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途中身先士卒,奋勇杀敌
1934年11月16日,红25军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2先遣队”的旗帜,由罗山县河家冲出发,向西挺进,开始长征。当时,刘震已从224团调到225团,任1营1连指导员。
部队出发前以两天时间作准备,他根据上级指示进行简短动员,向战士们说明:为了抗日,为了革命的事业,为了保存革命的力量去建立更多的苏区,我们必须离开这个“家”——鄂豫皖苏区,进行艰苦的长征。同志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将要离开曾经用鲜血滋润过的红色土地,离开曾经倒下过不少战友而建立起来的苏区,离开在那些艰苦岁月里军民相依为命的苏区人民,实在是依依不舍。
长征一开始,就遭到敌军的前堵后追。
11月26日,部队在河南方城县的独树镇附近遭敌“追剿队”突然袭击,因雨雪交加,能见度差,前卫部队发现敌人较迟,加之战士们的手指冻僵,一时拉不开枪栓,以致迎敌不力,被迫后撤。
敌人乘机猛烈冲击,并从两翼实施包围,情况十分险恶。
正在危急时刻,军政委吴焕先赶到前线,指挥部队就地抵抗。
刘震和连长带领全连在被敌人占领的段庄、马庄的正面抢占了一个小山头,奋勇抗击。
敌人连续冲击五次,均被打退。在第五次反冲击时,连长英勇牺牲,刘震奉命代理连长指挥,当即向全连动员说:这是关系到我军能否打进伏牛山和继续西进,也就是关系我军生死存亡的一仗,我们一定要坚决执行吴政委的命令,打退敌人的进攻。
在刘震的带领下,经过反复冲杀,全连伤亡将近一半,只剩下40多个同志了,但他们始终坚守着阵地,决不后退一步。
在突围和转战中,刘震决心不让一个战士掉队,不让一个伤员丢下。他想,这些在枪林弹雨中幸存下来的战友,如果因跟不上队伍而长眠在深山老林,那就是干部的严重过错。因此,他带头抬担架,连续抬了十几个日日夜夜。
1934年12月5日,红25军主力部队沿着一条“72道水峪河,25里脚不干”的深山峡谷,直插河南卢氏县城。8日进入陕南境内。这时,陕军42师248团、252团已慌忙赶至洛南县城和景村、三要司等地,迎头堵截我军。
8日下午,我先头部队进至三要司,守敌248团凭借南面的九泉山高地进行顽抗。在军领导的统一部署下,225团由九泉山东南侧攀登徒岩,实施正面攻击,1营担任一梯队。在我军勇猛夹击下,战斗到黑夜,全歼守敌。战斗中,1营政委英勇牺牲,上级命刘震任该营政委。在第二天的庾家河战斗中,他率部奋勇杀敌,左手负伤。
三要司、庾家河战斗的胜利,打垮了敌人的连续追堵,红25军胜利完成了入陕的战略转移。在1935年2月又相继取得几次胜利后,3月上旬乘胜开辟陕西洋县华阳地区,建立革命政权,群众兴奋地唱道:2月初6炮声响,警备2旅垮个光;华阳建起苏维埃,土豪恶霸一扫光;分田分地又分粮,穷人翻身把家当;吃饭莫忘红25,翻身全靠共产党。
年轻的政委刘震善于用战斗胜利和群众的革命热情及时教育部队,鼓舞斗志,尤其是在战斗中身先士卒,深得广大指战员的爱戴。
4月9日在陕南九间房伏击陕军警3旅的战斗中,他的右颏被敌击伤,好在是手枪子弹不如步枪子弹的穿透力,又被几个牙齿抵挡,没有危及要害,但却给他留了一个永久的伤痕,落下了“歪嘴子”的绰号。他性情开朗,活泼乐观,说话也很风趣,战友们都喜欢跟他逗趣,见面时喊他“歪嘴子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