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28个健身常识的错误》:体育锻炼能强身,运动强度越大越好
现代社会,能意识到健身重要性的人不在少数,但能做到科学、合理健身的人并不多。究其原因,大多数人对健身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相应地养成了一些不良的健身习惯,采用了不正确的健身方法,以至于运动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作用。所以,要想使健身有成效,首先要走出健身常识的误区。
“拥有健康就拥有了一切”,花钱买健康,参加体育运动,已成为一种时尚。当下,很多人认为,体育锻炼运动强度越大越好。事实上,一味地追求运动强度,不仅不能取得理想的锻炼效果,有时还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在某地方晚报曾经报道过这样一则新闻:
小刘是武汉某高校的大二学生,他热爱体育运动,只要学校有体育活动,他就踊跃报名,积极参与。9月份,秋高气爽,学校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秋季运动会。小刘当然不会错过这么好的机会,他报名参加了男子5000米长跑。他的长项是短跑,以前从来没有参加过长跑,这次他想挑战一下自己。
运动会召开的第二天下午,大约在14时20分,5000米长跑比赛开始了。学校操场的跑道长度是400米,这就意味着要完成5000米的长跑,小刘得跑十几圈。在最初的几圈,他感觉很轻松,但当他跑到第8圈时,他突然倒在跑道上。旁边的学生立刻上前看发生了什么事儿,当时他脸色已经变成了酱紫色,呼吸也非常困难,似乎是心血管疾病发作。一名学生马上为其做人工呼吸,其余几名学生也赶忙联系校医院的医生……最后小刘经抢救无效死亡。
据了解,小刘倒在跑道上后,经校医紧急处理被送往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急诊科,医生检查发现,小刘面色发紫,深度昏迷,双侧瞳孔散大,血压和心率均为0,虽实施了气管插管、心脏按压、给氧等急救措施,终无法挽回他的生命。
急诊科副主任医师介绍,小刘是因运动过量出现运动性昏厥继而猝死。运动性昏厥是由于剧烈或长时间运动,使精神亢奋或过度紧张、周身血液循环加速、耗氧增加而引起的暂时性脑贫血。
过犹不及是很多事情要恪守的规律,健身也不例外。科学研究和实践证明:适当地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高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使各器官充满活力,从而对延长寿命、预防疾病、加速病后身体机能的恢复、改善人的精神状态,都有积极和良好的作用。但是,当一个人的运动量超过了自身生理条件所能承受的限度时,不仅起不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反而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一般来说,运动量、运动强度过大对机体造成的损害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可能发生过度紧张。过度紧张的主要原因是剧烈运动超过了机体耐受程度而引起的,身体机能水平差、锻炼不足、运动经验少或因患病长期中断身体锻炼后,猛然参加剧烈运动,都可能发生过度紧张。过度紧张的主要征象为:头晕、恶心、呕吐、全身无力、脉快而弱、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呼吸困难等,甚至昏迷死亡。
2.容易造成骨关节运动损伤。一个人由于长期不参加体育锻炼,会使肌肉力量下降、反应迟钝、协调性差、控制能力差、容易疲劳。此时,若突然使运动量、运动强度过大,就容易出现肌肉拉伤、关节韧带扭伤及比较严重的肌肉酸痛。
3.对中老年人有一定的危险性。对不习惯参加体育活动、身体状况较差的中老年人来说,运动量、运动强度过大都具有一定的危险。
那么,怎样锻炼才既能避免危险,又能取得良好效果呢?
大量的统计材料表明,运动的益处远远超过了运动可能带来的危险。40岁以下、身体健康、体格正常、无某些心脏病危险因素的人,没有必要限制自己的运动方式,也不必进行运动前的体格检查。但对于40岁以上、身体有异常的人来说,在进行剧烈运动前要进行身体检查,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以便合理选择运动项目和运动方式。
另外,在运动时要关注自己身体的状况。运动中如有胸痛、胸闷、轻度头晕、恶心、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锻炼后如果出现头痛、恶心、胸部不适、食欲下降、睡眠不好、次日晨脉加快、疲劳持续存在、体重下降等现象,表示运动量过大,需要调整或暂停活动。
此外,在运动过程中还要警惕如下症状:
第一,在运动过程中感到胸部、上肢、颈部、下颌等部位不适,包括疼痛、烧灼、压迫、局部发紧、胀满等。
第二,运动过程中或运动结束后出现头晕或短时的意识障碍。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运动过于剧烈或重力性休克造成的,即在剧烈运动后突然停止运动造成的,而不是心脏本身的原因。
第三,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呼吸困难。呼吸的深度及频率应随运动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应出现呼吸困难,如果运动后与他人交谈困难、说话费力、喘息及恢复至平静状态需5分钟以上等,应引起注意。
指南一 运动必须注意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
指南二 中老年人不要从事剧烈运动。
参加健身锻炼,并非运动量、运动强度越大越好。健身者应该根据自己的习惯、时间、身体状况等安排运动内容,掌握运动量和运动强度。