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学知识全知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隆盛——唐宋道教

隋唐北宋时,不少帝王崇奉道教。唐代统治者,自称老子后裔,奉行崇道政策。唐高祖于武德八年(625)规定三教次序:道先、儒次、佛最后。高宗于干封元年(666)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玄宗于开元二十五年(737)令“道士女冠宜隶宗正寺”,视道士为宗室;开元二十九年“制两京、诸州各置玄元皇帝庙并崇玄学,置生徒,令习《老子》、《庄子》、《列子》、《文子》,每年准明经例考试”;天宝元年(742)又将庄子号为南华真人,文子号为通玄真人,列子号为冲虚真人,庚桑子号为洞虚真人。其四子所著书改为真经。玄宗还亲自为《道德经》作注,制令士庶均须家藏一本。会昌五年(845)武宗兴道废佛。唐朝道教是道教史上的鼎盛期,在道教理论、道教书籍、道教科仪、道教内丹、道教官观、道教派别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由于唐朝皇帝以老子后裔自居,所以研究老庄思想蔚然成风,特别是以成玄英、李荣为代表的重玄学派,对当时和以后的道教理论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唐代对道教经籍继续加以收集和整理,唐玄宗时撰成《开元道藏》,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道藏。唐代道士张万福、张继先和唐末五代的杜光庭等对道教科仪、经戒法箓传授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增删,使其更加丰富和完备。他们所制定的道门科范,大多为后世道教所沿用。唐代外丹金丹术因有副作用,促使金丹术由外丹向内丹转变,至唐末五代,道教内丹道已经盛行起来,出现了钟吕金丹道。唐代道教官观不仅遍布全国,且规模日益宏大。尤其是太清宫、太微宫、紫微官等主要供奉老子的宫观,对以后道教宫观的建筑规模和建筑艺术都有直接的影响。唐代较大的道派是茅山宗,其次是楼观派,此外还有张天师一系的复起,至中晚唐时,逐渐形成即所谓龙虎宗,为宋元以后龙虎山天师道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北宋统治者仿效唐代宗祖老子的做法,宋真宗称赵玄朗为其族祖,奉作道教尊神,封为圣祖上灵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并加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徽宗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又于太学置《道德经》、《庄子》、《列子》博士,并亲自为多种道教经书作注;改僧尼为德士,令穿道服,加入道学。唐宋统治者的一系列崇道措施,对道教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这时道士人数大增,宫观规模日大,神仙系统也更为庞杂;经书数量益增,并汇编成“藏”,正式刊行。研究道经的著名道士和道教学者相继出现。如隋唐时有王远知、孙思邈、成玄英、王玄览、司马承祯、吴筠、吕洞宾、施肩吾;五代十国时有杜光庭、闾丘方远、彭晓、谭峭;北宋的陈抟、张紫阳、陈景元等,他们对道教的发展都有一定的作用。

南宋偏安,在与金、元南北对峙的形势下,道教内部的宗派纷起。新起的道教宗派,力图革新教理,大多主张道、儒、释三教结合;在修炼方术方面、着重于内丹,强调精、气、神的修炼。金大定七年(1167),王重阳创立儒、释、道兼容的全真道。金元之际,又有刘德仁创立的大道教,后称真大道教,萧抱珍创立的太一教,均行之于河北。但历时不久,即湮没无闻。唯有全真道因王重阳的弟子邱处机见重于元太祖,而盛极一时。南北天师道为与新起的全真道相抗衡,与上清派、灵宝派、净明道逐渐合流,到元代归并于正一道。于是,道教正式分为正一、全真两大宗派继续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