、东城门等地成功完成保卫蒋介石的任务。和这一时期的蒋介石一样,这一时期的警卫部队开始了萌芽与成长,他们充满着生命的活力!

1.一个“准尼姑”再婚了

蒋介石敢死警卫的故事,可以从19世纪80年代的一个“准尼姑”的再嫁说起。

当时浙江溪口镇一个叫王采玉的妙龄女子,嫁给了一个姓竺的俊朗男子为妻。两个妙龄之人结合在一起,自然非常恩爱,第二年春天就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三口之家小日子过得喜滋滋的。

然而不幸很快就降临了。

首先是几个月大的大胖小子夭折了,接着,丈夫也“挂”了。

在那个充满迷信的时代,儿子、丈夫在短时间内相继去世,情况是很严重的。妙龄女子王采玉还没有从失子、失夫的痛苦中走出来,就不断听到别人对她“面有克夫克子之相”的议论。

人们常说:“寡妇死了儿——没指望了。”妙龄女子王采玉有所不同,她属于先死儿,后成寡妇的,但结果还是一样的,那就是依然没有啥指望了。

竺家没有指望了,王采玉只好回娘家去守寡。然而,娘家的情况更叫人发疯!

回娘家不久,老爹也病故了。家里剩下几个还喘气的,老母年迈,大弟嗜赌成性,小弟患有精神病,一家子反要靠她一个寡妇缝缝补补赚得的零钱来贴补。

生活看不到一点希望,这个日子真是没法过了!绝望之余,小寡妇王采玉把对人生的希望寄托在了佛祖身上,她决定出家当尼姑。

看到王采玉还如此年轻就要当尼姑,家里的老娘心里很难过,尼姑庵的老尼姑们也感觉很可惜,她们就组成“反入庵联盟”,劝王采玉不要出家。在众人的劝说下,小寡妇王采玉选择带发修行,成为了一名“准尼姑”。

这名“准尼姑”就是一代枭雄蒋介石的老妈。此时蒋介石还没有出生,这是很危险的,按照遗传学的角度来说,如果王采玉成了尼姑,就不能与男性结合,那蒋介石就无法出生了。这样以来,近代中国的历史可怎么演啊!

当然,大家也不用心急,历史总是充满变数的,而这个历史的变数,居然是被一个叫王贤东的小人物推动的。

这个小人物王贤东当时是蒋介石老爹蒋肇聪店铺的一个账房,同时也是王采玉的堂兄。当时42岁的蒋介石老爹蒋肇聪,已经接连失去了两个伴侣,单身两年,正在为找媳妇发愁呢。

听说堂妹王采玉成了小寡妇,小人物王贤东果断决定,急老板之所急,愁堂妹之所愁,做一次月老。

这个小人物王贤东还是挺有能耐的,经过他一顿神侃,居然把即将遁入空门的王采玉鼓动出了尼姑庵,捣鼓到了蒋介石老爹蒋肇聪的身旁。于是,两个破碎的家庭,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家庭。

老百姓常说,成就一对姻缘,胜造七级浮屠。王贤东撮合的是大人物蒋介石爹妈的姻缘,他积的德是否比七级佛塔高我不敢肯定,但影响很大是千真万确的。

一方面,王贤东的这次月老行为,使一代枭雄蒋介石得以出生,从而把近代中国搅和得够呛。

另一方面,积善因,得善果。王贤东没有赶上品尝自己积善因得来的善果,但他孙子王世和赶上了,他撮合的那段姻缘的结晶蒋介石后来成为了军官,自然要报恩。于是,小人物王贤东的孙子王世和,凭借他爷爷的说媒行为,自然赢得了蒋介石的青睐,从而从一个店铺“杂工”,一跃成为国民党中将侍卫长,权倾国民党朝野。

一个“准尼姑”的一次再婚,居然产生了两个大人物!

2.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小人物王贤东撮合的那段婚姻成立不久,即1887年,蒋介石在浙江奉化县溪口镇出生了。年长以后,小蒋同志考去日本上军校、投靠陈其美、搞暗杀活动,折腾了十多年,到了1920年,30多岁的蒋介石已经在国民党里开始崭露头角,成为粤军第2军参谋长。

官职不算低了,但却并不安全。

当时,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主要依赖粤军。所谓粤军,从字面即可看出它是由广东人组成的。这些广东兵的乡土观念很重,不愿意有个外省人在他们头上指手画脚。粤军总司令陈炯明甚至提出“广东人的广东”的口号,以拉拢人心,驱逐其他势力。

在兵荒马乱的年月,面对一群敌视自己的粤军,蒋介石嗅到了一丝危险的气息。

对于蒋介石来说,干革命主要是捞些好处,搭上性命这种赔本生意,他是绝不会干的。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他决定找几个警卫担任自己的保镖。

警卫从哪里挑选呢?粤军肯定是不行了,还是自己的浙江老乡更可靠。当时恰逢蒋母王采玉去世,蒋介石在回乡料理丧事的同时,开始着手挑选自己的警卫人员了。

和很多成功人士的用人唯贤标准不同,蒋介石用人的标准是唯亲。他后来的高级将领、官员,大都出自黄埔、亲友、同乡,用人唯亲的标准造成国民党非嫡系人员的离心,这也是蒋介石最终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蒋介石也是没有办法,在缺乏共同信仰团结人心的时候,他只好靠“亲”这个古老的方式,来培养自己的势力了,将官如此,身边的侍卫更需要如此了。

按照用人唯亲这个标准,首先进入蒋介石视野的就是王贤东的孙子王世和。老王一家不仅撮合过蒋介石父母的婚姻,他们对蒋家也很有帮助。

从王贤东开始,几十年间,王家几代人都给蒋家打工,王世和也继续打工,在蒋家玉泰盐铺打杂,同时照顾蒋介石老娘王太夫人和蒋介石原配老婆毛福梅。

这还不算,王世和成为警卫,还有一个重要人物——蒋介石老娘的隆重推荐。

在蒋介石老娘王太夫人病重之时,蒋家的账房、王贤东的儿子,也是王世和的老爹王良鹤,看到堂弟蒋介石做了军官,就提前“走后门”,让王太夫人说情,希望蒋介石能够带着王世和出去发展。

受恩人委托,一贯善良的王太夫人就学了一把刘备,上演了一场“托孤”大戏,在去世之前,反复叮嘱蒋介石把王世和带到部队,给王世和一个好前程。

有了这么硬的关系,又有老母的推荐,一贯孝顺的蒋介石应该不会推辞了吧?

然而,蒋介石还是不放心。一贯把自己性命看得很重的蒋介石,对自己贴身侍卫的要求是很严格的。

挑选警卫这事可不是闹着玩的!毕竟警卫不同于一般职位,它有一个特殊的要求,那就是细心。如果不细心,一个大意疏忽,可能自己的小命就不保了。

为此,蒋介石决定考验一下“杂工”王世和是否具有细心这个潜质。王世和原在咸货店当秤手,蒋介石就叫他送一篮咸货来。王世和送货到蒋家丰镐房,蒋介石没有亲手去接,而是命王世和把东西吊在屋柱顶子上。

王世和个子矮小,根本够不到屋柱顶子,这也难不倒他。他取来凳子,站在上面把咸货挂上,随即用抹布擦去凳上留下的脚印,把凳放回原处。

取凳子垫脚挂东西,这个一般人都能想到,但擦去灰尘,把凳子放回原处,可能一般人就不一定能够做到了。

看到这些细节,蒋介石满意了,他认为王世和做事小心。于是,经过几个条件的筛选,王世和顺利成为了蒋介石的第一个贴身警卫。

细节决定成败,看来细节在任何时候都很重要啊。

其他警卫的挑选就相对简单了,忠心就行。于是蒋介石再用“用人唯亲”的标准,挑选了蒋恒祥、蒋瑞昌、蒋圃元三个宗亲作为警卫,由王世和统领。

就这样,蒋介石的警卫班底形成了。

王世和由一个大老粗的杂工,一跃成为了一个拥有三个小弟的侍卫军官,心情自然是非常惬意,真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3.蒋介石带着警卫溜了

1921年年底,料理完母亲的丧事之后,蒋介石带着几个新挑选的警卫,踏上了新的军旅生涯。到广东后,蒋介石再次被任命为粤军第2军参谋长,在另一位粤军大佬许崇智手下效力。

此时,还没有谁想起来要去暗杀蒋介石这样一个小角色,所以王世和等几个警卫员并没有太多的警卫工作可做,平时除了接受蒋介石对他们进行的忠于“主人”的教育外,无非就是做一些站岗、做饭等琐事。

但王世和,你也不要着急,一条著名的军舰很快将给你们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

在近代中国的许多著名军舰中,有一条军舰格外有名,它就是永丰舰。孙中山曾经在这里生活过、战斗过,也逃难过。孙中山去世后,这艘军舰改名中山舰。后来国共分裂时的中山舰事件、抗日期间发生的武汉保卫战,都与这艘军舰有很大关系。

永丰舰不仅和大人物关系多,和小人物的事情也不少。新任警卫的王世和四人初显身手的机会,也和这艘军舰有很大的关系。

当时的背景是,陈炯明是粤军总司令兼第1军军长,也就是粤军的“老大”。国民党总老大孙中山对粤军的陈老大非常信赖,几乎把自己所有的人力、财力、物力都放在了陈老大的粤军这里。

乱世年代,有兵便是草头王,陈老大明白这个道理。因此,总老大的信赖并没有能让陈老大死心塌地地效忠,陈老大有自己的想法,他想抛开总老大自己单干。于是,陈老大开始在军队中排挤孙中山在粤军中的势力,准备把粤军变成自己的私家军。

当时,陈老大的第1军参谋长邓铿是孙中山非常信赖的人。

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于是,陈炯明就找人做掉了邓铿。

蒋介石和邓铿差不多,都是孙中山委派的参谋长,也都可能被陈老大视为孙中山派来的“监军”。所以,看到邓铿被杀,蒋介石担心自己随时可能会变成第二个邓铿。王世和这些警卫对付一般刺客还行,对付强大的粤军那就不行了。

危险随时可能发生!于是,蒋“监军”赶紧向总老大孙中山诉苦,并提醒总老大对陈炯明进行提防。

孙中山这人还是比较重感情的,他和陈老大有过患难经历,平时对陈老大信赖有加,所以他认为即使所有人会反,陈老大也不会反。

看到资历尚浅的蒋介石居然会告陈老大的黑状,孙中山心里不是很舒服,但他还是耐着性子劝蒋:小蒋啊,干革命,要有大胸怀,不要太计较个人恩怨。你和陈老大的矛盾我也听说了,但……

蒋“监军”一听这话,就知道总老大对陈老大非常信任,自己人微言轻,总老大是不会相信的。继续在粤军中待下去,自己小命难保。

三十六计,蒋“监军”又选择了那个被很多人视为“上计”的开溜计,带着王世和等人回浙江老家了。

别看蒋介石当时的年龄不大,他的眼力还是不错的。他离开粤军的2个月后,粤军的陈老大果然反水,炮轰总老大孙中山的住地——越秀楼。

孙中山痛恨不已,好不容易在广州建立的一点地盘,死也不肯放手。但自己手底下没有多少兵,再守下去随时有性命危险。陆地已经不安全,总老大孙中山只好逃到海上避难,永丰舰也就成为了他临时避难所兼指挥所。

心慌意乱之后,十分狼狈的孙中山想起了被自己训过的蒋介石,心里十分感叹:看来小蒋还是有眼光的,革命大业还是需要依赖这些年轻人啊。

但此时年轻的小蒋已经开溜到浙江回家了。于是,孙中山只好急电蒋介石,叫他前来广州“救驾”。

4.大侄子这次立功了

接到急电,小蒋同志感觉赢得孙中山信赖的机会来了,就带着警卫侍卫王世和等人来到广东。

然而,此时陆地上已经被粤军陈老大的人占领,怎么冲破海岸线到海上去见孙中山,成为了一个摆在蒋介石面前的难题。

来到广州城郊以后,蒋介石对王世和等人说:“现在也不知道总理怎么样了?要知道情况,我们就必须要去黄埔一带看看。”

王世和:“是的,叔公,我和你这就一起去看看。”

蒋介石是不会自己去进城犯险的,又不好直说,就文绉绉地说:“你们听说过‘知命者爱身,不立于危墙之下’吗?”

大老粗王世和愣住了,叔公太有文化了,但这话是啥意思?

蒋介石一看暗示不行,只好直接表达:“我在粤军中任职过,很多人都认识我,也得罪过一些人,所以,不方便进城打探消息,还是你们几个化装一下去吧。”

为主人效力的时候到了!王世和等几名警卫听到蒋介石要求自己冒险进城的命令,倒也不推辞,各自化装成客商模样就出发了。

看着王世和离去的背影,蒋介石心想:以后有什么事就直接吩咐,不用和这些大老粗们拐弯抹角。

王世和虽然没有啥文化,又不会粤语,但他长期混迹于社会底层,和底层人打交道倒是非常拿手。

来到黄埔一带,他操着带有浓厚浙江口音的官话,连比画带说,居然很快从当地人嘴里打探出了粤军的消息和孙中山的情况。

大老粗王世和是很细心的。他打探完消息后,并没有就此回去,他还要想办法去租民船,好带蒋介石一行人去海上见孙中山。

此时,粤军已经和孙中山开战,海岸线已经封锁,每天都不断有粤军进行海上巡逻,普通民船谁也不敢轻易出海,更别说送人到孙中山的船上去,那就等于公开和粤军的陈老大过不去嘛。

所以,王世和连问了几个民船,船主都不答应。怎么办?王世和着急了。

这时,警卫蒋恒祥嘀咕道:“这些广州佬这么傻,有钱都不挣啊!”

王世和听了这话,灵机一动,对呀,有钱能使鬼推磨,我就不相信,多给钱,还没有人愿意送。

于是,王世和开出了5倍于平时的价格,接着又开出了10倍的价格,终于有人心动了,一个年轻的船主答应偷偷去做这件事。

王世和笑了,钱这东西真是好使。但心里还有一些顾忌,叔公会不会心疼这些钱。当然,做大事的蒋介石只看重事情能否办成,对于多花一些钱是不在乎的。

就这样,蒋介石一行人坐着高价租到的民船,偷偷地绕开粤军防线,悄然地踏上了孙中山所在的永丰舰。

看到自己危难之时,小蒋同志奔波千里前来救援,孙中山体会到了什么才是“患难见真情”。蒋介石看到孙中山高兴,自己也很高兴,他感到赢得了孙中山的信赖和眼泪,这对自己从二三流晋身一二流无疑是非常有帮助的,以后我老蒋就是总理的贴心人了,飞黄腾达指日可待。

喝水不忘打井人。得到了孙中山的信赖,自然离不开王世和冒险进城和联系民船的艰辛。此时,蒋介石由衷地说道:“大侄子,你为我立了一大功,看来挑你做警卫挑对了!”

5.警卫干起了兼职

孙、蒋见面,两人自然都非常高兴,但当时的现状却很难让人高兴起来。

多年来,孙中山为了革命东奔西走,却并没有建立起自己的部队,这几年把精力都花在粤军上。如今陈老大突然反水,把孙中山的部队都带走了,陆地已经被陈掌控,孙中山只剩下七艘军舰漂泊在海上,成为了“海漂一族”。

孙、蒋这边正犯愁呢,海边也有人很不爽,那就是刚刚反水的陈炯明。得知蒋介石登上了永丰舰,陈老大脸色铁青,他对蒋介石这个曾经的部下还是有所了解的,凭直觉他感到年轻的小蒋可能要给孙中山出“鬼主意”。

于是陈老大催动粤军,加紧了对永丰舰的进攻。很快,永丰舰遭到重创,舰身连中六弹。

面对老上司陈老大的疯狂进攻,蒋介石请孙中山下舱躲避一下,自己进入舵楼,带领着孙中山的七艘军舰,冒险通过车歪炮台,并决定进一步进驻白鹅潭,摆脱陈老大的进攻。

军事上王世和等警卫是帮不上忙的。要保卫蒋介石安全吧,但不断飞来的危险是炮弹,自己这血肉之躯挡也挡不住。于是,在船上的这段时间,王世和就担当起蒋介石、陈洁如(蒋介石小妾)的生活委员。

遇到炮击之后,有人受伤,王世和等警卫又担当起了伤员的卫生员,做些帮伤员简单包扎伤口、抬着伤员转移等琐事。

很快又有一个兼职身份落到了王世和等警卫的身上,那就是采购员,而且是相当危险的那种采购员。

当时,永丰舰在海面上与陈老大作战,陆地回不去,又没有送“外卖”的,军舰上的蔬菜水果很快短缺起来,日常饮食问题成为了一个比躲避粤军炮弹还紧要的问题。看到王世和等人留在舰上也不会打仗,蒋介石决定让王世和等人客串一把采购员。

这次蒋介石吸取了上次的教训,不再和王世和等人拐弯抹角,而是直接说:“你带着几个人去岸上买些吃的回来!”

才登上舰几天,又要冒险上岸买菜,几个警卫不是很想去。

但蒋介石平日里进行的忠于主人的教育不是白做的!王世和看到其他警卫犹豫,便不高兴地说:“堂叔公平日里告诉我们,做侍卫的基本素质就是听话和忠心,现在他要我们冒险上岸,就是对我们的考验,你们都不要给我唧唧歪歪的,现在就给我走!”

听了王世和的话,其他几个警卫装扮成农民的模样,一声不响地跟着王世和,坐着一只小船就出发了。

看来平时教育真的有用啊!

农民出身的人去客串农民,那自然是非常像的。趁着夜色,小船很快到了岸边,装扮成农民兄弟的王世和等人,很容易地躲过了粤军的封锁,高价采购了一船日常食品。

空手出来容易,带着东西入海就有难度了。王世和等人驾着小船,尽管非常小心,还是被粤军发现了,探照灯一照,一船食物。不用问了,不是孙中山的部下,也是投敌奸细。打吧!

于是,一阵炮弹对着小船就飞了过去。

王世和的小船没有军事设施,面对飞来的炮弹,只有被动挨打的份儿。不过幸好粤军的炮弹打得并不准,小船在一轮炮弹的轰击下,居然没事。这真是个奇迹。

此时,永丰舰上听到了炮声,赶紧过来救援,在永丰舰的护卫下,王世和等人终于驾着小船成功地完成了使命。

有了这批物资,孙、蒋非常高兴,战争又可以继续进行下去了。

有钱能使鬼推磨,这个道理不仅王世和懂,粤军的陈老大也是懂得的。看到久攻不下,陈老大就拿出大额钞票做诱饵,很快孙中山的海圻、海琛、肇和三艘兵舰反水了!

如今蒋介石能够指挥的还剩四艘军舰,身边多了三艘敌舰,不远处又有陈老大的强势进攻,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孙、蒋率人用炮火反击,舰上不断有官兵死伤,甲板上血渍处处,王世和协助伤员到舱下裹伤,并且在战斗人手不足的情况下,也加入战斗。

随着战局的每况愈下,孙中山被迫离开广州,蒋介石也乘一艘俄国军舰回到上海。

这段海上岁月,不同人有不同的感受。

对孙中山来说,爱将反水,心里难过不说,好不容易培养的势力没有了,还险些搭上自己的性命,这个打击无疑是很大的。

对蒋介石来说,他通过患难“救主”,赢得了孙中山的信赖,为以后升迁作好了铺垫。

对于王世和这些警卫来说,他们的勇敢表现,得到了蒋介石的认可,这也促使蒋介石积极把这支队伍壮大,使其发展成为一支誓死保卫自己的强大力量。

6.黄埔也可以走后门

陈老大的反水,令孙中山很受伤。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陈老大赶出广州之后,痛定思痛,孙中山感到要完成革命大业,离不开教育:“教育为神圣事业,人才为立国大本。”为此,孙中山在广州亲手创办了一文一武两所学堂——国立广东大学(今天的中山大学)和黄埔军校。

军校校长要挑自己信赖的人来担任,于是,刚刚救驾有功的蒋介石,成为了黄埔军校的校长。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黄埔军校是近代中国的一个超牛的军校,出了无数个超牛的人。这所学校之所以牛,不仅是因为它的办学条件好,还因为它的生源好、素质高。我们先来看看黄埔招生时,对学员的要求:

A.年龄:18~25岁。

B.学历:旧制中学毕业及与中学相当程度之学校毕业。

C.身体:营养状态良好,强健耐劳,无眼疾、痔疾、肺病、花柳病等疾害。

D.思想:能了解国民革命速须完成之必要者,或具有接受本党主义之可能性,无抵触本党主义之思想,有本党党员之介绍者。

这四条要求,其他三条倒是不难,唯独第二条在当时还是难倒了很多人。兵荒马乱年月,出来当兵混饭吃的大都是穷人家的孩子,这些人谁念过书啊!

黄埔军校招生时非常严格,条件不符合,就是不让你进学校大门。当然,再严格的制度总有例外,有一位条件不符合的老兄,就进了黄埔,而且是黄埔一期。这位老兄就是蒋介石的警卫王世和。

我们先来逐条看看王世和的条件。

第一条年龄。王世和当时是24岁,黄埔要求18~25岁,王世和基本符合了,但有些偏大,属于同等条件下“不优先录用”的那一种。

第三条身体素质。王世和虽然没有啥病,但体能却不怎么强,以前在杂货店当伙计,现在给蒋介石当侍卫兼勤务员,对引体向上、俯卧撑这些锻炼都很陌生,所以体能测试也不理想。

第四条思想觉悟。这一条王世和基本也没有,他出来当兵是混前程的,他的工作核心就是保证蒋介石的安全,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王世和也不太关心。

最要命的还是第二条,黄埔要旧制中学毕业的“高学历”人才。这一条太苛刻了,王世和本来是个大老粗。跟蒋介石混以后,幸好遇到了一个免费的“家教”,那就是蒋介石的小媳妇陈洁如。

但这个“家教”的水平也不咋地,她13岁就开始早恋,接受蒋介石的猛追,15岁就和蒋介石结了婚。蒋介石事务繁忙,陈洁如独守空房比较寂寞,看到身边的警卫没啥文化,就过了一把“家教”瘾,开始教王世和认字。

通过教别人,识字不多的小媳妇陈洁如,找到了个人成就感。但她自身的水平不行,她的学生王世和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

水平不高,但陈“家教”的眼界却是很高的。看到自己的学生王世和24岁了,老干警卫没啥前途,就鼓励他报考当时的最热军事院校——黄埔军校。

一听陈“家教”让自己报考大学,而且是热门中的热门,王世和头都大了。

王世和:陈老师,我这个水平连书都看不下来,哪敢报黄埔啊?

陈“家教”:小王啊,老师的水平你都不信啊?

王世和:信!信!老师的能力是很高的,但是俺没有学好啊,辜负了老师的一片心血。

王世和虽然口头认可陈“家教”的能力,心里却不以为然,嘿嘿,15岁就成为了叔公的小老婆,我看你的能力也好不到哪里去。

王世和,这次你就错了!陈“家教”的文化能力可能确实不怎么样,但她利用和着蒋介石的亲密关系吹一吹风,王世和就进了黄埔军校。

王世和进入黄埔以后,编入一期第四队,与后来的胡宗南、宣铁吾等要员成为了队友。

7.威风是要付出代价的

蒋介石当上黄埔军校校长前后,还兼任了粤军总参谋长,不久当上了广州长洲要塞司令员。

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蒋介石刚刚捞到这些听起来很吓人的职位,刚刚享受到权力带来的成就感,他可不想一不小心被谁杀掉了。

于是,蒋介石开始对自己的警卫队伍进行扩建。

大侄子王世和是值得信赖的人,虽然去黄埔军校“镀金”了,还是要让他继续兼任警卫“头子”。侍卫人员再增加七人,分别为李和杰、樊恭源、蒋富寿、毛阿顺、周林孝、马玉山、过显成。

同时,蒋介石还把孙中山的侍卫宓熙,弄到自己身边充当宪兵排长,负责自己的安全保卫工作。

饮水思源。王世和没有想到自己居然能够到黄埔军校“镀金”,这一切都要感谢自己的叔公蒋介石,感谢自己的小婶子兼“家教”陈洁如。

为了报答叔公和婶子的大恩,王世和没有课的时候就回来当警卫,他还用在黄埔学到的先进军事理论,来教育那些大字不识的警卫。经过黄埔“高才生”王世和的耐心教育,警卫的面貌焕然一新。

警卫们面貌是换了,看着也像那么回事了,但安全还是出了一些问题,铁血强悍的蒋介石敢死警卫的第一滴血,就是在这个时候流的。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1925年的一天,蒋介石组织黄埔学生军大展神威,成功进行了东征,平定了杨、刘叛乱,这就是第一次东征。

第一次东征之后,蒋介石的个人威望不断攀升,在国民党军界犹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有人进步,自然也就有人嫉妒,更何况蒋介石又非常喜欢独断专行,眼红他的人就更多了。于是,一个刺杀蒋介石的阴谋就产生了。

7月下旬的一天,蒋介石的侍从秘书贺衷寒把一封信件,呈送到蒋介石的办公桌上。

蒋介石拿起信一看,只见上面写道:

蒋中正:

鉴于你的独断专行,谨以此信郑重通告,你的死期来临。

看到信后,蒋介石非常不爽,手握军队的蒋介石,自然不怕这些小毛贼,他轻蔑道:“娘希匹!竟然搞到老子头上来了!”

想到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蒋介石还是对这件事表示了重视,他向贺衷寒问道:“这封信是从哪里来的?”

贺衷寒:“我已经仔细查过了,这封信是从邮局寄过来的,信封和信笺上都没有署名,也没有落款,实在无从查起。”

蒋介石:“你看这事可能会是谁做的呢?”

贺衷寒:“可能是那些对校长心怀嫉妒的党内其他势力人所为。”

贺衷寒是“黄埔三杰”之一,蒋介石一向比较重视贺衷寒的意见,听了他的提醒,蒋介石对他说:“你去告诉卫士宓熙,以后我出去办事,让他多准备一辆车,多带几个警卫,以防不测。”

蒋介石也许没有想到,正是他让多备一辆车的举措,后来救了他一命。

那封恐吓信并非恐吓一下就算了,阴谋策划者这次是玩真格的了。

一天下午,蒋介石忙完黄埔军校的事,打算坐车去广州市区的办事处。蒋介石平时坐的轿车上插着一个青天白日小旗,汽车在如风行驶,小旗在风中呼呼飘扬,看起来非常拉风,非常威风!

坐在车里,迎着路边羡慕的目光,蒋校长感觉非常惬意!

当天那个插旗汽车不知道怎么了,就是发动不起来。蒋介石等急了,看来今天是威风不上了,就坐其他车吧。

于是,蒋介石就让警卫宓熙开过另外一辆没有插旗的汽车,带上几个警卫提前走了。

其实插旗的这辆车只是发动机出了一点小故障,加之司机过于紧张,一开始未能检查出来。蒋介石走后没几分钟,故障就排除了。警卫排长黄文友带上6名警卫,开着插旗车也向市区开来。

以前天天是校长坐这辆车,这次卫士们独享这辆插着青天白日旗的小轿车,感觉非常过瘾,一名警卫开玩笑地说:“排长,这回我们也可以像蒋校长一样威风了。”

但是,享受威风是要付出代价的,很快这几个享受了一把“威风”的卫士,就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当车行驶到东坡楼附近时,突然有驻军对着这辆非常威风的插旗轿车一顿扫射。汽车中弹后,油箱破裂,车也翻了身。

两名刚刚威风过的警卫当时就挂了,剩下的4个警卫连滚带爬钻出汽车,还想靠平时的训练,与对方拼一把呢。但对方子弹太密集了,4名警卫没能逃脱子弹厄运,很快也跟着挂了。

军官就是比小兵蛋子聪明,看到6个警卫全挂了,排长黄文友一看不妙,也不敢回击了,忍着胳膊受伤的疼痛,东躲西藏,急忙地逃离了现场。

8.好汉打掉牙和血吞

警卫黄文友回到市区,见到蒋介石,把遇险经历一说,蒋介石震惊了,他明白对方显然是要开枪打死自己的,自己今天没有耍威风,坐了一辆不“拉风”的车,才侥幸脱险。

以前和国民党大佬陈其美、张静江等人一起混的时候,蒋介石都是去刺杀别人,今天居然有人来刺杀自己,他很是生气!

蒋介石:“东坡楼是谁的地盘?”

贺衷寒:“报告校长,隶属粤军第1军管辖。”

蒋介石:“把他们军长梁鸿楷给我找来!”

这个梁鸿楷在国民党中还是有一定地位的,早年就追随孙中山,陈炯明反水时,作为粤军将领的他,拒绝了陈炯明的呼唤,站到了孙中山这一边。看到梁鸿楷是一个如此坚信革命、忠于自己的好部下,孙中山非常感动地为梁鸿楷写下“疾风吹劲草,乱世识忠臣”的评语。

政治过硬,也要听直属领导的。蒋介石是粤军参谋长,又是总司令许崇智的拜把兄弟,所以听到蒋介石的招呼,梁鸿楷赶紧来见蒋介石。

听到自己的地盘内居然有军人向蒋介石开枪,梁鸿楷害怕了。自己虽然不知情,但难逃嫌疑啊。

面对上司蒋介石的质问,梁鸿楷除了不停地擦汗外,就是不停地说“不知道”。

蒋介石一看,梁鸿楷这小子确实是不知情啊,心里稍微踏实了一点。暗杀行为不是一个军长级别的人做的,可能只是一小股势力的行为。这样事情就好办了。

放心归放心,责任还是要追究的,幕后黑手更需要揪出来。

蒋介石:“老梁啊,事情虽然不是你干的,但是你手下士兵干的,你说这事咋办吧?”

梁鸿楷:“一切听校长吩咐。”

蒋介石也不客气,叫来非常信任的卫兵胡公冕(这个老兄是共产党员,居然是蒋信任的人),让他带着一个警卫连,和梁鸿楷一起去东坡楼追查凶手。

一到东坡楼军队驻地,装备精良的警卫连枪上膛、刀出鞘,如临大敌,加上又有梁军长陪同审问,当初开枪的两个连的连长知道自己惹上祸了,又没有人替自己撑腰,还是赶紧招供吧!

胡公冕:“谁让你们开的枪?”

连长甲:“我们旅长杨金龙。”

胡公冕:“老杨告诉你们开枪打谁了吗?”

连长乙争着表现,赶紧说:“下午我们刚刚接到旅长命令,他让我们看到一个插着青天白日旗的小轿车后,就立即集中火力进行攻击,把车上的人全打死。旅长还说了,打死后有重赏。”

胡公冕:“你们知道插旗轿车上坐的是谁吗?”

连长乙:“不知道。”

看来也审不出什么了,胡公冕带着卫士回来,向蒋介石汇报了情况。

蒋介石一听,好家伙,危险还没有解除。旅长杨金龙看来是幕后主使之一,一个旅如果闹起事了,可不是闹着玩的。

蒋介石:“老梁,事情是在你地盘上出的,人也是你的人,这件事就由你来处理。杨金龙的部队四个小时内要撤出广州,开枪的两个连全部扣押查办。”

梁鸿楷接到任务就去执行了。

蒋介石还是不放心,他对胡公冕说:“你的部队暂时不要回,在这里担任警戒工作,等杨金龙撤出广州以后,你们再回去。”

很明显,蒋介石此时是有些害怕了,他怕杨金龙闹事,也怕梁鸿楷反水,甚至怕有更大的人物出来。

两个小时后,消息传来,杨金龙部已经撤离广州,蒋介石长长地出了口气,自己的安全是没有问题了。

现在可以考虑一下更深层次的问题了。杨金龙为什么要让人杀自己?他背后还有没有更高级别的人支持?要不要杀了杨金龙报仇?杀了杨金龙会有什么后果?

不久,蒋介石接到密报,那个在自己面前点头哈腰的梁鸿楷阳奉阴违,他并没有把部队完全撤离市区,杨金龙也没有被处理,他只是把那两个连长处分一下顶罪了事。

经过分析,蒋介石认为杨金龙背后可能有粤军大佬胡汉民支持,自孙中山去世后,胡汉民成为了和汪精卫齐名的国民党实力派,而且国民党中粤军势力庞大,一旦闹翻自己只有吃苦的份。

如今自己羽翼未丰只能忍了。一贯崇尚曾国藩的蒋介石,此刻想起了曾老师的一句话:“好汉打掉牙和血吞!”这次就听一下曾老师的,做一回“好汉”吧!

就这样,蒋介石虽然很生气,后果却不严重!

9.干刺客要勤换衣服

东坡楼事件后不久,蒋介石把家搬到了长洲要塞司令部,司令部里很多军官都是自己的人,在军人堆里生活,蒋介石感到非常安全。并决定在司令部常住下去。

但是一个女人的到来,改变了他的计划,这个女人就是陈洁如。当初蒋介石事业还不稳定,就把这个小媳妇陈洁如留在了上海。

蒋介石东征回来后,声名大噪,成为了很多女人梦中的英雄。在上海独守空房的陈洁如感觉到了威胁,赶紧匆匆来到广州,和蒋介石同住。

小别胜新婚。就这样,两个人在司令部过起了幸福的二人生活。但司令部里是不太自由的,加之每天士兵操练声震耳,陈洁如开始抱怨起来。

几经打听,得知廖仲恺、何香凝夫妇在东山有两座小洋楼,于是蒋介石就让廖仲恺借一栋给自己。

搬到小洋楼后,没有了军人的层层岗哨,蒋介石的安全问题又开始暴露出来。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那些对蒋介石崛起眼红的人,把他视为眼中钉,必除之而后快。东坡楼刺杀没有成功,他们又开始谋划第二次暗杀行动。

此时的宓熙已经是警卫连长,为了保证蒋介石的安全,他在东山小洋楼除了布置下荷枪实弹的警卫外,还安排了不少便衣卫士。

1925年8月的一天,蒋介石带着警卫宓熙回东山吃午饭。刚到家,一个便衣警卫就向宓熙报告:“今天你们走后,有两个人不断在校长房子周围晃悠,不知道干啥的。”

宓熙:“他们有何特征?”

便衣警卫:“一个穿着长衫,一个穿着短衫,不像做买卖的,也不像工人。”

宓熙一听,非常警觉,让警卫们提高警惕。随即蒋介石的保卫级别也提高了规格,蒋介石出行用两辆车,后面一辆专门坐卫士,由一个排长、一个班长带一个班随从。

接下来,宓熙在陪同蒋介石出行时,都非常谨慎。但奇怪的是,蒋介石并没有遇到意外行刺事件。

三天后,就在宓熙心里开始有点松懈的时候,宓熙带着警卫跟着蒋介石回东山小洋楼,在城门口约一百米处,他发现了两个可疑的人:一个穿着长衫,一个穿着短衫。

单凭衣服,宓熙立即联想到,这不是前几天警卫说的那两个形迹可疑之人吗?宓熙立刻告诉身边的蒋介石:“发现形迹可疑之人,我已经作好警戒的准备,请校长也注意一下。”

汇报完后,宓熙迅速把汽车玻璃摇下来,并拔出盒子枪准备射击。

此时,穿长衫的刺客已经举起了枪,准备向蒋介石的车开枪。坐在蒋介石身边的警卫宓熙把盒子枪伸到车外,对着长衫刺客就是几枪。

长衫刺客倒下了,蒋介石的轿车加速前行,迅速通过城门,回到东山小洋楼。蒋介石后面车上的警卫车听到枪响,迅速下车,把那个刚要举枪的短衫刺客包围了起来,一顿群殴把刺客拿下。

警卫们带着短衫刺客,拖着长衫刺客的尸体,回到了洋楼。

审讯很简单,短衫刺客非常痛快,直接交代了他们是商团陈廉伯所派。这位陈廉伯在1924年被蒋介石收拾过,如今已经逃到香港,蒋介石也拿他没办法,只好处决了两个刺客了事。

如夫人陈洁如非常感激侍卫,她拿出200元钱大大奖赏了宓熙。

宓熙感到真是幸运,幸好这两个刺客一直没有换衣服,如果他们不是一个穿着长衫,一个穿着短衫,自己在快速行驶的轿车上,真未必能够发现他们。一旦发现不了,这两个刺客突然向车开枪,后果怎么样就不好说了。

最终警卫宓熙得出了一个结论:干刺客,要记得勤换衣服啊!

10.一个老邻居被杀了

经过东城门事件之后,蒋介石小两口一合计,这小洋楼住着虽然舒服,但还是没有司令部住着安全。兵荒马乱的年头,还是保命要紧。于是,蒋介石带着陈洁如又搬回了长洲要塞司令部。

住的是安全了,但外出的安全怎么保证呢?小轿车太容易被袭击了,还是要换一下。司令部靠近水,就坐汽艇吧。就这样,蒋介石经常带着警卫,坐着汽艇,往返于军校和司令部之间。

有了汽艇这种先进工具,普通小渔船根本靠不了边,蒋介石的安全问题暂时得到了保障。然而另一个人的安全却出了问题,那就是蒋介石的老邻居廖仲恺。

1925年8月20日早晨,蒋介石坐着汽艇刚到黄埔军校不久,就接到电话,他的老邻居廖仲恺,在国民党中央党部大礼堂遭刺客袭击,头中两枪而毙命。

放下电话,蒋介石脸色苍白,对于这个老邻居,他还是心怀感激的,黄埔军校成立之初经费缺乏,廖仲恺多方奔走,为黄埔解决了缴费短缺问题。

兵荒马乱的年头,谁都为自己着想,看到廖仲恺为军校筹集经费,蒋介石岂能不心怀感激。因此这个老邻居的死,对蒋介石是个不小的打击。

然而,政治家不同于常人的地方就是冷静。在经过短暂的阵痛之后,蒋介石开始意识到这件事的危险和机遇。

危险好办,他叫来警卫宓熙,带着大批卫士分乘几辆轿车,跟着自己匆匆向国民党中央党部疾驰而去。有了大批警卫的保护,个别刺客是很难再下手的。

更何况,廖仲恺遇刺后,国民党内很多军政要人都赶到了国民党中央党部,此时这里卫士、军队、警察、特工到处都是,刺客再傻也不敢在这里撒野。

但蒋介石还是不放心,到了党部后,蒋介石立即命令警卫严密布防,关注一切可疑情况。接到命令后,宓熙命警卫们把守各个出口,子弹上膛,刺刀出鞘。

有了自己警卫的层层保护,蒋介石才放下心来。他来到事发地点,抱着老邻居廖仲恺的尸体痛哭失声。

不管蒋介石这次大哭是出于真心,还是出于假意,但这感人的一幕,令廖仲恺的夫人何香凝感动不已,其他国民党元老也欷歔不已。

蒋介石的这次激情大哭,无疑使他赢得了很大的人心。

廖仲恺被刺事件震惊中外,国民党高层立即决定组织特别委员会,“授以政治、军事、警察一切全权”调查此事,国民党内政治势力代表汪精卫、军事势力代表许崇智成为特委会委员。

而蒋介石是廖仲恺老邻居,在廖仲恺尸体旁的痛哭失声也确实感动了不少人,加之他在军界也开始崭露头角,于是蒋介石也成为了特委会的一名委员。就这样,蒋介石一跃成为了国民党三巨头之一。

巨大的好处还在后头,通过廖仲恺遇刺案,蒋介石的对头胡汉民因为放走元凶冯允财而被迫出洋。那个对蒋介石阳奉阴违的梁鸿楷,也被解除武装,其他一些粤军军官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

可以说,通过廖仲恺案,蒋介石赚了个盆满钵满。

鉴于遇刺案件频发,蒋介石处理完廖仲恺遇刺案后,又加紧对自己警卫的扩建,大侄子在黄埔军校完成“镀金”后,开始担任警卫连长,整天跟在自己身边。卫士也分为内卫和外卫,由多次立功的宓熙来领导。

经此扩建后,蒋介石卫士的实力大增,安全保卫能力也大大提高了。

11.警卫要捉拿蒋二哥

廖仲恺去世了,胡汉民出洋了,蒋介石在国民党中的地位迅速提升。

蒋介石的崛起,让王世和、宓熙等警卫明显感觉到了外出办事遇到国民党的军政界人士对于他们的一种格外的“热情”。这让平日里非常辛苦,且没有地位的警卫们感到了一丝惬意。

正当警卫们稍稍沉浸在被尊重的快意之中时,一个难题摆在了他们面前:他们要去扣押蒋介石的二哥许崇智。警卫们知道,这个许崇智和蒋介石的关系那是相当地“铁”。那么蒋介石为什么要警卫抓许崇智呢?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想当年蒋介石进入国民党后,是跟陈其美混的。1916年陈其美被刺杀后,蒋介石没有了后台。

为了找个大佬罩着,蒋介石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和张静江、许崇智结拜为了把兄弟,许崇智成为了蒋介石的二哥。

许崇智非常讲义气,陈炯明反水后,许崇智成为了粤军老大,他对粤军下令:“要服从参谋长,蒋参谋长就是许总司令。”有了二哥的支持,蒋介石这个浙江佬才在排外的粤军中站住了脚。

筹备黄埔军校之时,很多军政要人都对这个学校的校长职位表示了极大的兴趣,二哥许崇智又极力支持自己的小弟蒋介石做校长。

令宓熙等警卫感到奇怪的是,对蒋介石有如此恩情的人,蒋介石居然要排挤他。

对于警卫们的疑问,年轻的周恩来表现出了他对时局的准确判断:“胡汉民是代帅,许崇智是军界前辈,他们在,蒋介石无从提高自己在军队与政权中的地位。”

是啊,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胡汉民走后,许崇智成为了军中实力派,还是蒋介石的军队上司,不赶走他,我蒋介石何日能做老大。

对于有政治野心的蒋介石来说,该出手时他决不会因任何感情因素而犹豫。

在取得政界实力派汪精卫的支持后,蒋介石利用廖仲恺遇刺案,抓捕了许多粤军将领,并在9月19日派黄埔军校的学生包围了许崇智的住处。

但是,到了第二天,蒋介石突然接到密报:“许崇智即将乘广九路火车去香港,与叛逆陈炯明会晤。”

这个密报是真有其事,还是某些人故意设的局,后人已经无法得知。反正蒋介石得到这个密报后,异常兴奋,现在终于有把柄可以抓二哥了。小弟我找这个机会真不容易啊!

机不可失。接到密报后,蒋介石立刻令警卫军官宓熙带着大批警卫,伙同黄埔军校入伍生总队长陈复,带着300多人,全副武装开赴火车站。

天天负责保卫蒋介石的安全,外出拿人对警卫们来说,还是大姑娘上轿第一回呢。但宓熙这个“第一次上轿的大姑娘”却很老道,到火车站后,他先派人掌控电话室以防止走漏消息。

接着,宓熙和陈复一起,把警卫人员和黄埔军校的军人分散到各个门口、楼梯口,四面部哨,专等许崇智前来。

等啊等,等到12点,宓熙接到蒋介石电话:“回来吧,许崇智已经抓到了!”

原来,蒋介石在派警卫去火车站拿人的同时,还准备了另一条线。他动员粤军中非广东籍的军官卫立煌、顾祝同等人,对老上司许崇智进行了扣押。看来粤军以前实施的排外行动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外省人真是有点不可靠啊!

许崇智失去自由后,赶紧给三弟蒋介石和汪精卫写信进行质问,蒋介石自己派人抓的,自然对信不屑一顾。而同样喜欢权力的汪精卫,也希望尽快赶走许崇智这个实力派。因此,汪精卫、蒋介石在“排许”这件事上态度一致。

一个巨头自然干不过两巨头,而且还是一个失去了自由的巨头。许崇智惨了,财产被没收,自己卷铺盖走人。

12.警卫的第一绝学

许崇智走了,汪精卫掌握了政权,蒋介石掌握了军权,蒋介石在军界的势力得到了巩固。人性的一个法则是,有人受益了,肯定又有人不爽了,这次也不例外。

蒋介石掌握军队后,那些支持许崇智的将领们的利益受到了损失,他们很早就跟孙中山一起陪着性命闹革命,蒋介石一个军界后辈岂能让这些人信服,于是蒋介石很快就遭遇到1925年第三次暗杀。

就在许崇智离开的几日后,陈炯明看到国民党内闹得这么热闹,打算参与一下,他调集兵力逼近广州。9月28号,国民党任命蒋介石为总指挥,东征陈炯明。

要东征了,首先要解决钱的问题。10月2日清晨,天气不错,蒋介石由两辆防弹汽车护送,来到财政部大楼参加一个会议。

进入财政部大楼后,这里警卫非常多,蒋介石的警卫就放松了警惕。就这一放松,险些要了蒋介石的命。

当蒋介石走到前厅楼梯处时,一个手拿一叠报纸的年轻中校军官匆匆走了过来。都是国民党军人,警卫们也没有在意。

突然,这个军官拦住了蒋介石的路,满面愤怒地朝蒋介石大喊:“你霸占了我堂兄的军队,赶走了我的兄弟,现在我要你血债血还!”

说完话,军官掏出枪来,向蒋介石心口就是一枪。

蒋介石一看完了,这次小命难保啊。正当蒋介石极度绝望之时,他的贴身警卫蒋富春,抽身上前,用身体挡在了蒋介石身前,替蒋介石挨了一枪。

其他警卫也不敢落后,一齐冲上前,制伏了这个军官,夺去了他手中的枪。

蒋介石安全了,他进入房间,过了很大一会儿才从死亡的恐惧中恢复过来。救命之恩,俺老蒋没齿难忘。

蒋介石:“富春怎么样了?”

宓熙:“校长,蒋富春右肩被击中,已经送到医院。”

蒋介石:“此人一定要嘉奖,大大地嘉奖!”

安排蒋富春的事之后,对刺客的审讯也迅速展开,原来刺客是许崇智的堂弟许楚,他也是师长许济的亲弟弟。

知道刺客的身份后,蒋介石一切都明白了,看来二哥许崇智对我还是心怀不满啊。略作思考以后,蒋介石派人送去20万大洋,来安抚这位昔日的二哥。

蒋介石此举真的是为了兄弟情吗?非也!当初他排挤许崇智时都不会顾及兄弟情,此刻自然也不会想到这位落难的二哥。蒋介石此时之所以送钱给许崇智,是因为通过刺杀事件,蒋介石看到了许崇智在粤军中的威望,对许崇智的倒台,很多粤军将领从感情上是不能接受的。

如果这些粤军将领心怀不满还搞一些刺杀,自己的性命还会有问题。即便他们不搞刺杀,但对自己心怀抵制,他这个军中老大以后工作也不好开展。因此,蒋介石的这20万大洋,与其说是为了安抚二哥,不如说是为了安抚粤军将领。

识时务者为俊杰。在高层混迹多年的许崇智自然明白这20万大洋的含义,如今三弟已经掌权,对抗也没有啥好处。于是,许崇智做了一回“俊杰”,他带话给广州军界:“许楚刺杀蒋介石纯粹是他个人行为,与我无关。请粤军的其他将领不要胡来!”

许崇智发话了,粤军其他将领也不好再说啥了。蒋介石如今已经是总指挥,对抗不会有好果子吃,于是这些粤军将领也学许崇智,做了识时务的“俊杰”。

军心安定了,蒋介石一颗心放下了。至于刺客许楚以后是死是活,各种档案都没有记载,有人说是被蒋介石密令放了,也有说被杀了,反正以后历史的舞台上从此没有了许楚这个人。

刺客的事情结束了,警卫的事情还没有结束。这次刺杀也许是蒋介石一生中遭遇的最为危险的一次,如果没有蒋富春的献身抵挡子弹,估计蒋介石就要去追随老邻居廖仲恺了。

干警卫的技能很多,但是忠心是第一位的,能够用身体挡子弹,那就是最大的忠心,也是警卫最大的绝学!

几天后,蒋富春得到了一笔丰厚的赏钱,并成为了蒋介石教育侍卫的楷模。在蒋介石的授意下,以后王世和、宓熙等警卫军官对新晋的侍卫进行教育时,蒋富春的忠心救主行为成为了必上的一课。

13.陈赓的短暂护卫生涯

经过许楚刺杀事件的插曲后,第二次东征的各项事务在紧张筹划之中。这些筹划的事务中就有一件很特别的,那就是调陈赓到蒋介石的警卫连担当护卫。

陈赓在1922年加入共产党,在1924年受党指派,报考黄埔军校。蒋介石此时为何要调身为共产党的陈赓到自己身边,这是有原因的。

那是在1924年蒋介石镇压广州商会陈廉伯的一次行动中,陈赓也参加了战斗,并缴获了一把不错的军刀。战斗结束后,蒋介石前来视察,陈赓把军刀奉上。

看到好的军刀,军人出身的蒋介石非常高兴,正在手中把玩,突然一个被俘商团头目挣脱看守,冲到蒋介石身边,抽出军刀向蒋介石砍去。

刚刚胜利之后,蒋介石的警卫都放松了警惕,哪能想到会有人突然来偷袭。倒是陈赓反应很快,他自幼学过武术,一把抓住那人手腕,脚下一绊,将那名行刺的俘虏就地放倒了。

此次陈赓救蒋事件,给蒋介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第二次东征之初,蒋介石就把陈赓调到了自己身边。

蒋介石没有想到此次人事调动,还真的又一次救了自己一命。

1925年10月,第二次东征开始,蒋介石带领黄埔军校的学生队和其他革命军,士气高昂,迅速取得惠州大战的胜利。

小胜之后,第3师谭曙卿就带人进攻了华阳。华阳是陈炯明主力林虎部防守的,谭曙卿贸然进攻,立刻陷入了包围。得到被围消息后,蒋介石带着警卫连督战,希望带着谭曙卿突围。

在战场上,谭曙卿的第3师已经溃不成军,像潮水般地后退。看到这种情况后,蒋介石立刻命令警卫连连长陈赓代理第3师师长,设法阻止后退。

在战场上士气一旦被打垮,就很难再组织起来,更何况陈赓这个师长只是临时上任的。当时士兵只顾逃命,很多人连陈赓成为他们的新领导都不知道。在这种情况下,陈赓再有能耐,也是没有丝毫办法。

莲花山下,“林”字旗到处飘扬,林虎的部队已经越来越近了!

陈赓:“校长,赶紧撤吧,再不撤就来不及了!”

蒋介石:“打到只有一兵一卒,也要坚守阵地!”

身为护卫连长,眼看形势越来越危险,陈赓顾不了那么多了,拉起蒋介石就开始突围。

蒋介石被拉着,半推半就地跑了一阵,突然坐地上不跑了。他叫嚷道:“身为总指挥,竟撤离战场,如今落到这种地步,有何面目见江东父老!”

陈赓一听这话,了不得了,委员长不会要学项羽搞乌江自刎吧?于是,陈赓赶紧提高了警惕。

蒋介石继续坐在地上发怒,什么“有辱黄埔之名”、“总指挥竟然可以撤退”、“杀身成仁”等不停地在嘴边叨咕着。突然,蒋介石拔出手枪,真的准备“杀身成仁”。

早有准备的陈赓眼疾手快,一把夺下了蒋介石的手枪,并劝他赶紧离开。

蒋介石:“不是我不愿跑,我实在跑不动了!”

嘿!早说嘛!何必演这一出。陈赓二话没说,背起蒋介石,穿过草地,渡过一条大河,终于把蒋介石送到了安全的地方。

接着,陈赓不顾劳累,又去海丰搬来了第1师做救兵,才使蒋介石完全脱险。

战后,蒋介石对陈赓信赖有加,把陈赓调到自己身边,做了一名侍从参谋。然而,蒋介石在得知陈赓是一名共产党员后,就不敢让陈赓担任实权职务了。

陈赓一次在蒋介石办公室发现了一个黄埔军校的名册,他看到自己的名下,蒋介石写道:“此人是共产党员,不可让他带兵!”

一切都清楚了。陈赓找了个借口离开了蒋介石,他的这段护卫生涯也随之结束。

14.意外情况让警卫无奈

在整个二次东征之役,蒋介石的那些敢死警卫们确实立下了大功。

蒋介石视察飞鹅岭炮兵阵地,亲自指挥野炮射击,敌军炮火自蒋介石头顶飞过,警卫王世和在蒋介石要去的路上提前作好沿途警戒,警卫蒋恒祥贴近蒋介石身边,保护蒋介石安全。

战斗中,好几枚炮弹在蒋介石附近爆炸,枪林弹雨,警卫人员俨然成了蒋介石的肉身保护伞。可以设想,如果没有那些警卫的忠心保护,蒋介石的命运或者就会改写。

二次东征胜利后,蒋介石的个人地位又得到了大幅的提升。1926年夏天,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蒋介石被任命为北伐军总司令。和东征相比,北伐的规模相当地大了,参战部队有8个军,20多万人。

鉴于东征时警卫们的重要性,此次北伐,蒋介石对警卫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专门成立了警卫团,负责总司令部的警卫工作,团长由蒋介石浙江籍老乡金佛庄担任。

警卫团属于外围的保安组织,经常固守在司令部周围,或者在蒋介石出现时提前打点地方安全,负责外围警卫任务。

而真正负责蒋介石贴身安全的是警卫,他们此时也进行了扩充,由一个排变成了一个连,宓熙任连长。

比宓熙更进一层的是蒋介石的大侄子王世和,他作为贴身警卫,整日跟随在蒋介石身边,负责蒋介石最贴身的安全保卫工作。

警卫组织扩大了,蒋介石一出行前呼后拥非常威风。当然,对于如今的蒋介石来说,这些威风他已经不怎么看在眼里了,一种新的威风方法再一次激起了他的兴趣,那就是阅兵。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进展非常顺利,当月即占领长沙。蒋介石进入长沙城后,受到了当地军民的热烈欢迎。这令蒋介石和他的敢死警卫们激动不已。

为了进一步鼓舞士气,也为了满足蒋介石威风一下的愿望,李宗仁的第7军、唐生智的第8军准备在长沙举行盛大的阅兵典礼。

8月14日,长沙东门外风和日丽,阅兵开始后,总司令蒋介石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把第7军、第8军狠狠地表扬了一番,士兵们顿时士气高涨。没有想到这一高涨就高出了一点小问题来。

讲话结束后,唐生智把自己的一匹枣红大马让给了蒋介石,让他耀武扬威地走在最前面。

首先是检阅李宗仁的第7军,第7军属于桂系部队,作战虽然非常勇敢,但这些来自广西的士兵们个子却很矮小,穿的衣服也比较破烂,对阅兵这种场面上的业务不是很熟。

检阅这样的部队,蒋介石的兴致不是很高。更为重要的是,蒋介石所骑的那匹马兴致也不高。

第7军检阅完了,来到第8军前面。唐生智的第8军打仗不怎么样,排场性的工作却做得很好。服装整齐,旗帜鲜明,军乐声响亮夺人。

骤然见到如此像样的队伍,蒋介石心里非常高兴,然而他的那匹马却好像不怎么高兴。一来到第8军排头,军乐声大作,各种崭新的乐器在阳光下金光闪闪,这令那匹马非常不适应。

随着又一个高音的到来,那匹枣红马终于忍受不了了,它突然大嘶一声,前蹄高抬,立即向广场中心狂奔。

蒋介石在马上,瞬息之间失去重心,迅速落下马来。身体落马了,但他的右脚仍在脚踏蹬里,马受惊之后,奔驰很快,那些训练有素的警卫一时也束手无策。

幸好蒋介石穿的是马靴,有些松动,被马一拖,马靴从脚上脱落下来。尽管如此,马还是拖着蒋介石跑了两丈多远。

看到蒋介石躺在了地上,警卫们蜂拥而上,扶起气喘吁吁的蒋介石,又是拍打灰尘,又是不断地检讨。

从地上爬起来的蒋介石非常狼狈,军装上沾满了灰尘,帽子也掉了,鞋少了一只,干净的白手套上也全是泥土。

在众目睽睽之下,总司令坠马落地,实在是有点狼狈!

蒋介石还是比较生猛的,马受惊了,那就步行。就这样,蒋介石带着卫士们,一瘸一拐地勉强把一场风光无限的阅兵,以非常滑稽、狼狈的方式举行完毕。

15.求签挽救了卫队

北伐军一路高歌猛进,接连在湖南、湖北取得胜利后,又转战到江西,和当时的大军阀孙传芳干了起来。

此时的北伐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各界的关注,作为总司令的蒋介石的声望更是如日中天,国内进步人士把他当做中国的新希望,而那些军阀们却视他为最大的敌人,必杀之而后快。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的安全问题自然非常重要。

但军人出身的蒋介石并没有那么多畏惧,何况又有王世和、宓熙这么多警卫的层层保护。作为总司令,在工作之余,还不忘调节一下生活,他准备也效法一下康熙、乾隆和那些八府巡按之类的人,搞起了微服私访。

和古人不同,蒋介石微服不是去查看民间疾苦,而是去拜佛烧香。

1926年,蒋介石带领北伐军包围了南昌城,在离南昌约三十几里的牛行车站,设立总司令部。在司令部住下以后,蒋介石就听人说附近有个小庙,此庙求签极灵。

于是,蒋介石就叫上参谋长白崇禧,一起到小庙去求签。而宓熙则带着几名卫士,走在蒋总司令和白参谋长后面,步进林木飒飒的神庙。

进入寺庙后,经过短暂的寒暄,求签环节开始了,蒋介石所抽的竹签上是一首唐代刘禹锡的七绝诗《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蒋介石:“这个签是何意,还请师傅指点。”

和尚:“施主想问何事?”

蒋介石:“战事。”

和尚:“施主大喜,战事一定会胜利,但要防止切断后路。”

解签完毕,蒋介石带着警卫返回司令部,并命人调集两个团来保卫司令部,又让宓熙加紧布防,增强卫士队的实力。

第二天夜里十一点多,南昌孙传芳部的卢香亭师果然派出一股伏兵,直击蒋介石的司令部。他们的目的就是攻击北伐军总司令部,切断北伐军后路。

伏兵到来前,因求签和听了小庙住持之言后,蒋介石作好了部署:蒋介石和白崇禧的两支卫队早已布下森严壁垒,就等敌人来犯。

事先虽有部署,战斗还是极其激烈的,蒋介石卫士大队队长宓熙及其助手副大队长在战斗中受伤,白崇禧卫士队队长被手榴弹炸死,卫士和警戒部队战死100多人。

到了后来,幸亏有两个增援团包围上来,偷袭部队才被击败。战斗的结果是,孙传芳部的偷袭部队被打死千余人、被俘虏千余人、逃走千余人。

可以想象,这场战斗是非常惨烈的,在警卫们提前进行准备的情况下,还遭受如此大的损失,如果不准备估计将会遭遇覆灭的命运,蒋介石也可能会因此丧命。

不管那个签是巧合,还是真有神奇之处。攻下南昌之后,蒋介石特意命令军需长俞飞鹏,由卫士带路,送了一笔巨款,用以修缮庙宇。

16.出来混还是要低调

南昌终于被攻克了,蒋介石在警卫的保护下,带着北伐军,在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下,进入了军事重镇南昌。

军事上的节节胜利让蒋介石非常兴奋,这一兴奋又让他想起上海的女人来,如此巨大的成功,不和一个心爱的人一起分享岂不可惜。

于是,在进城几天后,蒋介石叫来了警卫团团长金佛庄和卫士连连长宓熙,让他们化装一下,秘密潜伏进入蒋介石心爱人所在地——上海。

蒋介石这次动用了非常高规格的卫士去上海送信。当时宓熙的任务是送信给蒋介石心爱的人陈洁如。而金佛庄的任务是送信给陈果夫。这位陈果夫是蒋介石的死党,早在蒋介石炒股时就和蒋介石一起混,此刻这位死党是国民党中央委员,现在上海负责黄埔学校的招生和一些策反活动。

此时送信去上海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当时南昌虽然已经被攻克,但九江到上海的很大一片地方仍然是孙传芳的地盘。孙传芳手下的军人经常在各个交通要道进行盘查,一旦发现为蒋介石送信的人,自然是不会放过的。

为了安全起见,警卫宓熙买了件长袍,化装成为老百姓坐在开往上海的轮船里,而且坐的是级别很低的统舱。

那位警卫团团长金佛庄就不同了,他身穿西装坐在官舱里,想冒充洋行买办,蒙混过关。

轮船到了下关码头,孙传芳的稽查人员登上了两个警卫所坐的轮船。在统舱里,稽查人员大致看看都是老实巴交的老百姓,就走了。警卫宓熙算是逃过了一劫。

在官舱里,稽查人员查得很细致,于是军人出身的金佛庄很快被查了出来,并被戴着手铐押了下去。

远远地看到警卫团团长被押走,宓熙感到非常庆幸,出来混还是要低调啊!

轮船到岸了,宓熙靠着自己的机警,很快找到了陈洁如的家。看到蒋介石的信使,陈洁如非常兴奋,问东问西,宓熙赶紧把蒋介石的近况、一路上的经历和蒋介石的口信,告诉了陈洁如。

独守空房多日的陈洁如,突然得到蒋介石的消息,非常兴奋,自然对这个信使格外热情,大鱼大肉好好地招待了一下宓熙。

不想经过旅途的惊吓,心里突然放松下来,又加上上海突降的雨雪,宓熙在上海发起了高烧,两个多星期才好。

军人是有严格纪律的,送一趟信耽误时间过多,是属于违背纪律的行为。为防止让蒋介石追究责任,宓熙在带着陈洁如的回信离开上海之时,赶紧央求陈洁如给他开一个“有病证明书”,不然蒋介石可能要责罚自己。

陈洁如本来也算是一个弱小女子,听到宓熙的央求,突然发现自己居然还有这么高的地位,自己的一封信居然可能挽救一个军官的命运。陈洁如非常有成就感,非常爽快地给宓熙开了“有病证明书”。

宓熙的这一举措是必要的。果然,宓熙在回到南昌见到蒋介石时,蒋介石对他耽搁如此之久很是生气,宓熙赶紧把陈洁如开的“有病证明书”拿出来,蒋介石才消了气。

回到警卫处,宓熙才知道那位不知低调的警卫团团长金佛庄,在被抓的第二日就被孙传芳杀害了。

蒋介石让宓熙送的信是关于爱情的,让金佛庄送信的内容后人已无从知道,然而蒋介石的一次送信任务,却令一位警卫团长遇害,一个卫士连长身染重病,这个代价无疑是有些大了。

17.警卫当起了电灯泡

刚刚和心爱的女人陈洁如通了信,蒋介石又把爱情的火焰烧向了另一个女人——宋美龄。

其实早在1922年蒋介石初次见到宋美龄时,就已经开始大送起秋波了。然而,最初宋美龄对蒋介石却不怎么感兴趣。

这是因为宋美龄的家族势力非常庞大,又接受的是西方现代式的教育,所以这位洋女人对有一个老婆(毛福梅)、两个小妾(陈洁如、姚冶诚)的蒋介石,心里有一些排斥感,何况二姐宋庆龄也极力反对。

宋美龄不接受,蒋介石并不害怕,他拿出当年追陈洁如的劲头,展开了爱情攻势。身为总司令,追一个年轻的女士,且屡屡被拒绝总是有点不太光彩。所以蒋介石还是想把自己追女人的事做得隐秘一些。

但警卫整天跟在自己身边,蒋介石追女人这种事情怎么能瞒住身边的警卫,而且一些小事还需要卫士们来代劳。

不能瞒就不瞒吧,就把警卫当成“透明人”好了。

此时的北伐军不断取得胜利,武汉、上海、安庆等大部分地区相继被攻克。在进攻南京的时候,蒋介石在一艘军舰上又开始琢磨起自己的事情来,南京即将拿下,要派自己的人去接手当地的治安,才能为自己以后在南京发展消除后顾之忧。

谁最合适呢?当然是跟了自己多年的警卫宓熙。想到这里,他转身看着身边的卫士宓熙,停顿了一会儿没有开口。

蒋介石为什么犹豫了呢?难道这个世界上有比自己安全还重要的事吗?答案是有!多年前的俄国人普希金已经给出了我们答案: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蒋介石的想法是这样的,安全问题很多人都可以去做,但自己追女人这件事知道的范围很小,宓熙作为跟了自己很久的卫士,前不久还为了自己的另一个爱人陈洁如去过上海,所以宓熙最适合做“透明人”。

于是,蒋介石为了爱情临时改变主意,任命温建刚做了南京公安局局长,任命一个姓姚的做了南京电报局长。

4月18日,蒋介石宣布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这样国民政府就分裂成为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政府和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政府,此外,北京、广州、四川还有各种其他派别政治、军事势力存在。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伊始,各顶工作都要尽快开展,还有当时最重要最大的事情——北伐也要赶紧进行,这一切都离不开蒋介石这个总司令。

然而,就在这时,蒋介石突然决定向国民党中央请10天的假,于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党中央批准了蒋介石的请假要求。自己向自己请假,哪有不批准的道理。

蒋介石此时请假干吗,不用问又是为了伟大的爱情。

假批下来后,蒋介石写了封求爱信,叫来“透明人”宓熙,把信送到上海孔府。为什么要送到孔府呢?因为孔府主人孔祥熙的老婆是宋美龄的大姐宋霭龄。

此宋霭龄非彼宋庆龄,宋霭龄爱钱、爱权,而当时中国最有权的人中,蒋介石无疑算是一位,而且蒋介石手握军队,是只潜力股。所以,宋霭龄毫不顾忌蒋介石在爱情婚姻等方面的污点,坚决支持三妹宋美龄和蒋介石结合,并为此积极奔走。

“透明人”宓熙送给孔府宋霭龄的信,就是让宋霭龄帮助撮合宋美龄和蒋介石在焦山约会。

有了宋霭龄的撮合,蒋介石、宋美龄在苏南的焦山,来了个幸福的十日游。游玩结束后,“透明人”宓熙做起了“护花使者”,又负责把宋美龄送回上海。

18.警卫逮捕王天培

十天蜜月结束了,不知道是受爱情滋润的兴奋,还是十日游中遇到了意外刺激,回到南京以后,蒋介石开始着手做两件事。

一件事是扩充自己的警卫部队,把卫士队改为卫士大队,人数由原来的160人,增加到400多人,大队长依然由去上海“护花”刚刚回来的宓熙担任。

蒋介石在焦山过蜜月,他的南京国民政府也过上了蜜月,6月初,何应钦率领北伐军,一路攻克徐州,逼近鲁南。军事上的节节胜利,让蒋介石和南京国民政府非常兴奋。

但和蒋介石的十日蜜月一样,南京国民政府的这个蜜月也很短。7月15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政府开始了“清党”反共,势头很猛,大有压住南京之势。为了顶住武汉带来的压力,蒋介石急忙把北伐主力从陇海线调到长江一带,只留下第10军独守徐州。

被打得焦头烂额的孙传芳一看北伐军主力撤了,便全力反攻,夺下徐州。王天培仓皇逃到安徽宿县。

徐州自古就是军事重镇,它的得而复失令南京国民政府非常震惊。蒋介石决定,自己亲率大军,去夺下徐州,并立下“徐州不下不回南京”的誓言。

蒋介石以为自己率大军“御驾亲征”,神威所至,一定可以让敌人闻风而逃。实际上好像确乎如此,孙传芳、张宗昌的直鲁联军果然不断退却。看到这种局面,蒋介石异常兴奋,带领部队一路猛追。

眼看徐州就在眼前,拿下徐州指“时”可待。没有想到闻风而逃的直鲁联军突然反击,蒋介石中了对方圈套,被直鲁联军打了个措手不及,这次是蒋介石自己闻风而逃了。

蒋介石逃得倒是挺快,在警卫的保护下,一路跑回了南京。蒋介石指挥下的北伐诸军,没有了总指挥,也纷纷溃败,徐州以南几百里土地被直鲁联军攻下。

太没面子了!自从北伐以来,蒋介石带领北伐军屡战屡胜,得到了党内外许多人的拥护。不想这一次败得一塌糊涂,还有自己刚刚许下的“徐州不下不回南京”誓言,更让蒋介石无地自容。

出事找人“顶罪”历来是中国政客的一大“智慧”,蒋介石无疑也是深通这项“智慧”的高手。在军事失利后不久的一个高级军官会议前,蒋介石派自己的警卫,到第4军办事处把王天培请来开会。

王天培请到以后,卫士大队长说:“带武器了吗?请交给我保管,会后再交给你。”

王天培:“有一支左轮手枪。”

说完,王天培把手枪交给了警卫。

会议开始后,蒋介石等人一起发难,把不久前的军事失利之责,全推到王天培身上,并举出王天培作战不勇敢、克扣军饷等罪责。会后王天培被蒋介石的警卫带到军法处,第二天就被处死了。

然而,杀“替罪羊”并没有挽救蒋介石的声望,相反,王天培因为资格非常老,因为一点小事被杀,反而引起了很多人的同情。

顿时,南京国民政府上下反蒋之声不断,尤其是桂系李宗仁、白崇禧加紧了逼宫。此时,武汉国民政府也加紧了“讨蒋”,程潜、何键带领部队挥师东进。

在内外矛盾压力下,南京高层大部分人都认为:蒋介石暂时离开南京,对渡过目前难关是有好处的。

于是,一贯喜欢逼迫他人出国的蒋介石,这一次也被国民党中央批准“出国休息”。

19.蒋介石心情很不好

1927年8月13日,蒋介石发表《告国人书》,即告诉国人,俺蒋介石要走了,各位保重,北伐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等。

和国人打好招呼后,蒋介石下野了。告别了权力的蒋介石,立刻感到了世态炎凉。他先命令警卫师长姚琮:“你带着警卫师给我回浙江。”

姚琮:“校长,你不知道,自从上次打败后,警卫师分散了,现在集合不起来,去不了了啊!”

蒋介石很生气,自己训练出来的警卫师怎么能分散呢,分明是你姚琮不想去。但自己如今已经下野了,他拿这个警卫师长也没有办法,只好把他大骂一顿,消消气,过过瘾。

警卫师散了,那就让一个警卫团跟自己去溪口吧。蒋介石让在杭州做团长的王世和带人护卫,他说:“你带一个警卫团,随我去老家。”

大侄子王世和对蒋介石那是忠心不贰,听到蒋介石的命令,立刻开始安排警卫团开赴浙江。

王世和是同意去,但却有人不愿去,那就是周公瓒的警卫营。周公瓒的那一营不去,王世和只好带着剩下的两营出发。

令王世和郁闷的是,蒋介石下野了,交通上的便利也没有了。火车站不给蒋介石的这一批警卫提供专列,王世和也没有办法,只好带着两个警卫营步行去保护蒋介石。

自己的警卫部队都开始离心,其他人员更是令蒋介石寒心。蒋介石临行前,送行的队伍只有几个低级军官,偌大的车站冷冷清清。

蒋介石打算先去杭州,再回老家。然而他的行程却遭到浙江省主席周凤岐的阻拦。这个周主席原是孙传芳的部下,后来投靠北伐的白崇禧部。“四·一二”政变时,他“清党”有功,但因为和杨虎等人争夺上海的地盘,被蒋介石调到了浙江。

此次蒋介石下野回浙江,周凤岐这个省主席准备好好“报答”一下蒋介石的“大恩”。他命秘书带上5万元钱,希望蒋介石离开浙江,免得令他周凤岐为难。

蒋介石抓狂了!那些国民党军官和官老爷们不给我送行,那是礼节问题,只好忍了。没有想到,这个周凤岐居然敢公开阻止自己回老家。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蒋介石虽然下野了,收拾一个周凤岐还是绰绰有余的。蒋介石一发飙,周凤岐被撤职了。

周凤岐没事找抽,被撤职心里自然不爽,而蒋介石更是万分不爽!

到达杭州后,蒋介石决定对自己的卫队进行改编,他打算把宓熙领导的卫士大队,编入王世和领导的团,而让宓熙等二十多人去日本学习军事。

蒋介石此意是为了报答宓熙这几年来对自己的保护,如今自己下野了,希望年轻的宓熙出去学一些军事,以后好发挥更大的作用。

但忠心的宓熙没有急于为自己的前途而走,他感觉蒋介石如今下野回溪口,安全问题不能没有人负责,所以他决定去溪口继续保护蒋介石。蒋介石被宓熙的忠心所感动,同意了宓熙的要求。

改编继续进行,蒋介石的卫士大队编入王世和的补充团,调到宁波接受训练,并随时准备着保护蒋介石的安全。而卫士大队中抽出一个排,由宓熙带领,跟蒋介石回溪口,贴身保护蒋介石。

这一个排在杭州的日子可不太好过,失去权力的蒋介石脾气非常暴躁,动辄就拿警卫出气,这令这些忠心的警卫们痛苦而又有些无奈。

一次,蒋介石一边吃饭,一边发呆。吃完一碗,他又把饭碗拿过来让孟副官加饭。孟副官正要加饭,蒋介石突然感到自己已经饱了,就回房休息了。

过了一会儿,肚子比较饱的蒋介石再次出来,对着孟副官骂道:“你个饭桶,我让你添饭你就添饭,难道不知道我已经饱了吗?”

受到训斥的孟副官不知所措,又哭笑不得,心想你饱没饱我怎么知道!

副官也要因这等小事挨训,那些警卫们更加小心翼翼了,唯恐一不注意,又招致一顿训斥!

20.高僧果然不是盖的

在溪口老家住下来后,蒋介石本来心情就非常不好,不久又得到消息,王世和带的警卫团中,有两个连在半路上对余姚的一家银行进行了抢劫。抢劫之后,这两连警卫不敢回队,干脆带枪上山当了土匪。

自己的警卫居然在自己的老家进行抢劫,这令蒋介石感到非常没有面子,但却又无可奈何!

总之,蒋介石这一阶段比较烦。总司令一烦,那些警卫们可就惨了,动辄就会被训斥一顿。

就在警卫们异常痛苦的时候,一个高僧挽救了他们。提起这位高僧,那可是相当的生猛,他叫虚云,出生于1840年,去世于1959年,活了120岁,圆寂后还得到五色舍利子数百粒。

除了长寿外,虚云的事迹也很生猛。他一生做过十五个道场,重兴六大祖庭,以一身兼承禅门五宗,法嗣信徒达数百万众,享有禅宗泰斗之誉。仅从这些事迹可能还不足以表现虚云有多牛,咱们举两个小例子吧。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部分地区出现逐僧毁寺风潮。当时滇军的一个师长亲自督军上山捉拿虚云。这个虚云只身与其讲理,一顿神侃,把这个师长说服了,还一改初衷支持虚云。

新中国成立后,这个大和尚以110多岁高龄,在北京出席中国佛教协会发起人会议,并被推为首席发起人。中国佛教协会正式成立,虚云被选举为名誉会长。

蒋介石的警卫们这个时候遇到这么个生猛的高僧,那问题还有不解决之理吗!

说来也凑巧,蒋介石下野回溪口之时,这个高僧虚云正在蒋家不远的雪窦寺讲经。蒋介石给母亲扫完墓之后,就带着警卫来到雪窦寺拜佛。

蒋介石带兵北伐以来,全国瞩目,这个高僧自然也知道一些。见到蒋介石,虚云自然要把蒋介石表扬一番:总司令从广东北伐以来,所向披靡,不到一年,攻克长江流域,功德无量等。

蒋介石听到这话,有些安慰,也有些伤感:“师父谬奖了,我实在不敢当。不瞒师父,本人现在已经是在野之身了。”

虚云:“什么,你在野了?”

蒋介石:“是的,中央已经决定了,让我出国。我在家小住几天,就要离开了。”

虚云沉默了一会儿,拿出经书、圆盘,认真算了一会儿,高兴地对蒋介石说:“恭喜总司令,你从此逢凶化吉了!”

蒋介石:“此话怎讲?”

虚云:“这是按照你的生辰八字所推。按照总司令的八字,今年流年是丁卯,犯天狗星,所以交秋之后犯冲,必有灾难。此祸已过,总司令多则两年,短则一年定可东山再起。”

此时的虚云已经80多岁,声名享誉海内外,得到这样一位高僧的吉言,蒋介石抑郁的心情一扫而空。

看到雪窦寺环境也不错,心情转好的蒋介石就搬到寺庙里住下。每日爬爬山,聊聊天,蒋介石这段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蒋介石心情的变化自然也使那些忠心的卫士得到了解脱,他们每日在寺庙里既当蒋介石的警卫,保护蒋介石的安全;又当蒋介石的勤务兵,张罗买菜做饭,日子过得很是逍遥。

这些都多亏这位高僧,高僧可真不是盖的!

21.一个忠心卫士离开了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蒋介石的敢死警卫也不例外。从1920年开始成立,到1975年蒋介石去世,这个组织不断有新人进入,也不断有人以各种形式离去。

在这些离去的人中,时间较早、影响较大的当数宓熙了。宓熙较早地跟在蒋介石身边,这段时期正是蒋介石在国民党军事上不断崛起的时期,是蒋介石经历最大变动不断招致刺杀的时期,也是蒋介石卫队逐渐成熟的时期。

在此期间,宓熙亲身经历了蒋介石在广州的两次遇刺,参加了东征、北伐,他的忠心和对工作的认真,赢得了蒋介石的认同。为了让这个年轻人有更好的前途,蒋介石决定派他去日本学习军事。

在雪窦寺小住之后,蒋介石的家乡之行要结束了,他要按照国民党中央的决定,出国休息。蒋介石带着卫队一行先到达宁波,这里有在此训练的蒋介石警卫团。

带上部分警卫团,蒋介石和卫士一行到达杭州。在这里,忠心的卫士宓熙,就将从此告别他的卫士生涯。

在杭州的接风宴会之前,蒋介石对宓熙说:“这里你就不用管了!蒋司令(浙江司令)已派人护送,你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回家去见见父母,准备去日本吧!”

知道即将告别自己的警卫生涯,宓熙非常难过,他多年以后回忆时说:“我不禁泪如泉涌,也没什么话说,只是默默地毕恭毕敬地向他敬个礼,回头就走回家。”

第二天,宓熙按照提前的约定,来到上海找到东亚酒店三楼,在这里遇见了和他一起即将赴日本学习军事的卫士和其他年轻人。

蒋介石对政敌心狠手辣,但对于跟在自己身边的卫士,还是非常有感情的。11点左右,蒋介石带着贴身警卫来到东亚酒店,为即将出国的宓熙和其他的人送行。

蒋介石深情地说:“你们都是现任军官,年纪还轻,军事知识还不够。此次派你们去日本学习军事,日本的陆军是最有名的,你们都是带职留学,应该自爱自重,积极努力,遵守军校的纪律。”

看到一些警卫眼圈发红,最后蒋介石又安慰大家:“过两天我也要到日本养疴,还要去看你们。希望你们努力!”

蒋介石为了几个年轻军官的出国而送行,并进行此番演说,这在蒋介石的一生中是非常少见的。他的这一行为固然包含拉拢人心的目的,但也不可否认,“下野”的蒋介石,对即将离去的卫士,确实还是有一些真感情的。

宓熙之后的一些卫士长离开时,就没有能够享受到这种待遇,大概是因为随着蒋介石权力的日益巩固,高层斗争的激烈使他的感情成分越来越少。

加之,后来的蒋介石高高在上,卫士已经很少能够和他有同甘共苦的机会,他们的身份在蒋介石的眼里如同仆人,自然不会引发蒋介石对他们的感情,以委员长之“尊”,给卫士送行更是不可能的了。

演讲后的当日下午3时,宓熙和其他20多名年轻军官,踏上轮船,前往日本学习军事。宓熙走后,王世和接替宓熙,再次成为蒋介石的最贴心卫士。

于是,蒋介石的敢死警卫进入了王世和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